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不過戶部這邊兒新的記帳方法剛剛走上正軌,林澤立馬就被調出去了,先是去兵部待了一段時間,然後又去了內務府,之後工部、刑部、禮部、吏部,六部全都走了一遍,而且跟沒被圈禁起來的叔叔伯伯們,也有了更多的接觸。
對於這位板上釘釘的繼承人,這些叔叔伯伯們之前接觸的還真不太多,畢竟是侄子輩兒的人,不過大家都是有眼睛的,知道這是個有能力的。
但是真正接觸過之後,驚喜一層一層的來,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出來的,毋庸置疑的是,老四在這孩子身上下了很大的心血,老爺子後來也沒少使勁兒。
但是天資可不是能夠培養出來的東西,這位皇太孫確實是得天獨厚,很多東西都是一點就通,甚至能提出一些很有新意、很實用的見解和想法來。
於林澤來說,他對這些叔叔伯伯們也有了更多的認識,確實是各有各的才能,就連在歷史上被稱之為是草包的老十,心中也是有溝壑的,並不憨傻,反而更像是大智若愚,心裡頭對這些事清明著呢。
歷史上對阿瑪繼位的事情頗有詬病,而且幾位叔叔伯伯也是不依不饒,所以這些人不光得不到重用,下場還都挺悽慘的。
但是看現在的情況,阿瑪肯定是會用他們的,畢竟個個都不是庸才,用的好了那都是寶刀。
這樣也好,省得阿瑪再像歷史上那樣勞累,他還想著讓自家阿瑪做個長壽的皇帝呢,不比旁人,最起碼也要超過皇祖父吧。
皇祖父的兄弟們雖然都不鬧騰,可兒子們卻沒少找過事兒,到阿瑪這兒就恰恰相反了,兄弟們個頂個的難纏,兒子們卻沒鬧出什麼大事兒來。
先不說他作為嫡長子,身份上有多大的優勢,自個兒嫡親的弟弟弘旦,在文治武功上也是頗有天分的,不過性子更像是隨了十三叔,俠氣十足,又慣來崇拜和敬愛他這個當哥哥的,出不了什麼岔子。
至於四個庶出的弟弟,李側福晉不會養孩子,阿瑪之前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他和弘旦身上了。
弘昀和弘時這兩個人,完全就是照著親王庶子的樣子在養,既不需要培養什麼本事,更不需要培養什麼心氣,換句話來說,就是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
李側福晉也是得過且過的性子,至於李家,就更是撐不起來了,沒那個本事摻和到奪嫡的事情裡頭去。
弘曆和弘晝,年歲上跟他差了很多,也正是因為年紀小的緣故,受到的教養反倒比弘昀和弘時精細很多,不過他還是很有信心能把這兩個人壓過去的。
活了這麼多輩子,要是連這點能力都沒有,那豈不是白白活了這麼多年。
所以不管是在阿瑪做太子的時候,還是將來登基了以後,只要有他在,這一輩里就出不了什麼岔子。
不只是林澤自個兒有信心,康熙和四爺兩個人同樣對這孩子有信心,不然的話,前者不會立皇太孫,後者也不會從小到大都把這孩子當成是繼承人培養。
紫禁城裡頭就沒有不羨慕四福晉的,這才是贏家,爺被立為太子,可能過不了多久就做皇帝了,膝下兩個嫡子傍身,關鍵是嫡長子有本事有能力,被現任皇帝立為皇太孫,還是下任皇帝手心裡的寶。
母憑子貴,四福晉可算是掉進福窩裡了,哪怕是孝莊太皇太后,早些年活著的時候,那福氣也比不過這位。
除了四福晉之外,備受女眷們羨慕的便是德妃了,太子爺雖說不是這位養大的,母子倆的關係好像也不怎麼樣,但太子爺是人家親生的呀,什麼關係能比得上血緣關係。
日後老爺子駕崩了,德妃娘娘可就是太后,之前的那些老對頭,都得給她行禮,人活的可不就是一口氣嗎。
第101章 我爹是雍正(完)
外人如何羨慕, 內里如何只有自個兒知道,德妃從四妃終於熬到了太后,她的大兒子是皇帝,她的大孫子是皇太子, 按理來說, 這世間應當沒有比她再尊崇的不過的女人了。
但是她慣來跟老四這個兒子不親近, 已故的孝懿仁皇后始終是她心裡頭的一根刺。
至於弘暉這個已經做了皇太子的孫兒,早些年在宮裡頭讀書的時候, 她也沒怎麼管過,如今人忙得腳不沾地, 再想親近,人家也沒那個時間了。
如今的皇后, 端莊嫻雅,頗有一國之後的風範, 管理起後宮來,那也是遊刃有餘, 壓根兒就不需要她這個做婆婆的指教。
至於老四的那些妾室們,跟先帝的後宮比起來差太多了,不光是數量上的差距, 還有質量上的。
老四宮裡頭的人, 都是還沒有做皇太子的時候,納進府里的,家世不顯,才情也不過如此。
關鍵是老四並不喜歡在後宮留宿, 一個月裡頭有二十多天都是睡在養心殿的,剩下不多的那幾天,大半兒又是在皇后的坤寧宮。
底下這些位份分不高的女人,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著。
跟先帝那會兒比起來,這些女人是既不幸又幸運,有野心的算是白來這麼一遭,沒有野心的,也不至於在這裡頭失了性命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她不太耐煩同這些人來往,除了皇帝、皇后和她那些孫兒們之外,這些小嬪妃們一概都是不許過來跟她請安的,也省得擾了她的清靜。
至於太子妃,嘖嘖,那比皇后的出生都要貴重,禮儀規範,樣樣都是一絲不苟,整個人的狀態也時常拘著,瞧著就讓她這個老人家心裡頭不太痛快。
對於這位板上釘釘的繼承人,這些叔叔伯伯們之前接觸的還真不太多,畢竟是侄子輩兒的人,不過大家都是有眼睛的,知道這是個有能力的。
但是真正接觸過之後,驚喜一層一層的來,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出來的,毋庸置疑的是,老四在這孩子身上下了很大的心血,老爺子後來也沒少使勁兒。
但是天資可不是能夠培養出來的東西,這位皇太孫確實是得天獨厚,很多東西都是一點就通,甚至能提出一些很有新意、很實用的見解和想法來。
於林澤來說,他對這些叔叔伯伯們也有了更多的認識,確實是各有各的才能,就連在歷史上被稱之為是草包的老十,心中也是有溝壑的,並不憨傻,反而更像是大智若愚,心裡頭對這些事清明著呢。
歷史上對阿瑪繼位的事情頗有詬病,而且幾位叔叔伯伯也是不依不饒,所以這些人不光得不到重用,下場還都挺悽慘的。
但是看現在的情況,阿瑪肯定是會用他們的,畢竟個個都不是庸才,用的好了那都是寶刀。
這樣也好,省得阿瑪再像歷史上那樣勞累,他還想著讓自家阿瑪做個長壽的皇帝呢,不比旁人,最起碼也要超過皇祖父吧。
皇祖父的兄弟們雖然都不鬧騰,可兒子們卻沒少找過事兒,到阿瑪這兒就恰恰相反了,兄弟們個頂個的難纏,兒子們卻沒鬧出什麼大事兒來。
先不說他作為嫡長子,身份上有多大的優勢,自個兒嫡親的弟弟弘旦,在文治武功上也是頗有天分的,不過性子更像是隨了十三叔,俠氣十足,又慣來崇拜和敬愛他這個當哥哥的,出不了什麼岔子。
至於四個庶出的弟弟,李側福晉不會養孩子,阿瑪之前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他和弘旦身上了。
弘昀和弘時這兩個人,完全就是照著親王庶子的樣子在養,既不需要培養什麼本事,更不需要培養什麼心氣,換句話來說,就是既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
李側福晉也是得過且過的性子,至於李家,就更是撐不起來了,沒那個本事摻和到奪嫡的事情裡頭去。
弘曆和弘晝,年歲上跟他差了很多,也正是因為年紀小的緣故,受到的教養反倒比弘昀和弘時精細很多,不過他還是很有信心能把這兩個人壓過去的。
活了這麼多輩子,要是連這點能力都沒有,那豈不是白白活了這麼多年。
所以不管是在阿瑪做太子的時候,還是將來登基了以後,只要有他在,這一輩里就出不了什麼岔子。
不只是林澤自個兒有信心,康熙和四爺兩個人同樣對這孩子有信心,不然的話,前者不會立皇太孫,後者也不會從小到大都把這孩子當成是繼承人培養。
紫禁城裡頭就沒有不羨慕四福晉的,這才是贏家,爺被立為太子,可能過不了多久就做皇帝了,膝下兩個嫡子傍身,關鍵是嫡長子有本事有能力,被現任皇帝立為皇太孫,還是下任皇帝手心裡的寶。
母憑子貴,四福晉可算是掉進福窩裡了,哪怕是孝莊太皇太后,早些年活著的時候,那福氣也比不過這位。
除了四福晉之外,備受女眷們羨慕的便是德妃了,太子爺雖說不是這位養大的,母子倆的關係好像也不怎麼樣,但太子爺是人家親生的呀,什麼關係能比得上血緣關係。
日後老爺子駕崩了,德妃娘娘可就是太后,之前的那些老對頭,都得給她行禮,人活的可不就是一口氣嗎。
第101章 我爹是雍正(完)
外人如何羨慕, 內里如何只有自個兒知道,德妃從四妃終於熬到了太后,她的大兒子是皇帝,她的大孫子是皇太子, 按理來說, 這世間應當沒有比她再尊崇的不過的女人了。
但是她慣來跟老四這個兒子不親近, 已故的孝懿仁皇后始終是她心裡頭的一根刺。
至於弘暉這個已經做了皇太子的孫兒,早些年在宮裡頭讀書的時候, 她也沒怎麼管過,如今人忙得腳不沾地, 再想親近,人家也沒那個時間了。
如今的皇后, 端莊嫻雅,頗有一國之後的風範, 管理起後宮來,那也是遊刃有餘, 壓根兒就不需要她這個做婆婆的指教。
至於老四的那些妾室們,跟先帝的後宮比起來差太多了,不光是數量上的差距, 還有質量上的。
老四宮裡頭的人, 都是還沒有做皇太子的時候,納進府里的,家世不顯,才情也不過如此。
關鍵是老四並不喜歡在後宮留宿, 一個月裡頭有二十多天都是睡在養心殿的,剩下不多的那幾天,大半兒又是在皇后的坤寧宮。
底下這些位份分不高的女人,也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著。
跟先帝那會兒比起來,這些女人是既不幸又幸運,有野心的算是白來這麼一遭,沒有野心的,也不至於在這裡頭失了性命去。
也正是因為如此,她不太耐煩同這些人來往,除了皇帝、皇后和她那些孫兒們之外,這些小嬪妃們一概都是不許過來跟她請安的,也省得擾了她的清靜。
至於太子妃,嘖嘖,那比皇后的出生都要貴重,禮儀規範,樣樣都是一絲不苟,整個人的狀態也時常拘著,瞧著就讓她這個老人家心裡頭不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