第2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為了平息民怒,將那胡商及其從西域帶來的人格殺勿論,並奪了太子的掌印,勒令其禁足思過,五皇子辦案無作為,罰去俸祿一年!其他有貪污斂財行為的官員,情節嚴重者抄了九族,情節較輕者削了官職。

  這些官員大多與太子、丞相一族有所牽扯。太子黨損失慘重。

  而丞相被念在主動上告此事,免過查家一劫。

  ……

  這件事在金鑾殿上由皇上派去的查案的御林軍首領告知,水落石出之後,丞相根本不敢相信。他在金鑾殿上大呼:「太子性情忠廉,絕非斂財之人,此事必定是栽贓陷害!」

  主要他不相信太子那頭腦簡單的腦子能做出洗錢斂財、偷梁換柱這一系列滴水不漏的事情來。

  更何況那晚他抓緊時間進宮之前,分明還讓親衛去東宮傳信過,太子對此事一問三不知。

  可皇帝震怒,將供詞證據以及去年災害時缺少的帳簿摔在他面前:「證據確鑿,丞相還要為太子說話嗎?!」

  丞相翻完那些帳簿,腿都軟了。

  ……

  京城下了場大雨,天色陰沉沉,因了最近這件事,無人敢去觸皇上的霉頭,幾個太子黨甚至告病不出,竭力減少存在感。

  物證俱在,御林軍從太子府查繳到了去年賑災時他趁機攬獲的金銀財物,已經翻不了案了。丞相走出金鑾殿之後,與皇后以及其餘的太子黨產生了深深的嫌隙——畢竟,是他深夜進宮,告發此事。這怎麼解釋?

  丞相無法解釋,他憋著一口鬱氣,一氣之下病倒了,躺在床上整整三日沒去上朝。

  他始終不信太子能以一己之力,干出這些事情。

  即便斂財之事是太子做的,可後面的偷梁換柱、找來替死鬼、陷害五皇子辦事不利又是怎麼回事?

  皇上也不想想,太子蠢里蠢氣的,有這個腦袋嗎?

  背後必定有推動之人,可是誰呢——老五?老二?還是九皇子。

  丞相直覺自己那晚與太子之間的信,恐怕根本沒傳到太子手上,他恐怕是被誰陰了一把。此時太子已經被禁足,沒人能去東宮,他沒辦法去問太子。

  不過還有那名親屬——他這才想起來將傳信的親屬叫過來,可卻沒料到,下人面色蒼白地衝進來跪在他面前,說那名親屬昨晚失足,巡邏時淹死在河渠里了。

  丞相一口氣差點沒上來。線索就此中斷。

  ……

  雨珠宛如連線一般,噼里啪啦地砸在京城各地,洗去西市死掉的人血。震驚整個京城的事仍在官員之中發酵,只是無人敢明面上討論。

  這日深夜,九皇子府的側門小道停了一頂低調的青簾小轎。

  九皇子府的下人原本遵從陸喚命令,無論誰人前來,一律不見,也不與通傳。

  可當青簾小轎里的人露出一隻手,拿了腰牌出來之後,門口那幾個下人頓時猶豫,過了會兒後,匆匆進去稟告了。

  可半炷香後,下人回來,誠惶誠恐地對轎中人道:「殿下睡了,二殿下,您還是請回吧。」

  轎中的人微笑的嘴角頓時有些僵住,隨後眸光微冷。

  片刻後,青簾小轎打道回府。

  ……

  這件事從頭到尾,說簡單也很簡單。

  陸喚去見兵部尚書那日便猜到了。

  胡商前後與自己,與太子,與五皇子都有沾連,唯獨徹底不見蹤影的是誰?

  這件事起因於京城幾個平民百姓深夜接二連三無辜被殺,其中一次,有一具屍體躺了一夜,剛好衝撞了微服禮佛的太后,使得太后受驚,一病不起。皇上這才發怒,讓五皇子和大理寺去徹查此事。

  五皇子可不是什麼蠢人,早就查到了這件事應該與太子那邊有關。但他選擇按捺不動,而是按照太子那邊拋出的線索,放過了胡商,將幾個替死鬼捉拿歸案。

  他並非放過太子,而只是在等這件事發酵,等民怨鬧大,到時候再將真相引出,告到皇上那邊去,將太子及其部分黨羽斂財一事告發。

  否則,只是死了區區幾個人,怎麼能扳倒太子呢?皇上只怕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勢必要民怨沸騰,謾罵到天子腳下,朝廷無法交代了,皇上才會大發雷霆。

  只是五皇子沒想到,還沒等他將此事收尾,斜里突然冒出來個深夜進宮的丞相,讓東窗提前事發。

  五皇子臉色難看,這樣一來,他就什麼功也沒立下了。還啞巴吃黃連,變成了「腦袋糊塗、抓錯了人、辦事不力」的蠢貨。

  皇上罰了他的俸祿。

  不過令五皇子心情好的是,太子這麼一禁足,還不知何年何月能重返朝政。連太子印都被剝奪了,看來皇上怒氣很重。

  他唯一不明白的是,丞相一向站在太子那邊,為何突然反水?

  他不明白,皇后以及太子其餘黨羽也全都不明白,因此而和丞相幾乎斷絕了往來,有了隔閡。

  ……

  然而,這件事,丞相在金鑾殿上說中了一點,太子腦子平庸,是不可能這樣完美的善後的。

  太子貪財,二皇子低調,三皇子貪色,五皇子好功。

  去年趁著災荒之時大量斂財,這件事的確是太子所為,御林軍翻出來的帳簿也證據確鑿。開了春之後,太子按捺不住聯絡了胡商,藉由胡商之手洗錢,也確有其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