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高僧暗暗吃驚,琴師演奏的古曲《源平合戰》,是講述平安時代著名武士源義經的征戰生涯。源義經生前被尊為戰神,而這「衣川館」正是當年他橫刀自裁之地,其麾下眾武士也都慘死在此,看來這許多陰魂仍未走入黃泉往生,而是被怨念束縛在「衣川館」。 高僧當時沒敢聲張,等琴師回去後才如實相告。琴師聞言回思前事,知道所言不虛,嚇得他魂不附體,懇求高僧救命。高僧在古剎外貼滿《南無妙法蓮華心經》擋鬼,又念誦往生鎮魂之咒,那些含恨而死的陰魂才不再為祟。 「源義經」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也是深受百姓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根據在大山祗神社中供奉著源義經的甲冑,有人推估出其身高大約在一米五左右。換鼻子 如今的山東省萊州市,是根據唐朝時此地的萊州府而得名。那時萊州府內有位姓徐的府尹。徐府尹雖說是一介文士出身,卻體魄挺拔,儼然有鶴立雞群之姿。美中不足的是臉上生了一副塌鼻樑,而且鼻孔朝天,所以常常受到別人的恥笑,他自己也為這難看的鼻子而苦惱不已。 有一次,皇上召他進宮面聖,當他們行至武陵時,天色已黑。徐府尹傳下令去,要在不遠處的一個驛站落腳休息,明日清晨再起程趕路。www.guichuideng.org 這時,身後的一個士卒來到徐府尹跟前,放低了聲音稟報導:「府尹大人有所不知,傳言這武陵驛站之中經常有妖怪往來,路經此處的官員將領,全都不敢進站居住。如今府尹大人到此,最好也別再站內過夜。此處再往前行幾十里,還有另外一家驛站。我等不如星夜呈,等到了那處驛站再休息也不遲。」 徐府尹歷來不信鬼神,聽後很是不以為然,當即吩咐眾人入住驛站,他吃過晚飯,就推開房門,獨自進屋休息去了。 長夜過半,徐府尹還沒完全入睡,矇矓之間聽見屋裡有腳步聲響起,他微微睜開雙眼,看見有個人朝他走來。那人一身青色長袍,面色蒼白,手中還提著一個竹籃。徐府尹仔細往那竹籃里看去,竟發現裡面裝著滿滿一籃子的人鼻。 那人走到徐府尹身前,大聲說道:「你是何人,竟敢睡在我的住處!」徐府尹急忙坐起,退到床腳處蜷縮成一團瑟瑟發抖,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www.guichuideng.org 那人見徐府尹不答,竟慢慢走上床來,用手托起徐府尹的臉仔細詳,自言自語般說道:「看面相倒不是個薄命之人,但這鼻子又塌又翻,實在與尊容不配。來來來……且讓我給你換個鼻子。」話音剛落,只見那人轉頭把竹籃放下,伸手在籃中仔細地挑揀,拿起來一放下,再拿起一個又放下,似乎都不合適,最後終於拿出一個,喜道:「就是它了!」隨即將手按在徐府尹鼻子之上。 徐府尹立時感覺到臉上一陣強烈的灼痛感,眨眼間,自己的鼻子便被那人取了下來丟進籃中,他駭然失色,被嚇得一動也不敢動。 那人把挑選好的鼻子放到徐府尹臉上,並且用手指在面部揉按,然後滿意地笑道:「好一副吏部尚書的面相。」 這時徐府尹猛地驚醒,才知剛才乃是做了南柯一夢,他用雙手撫摸自己的鼻子,突然大吃一驚,原來的塌鼻樑翻鼻孔,竟已變得高挺端直。而且鼻子周圍,也沒有任何刀口傷疤。後來徐府尹進宮面聖,皇上見其一表人才,果然封他做了吏部尚書。大膽布商 當年有座大宅,主人做生意虧了本,只好將宅子轉賣他人,可不管是誰住到這大宅里,皆會遇到許多反常之事,膽小嚇死的都有,大家便認為這是座鬼宅,自此再讓也沒有人敢往裡面住了。 直到有個外地來的布商想尋寓所,他素來膽大不懼妖邪,見這老宅價格便宜,就買下來準備讓舉家老小搬來居住,但他也聞宅中鬧鬼,就孤身一人先住進去,想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宅院年久失修,已經牆皮剝落,院子裡雜糙叢生,堂內樑柱橫七豎八,結滿了蜘蛛網,到處都是黑沉沉、陰森森。www.guichuideng.org 布商收拾出一間臥房,帶了柄短刀獨居其中,果然每天深夜,都會聽到堂屋裡有聲音發出,但當他推開堂屋的大門進去察看,那裡面就立刻變得寂然無聲了,一連幾日,始終不知怪從何來。 布商為了解開其中緣故,便在天黑之前躲到堂屋房樑上,準備一窺究竟,當晚月明星稀,借著從破損屋頂處透下的蒼白月光,屋內家具畫幅黑簇簇的露出些輪廓。 大約到了三更天,就聽堂內窸窸窣窣有些動靜,他屏氣斂聲,靜臥在樑上向下俯窺,只見有個身高過丈的人從壁中走出,那人寬袍高帽,衣冠都是黃色。 布商這才感到事情不妙,心想憑自己的身板,被那黃衣人捉住多半就當點心吃了,嚇得他大氣也不敢出上一口,像死人一樣趴在樑上,只聽那黃衣人開口間道:「細腰,屋子裡為何有生人氣息?」隨即就聽角落裡有個鋸木頭般的聲音回話:「沒看見有外人進來。」那黃衣人聞言不再說話,身形緩緩隱入牆壁消失不見了。 接著又有一個青衣人和一個白衣人,裝束都與先前的黃衣人相同,陸續從堂中出現,也都對著牆角問細腰,這屋中為何會有生人氣息? 布商好奇心起,大著膽子探出腦袋,想看看那細腰的模樣,但屋角漆黑一片,什麼東西也看不到。www.guichuideng.org 不久之後,月影西移,一切恢復了原狀,堂中寂靜異常,沒有絲毫動靜,布商又驚又奇,懷疑自己剛才趴在樑上睡著了,見到聽到的都是夢中所歷,他滿腹疑惑中從房梁間爬下來,忍不住走到牆角,學著那些高冠古袍之人的語氣和腔調問道:「細腰?」那牆角果然有人應聲,但屋內漆黑,根本看不到是誰。 布商強行克制著內心的害怕,壯著膽子繼續問那細腰:「剛才穿黃袍的人是誰,它從何而來?」 細腰答道:「是金子,埋在西屋壁下。」 布商暗自稱奇,再次問道:「白衣人和青衣人是誰?」 細腰說:「白衣人是銀子,埋在東屋廊下;青衣人是銅錢,埋在井邊五步。」 布商聽在耳中記在心裡,又問細腰:「你是何人?」 細腰如實答道:「是個洗衣棒槌,就在這牆角。」 布商還想再問,卻已是天方破曉,有雞鳴聲遠遠傳來,屋子裡重新陷入寂靜,仿佛什麼事也不曾發生過。 布商待到天亮之後,立刻找來家眷和夥計,帶上鏟子、鋤頭,到宅中各處發掘,果然從西屋壁下刨出五百斤黃澄澄的金子,在東屋廊下挖到五百斤銀錠,又於井邊五步發現了幾個大錢瓮,裡面所藏的銅錢不計其數,而那牆角下果然有根古代搗衣服的木棒,頭大腰細,形制頗為怪異。 布商將這根木頭棒子投入灶中焚化為灰,金銀錢物則據為己有,從此陡然暴富,而那老宅里也不再有任何怪事發生了。自古道「小富由勤,大富由命」,這話誠然不假,可見「物有所歸,人各有命」,是那布商命中該當發跡,才鎮得住這筆橫財。藏魂壇 具體是哪朝哪代說不清了,估計可能是前清的事,那時村子裡有個闞姓人家,夫妻兩個以種田砍柴度日,粗茶淡飯的生活雖然清貧,但老兩口子非常恩愛,為人厚道本分,日子倒也過得適宜。 夫妻二人膝下只有一子,這孩子天生耳大,耳垂又肥又厚,老兩口子十分歡喜,總說:「咱家這孩子生就佛相,將來必福壽無窮。」於是給小孩起了個辱名叫「福耳」。 可後來有位看相的先生瞧見,卻說:「這孩子耳大無福,雙耳要厚而有輪方為貴人,耳厚福厚,耳薄福薄,耳要大,又要圓,又圓又大是英賢;兩耳削平,奔勞一世;兩耳貼腦,富貴到老;對面不見耳,則是巨富巨貴之相。」 按那江湖上流傳的相法,這意思就是人的耳廓不能向前探著招風,須是平貼後腦才能有福,正所謂「兩耳招風,買地祖宗」,因此以前迷信的人家,剛生下小孩,都要緊盯著孩子睡覺時不能把耳廓壓向臉頰,免得睡成賣盡祖宗田產的招風耳,等孩子逐漸養成後壓耳的習慣,也就不用再管他了。 那先生看「福耳」的面相,是雙耳上薄下厚,兩邊都往前支著,就說這是逆子之相,再想改也來不及了。 闞氏夫妻哪裡肯信,一頓掃帚將看相的先生趕走了,此後對福耳更加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活都不讓干,這小子長大成人之後,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還學會了耍錢嫖娼,把他爹氣得吐血而亡。 福耳不但不思悔改,反倒變本加厲,把家裡的田產變賣揮霍了,又去偷雞摸狗,一次被人告上了衙門,他逃到山裡躲避,途中撞見一夥養蠱的黑苗,就此跟去湘黔交界混飯吃,幾年後回歸故里,到家不說孝順老娘,卻肆無忌憚地殺人越貨,他若瞧上哪家的姑娘媳婦,光天化日裡就敢進去施暴,誰攔著就拿刀捅誰,比那山賊糙寇還要兇狠猖狂。 想來王法當前,哪容他如此作惡,果然驚動了官府,派差役將福耳抓起來過了熱堂,他對自己所犯之事供認不諱,被訊明正法,押到街心砍掉了腦袋,民眾無不拍手稱快,沒想到行刑之後的第二天,此人又大搖大擺地在街上走,依然四處作惡。 官府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再次將其擒獲正法,可不管福耳的腦袋被砍掉了多少回,這個人都能再次出現,活蹦亂跳地好像根本沒死過,百姓無不大駭,不知此人是什麼怪物,任其為非作歹,誰都拿他沒有辦法。 最後福耳的老娘實在看不下去了,只好大義滅親,到衙門裡稟告官府,說此子從黔湘深山裡學了妖術,在家裡床底下埋了個「藏魂壇」,肉身雖然在刑場上被斬首示眾,但他過不了多久就能從罈子里再長出來。 官府聞之將信將疑,立刻命人到其家中挖掘,果真刨出一個黑漆漆的罈子,形狀就像骨灰罐似的,當場敲碎砸毀,再把福耳押赴刑場碎剮凌遲,銼骨揚灰,自此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妖人死而復生的事了。聚寶盆 以前在地方戲戲文里,有一齣戲叫「招財進寶」,演起來很是熱鬧,表的是各朝各代的降世財神。凡是逢年過節,或是喜慶擺設,需要找彩頭的場合,都會請戲班子來演這齣戲文。 民間最敬的兩位財神,一個漢時的鄧通;另一個是周莊的沈萬三。鄧通曾被皇帝封賞銅山,可以自行采銅鑄錢,有道是「多少金錢滿天下,不知更有鄧通城」,說的就是此人鑄錢之地;沈萬三則是元末明初時期的「江南巨富」,傳說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建都,都要向沈老爺借錢造城,真正是一位「富可敵國」的大財主。這兩位古人,來被老百姓看做是「財神爺」投胎轉世下凡塵,要是拿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被視為發財致富的「偶像」了。www.guichuide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