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知道齊鈺不喜歡宮廷,弟弟既不喜,他無論如何也要把弟弟救出來。

  至於唐國公降為了侯, 齊銘並不在意,他的前程他自己能掙, 當初從軍便是為了將爵位名正言順讓給齊鈺, 沒想到卻被徐氏之子占去, 齊銘自然得收回來, 他容不得徐氏的髒手伸到本該屬於弟弟的東西上。

  徐氏被降為妾, 齊銘更不必客氣了, 他與齊鈺的生母早逝, 生母豐厚的嫁妝都在府里, 徐氏這兩年趁著齊銘沒在, 偷偷占去不少,美其名曰先夫人沒有女兒,這些好東西放著也是放著, 不若給小姐添妝,隨著徐氏被降,齊銘也全數收了回來,放到齊鈺名下。

  齊鈺望著齊銘送進來的帳冊咋舌,感慨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小財主。

  徐氏連累唐國公爵位被降,原唐國公,如今的唐侯很是生氣,對徐氏大打出手,直嚷著要休了徐氏,齊燕與齊錦哭著求他,卻被唐侯一腳踢開。

  齊燕生母已被降為妾,齊燕也成了庶女,懷王府那頭的婚事徹底保不住了,齊燕名聲已壞,想要再尋個好婆家已不可能,終日以淚洗面。

  皇帝這幾日也在生徐氏的氣,徐氏的算計顯得他有眼無珠,對皇后也有些遷怒,唐侯那一家子與皇后沾親,畫像正是皇后命內侍總管送過來的……

  皇帝想起了畫像,特意命人將畫像找出來,不巧的是,敬事房庫房裡進了老鼠,這畫像與挨得近的一些書冊,都被老鼠糟踐得不成樣子,看不出來原本畫的是什麼了。

  皇帝更覺自己當初是被豬油蒙了心。徐氏設計弄進來的齊貴人,自從入宮就受了傷,大病小病不斷,如今又來了這一出,皇帝覺得很不吉利,命王德福撤了齊貴人的綠頭牌,往後亦不必再上了。

  對於齊鈺來說,皇帝這份遷怒才是真正的大喜。

  喜了沒幾日,他便開始發愁,臨近年關,宮中也逐漸忙碌了起來,原書中這個年一過,皇帝就要對太子下殺手。

  起因是皇帝在這一年祭祖時,忽然想起孝仁皇后當年誕下太子時的種種細節,那時皇帝尚未登基,孝仁皇后大腹便便仍在為皇帝勞心勞力,在一次領兵殲滅榮王餘黨時動了胎氣,在宮外產下了未足月的太子,幸好太子出生後只是瘦弱了些,身體還算康健。

  有太醫和產婆為證,這段事情當時就很清楚了。

  可是這麼多年之後,在皇帝對孝仁皇后的感情蕩然無存時再度被想起,輕而易舉就勾起了皇帝的疑心。

  當時說太子是早產,會不會不是?

  孝仁皇后宋氏出身草莽,江湖兒女本沒有太多約束,而軍中男子眾多,暗中傾慕孝仁皇后的亦不在少數,皇帝知道的就有一個,是宋氏一個同門師弟,一直追隨宋氏,雖與宋氏一個姓,卻是宋家從小抱養,並無血緣。

  孝仁皇后一直道與這位師弟之間只有姐弟親情,皇帝以前深信不已,甚至感念此人也能來助他奪位,如今越想越不對勁。

  這位師弟,在孝仁皇后死後便下落不明,由此可見對皇帝的幫助,也只是為了宋氏。

  皇帝甚至連孝仁皇后對他的情意都開始覺得可疑。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最讓皇帝感到不安的是太子的長相,皇帝很清楚,太子並不像他,若太子與他有一點能夠看得出來的相似,他斷不會如此懷疑。

  皇帝本就忌憚太子,一時無法忍受,便命人暗中去查明真相。

  很快便查到當年為孝仁皇后接生的太醫和產婆都已離世,死無對證,而孝仁皇后留下的老人,對此亦不清楚。

  皇帝便決定與太子以古法滴血驗親。

  這應是最直接了當的法子,只是皇帝願意割破手指,要取太子的血還不讓太子起疑卻不容易。

  皇帝便想出一計,假裝身染重疾,要以親子之血為藥引,皇子們出於孝道必會照辦。

  舒妃與三皇子彼時已勾結了內侍總管,得知此事,令自己的人在太子送過來的那幾滴血上動了手腳。

  眾皇子中,唯獨太子的血未能與皇帝融合。

  皇帝由此認定太子並非親生,此乃巨大的醜聞,皇帝不願被人說三道四,但一刻也不能容忍太子繼續活在世上,皇帝決定命人暗殺太子,對外則宣稱太子暴斃。

  這是太子過得極為兇險的一關,皇帝這些年仍維持皇子時的習慣,養了不少江湖高手,不便以帝王名義動手時,統統交給他們,書中子修救下了太子,但是身受難以痊癒的重傷,不得不離開太子歸隱。

  太子從被暗衛虜獲的殺手處得知皇帝要殺自己的原因,馬上便想到是有人動了手腳,太子立刻將當時負責驗血的內侍、太醫都拘了起來,以酷刑撬開了這些人的嘴,將他們帶到乾清宮皇帝面前,要求當著皇帝的面重新驗過。

  這次驗求的結果,皇帝的血能夠與太子相融,皇帝震怒,但是考慮了一天一夜之後,竟只是將舒妃軟禁,並未發作三皇子。

  太子與皇帝隔閡愈深,只是皇帝之前派人刺殺太子,太子可以當成皇帝是被蒙蔽,但是誤會澄清之後,太子生辰之時,皇帝又派出了第二波殺手。

  太子終於意識到,皇帝既對孝仁皇后存疑,哪怕滴血驗親的結果能對上,並不能徹底消除皇帝對太子的疑心,皇帝當初既做出了刺殺太子的決定,被太子發現,是不可能向太子低頭了,他寧可除去隔閡已深的太子,為三皇子開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