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米朵說:「摩托車修好啦?人家騎車摔過之後,都需要一個心理修復期,你倒是恢復很快哦。」
普克邊放頭盔邊說:「我小的時候,很想學會游泳。可開始總是嗆水,一嗆就怕,怎麼也不敢摘下游泳圈。我母親也沒逼我,只問,你是想一輩子套著游泳圈游泳,還是寧肯現在多嗆幾口水,以後再也不用游泳圈?後來我游泳游得不錯,碰到類似的事,膽子就變大了。」他坐下後,服務小姐送來菜單,他們便各自點了兩個喜歡的菜,要了一瓶紅酒。
等菜的時候,米朵接著剛才普克的話題,若有所思地說:「你母親會讓你自己做選擇。我呢,從小到大,幾乎每一步路都是大人安排好的。如果我對他們說,我能不能不用這種辦法做,而用那種辦法做?我母親就說,你老是跟人家孩子不一樣,人家都是老老實實聽大人的話,你倒好,我辛辛苦苦為你做這做那,你卻老是要和我別著勁兒干。你是我生的,我還能害了你?喏,就是這樣,讓我總是有種感覺,我要是不聽大人的話,就是個壞孩子,就是欠了他們的情。」
普克認真地聽著米朵說完,問:「你父親什麼態度?」
「他很少在家,我們家三個孩子,基本上都是母親帶的。我母親很要強,父親是資本家出身,「文革」時,被下放到很遠的一個小山溝,一年難得回來一兩趟。母親從來不在外人面前訴苦,也不肯把我們送回老家。一個人帶孩子確實很難,所以在家裡她脾氣有點急躁,小時候我們幾個都挺怕她生氣的,因為她會罵我們,還會哭。她吃了很多苦,我們都很感激她。不過,有時候我心裡悄悄想,她要不是那麼喜歡控制我,也許對雙方來說,都是件好事。」
「為什麼?」
「我也說不太清楚。也許是因為她為我們掏心掏肺,而我從來就沒覺得幸福過。」米朵有點茫然地看著遠處,想了想又重複一遍,「有時候想想,都覺得可憐,活這麼大,竟然沒體會過幸福感。我一直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父母愛我,我也愛他們,可我怎麼就不能感到幸福。」
普克問:「你和父母談過這種感受嗎?」
米朵說:「當然沒有。要是這樣告訴他們,還不是自找麻煩。而且,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已經學會乖巧了,知道怎麼說比較容易讓他們高興,使自己討人喜歡,雖然自己心裡並不快活,但總比被大人拋棄好。你看,小孩子的心理也很複雜,並不像大人看到的那樣天真無邪,我想這也許是人類的本能。」
普克說:「小時候表達能力不夠,不能談。長大了,你明明知道你們之間存在問題,為什麼還不嘗試解決呢?」
米朵想了一會兒,嘆了口氣說:「我倒沒想過這麼深。也許內心深處雖然有反抗,但表層意識卻已經習慣於屈從了。而且我幾乎不敢想,我不幸福是因為我和父母之間有問題,一直認為只是自己的問題。尤其看到別人表現出幸福感,就更是會懷疑自己,為什麼別人能做到,自己就不行?」
普克回憶著說:「我們好像討論過這個問題。這和每個人內心敏感程度不同有關。」
米朵說:「我怎麼向他們證明這一點呢?另外,年齡越大越是想,有什麼好談的,都已經這樣了。就算能談通,難道能夠讓時間倒轉,一切重新來過?」
菜陸陸續續上來了。普克便讓服務小姐開了紅酒,給米朵和自己各自斟上。米朵說自己不會喝酒,只能少來一點,普克也不勉強,只給米朵倒了小半杯。兩人吃了一點菜,中間有一小段沉默。
普克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對你很重要,不過我還要認真想一想才能說。對了,我有時候真是很粗心,一直想問你這次回家去情況怎麼樣,一見你又忘記了。」
米朵抿了一小口酒,說:「不太好。母親脾氣變得很怪,大家都和她處不來。她對我辭職的事意見很大,又怪我到現在還不找對象。在家兩個月,一會兒逼我趕快去找個工作,一會兒逼我趕快找個對象,真讓人哭笑不得。後來被逼不過,到我哥的公司里幫了半個月的忙,可總覺得那種工作不適合自己,勉強做下去,還不如以前在醫院的感覺,就算了。母親又托人給我介紹對象,我懶得跟她解釋,就去見了兩個,然後找個什麼藉口說不行。我看這樣待下去我會被逼瘋了,就跟她說我還是先回X市,看看能不能再回原來的醫院,然後才算脫身。想想真是又可笑又可悲,家居然變成一種樊籠。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都不敢隨便結婚。」
普克問:「原來的醫院,如果真想回,還可以回嗎?」
米朵說:「我辦手續的時候,我們院長就勸我慎重。後來見我態度挺堅決,便說醫院可以先為我暫時保留半年檔案,半年後還是決定要走,才把檔案送到人才交流中心。院長以前是我的科主任,對我挺關心的。」
普克說:「你知道嗎?上次在醫院看到你,我有種感覺,覺得你其實並不是不喜歡醫生這個職業,你只是心裡有一個結,現在還沒解開這個結。你在醫院,顯得很充實,也很自信,而且你身上有種沉著乾脆的氣質,能給病人一種安慰和支持。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米朵說:「這件事,我還要認真考慮考慮。做出辭職決定的時候,我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想了很多天,包括以往和以後的事,思索了很多問題,改變決定的事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當做兒戲。所以,我想再給自己一段時間。」
普克點點頭說:「你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我支持你。也希望你能早點解開心裡的結。如果什麼地方我能起到一點作用,那我會很高興儘自己的努力。」
米朵笑了笑說:「嗯,我會的。哎,光談我的事兒了,你呢,那個包工頭找到沒有?還有陳志宇那個人,有沒有什麼新的線索?」
普克將情況詳細講了一遍,包括上午陳志宇打來的那個電話。
米朵說:「嗯,這個人好像真有點問題,我覺得他像是有點在和你挑戰的意思。不過,今天那個電話,他可沒像第一次那樣占到上風。」
普克說:「一下子還抓不住他的把柄,最近又很忙。我想等網絡建立起來了,可以把大範圍內的原始案例都調出來看,說不定會有幫助。我幹這一行時間太短,實踐經驗實在有限。」
米朵說:「這個我明白,就跟我們醫生差不多,應該算是越老越值錢吧。」說著兩人都笑起來,碰了碰杯,接著聊起了其他的話題。
3
普克告訴自己要耐心等待,但他沒想到,轉機這麼快就來到面前。
10月21日,普克資料管理網絡化的工作到了尾聲,雖然是星期六,他還是留在單位微機室里加班。臨近中午時,尋呼機響了,卻是局裡值班員打給他的,問他在哪裡。普克說自己就在局裡,值班員說那正好,有幾個大學生打電話報警,說在市區東郊靈山一個小山谷里發現一具女屍,他向領導請示過,領導讓他通知普克、彭大勇和法醫一起去現場處理。他已通知過彭大勇和法醫,他們正往局裡來,車已經派好了。
普克他們到達現場的時候,接近下午兩點鐘了。報案的是三男一女四個大學生,他們在發現屍體的小山坡下等著,都顯得很驚惶,尤其那個女學生,臉色十分蒼白,眼睛裡充滿恐懼。由一個看起來相對鎮靜的男生陳述了發現屍體的經過。
男生說,前段時間他們聽人提到靈山,聽說是個未經開發的天然風景區,便計劃著要結伴來看看,但上個星期一直下雨,直到前天才停,便在這個星期六一早,搭了一輛從附近公路經過的遠郊車,在山腳下了車,沿著一條簡易山路進山,到了路頭又順著小路往山上爬,等爬上一個小坡後,便發現那片糙地上的屍體。起初他們看不太清是什麼,等走近一點看,才知道是一個顯然死了很長時間的人。那個女生當場就嘔吐了,他們馬上用身上的手機報了警,不敢離開,也不敢靠屍體太近,就在山坡下等著。報案後,沒有其他人來過。
作過必要的檢查和記錄後,普克便讓幾個學生離開了。
現場這具女屍全身赤裸,旁邊糙地上散落著幾件衣服和鞋子。經檢查確認死者頸部有明顯勒痕,判斷為窒息死亡。死者身高約一米七零,年齡約在三十歲左右,長發為漂染過的棕黃色,體態較為豐滿,身上沒有其他傷痕。估計死亡時間在八至九天左右,由於十月天氣已經轉涼,前幾天又一直在下雨,屍體只是呈現輕度腐敗,面孔清晰可辨,但已無法從身體組織檢查死者生前是否與人發生性關係。除了現場散落的衣物外,沒有任何可以確定死者身份的物品。從現場衣物的質料及式樣來看,估計死者為城市職業女性。
由於前段時間連綿雨水的破壞,雖然經過幹警全面仔細的搜尋,現場及附近仍然找不到任何可疑痕跡,現場已沒有保護的價值,當天下午便將屍體運回局裡進行屍檢,普克他們也一同返回局裡。
彭大勇說:「先跟各派出所聯繫,看看最近有沒有人報失蹤吧。」
普克點點頭,從一到現場開始,他心裡就隱約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確認死者的身份。
兩人分頭跟各派出所電話聯繫,詢問最近十天內是否有人報告一女性失蹤。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身高約一米七零,染過的棕黃色長髮。
很快,城南分局柳巷派出所就有了回音。10月17日,柳巷派出所接辦一名姓鄧的中年男性報案,稱自己的妻子江蘭蘭失蹤。詳細情況是:江蘭蘭,三十歲,職業為本市一中高中部英語老師。10月11日下午和單位同事打招呼,說第二天有事不到學校,如果學校有事找她,請同事在12日晚上8點以後給她家裡打電話。12日江蘭蘭課表上沒課,但教務處有教學上的事情找她,晚上同事便給她家打電話,但始終沒有人接。13日江蘭蘭依然沒來學校,她的課也沒有上。同事知道江蘭蘭的丈夫鄧輝於一個半月前出差不在家,擔心會有什麼意外,但無法與鄧輝聯繫。接下來兩天是周末,學校不上班。16日即本周一,鄧輝從外地打電話到學校找到江蘭蘭同事,說周末兩天打電話到家裡,一直找不到江蘭蘭,問江蘭蘭同事是否知道情況。同事便將具體情況告訴鄧輝,鄧輝聽後,當天便乘飛機返回。他與江蘭蘭同事一起四處尋找,問遍了所有的親屬及朋友,均不知江蘭蘭下落。次日一早,鄧輝到住區柳巷派出所報案。
普克馬上與鄧輝聯繫,請鄧輝到公安局認屍。經鄧輝確認,死者正是鄧輝12日起失蹤的妻子江蘭蘭。與此同時,法醫的驗屍報告出來了,死者江蘭蘭於10月12日上午因頸部被扼導致窒息死亡,是他殺案件。
普克邊放頭盔邊說:「我小的時候,很想學會游泳。可開始總是嗆水,一嗆就怕,怎麼也不敢摘下游泳圈。我母親也沒逼我,只問,你是想一輩子套著游泳圈游泳,還是寧肯現在多嗆幾口水,以後再也不用游泳圈?後來我游泳游得不錯,碰到類似的事,膽子就變大了。」他坐下後,服務小姐送來菜單,他們便各自點了兩個喜歡的菜,要了一瓶紅酒。
等菜的時候,米朵接著剛才普克的話題,若有所思地說:「你母親會讓你自己做選擇。我呢,從小到大,幾乎每一步路都是大人安排好的。如果我對他們說,我能不能不用這種辦法做,而用那種辦法做?我母親就說,你老是跟人家孩子不一樣,人家都是老老實實聽大人的話,你倒好,我辛辛苦苦為你做這做那,你卻老是要和我別著勁兒干。你是我生的,我還能害了你?喏,就是這樣,讓我總是有種感覺,我要是不聽大人的話,就是個壞孩子,就是欠了他們的情。」
普克認真地聽著米朵說完,問:「你父親什麼態度?」
「他很少在家,我們家三個孩子,基本上都是母親帶的。我母親很要強,父親是資本家出身,「文革」時,被下放到很遠的一個小山溝,一年難得回來一兩趟。母親從來不在外人面前訴苦,也不肯把我們送回老家。一個人帶孩子確實很難,所以在家裡她脾氣有點急躁,小時候我們幾個都挺怕她生氣的,因為她會罵我們,還會哭。她吃了很多苦,我們都很感激她。不過,有時候我心裡悄悄想,她要不是那麼喜歡控制我,也許對雙方來說,都是件好事。」
「為什麼?」
「我也說不太清楚。也許是因為她為我們掏心掏肺,而我從來就沒覺得幸福過。」米朵有點茫然地看著遠處,想了想又重複一遍,「有時候想想,都覺得可憐,活這麼大,竟然沒體會過幸福感。我一直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父母愛我,我也愛他們,可我怎麼就不能感到幸福。」
普克問:「你和父母談過這種感受嗎?」
米朵說:「當然沒有。要是這樣告訴他們,還不是自找麻煩。而且,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時,已經學會乖巧了,知道怎麼說比較容易讓他們高興,使自己討人喜歡,雖然自己心裡並不快活,但總比被大人拋棄好。你看,小孩子的心理也很複雜,並不像大人看到的那樣天真無邪,我想這也許是人類的本能。」
普克說:「小時候表達能力不夠,不能談。長大了,你明明知道你們之間存在問題,為什麼還不嘗試解決呢?」
米朵想了一會兒,嘆了口氣說:「我倒沒想過這麼深。也許內心深處雖然有反抗,但表層意識卻已經習慣於屈從了。而且我幾乎不敢想,我不幸福是因為我和父母之間有問題,一直認為只是自己的問題。尤其看到別人表現出幸福感,就更是會懷疑自己,為什麼別人能做到,自己就不行?」
普克回憶著說:「我們好像討論過這個問題。這和每個人內心敏感程度不同有關。」
米朵說:「我怎麼向他們證明這一點呢?另外,年齡越大越是想,有什麼好談的,都已經這樣了。就算能談通,難道能夠讓時間倒轉,一切重新來過?」
菜陸陸續續上來了。普克便讓服務小姐開了紅酒,給米朵和自己各自斟上。米朵說自己不會喝酒,只能少來一點,普克也不勉強,只給米朵倒了小半杯。兩人吃了一點菜,中間有一小段沉默。
普克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對你很重要,不過我還要認真想一想才能說。對了,我有時候真是很粗心,一直想問你這次回家去情況怎麼樣,一見你又忘記了。」
米朵抿了一小口酒,說:「不太好。母親脾氣變得很怪,大家都和她處不來。她對我辭職的事意見很大,又怪我到現在還不找對象。在家兩個月,一會兒逼我趕快去找個工作,一會兒逼我趕快找個對象,真讓人哭笑不得。後來被逼不過,到我哥的公司里幫了半個月的忙,可總覺得那種工作不適合自己,勉強做下去,還不如以前在醫院的感覺,就算了。母親又托人給我介紹對象,我懶得跟她解釋,就去見了兩個,然後找個什麼藉口說不行。我看這樣待下去我會被逼瘋了,就跟她說我還是先回X市,看看能不能再回原來的醫院,然後才算脫身。想想真是又可笑又可悲,家居然變成一種樊籠。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都不敢隨便結婚。」
普克問:「原來的醫院,如果真想回,還可以回嗎?」
米朵說:「我辦手續的時候,我們院長就勸我慎重。後來見我態度挺堅決,便說醫院可以先為我暫時保留半年檔案,半年後還是決定要走,才把檔案送到人才交流中心。院長以前是我的科主任,對我挺關心的。」
普克說:「你知道嗎?上次在醫院看到你,我有種感覺,覺得你其實並不是不喜歡醫生這個職業,你只是心裡有一個結,現在還沒解開這個結。你在醫院,顯得很充實,也很自信,而且你身上有種沉著乾脆的氣質,能給病人一種安慰和支持。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米朵說:「這件事,我還要認真考慮考慮。做出辭職決定的時候,我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想了很多天,包括以往和以後的事,思索了很多問題,改變決定的事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當做兒戲。所以,我想再給自己一段時間。」
普克點點頭說:「你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我支持你。也希望你能早點解開心裡的結。如果什麼地方我能起到一點作用,那我會很高興儘自己的努力。」
米朵笑了笑說:「嗯,我會的。哎,光談我的事兒了,你呢,那個包工頭找到沒有?還有陳志宇那個人,有沒有什麼新的線索?」
普克將情況詳細講了一遍,包括上午陳志宇打來的那個電話。
米朵說:「嗯,這個人好像真有點問題,我覺得他像是有點在和你挑戰的意思。不過,今天那個電話,他可沒像第一次那樣占到上風。」
普克說:「一下子還抓不住他的把柄,最近又很忙。我想等網絡建立起來了,可以把大範圍內的原始案例都調出來看,說不定會有幫助。我幹這一行時間太短,實踐經驗實在有限。」
米朵說:「這個我明白,就跟我們醫生差不多,應該算是越老越值錢吧。」說著兩人都笑起來,碰了碰杯,接著聊起了其他的話題。
3
普克告訴自己要耐心等待,但他沒想到,轉機這麼快就來到面前。
10月21日,普克資料管理網絡化的工作到了尾聲,雖然是星期六,他還是留在單位微機室里加班。臨近中午時,尋呼機響了,卻是局裡值班員打給他的,問他在哪裡。普克說自己就在局裡,值班員說那正好,有幾個大學生打電話報警,說在市區東郊靈山一個小山谷里發現一具女屍,他向領導請示過,領導讓他通知普克、彭大勇和法醫一起去現場處理。他已通知過彭大勇和法醫,他們正往局裡來,車已經派好了。
普克他們到達現場的時候,接近下午兩點鐘了。報案的是三男一女四個大學生,他們在發現屍體的小山坡下等著,都顯得很驚惶,尤其那個女學生,臉色十分蒼白,眼睛裡充滿恐懼。由一個看起來相對鎮靜的男生陳述了發現屍體的經過。
男生說,前段時間他們聽人提到靈山,聽說是個未經開發的天然風景區,便計劃著要結伴來看看,但上個星期一直下雨,直到前天才停,便在這個星期六一早,搭了一輛從附近公路經過的遠郊車,在山腳下了車,沿著一條簡易山路進山,到了路頭又順著小路往山上爬,等爬上一個小坡後,便發現那片糙地上的屍體。起初他們看不太清是什麼,等走近一點看,才知道是一個顯然死了很長時間的人。那個女生當場就嘔吐了,他們馬上用身上的手機報了警,不敢離開,也不敢靠屍體太近,就在山坡下等著。報案後,沒有其他人來過。
作過必要的檢查和記錄後,普克便讓幾個學生離開了。
現場這具女屍全身赤裸,旁邊糙地上散落著幾件衣服和鞋子。經檢查確認死者頸部有明顯勒痕,判斷為窒息死亡。死者身高約一米七零,年齡約在三十歲左右,長發為漂染過的棕黃色,體態較為豐滿,身上沒有其他傷痕。估計死亡時間在八至九天左右,由於十月天氣已經轉涼,前幾天又一直在下雨,屍體只是呈現輕度腐敗,面孔清晰可辨,但已無法從身體組織檢查死者生前是否與人發生性關係。除了現場散落的衣物外,沒有任何可以確定死者身份的物品。從現場衣物的質料及式樣來看,估計死者為城市職業女性。
由於前段時間連綿雨水的破壞,雖然經過幹警全面仔細的搜尋,現場及附近仍然找不到任何可疑痕跡,現場已沒有保護的價值,當天下午便將屍體運回局裡進行屍檢,普克他們也一同返回局裡。
彭大勇說:「先跟各派出所聯繫,看看最近有沒有人報失蹤吧。」
普克點點頭,從一到現場開始,他心裡就隱約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確認死者的身份。
兩人分頭跟各派出所電話聯繫,詢問最近十天內是否有人報告一女性失蹤。年齡在三十歲左右,身高約一米七零,染過的棕黃色長髮。
很快,城南分局柳巷派出所就有了回音。10月17日,柳巷派出所接辦一名姓鄧的中年男性報案,稱自己的妻子江蘭蘭失蹤。詳細情況是:江蘭蘭,三十歲,職業為本市一中高中部英語老師。10月11日下午和單位同事打招呼,說第二天有事不到學校,如果學校有事找她,請同事在12日晚上8點以後給她家裡打電話。12日江蘭蘭課表上沒課,但教務處有教學上的事情找她,晚上同事便給她家打電話,但始終沒有人接。13日江蘭蘭依然沒來學校,她的課也沒有上。同事知道江蘭蘭的丈夫鄧輝於一個半月前出差不在家,擔心會有什麼意外,但無法與鄧輝聯繫。接下來兩天是周末,學校不上班。16日即本周一,鄧輝從外地打電話到學校找到江蘭蘭同事,說周末兩天打電話到家裡,一直找不到江蘭蘭,問江蘭蘭同事是否知道情況。同事便將具體情況告訴鄧輝,鄧輝聽後,當天便乘飛機返回。他與江蘭蘭同事一起四處尋找,問遍了所有的親屬及朋友,均不知江蘭蘭下落。次日一早,鄧輝到住區柳巷派出所報案。
普克馬上與鄧輝聯繫,請鄧輝到公安局認屍。經鄧輝確認,死者正是鄧輝12日起失蹤的妻子江蘭蘭。與此同時,法醫的驗屍報告出來了,死者江蘭蘭於10月12日上午因頸部被扼導致窒息死亡,是他殺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