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四川重新回到了礦上工作,他的父親權力很大,他頂了一個身份,也不求發展,只求能在那個小地方安穩地待下去。他看到我的樣子,說會想辦法讓他父親也幫我項個身份,被我謝絕了。「文革」的苗頭當時已經逐漸展現,各種運動風潮湧動,這個國家的未來越來越難以預測,在這個時候,還是小心一點好。後來說起了袁喜樂,他聽了我的遭遇,提醒道,她是跟著大部隊出去的,當時最合理的情況,很可能是到部隊醫院,然後被家裡人領回了家。袁喜樂是孤兒,會由單位負責,安頓在單位所在城市的精神病院裡。所以,很可能不在東北,而在南方。於是我又輾轉到了南方尋找,她的名字很奇特,重名的情況會很少,所以我連錯誤的希望都不曾有過,只是害怕命運和我開玩笑,對於每一個醫院都是親自問過和看過很多遍。一路麻木又不敢放鬆地找過來,卻還是沒有消息,一直到了第二年的冬天。我來到了成都市郊區的雙流精神病院。那是我在四川的最後一站,成都的冬天,少有地下著冰雨,十分的寒冷。我剛找到醫生,拿著王四川父親開給我的介紹信,想去病房看看,走過走廊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女人的背影。那個女人正看著窗外的冰雨,玻璃上倒映出她模糊的容顏。我走了過去,拍了拍她的肩膀。她轉過身來,我們四目相對。我想說話,但是那一刻,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尾聲這是我的故事。說得準確點,是我年輕時的故事。在風雲飄搖的幾十年裡,這些記憶,這些恐懼,這些愛情,一直深埋在我的腦海里,我以為它們遲早會被消磨、忘記,沒有想到,這麼多年後,重新拿出來,吹掉上面的灰塵,卻還能看出當年的那些紋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很難讓人信服的故事,這個故事以一個務必真實的模樣開始,又以如此一個真實的模樣結束。但是,其中的過程,卻完全找不到一點現實中可能的依據。很多人問我,這個故事是真是假,是否真的有七二三工程,是否在蒙古的地下,真的有那麼大的一個空腔。我很想簡單地回答一個是或者否,但我無法回答,因為無論是真實的,或者是虛構的,對於看完故事的你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我在故事的開篇,一直告誡著,這一切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當一些無法被流傳、無法被寫入史料的事情被寫了下來,那麼它只能作為故事存在。任何的探究,都沒有意義,甚至是危險的。當然,這並不是這一類「故事」中唯一的一個,但我只想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因為,那對於我,不僅僅是個故事而已。它承載了我最好的一段歲月和最好的一些人兒。也許還會有人問,我和袁喜樂以後的故事。我覺得,那也不重要。在最後的那一瞬間,我意識到一個真理。世界上,很多經歷過的一切的一切,之所以發生,不是為了他的過去或者未來,而只是為了他人生中的某一瞬間而已。假使你和某一個人共同擁有過那一瞬間,你會理解我的話。四年後,我換了一個身份,重新考入了當地的地質勘探隊,而後在第二年轉到了當地的學校辦培訓班,當時「文革」已經迫在眉睫,我和王四川也長時間不敢聯繫,之後,我又經歷了一些事情。這段過程中,我一直在想辦法打聽七二三工程最後的結果,但是,我只能打聽到這個工程在1965年的時候結束了。一直以來,我就知道這件事情並沒有結束,我一直在等待著任何苗頭,我覺得,我終歸還是會回到那個洞裡去的。但是,我沒有等到什麼契機。一直到培訓班第二期的時候,我的班上來了一個小伙子,他在這個班裡做一個強化考核,之後要調去東北執行三四七工程。這應該是整個東北大勘探的收尾工程。不過據說規模也很大。我看他的資料時,發現他的名字那一欄里,寫著:毛五月,28歲。我心裡一抽搐,同名同姓?我忽然覺得不是,特地見了他一下,在食堂里,一張非常熟悉而年輕的臉出現在我面前,他並不認識我,見到我他很奇怪,問我道:「老師,你有什麼要和我說的?」我看著他,很久才道:「有,我有很多話和你說。」這是我的故事。後記大家好,我是南派三叔。很抱歉拖延了這麼久,才完成了這部作品。這本小說原本是一個中篇,但是越寫自己越喜歡,終於成為這麼長的篇幅。算起來,這算是我個人完成的第一本作品。真正的首度“填坑”,應該可以這麼說吧。因為之前一直沒有寫全過一本小說,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寫什麼後記,這次終於完成了,我還是有一些話想說在這篇小說之後的。《大漠蒼狼》是一本很奇特的小說,它在創作之初、創作之中,到最後完成,我對它的想法都是完全不同的。我想表達的東西,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化了。原先它只是一本非常奇怪的探險小說,但是隨後我發現,我可以把它寫成一種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狀態。寫完了《大漠蒼狼:絕地勘探》之後,我也曾經思考過幾種未來的方向,是走奇詭的路線,還是做一個封閉的結構。最後我選擇了後者,因為我想正面嘗試一下所有的細節都相扣是什麼感覺——這本來是第三人稱小說才能做的結構,用“我”人稱來寫,簡直就是自虐,不過我還是虐了。我不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希望大家喜歡。另外,我一直認為很多的東西,點到為止是比較合適的,我不喜歡羅列出對所有伏筆的解釋——小說畢竟不是教科書。但是,很多朋友習慣了一定要聽到作家親口說出那些答案,才算是真正的答案。那麼,我想我可以把故事的一些線索的官方可能性寫在以下:敵特就是特派員和袁喜樂,目的是向深淵發送一條電報,特派員躲在基地里暗算了兩批勘探隊員,最後他自己潛入到深淵第一層的信號塔,想向深淵發出一封電報。特派員知道下面的情況,事先準備了防護用具,下去之後發生了一系列事情,他在偷竊水泥塔里奄奄一息的工程兵的補給、證件時被驚醒的人發現,追趕著上了鋼纜。在鋼纜上他們發生了衝突,撕扯中特派員的防護用具掉了,被嚴重燙傷,而工程兵本身就受了燙傷,直接死在了鋼纜上,臨死前想炸斷鋼纜但沒有成功。這部分內容因為當事人死亡了,靠“我”人稱是不可能得知的,想讓“我”人稱推理出來事實也是不現實的,如果腦補不出來,這就是解釋。巨大的石雕來自於遠古的文明,確實如裴青所說是從上頭跌落下來的。(我一開始其實想寫發現了威震天。)巨大的空間裡到底隱藏了什麼?從石雕處開始,空間呈現一種不對稱的時空倒流的關係,由此“深山”回到了幾個月前。深淵中隱藏的,是一個時空漩渦。日本人的目的是什麼?他們一開始在洞穴里開採汞礦,後來對那片巨大的深淵產生了興趣,嘗試著運用飛機下去探秘。但是那架戰鬥機會飛回過去的時間,那個時候,說不定大壩還沒有竣工——這在大壩上的人看來,相當於他們剛把戰鬥機的零件運下來,忽然就有一架戰鬥機從深淵裡飛了回來,兩者一聯繫他們會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他們才會在地下河設置那麼多緩衝沙包,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有飛機從深淵中飛回來。這是一個非常崩潰的情況,在日本軍官們商議起飛飛機的計劃時,會開到一半,說不定他們準備起飛的飛機就從深淵中飛回來了。他們飛去深淵的目的是什麼,大概可以推測出來,也許他們是想回到過去,阻止在戰爭中犯下的錯誤,但是,顯然計劃實現之前,日本就戰敗了。但這個計劃和之前的計劃很不相同,即使戰敗了,這個計劃代應該實行下去,所以日本人在這個地下要塞還沒被發現的時候,準備轉移人員進入到深淵之中。他們準備在第二級台階建設機場。但是,機場沒有建成,基地就發生了突發事件,一定有一架轟炸機強行飛入了深淵,進行了跳傘,帶著他們研究的所有資料,進入了深淵之內。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基地還沒有被發現,但那時日本不能走出地面,能讓日本人放棄基地的,只有基地內部發生不可逆轉的事故——這個事故我已經給了足夠的提示(是提示,並沒有直白地說出來,因為主人公是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的),說出來就沒有意思了。至於空間地下的燈光,日本人是否還活著,這個就不要追究了吧,深淵地的世界,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可以有無窮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覺得很難受的話,我只能說,從理論上說,這種深淵之中有的,是大量的石頭。是的,全是石頭。沒有任何一個答案會比這個答案更合理。那麼,主人公為了救袁喜樂,到底循環了多少次呢,七二三工程發生了什麼,這一個看似複雜的簡單故事背後,還有多少可能性?那些在“避難所”被刮掉的信息痕跡意味著什麼?大家看裡面的各種細節,大約能推測出來,就不說那麼明白了。當然,你也可以發現,我可以去掉這些懸念,使得整個故事完全封閉起來,但是,這樣一來,這個故事就會失去最後讓人思考的部分——好比最近的一部電影那樣,最後旋轉的陀螺是否會停下,見仁見智。它是我提出的一個思考題,而不是懸念。對了,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本小說里的愛情不是愛情,我想說的是,大概大部分男孩的第一次愛情都是這樣的,蜚短流長的言情看多了,偶然看看真實的也不錯吧。謝謝大家,希望我的解釋不是太複雜或者太簡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