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好,請問您是記者嗎?」

  「是啊。」

  「怎麼稱呼?」

  「那多。葉赫那拉氏的那,多少的多。有事嗎?」

  那邊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考慮該怎麼說:「我叫王亮,下周我會出差來上海,我手上有個東西,我想……您是不是有辦法搞清楚那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沒聽明白,他自己的東西,自己卻搞不清楚是什麼,這算什麼意思?

  王亮可能知道我搞不明白,說:「你把你們這兒的傳真告訴我,我傳份東西來,你就清楚了。」

  我告訴他傳真號,他掛了電話,說待會兒再打過來。

  一分鐘後,我在傳真機旁看到了王亮的傳真,那是6月15日哈爾濱日報社會新聞版的傳真複印件,內容就是本文開頭的那篇報導。

  我立刻就明白了王亮所說的「東西」是什麼了,應該就是報導里的大腦狀怪物。我曾經看到過很多這類報導,但很多是虛假新聞,也有很多是當事人搞錯了,還有一小部分從此沒了下文,報導中的不明生物就此杳無音訊。沒想到,自己可能就有機會看到實物。

  當王亮再次打來電話時,交談起來就方便多了。我了解到王亮是哈爾濱一家名叫「榮傑」的貿易公司的營銷部門經理,也是一個對飛碟等超自然現象的愛好者。他花了500塊錢從王傑那裡買下了這個「怪物」,想送到有關部門好好研究。可是哈爾濱沒有合適的地方,所以他想借來上海出差之機,看看上海有沒有肯對這個怪物進行研究的機構。

  如果王亮不是恰好打到了我們報社尋求幫助,如果那天我不是恰好在報社,如果我不是有梁應物這樣一個同學,如果我不知道梁應物的另一重身份,那麼接下來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怪異事件就不會發生。

  可是這一連串偶然湊到一起,就使我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項驚天動地而又詭異萬分的事件的促成者及見證人,並且幾乎因此危及生命。

  第二個星期的星期二,我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候機廳里等候王亮。

  與我一起等候的是一名瘦瘦高高、戴著一副眼鏡的年輕人,他就是我的高中同學梁應物。

  梁應物對生物科學有著極大的熱情,同時天分極高,從復旦生物化學系畢業就留校當了助教。同時令一般人無法想像的是,由於梁應物出生巨富之家,居然在大學時代就在家裡辟出一間房當實驗室,其中的設備,就是比起復旦的專業實驗室也不遜色,他高興的時候,可以為一個課題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呆上三天不出來。

  而我身為梁應物的好友,更得知了他不為人知的第二重身份:X機構研究員。

  所謂X機構到底叫什麼名字,梁應物不肯告訴我,我只知道這是一個半軍事化的秘密機構,專門研究非正常生物現象,所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過程一律保密,直接向上匯報。梁應物由於其生物方面的天分,得以進入這個機構。對於這個機構的研究內容,我只能自己想像,梁應物有時對我說,如果把X機構的一些成果公諸於世,必然會引發不安和恐慌,甚至會危及國家安全,所以是絕密的。通常他說到這裡就住口,惹得我好奇心發作,心癢難熬。

  當然我並不希望梁應物把這個大腦狀怪物搞到X機構去研究,那樣的話所有的研究結果我就無法得知,王亮就更不會知道。我只要梁應物在自己的實驗室研究,同時藉助他在X機構里工作的經驗,告訴我這到底是什麼,也許,這會是一個打新聞。當然,也許什麼都不是。

  王亮將會把那個怪物寄放在我這裡,這個好奇心和我一樣重的人並不要什麼代價,他唯一希望的回報就是如果研究有什麼結果,可以告訴他知道。

  我的手機響了起來,是王亮,他到了。簡單地說明了自己所處的位置後,我們很快就見到了王亮。

  王亮身材很高,一副威猛的樣子,雙目黑而有神。他手上拖著一個大的旅行箱,看來那個「怪物」就在箱子裡。

  我向他介紹了梁應物,當然,我只提了他助教的身份。

  王亮禮貌性地與梁應物打了招呼,我看出他眼中的疑惑,也許在他的想像中,我應該帶一個著名的專家來。

  我笑了笑,說:「我這位朋友,可是這方面的天才哦,而且,這種研究是需要好奇心和想像力的,也許年輕人會比較合適。」

  王亮以慡朗的大笑表示他同意我的意見,看來他是個很好打交道的人。

  我們驅車直奔梁應物的家,那是曲陽小區的一處多層住宅樓,梁應物在三樓買了相鄰的兩套二室一廳的房子,打通合二為一,新搬沒多久,我也是第一次去。

  我本來想,梁應物這小子一個人住那麼大的房子,果然奢侈。到了才知道,他居然把其中的一套二室一廳能敲掉的牆全部敲掉,成了一個面積達八十平方的實驗室。而不知道梁應物有家庭實驗室的王亮更是看呆了眼,摸著那一台台的儀器喃喃自語。看來這方面他遠比我識貨,知道這些東西價值不菲,這下子他對梁應物充滿了信任,臉上像要放出光來,「喀嚓」一聲,手腳麻利地把旅行箱打開。

  旅行箱內除了所有生活用品外,更醒目地放置著一個小木箱。王亮把木箱抱到台子上,打開上面的小鎖,一個用保鮮膜包著的從未見過的怪異生物出現在了眼前。

  這輩子我都沒見過這麼噁心的生物,身體的形狀和鼻涕蟲有些相似,是長圓形的,辱白色。上面充滿了溝溝壑壑,就像一個脫了殼的大腦,身體下面露出兩根長而細的須,估計足有一米多。簡單說來,就像是一條放大了的鼻涕蟲和人腦的合體,再加上烏賊的須,不過須上沒有吸盤。這個東西放在那裡,給人的感覺是軟呼呼的,好像馬上就要塌下來似的。

  我用手試探性地隔著薄膜摸了一下,再仔細一看,才發現其實表面像人的皮膚一樣覆有一層極薄的透明膜,把那滿是皺紋的腦狀身體包著,摸上去的感覺很平滑。我又用力按了一下,手指略微下陷,一放鬆表面又恢復原狀,看來彈性很好。

  總之,這怎麼也不象是人工的產物,而且居王亮說,挖出這怪物的人當時為挖菜窖用專門的挖下去足有五米多深打算罷手的時候,才發現這東西向上豎起的須,又向下挖了一米多,才把這東西完全挖出來,那樣深度的土層,至少也有數百年沒動過了,就算是人工產物,也絕對是個大新聞。

  梁應物的臉上卻看不出多少驚異之色,這傢伙的涵養工夫比我深的多。我心裡忽然一動,想到他在那X機構里不知看到過多少匪夷所思的生物,所以才不會隨便就大驚小怪的吧。

  王亮問梁應物:「你要多少時間?」

  梁應物說:「很難說,我想,至少也要一個星期,才可以對這東西的構造有一個概念。如果結構很複雜奇特的話,可能就要更長的多的時間。」

  王亮點頭,說:「反正,有結果的話,你們就通知我。」

  我是和王亮一同離開的,都是往西區去,所以同路。

  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我記得報導里說這東西的硬度和橡膠相仿,只說薄膜比較有彈性,我剛才按了一下,比起橡膠好象還是要軟一點。」

  王亮赫然一笑。說:「來以前我用水洗了一下,結果就軟了一點。」

  我點頭說:「看這東西的樣子,如果活著的時候,多半是水生生物。」

  談話到這裡就結束了,沒有繼續下去,我和王亮分道揚鑣。接下去的一段時間,我因為一個系列採訪,忙的不可開交,其間還去了南京一次,更本沒時間關心梁應物那裡的進程。當然我也完全不可能料想到,正是水,使這個大腦狀怪物起了令人難以想像的變化。

  去梁應物家一個多星期以後,一個偶然的發現,使我又重新想起這件事,並立刻就趕到了梁應物家裡。

  那是在單位里,同事問我一個很生僻的字,我不知道,我建議他去翻翻《辭海》,辦公室里就有一本。

  他找到《辭海》查的時候,我也站在旁邊看。他從部首查到這個字的頁碼,正在翻的時候,我忽然叫停。

  在他剛剛飛快翻過去的一頁中,我看到了一副讓我心裡一跳的圖。

  費了好大工夫我才找到那一頁,我笑了。沒錯,就是那副圖,花的簡直和那腦狀怪物一樣,由於印刷簡單,這副圖只畫出了形象,沒有畫身體上的大腦紋路,但身體的形狀及那兩條長須是一模一樣的。

  我看了看他的名字:歐姆巴原蟲。當我往下看到詞條解釋時,我知道錯了。

  這是一種遠古的生物,是地球剛剛開始有生命時再海洋里出現的一種單細胞生物,和三葉蟲一樣,早已絕種。毫無疑問,這種微型蟲小到肉眼看不見,而他背上也決不回有腦狀紋路。

  然而我還是決定去找梁應物,這個世界奇怪事多的很,說不定這歐姆巴原蟲和腦狀怪物真有什麼關聯。更重要的是,我現在非常想知道梁應物的研究進行的怎麼樣了。

  電話打過去的時候,梁應物在家。我在電話里就問現在情況怎樣,他說電話里說不清楚,讓我過去再說。

  我這個人,把事情忘記的時候可以忘的一干二靜,想起來的時候耽擱一會都感到不舒服。一出報社大門我就招了輛的士直奔曲陽而去。

  梁應物給我開門的時候我嚇了一跳。他兩眼通紅,嘴裡叼了根香菸,頭髮亂成一團。

  我說:「你幾天沒睡了?」

  梁應物頭也不回的逕自往實驗室走去,說:「兩天。」

  我驚訝的問:「你不用上班了?」

  梁應物說:「我請假了,你怎麼廢話這麼多。」手一指,又說,「你不是來看這東西的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