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基因學界曾有過討論,人是否僅僅作為基因的載體而存在?而患了范氏症的人,是確確實實成了內臟的載體,或者說,太歲的載體。當然,在那些變巨把宿主撐爆的內臟中,僅有極少數成為了太歲,多數在人死後不久也失去了活性。
泡在密封罐里的太歲,就來自四年前的那個小區。它曾是人肺葉的一部份,被何夕切了一小塊給我,浸在福馬林里密封著,凍結了體細胞的再生。但太歲的生命力實在太強,我懷疑現在如果打碎玻璃罐讓它和外界接觸,沒準依然可以慢慢長大。
書櫥的所有陳列品里,太歲是特殊的。在我看見其它的收藏品時,或感慨或唏噓,有對那段歷險的緬懷,有對這世界真面目的嘆息。但這太歲,卻是橫在我心頭的刺。
引發2005年那場危機的原凶,就是一個太歲。和其它普通太歲的差異之處在於,它竟然是由人類大腦突變而成的,擁有高度的智力。更為可怕的,是這個太歲可以吸附在人身上,連通神經突觸,從而控制寄生體的一言一行。
當時這個太歲試圖在上海散播范氏症病毒,不惜令千萬人死去,以產生更多的同類。幸好最後關頭,被兩槍擊斃。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其實被擊斃的只是太歲的宿主,子彈並未擊中吸附在宿主肚子上的太歲本身。
最終的結果,是市局法醫解剖室內,宿主屍體上被解剖刀刻下了「等待亡者歸來」六個字,而原本吸附在屍體腹部的太歲連同法醫,消失無蹤。
這些年來,再沒有「亡者」的消息,但我心裡總是覺得,也許下一刻,它就會帶著無窮的恐怖歸來。
我盯著陰影里的玻璃罐,其中的太歲切片若隱若現。
我心頭的陰霾越來越重,卻有一大半,和或許會在未來某日歸來的「亡者」無關。
是因為昨天何夕的不適。
自打何夕從瑞士歸來,搖身一變成為法醫,再一次出現在我的生活里,就幾乎沒生過病。有回晚飯時我見她左手上有道淡淡的疤,先前從未見過,隨口問起,竟是當天下午在解剖室里不小心割傷的。而三個小時後我送她回家時,那疤已完全褪掉了。
可是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不舒服一次。便如昨晚,晚餐吃到一半,她就突地停筷,兩頰潮紅,額頭上滲出細汗。然後,就要我送她回去。
她從不去醫院。她明白這是為什麼,我隱約也知道,所以更憂慮。當年她感染范氏病毒後獨自離開,一年後她奇蹟般生還歸來,具體發生了些什麼,這是她的秘密。我很注意不侵入她的領地,直到某一天她明明白白地告訴我。
我躺回床上。
她什麼時候才會告訴我呢,我看著黑漆漆的天花板想。
或許,我一直以來的做法,有些問題?
有的時候,靈光一閃,換了個思路,才會意識到從前走了死胡同鑽了牛角尖。
我向來尊重別人的秘密,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注意不要越界。所以每次何夕要求獨處,獨自熬過或者用某種方式渡過那段不適期時,我都默默把她送到家門口,然後離開。
但任何女人,再獨立再硬氣的女人,都會在某個時刻,希望能有可依靠的男人在身邊的吧。其實男人也是這樣,只是我們不說而已。
而秘密,當屬於一個人的秘密被另一個人分享時,彼此的關係,難道不會變得更密不可分嗎?
只要你能夠承擔伴隨著秘密而來的責任。
我能承擔嗎?這是個不需要思考就能有答案的問題。
我幾乎立刻要打何夕的電話,然後反應過來,這還是半夜裡。
我居然愚蠢至此,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
我的心情順暢起來,不知不覺中入眠。一、第一個消失者 醒來的時候,手機一邊響一邊震,在床頭柜上緩慢移動。接聽前我看了眼時間,十點二十。
是部主任宗而。
「那多啊,釣魚案的事情,你說我們是不是跟進一下?」他用商量的口氣問我。
近幾年,上海最最著名的社會事件,除了倒樓案外,就得數這次的釣魚案了。城管部門放倒勾假裝乘客吊黑車,在我這個跑老了社會新聞的記者來看,算是司空見慣毫不令人吃驚的手段了。如果不是這一次被勾上的司機覺得太冤斷指明志,傳到網上舉國譁然,恐怕又要像從前那樣不了了之。
政府是個龐然大物,要推動任何一個角落的改革,都需要強大的力量。就如多年前孫志剛之死促使收容制度改革一樣。事實上,現在民眾呼籲的停止「釣魚」還壓根稱不上什麼改革,莫說那些好心讓路人搭便車的無辜司機被強行拔車鑰匙罰款,就算真是無證運營的黑車司機,依法都是不能用放倒勾的方式取證的。不過這個世界上,應該怎樣和現實怎樣,常常都有很大的差距。
這些天來,因為釣魚案,全國大大小小媒體的社會口記者,全匯集到了上海。不過相對來說,本地媒體都比較「克制」,上海的新聞審查是著了名的「周到」,管不了別地的媒體來採訪,本地的媒體還是管得住的。其實不單上海,就算是以尖銳聞名的《南方周末》,在報導本地的負面新聞時都不免束手束腳。
所以聽見宗而這麼說,我有些吃驚。
宗而當然知道我在想什麼,電話那頭苦笑道:「這麼大的新聞,多少媒體都在報導,市里再怎麼捂也是白搭,這兩天口氣已經鬆動了。你看吧,過不了幾天上海那幾張大報也得開始跟進深度報導了,我們小報,要動得比他們快一點。還有啊,你是社會版的主筆,也不能總不寫時評,就寫個釣魚案的評論吧,尺度……你是老記者,知道的囉。」
有一陣平媒都興首席記者首席編輯,現在又多了個主筆銜,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屬於給個名譽更可勁地用你,獎金是一分不多的。我總是懶得寫什麼評論,掛了主筆帽子幾個月,一篇都沒寫過,看來這次逃不過去了。這頭一開,以後又要多堆活。
我起來開了電腦,打算查查整個事件現在各方報導的進度。趁系統啟動的時候,我給何夕去了個電話。她聽上去已經好了,正工作中,三言兩語就把我打發了。我能想像她一邊夾著手機講電話,一邊拿解剖刀剖屍體的情形。恢復就好,至於那個秘密,還是找一個比現在更合適的場合溝通吧。
等到上網查了一遍關於釣魚案的重要新聞,我不由得苦笑。昨天早晨,上百名被釣魚執法的車主聚集在浦東城管執法隊大門口,要求退回罰款,許多媒體都作了大幅報導。這就是最新的後續新聞了,從新聞本身看,已經算是深度報導,要是沒有新的大事件,這新聞的生命就到頭了。現在再想起來去跟進報導,湯都怕喝不著,只剩下腳料了。
但有什麼辦法,就是這個新聞環境,螺絲殼裡做道場吧。這個追罰款的新聞本地媒體還都沒有報導,我出門往浦東去,打算瞧瞧還能挖出什麼邊角料來。
已經起了秋風,比往年這時節多了幾分寒意。我在路上周轉花了一個多小時,午飯是路邊買的熱狗,一口口吞落肚裡,心裡卻空落落的越來越虛,很不踏實。
書櫥里玻璃罐內的太歲總在眼前晃來晃去。對何夕身體的擔憂,讓我連帶著回想起了范氏病毒危機的那些日日夜夜,想起了「等待亡者歸來」。是我神經過敏吧,這些年再沒有「亡者」的消息,也許早在地球的哪個角落裡腐爛了。
但念頭一起,再壓下去就不那麼容易。拐過這個街角就能看見城管執法隊的大門了,眼前是家肯德基,我有點後悔先吃了熱狗,但還是推門進去要了杯咖啡。淺啜一口,我摸出手機,撥給郭棟。
2005年的時候,上海市公安局多了個部門,叫特事處。我後來知道,這是個相對獨立的機構,直屬公安部特事局。所謂特事,就是很特別的事,特別到常人無法理解,或者不方便讓常人理解的事。這個世界有太多游離於現有科學體系之外的東西,一旦他們干擾甚至損害了民眾的正常生活,特事局就會介入。某種程度上,特事局和更低調的X機構相似,只是一個方向在維護社會秩序,一個方向在科學探索。我懷疑特事局本就是從不知何時成立的X機構里剝離出來的。
不論是X機構還是特事局,都是站在當下科學體系的最前端,面對未知的世界。往往這種時候,大膽的想像會比固有的科學認識更有用。所以這些年來,我和這兩個部門都打過多次交道。上海的特事處成立沒多久就碰到太歲事件,經受了全城病毒危機考驗,這件事上我幫了他們大忙,合作很成功。郭棟那時是特事處副處長,聽說最近扶正了
「郭處啊。」我重音放在第二個字上,半開玩笑地和他打招呼。
哦呵呵呵,他笑。
「你現在連笑都有官味了嘛。」我又開了個玩笑,然後到此為止,開始說正事。
「你還記得吧,四年前的那個太歲?」
我轉過街角,看見執法隊的門口三三兩兩散著些人,也許就是討說法的司機。
「嗯?」郭棟沒反應過來。
「留言『等待亡者歸來』的那個。」
電話那頭還在沉吟。
「我說,2005年,莘景苑,范氏病毒,海勒國際,病毒騎士!」我連說了一串關鍵詞,其所代表的驚心動魄處,任何經歷過的人都絕不會忘記:「我說你怎麼了,記性這麼糟糕。」
「最近記性是不大好,老了啊。」
我走進大門,才看見院子裡圍了更多的人,總有三五十號。沒有保安攔住我問,他們正忙著想要把抗議者趕到門外,但拉不能拉拽不敢拽,生怕做錯了什麼又被曝光出來,僵持在那裡。
「2005年12月7日,你在金茂君悅的中日外交晚宴上擊斃趙自強,隨後解剖屍體的法醫被附在趙自強身上的太歲控制,留下『等待亡者歸來』的字後失蹤。雖然我沒再打聽過後續怎麼樣,但你們肯定追查過這名法醫的去向。現在我想知道,你們追查的結果是什麼,這個號稱亡者的太歲是死是活在哪裡!」
泡在密封罐里的太歲,就來自四年前的那個小區。它曾是人肺葉的一部份,被何夕切了一小塊給我,浸在福馬林里密封著,凍結了體細胞的再生。但太歲的生命力實在太強,我懷疑現在如果打碎玻璃罐讓它和外界接觸,沒準依然可以慢慢長大。
書櫥的所有陳列品里,太歲是特殊的。在我看見其它的收藏品時,或感慨或唏噓,有對那段歷險的緬懷,有對這世界真面目的嘆息。但這太歲,卻是橫在我心頭的刺。
引發2005年那場危機的原凶,就是一個太歲。和其它普通太歲的差異之處在於,它竟然是由人類大腦突變而成的,擁有高度的智力。更為可怕的,是這個太歲可以吸附在人身上,連通神經突觸,從而控制寄生體的一言一行。
當時這個太歲試圖在上海散播范氏症病毒,不惜令千萬人死去,以產生更多的同類。幸好最後關頭,被兩槍擊斃。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其實被擊斃的只是太歲的宿主,子彈並未擊中吸附在宿主肚子上的太歲本身。
最終的結果,是市局法醫解剖室內,宿主屍體上被解剖刀刻下了「等待亡者歸來」六個字,而原本吸附在屍體腹部的太歲連同法醫,消失無蹤。
這些年來,再沒有「亡者」的消息,但我心裡總是覺得,也許下一刻,它就會帶著無窮的恐怖歸來。
我盯著陰影里的玻璃罐,其中的太歲切片若隱若現。
我心頭的陰霾越來越重,卻有一大半,和或許會在未來某日歸來的「亡者」無關。
是因為昨天何夕的不適。
自打何夕從瑞士歸來,搖身一變成為法醫,再一次出現在我的生活里,就幾乎沒生過病。有回晚飯時我見她左手上有道淡淡的疤,先前從未見過,隨口問起,竟是當天下午在解剖室里不小心割傷的。而三個小時後我送她回家時,那疤已完全褪掉了。
可是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不舒服一次。便如昨晚,晚餐吃到一半,她就突地停筷,兩頰潮紅,額頭上滲出細汗。然後,就要我送她回去。
她從不去醫院。她明白這是為什麼,我隱約也知道,所以更憂慮。當年她感染范氏病毒後獨自離開,一年後她奇蹟般生還歸來,具體發生了些什麼,這是她的秘密。我很注意不侵入她的領地,直到某一天她明明白白地告訴我。
我躺回床上。
她什麼時候才會告訴我呢,我看著黑漆漆的天花板想。
或許,我一直以來的做法,有些問題?
有的時候,靈光一閃,換了個思路,才會意識到從前走了死胡同鑽了牛角尖。
我向來尊重別人的秘密,越是親密的人,越是注意不要越界。所以每次何夕要求獨處,獨自熬過或者用某種方式渡過那段不適期時,我都默默把她送到家門口,然後離開。
但任何女人,再獨立再硬氣的女人,都會在某個時刻,希望能有可依靠的男人在身邊的吧。其實男人也是這樣,只是我們不說而已。
而秘密,當屬於一個人的秘密被另一個人分享時,彼此的關係,難道不會變得更密不可分嗎?
只要你能夠承擔伴隨著秘密而來的責任。
我能承擔嗎?這是個不需要思考就能有答案的問題。
我幾乎立刻要打何夕的電話,然後反應過來,這還是半夜裡。
我居然愚蠢至此,到現在才明白這個道理。
我的心情順暢起來,不知不覺中入眠。一、第一個消失者 醒來的時候,手機一邊響一邊震,在床頭柜上緩慢移動。接聽前我看了眼時間,十點二十。
是部主任宗而。
「那多啊,釣魚案的事情,你說我們是不是跟進一下?」他用商量的口氣問我。
近幾年,上海最最著名的社會事件,除了倒樓案外,就得數這次的釣魚案了。城管部門放倒勾假裝乘客吊黑車,在我這個跑老了社會新聞的記者來看,算是司空見慣毫不令人吃驚的手段了。如果不是這一次被勾上的司機覺得太冤斷指明志,傳到網上舉國譁然,恐怕又要像從前那樣不了了之。
政府是個龐然大物,要推動任何一個角落的改革,都需要強大的力量。就如多年前孫志剛之死促使收容制度改革一樣。事實上,現在民眾呼籲的停止「釣魚」還壓根稱不上什麼改革,莫說那些好心讓路人搭便車的無辜司機被強行拔車鑰匙罰款,就算真是無證運營的黑車司機,依法都是不能用放倒勾的方式取證的。不過這個世界上,應該怎樣和現實怎樣,常常都有很大的差距。
這些天來,因為釣魚案,全國大大小小媒體的社會口記者,全匯集到了上海。不過相對來說,本地媒體都比較「克制」,上海的新聞審查是著了名的「周到」,管不了別地的媒體來採訪,本地的媒體還是管得住的。其實不單上海,就算是以尖銳聞名的《南方周末》,在報導本地的負面新聞時都不免束手束腳。
所以聽見宗而這麼說,我有些吃驚。
宗而當然知道我在想什麼,電話那頭苦笑道:「這麼大的新聞,多少媒體都在報導,市里再怎麼捂也是白搭,這兩天口氣已經鬆動了。你看吧,過不了幾天上海那幾張大報也得開始跟進深度報導了,我們小報,要動得比他們快一點。還有啊,你是社會版的主筆,也不能總不寫時評,就寫個釣魚案的評論吧,尺度……你是老記者,知道的囉。」
有一陣平媒都興首席記者首席編輯,現在又多了個主筆銜,都是差不多的意思,屬於給個名譽更可勁地用你,獎金是一分不多的。我總是懶得寫什麼評論,掛了主筆帽子幾個月,一篇都沒寫過,看來這次逃不過去了。這頭一開,以後又要多堆活。
我起來開了電腦,打算查查整個事件現在各方報導的進度。趁系統啟動的時候,我給何夕去了個電話。她聽上去已經好了,正工作中,三言兩語就把我打發了。我能想像她一邊夾著手機講電話,一邊拿解剖刀剖屍體的情形。恢復就好,至於那個秘密,還是找一個比現在更合適的場合溝通吧。
等到上網查了一遍關於釣魚案的重要新聞,我不由得苦笑。昨天早晨,上百名被釣魚執法的車主聚集在浦東城管執法隊大門口,要求退回罰款,許多媒體都作了大幅報導。這就是最新的後續新聞了,從新聞本身看,已經算是深度報導,要是沒有新的大事件,這新聞的生命就到頭了。現在再想起來去跟進報導,湯都怕喝不著,只剩下腳料了。
但有什麼辦法,就是這個新聞環境,螺絲殼裡做道場吧。這個追罰款的新聞本地媒體還都沒有報導,我出門往浦東去,打算瞧瞧還能挖出什麼邊角料來。
已經起了秋風,比往年這時節多了幾分寒意。我在路上周轉花了一個多小時,午飯是路邊買的熱狗,一口口吞落肚裡,心裡卻空落落的越來越虛,很不踏實。
書櫥里玻璃罐內的太歲總在眼前晃來晃去。對何夕身體的擔憂,讓我連帶著回想起了范氏病毒危機的那些日日夜夜,想起了「等待亡者歸來」。是我神經過敏吧,這些年再沒有「亡者」的消息,也許早在地球的哪個角落裡腐爛了。
但念頭一起,再壓下去就不那麼容易。拐過這個街角就能看見城管執法隊的大門了,眼前是家肯德基,我有點後悔先吃了熱狗,但還是推門進去要了杯咖啡。淺啜一口,我摸出手機,撥給郭棟。
2005年的時候,上海市公安局多了個部門,叫特事處。我後來知道,這是個相對獨立的機構,直屬公安部特事局。所謂特事,就是很特別的事,特別到常人無法理解,或者不方便讓常人理解的事。這個世界有太多游離於現有科學體系之外的東西,一旦他們干擾甚至損害了民眾的正常生活,特事局就會介入。某種程度上,特事局和更低調的X機構相似,只是一個方向在維護社會秩序,一個方向在科學探索。我懷疑特事局本就是從不知何時成立的X機構里剝離出來的。
不論是X機構還是特事局,都是站在當下科學體系的最前端,面對未知的世界。往往這種時候,大膽的想像會比固有的科學認識更有用。所以這些年來,我和這兩個部門都打過多次交道。上海的特事處成立沒多久就碰到太歲事件,經受了全城病毒危機考驗,這件事上我幫了他們大忙,合作很成功。郭棟那時是特事處副處長,聽說最近扶正了
「郭處啊。」我重音放在第二個字上,半開玩笑地和他打招呼。
哦呵呵呵,他笑。
「你現在連笑都有官味了嘛。」我又開了個玩笑,然後到此為止,開始說正事。
「你還記得吧,四年前的那個太歲?」
我轉過街角,看見執法隊的門口三三兩兩散著些人,也許就是討說法的司機。
「嗯?」郭棟沒反應過來。
「留言『等待亡者歸來』的那個。」
電話那頭還在沉吟。
「我說,2005年,莘景苑,范氏病毒,海勒國際,病毒騎士!」我連說了一串關鍵詞,其所代表的驚心動魄處,任何經歷過的人都絕不會忘記:「我說你怎麼了,記性這麼糟糕。」
「最近記性是不大好,老了啊。」
我走進大門,才看見院子裡圍了更多的人,總有三五十號。沒有保安攔住我問,他們正忙著想要把抗議者趕到門外,但拉不能拉拽不敢拽,生怕做錯了什麼又被曝光出來,僵持在那裡。
「2005年12月7日,你在金茂君悅的中日外交晚宴上擊斃趙自強,隨後解剖屍體的法醫被附在趙自強身上的太歲控制,留下『等待亡者歸來』的字後失蹤。雖然我沒再打聽過後續怎麼樣,但你們肯定追查過這名法醫的去向。現在我想知道,你們追查的結果是什麼,這個號稱亡者的太歲是死是活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