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沒有和她關係特別好的?客人以外的男人也行。知道的話,請告訴我們。”

  “我和她關係一般,再說,她不是沒幹多久就辭職走了嘛!她的隱私,我怎麼知道?反正,在店裡,她是最會應酬的。”

  “她的事當中,有沒有什麼印象特別深的?無論什么小事都行。”

  看來要白跑一趟了。不過,藤岡還在一個勁地提示。

  “這麼說,可讓我為難了。”說著,女招待向刑警投來同情的目光。不過,她好像還在記憶中搜索,想想起點什麼事讓警察高興高興。

  “對了,這麼說,我倒想起了一件事。”她似乎終於想起了什麼。“只是,不知是不是對你們有用。”

  “什麼事都行,不妨說給我們聽聽。”

  “有一天快關門的時候,突然來了一個青年男子。看樣子,他是看了我們貼在電線桿上的招男接待員的GG,來應聘的。明子以前認識他,據說是讀高中時認識的。兩人談得很投機,那天晚上關門時,他們兩人是一起走的。兩人的關係看來相當不錯,不會只是一般的熟人關係。”

  “後來呢,那男的來幹活了?”

  “好像是店裡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反正,那天以後他沒再來過。不過,我最近在電視裡看到過他。”

  “什麼。電視裡見過?他是演員?”

  “不,不是電視劇,是新聞節目,好像他和什麼案子有關,警察在追他。”

  “是案犯?”

  “那天,我正心不在焉地在看著新聞,突然畫面上冒出了一張男人的照片。我忽然覺得這人好眼熟,正準備定下神細看時,那條新聞播完了,沒聽清楚是什麼案子。”

  “那男人,你只是三年前偶然見過一次,他的臉你怎麼記得那麼清楚?”

  “他肯定是明子的熟人,再說又是我喜歡的那種男人形象,我當然記得住!還有,連他的名字都和明子當時叫的一樣。”

  “他叫什麼名字?”

  “真可惜,相貌我記得很清楚,卻把名字給忘了。好像是一種什麼魚的名字。”

  “魚?是不是叫‘鮪’、‘鰮’(日語中,前者為金槍魚,後者為沙丁魚。譯者注)什麼的?”

  “不是這種魚。”

  “那,是海魚還是淡水魚?”

  “記得是海魚。”

  “最大的還是小的?”

  “是大海魚。對,是shark,電影裡不是出現過嗎?”

  “shark,他是不是叫‘鮫’?”

  “對,是same,寫成鮫字。”

  “是他……”

  “記得名字叫鮫川、鮫岡什麼的。”

  “你是什麼時候在電視裡看到這個叫鮫的照片的?”

  “好像是十月上旬,是中旬吧?反正不是下旬。”

  了解到了這一步,要查明這個鮫的身份和那次案件是不成問題的。儘管目前還不清楚他和山岡明子之間的關係,但是,既然連同事都憑著她的職業敏感意識到這兩人“關係不一般”,警方當然不會忽視這個男人的存在。

  兩人順著這條線索查下去,不料發現了一個新的情況:原來,這個“鮫”,名叫鮫島保之,二十六歲,無業,是十月十二日發生在六本木三丁目情侶旅館的殺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警方將他作為全國一類通緝犯,正在追捕。

  對石野和枝、山岡明子被殺案的偵破,現在又和另一起殺人案聯繫起來了。鮫島涉嫌的那次殺人案中,死者叫田代裕子,生前為某公司的辦事員。沒發現她和山岡、石野有任何關係。

  鮫島不是預謀型作案,他和被害人之間以前沒有任何關係。這麼看來,按說,鮫島不會和石野、山岡的死有關。

  本來,藤岡和野中最初的出發點是想證明山岡案中罪犯的作案動機與高中時的那次私刑事件無關。可是,走到這一步卻又撞上了另一起殺人案。看來,還想堅持認為這三起案子互不相關是不可能的了。

  這三起案子怎讓人覺得其中有某種相通的東西在起作用。而鮫島保之,至今一直去向不明。

  在此之前,警方將鮫島視為公開緝拿的要犯,印製了大量告示、傳單,下發至各警署、派出所,並在車站、電影院、公共浴池、告示欄、旅館、舊貨店、髮廊等顯眼的地方張貼。

  與此同時,電視、廣播電台,報紙等都在生活欄目中加以報導,或刊登了通緝犯的模擬照片。在新聞媒體如此大張旗鼓通緝的情況下,罪犯竟成功地藏匿了近兩個月,這實在不容易。雖然已經收到了上百條相關的舉報消息,但罪犯目前仍然下落不明。

  “藤岡警官!”不知為什麼,野中改變了對藤岡的稱呼。藤岡聽了,扭過頭來。

  “您說,鮫島會不會還活著?”藤岡大吃一驚,

  “你是說,難道他……”

  “我突然覺得,新聞媒體撒下了這麼大的網,按說他是逃不掉的。”

  “他要是死了,總會有人發現屍體吧?”

  “要是死在人跡稀少的地方,或是投海自殺了,找不到屍體也是可能的。再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