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固然很喜歡責任,可是也不討厭不負責任,不承擔的事情,因為膽子也小,只敢做在與他人及社會兩不相涉的情況下,例如說——全世界都睡了的時候。
習慣夜深人靜時泡一杯好茶、點一支淡煙、捧本書、亮盞燈,與書中人物花糙秉燭夜遊而去。只要不為特定考試,書的種類不很當它太認真。易經老莊三國固然可以,武俠偵探言情又有何不可。報紙雜誌最是好看小GG,字典無論中西不單只是發音。生活叢書那個叢字就自由,這本不耐另有一叢任君選擇。晚清小說固然繁華似錦,唐人筆記也許另有風味。封神榜的確好看,傳記文學難道不及?宗教哲學探它如何運字表達看不見的神理,六法全書有味在於怎麼創造條律約束人性。
史記好看,看司馬遷如何著墨項羽,水滸精彩,隨魯智深一同修成正果。就是資治通鑑媚在險詐,才知小王子純得多麼簡單。至於說到紅樓夢……妖書噯一部。
倚馬說書,但聞大海潮音奔騰而來,千言亦不能止,真正暢快,可狂笑而死也。
書在某些境界中又絕不可看。古今中外詩詞歌賦描寫夜色詞句多不勝舉,最是“楓橋夜泊”一首常駐我心。此時此景,夜半鐘聲,如果客船中人突然剪燭看書,在我看書族類中,該當唯一死罪。
常常怨怪鄰人通宵麻將擾人,自己浸yín書本不是同樣沉迷?乍看極不相同,其實聲色犬馬的骨子裡難道沒有痴迷與三昧?想說的是,痴迷是醉,“醉里顛蹶,醉里卻有分別”這句話的確不差,可是醉的表面與那個醉法,在本質上沒有太多區別。
人叫書呆子書呆子聽了總覺不是喚我,呆是先天性的食古不化,痴是後天來的甘心領悟,不同。
常常也聽到一些朋友說近況,其中一人說起正在埋頭苦讀,舉座必然肅而起敬。如有人說哎呀熬夜衛生麻將去啦,反應便有些淡然。這叫多管閒事。
所欣賞的一些人,倒不要他苦讀求功名,苦字像人臉,雙眉皺著加上鼻子嘴巴。苦讀表情不美。欣賞看見各人享受生命中隱藏的樂趣,興趣深的人,活來必然精采,不會感嘆人生空虛乏味無聊,自得其樂,樂在其中,只要不將個人之樂建立在他人的苦痛上,這個社會必然又和又樂。
很敬有目的的讀書人,敬而遠之。存心做學問之人,老以為不存心而也讀書之類必然浪擲光陰。有目的的讀書人最怕別人將他們看不清楚當成同類,往往強調看的是正派嚴肅有為之書,能夠得救上天堂的只有他們。焉知只將念書視為人生至樂的另一批便完全沒有收穫?
一夜擁被沉迷偵探小說,耳邊忽聞嘆息又輕笑,笑說:“我慚攜寶劍,只為看山來。”這句話本是曾國藩一位王姓幕僚自認懷才不受重用而發出的感嘆,偏偏就在此時蹦出來唬人。想到這句話,停看書,過了幾秒鐘便給答了一句:“不攜長劍短劍,只看山嫵媚。”心安理得一路追蹤,書到一半,兇手便被釘牢,結局果如所料,作者又輸一局。大好識字本領,用在閒書上就算全然無用也是不慚得很。
當然,任何事情都得付代價,包括稍稍過分的自得其樂。再忙再累的日子裡,明知睡眠不足是欠著身體的債,欠多了債主自會催討。可是一日不看書,總覺面目可憎,事實上三日不睡眠,容顏慘澹,半生不睡足,提早長眠,這個道理誰不明白?問問上癮的君子們,人人說慚愧,認真想戒者稀,寧死不回頭者,多也。
前一陣子身體向靈魂討債,苦纏不休,病倒下來。醫生細問生活飲食起居睡眠,因為診費高貴,不得不誠實道出前因後果,醫生說切吧,欣然同意簽字。早苦早好,早好早樂,不一會春去秋來又是一番景色。道別醫生自有訓話一場,例如煙不可多抽,神不能太傷,心不可妄動,書不能狂看,又將“夜必早寐”這四字反覆說了三次,然後等著病家回答。
當時情景本是杏林春暖圖,可是眼前看去的大夫竟成了《水滸傳》中那位正與魯智深摩頂受記的智真長老,長老正說一這不可、二那不能、三更不許、四必要戒……說了半天就是要人答應才給放行,於是誠懇道謝真言,說:“洒家記得。”醫生擁抱告別,卻忽略了病家暗藏心機,只說“記得”,沒答“能否”。
人生最大快意在於心甘情願,是為甘願。活著連夜間都得睡覺不如去死。書少看或改為中午看才叫做醉生夢死,難道白天生計換成晚上去做?白日夜晚再一次兼美,健康小小讓步不是大事。人生百年一瞬,多活少活不過五十百步微差,只要不負此心,一笑可置也。
古人今人讀書大半為求功名,運氣好的不但不病,破廟中讀著讀著尚有女鬼投懷送抱,那些身體差的就只有拿個錐子刺股才能不打瞌睡。這種苦讀求的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說不定招為駙馬那更錦上添花。書生從此鮮衣怒馬,戲文中就不再提起繼續讀書,這寫得太好,不然就成敗筆。
紅樓夢裡賈寶玉整日在女人堆里瞎混,事實上也沒做過什么正經事情。看寶玉,吟風弄月自我陶醉,痴痴傻傻不似個讀書人樣子,偏偏姐姐妹妹都愛他。說起寶哥哥,卻有現世女子一樣情有獨鍾,只為了為了他那顆啊最初的心。讀不讀書,什麼要緊?
話說回來,貴族子弟不知冷暖凍餓,比不得廟裡窮愁潦倒瘦書生。不讀書沒飯吃,你讀是不讀?
心之可要,倒又不是什麼奢侈,這個東西人人都有,不然流行歌曲里負心的人不會那麼受歡迎。自己的心負責看管好,任誰來也負它不去。就如衣帽間裡寄存衣物,那個憑號取衣的小牌子總得當心保管,失落了,取不回衣物怨不得別人。世上贊人好,說:“好!是個有心人。”這句話只有中文那麼說,不要去做別國人。
說到正負之心問題,心之快樂平安,便為不負,不負必然放心,放心又回返快樂,真是奇妙。
最近權威心理學家發表一篇報告,說的是——一個人抱著將日常工作當成娛樂去享受,成效不但更大而且產生精神病態的可能性能夠減至最低。這是權威學者說的話,不是我編出來的。想,用中文意思來講這篇報告不就是——恭敬的玩世嗎?又可樂,又有薪水拿,還能睡覺,將不好玩的工作創造出可玩的興趣加成績來,是本文第三度兼美也。
總有一個觀念很少得人注意——當年愛迪生因為痴迷發現才有了那麼多發明;詩人荷馬要不是吟唱遊走傳不下希臘史詩;倉頡造字拼拼拆拆玩出了偉大中國文明思想工具;居禮先生夫人尋尋覓覓推翻左右電流對稱定律確立鈷實驗;相對論最重要的證據來自水星歲差;民間故事流傳在於市井小民茶餘飯後……這些又一些與生計無關的痴迷玩耍,轉化為人類文明流傳的基因與動力。
只因世人不識痴中滋味,以為荒唐,上段那些痴迷夢想其實根本一一展現。就連只愛看書之人,其中多少而今靠筆樂飯。痴到深處,三寶必現,迷到終極,另有天地。世人不敢深究,惟恐避之不及,庸庸碌碌亦是福壽人生,鐘鼎山林,雖說不可強求,小負一場人生,終是稍稍可惜。
負人固然不可刻意,負己太多便是虧損。一次朋友換筆名,取為“無心”,看他神色淒涼,以無心許自己,如何得著歡顏;勸著改個名吧,只是黯然一笑,聰明人因傷心而棄心算不得大聰明。佛家要人忘我忘我,世人真能做到忘我,還需勞煩佛爺如此捨身相勸?可見我佛慈悲亦存苦心一片,是個有心之佛,並非無心。
心是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辭海字典中,光是這個心字例引出來一共九十個由心而生的情境。九十隻是被賦定的詞句,其中可以幻化千萬兆個情情境境,如此重要的東西,世人連講起它來都覺不識時務。賺錢人人感興趣,賺心沒有聽說過。
由於劉墉的一句話,生出那麼多心得來,總是閒閒走筆,消夜又一章。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此心談何容易,認真苦尋,反而不得,拉雜寫來,無非玩味生之歡悅快意,值此寒雨良宵,是為自樂,以求不負我心而已。
夏日煙愁
一九八二年的西班牙那份電報稿幾乎發不出去,電信局的人和我在簿子上查了又查,並沒有發現那個地名,在這之前,也看過一般的西班牙行車地圖,找不到小村落的位置。
我跟馬德里電信局的人說,試試看,發給村莊附近大約在六十公里距離外的小城,看看能不能轉過去。那發電報的人問我怎麼知道就在那小城附近呢?我說那個山區,是我朋友的故鄉。
於是,就那麼發了電報:“邦費拉達城附近小鎮德爾·席。洛貝斯家庭收。”內容只有一個電話號碼和旅館的名字,叫我的朋友巴洛瑪和她的丈夫夏依米快快與在馬德里停留的我連絡。
說起來,當年在沙漠結婚的時候,夏依米還是我們婚禮時簽字的證人。西屬撒哈拉結束占領之後,這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因為謀職不易,搬了許多次家。最後搬來加納利群島時,我的丈夫荷西已經過世七個月了。無形中,巴洛瑪和夏依米成了親密的家人,逢年過節總是一起度過。那時候,沙漠老友大半凋零,他們和我都是酷愛那片土地的人,相處起來,總有一份鄉愁和傷感可以了解。而,離開沙漠之後的幾年,好似每一個人的日子都加倍艱難。夏依米一直沒有持續的工作都好些年了。他們的日子十分拮据。
等到我在一九八二年由台灣回到加納利島家中去時,鄰居們一個一個奔來告訴我,說巴洛瑪病重,眼睛瞎了,雙腿麻痹。夏依米匆匆跑來拜託鄰居轉告我,他們無法再付房租,帶著兩個男孩子搬回西班牙本土,巴洛瑪母親有些祖產的小村落去居住了。而我們,平日是不通信的。
知道巴洛瑪的情況之後,我提早離開島上,飛去了馬德里。趕去巴洛瑪父母親在城郊的花園房子,卻發現那兒變成了土地,正在建公寓。
在出於實在找不到人的焦念心態下,發出了那封沒有地址的電報。
第二日清晨,夏依米的長途電話就來了。他說次日一早開車來馬德里接我,一同去鄉下住幾天。本來,那個叫做德爾·席的故鄉,是巴洛瑪每年孩子放暑假必回去度夏的一片夢土,照片裡早已看過許多次,只是沒有跟去過。這一回,想不到是在這種情形和心境下去的。
中午的時候我在旅社的大街上站著,跟認識多年的老門房說,車子一來接,就得趕快幫忙放箱子。那個小旅社在熱鬧的大街上,是絕對不可以停車的,一停警察立即會來罰。
習慣夜深人靜時泡一杯好茶、點一支淡煙、捧本書、亮盞燈,與書中人物花糙秉燭夜遊而去。只要不為特定考試,書的種類不很當它太認真。易經老莊三國固然可以,武俠偵探言情又有何不可。報紙雜誌最是好看小GG,字典無論中西不單只是發音。生活叢書那個叢字就自由,這本不耐另有一叢任君選擇。晚清小說固然繁華似錦,唐人筆記也許另有風味。封神榜的確好看,傳記文學難道不及?宗教哲學探它如何運字表達看不見的神理,六法全書有味在於怎麼創造條律約束人性。
史記好看,看司馬遷如何著墨項羽,水滸精彩,隨魯智深一同修成正果。就是資治通鑑媚在險詐,才知小王子純得多麼簡單。至於說到紅樓夢……妖書噯一部。
倚馬說書,但聞大海潮音奔騰而來,千言亦不能止,真正暢快,可狂笑而死也。
書在某些境界中又絕不可看。古今中外詩詞歌賦描寫夜色詞句多不勝舉,最是“楓橋夜泊”一首常駐我心。此時此景,夜半鐘聲,如果客船中人突然剪燭看書,在我看書族類中,該當唯一死罪。
常常怨怪鄰人通宵麻將擾人,自己浸yín書本不是同樣沉迷?乍看極不相同,其實聲色犬馬的骨子裡難道沒有痴迷與三昧?想說的是,痴迷是醉,“醉里顛蹶,醉里卻有分別”這句話的確不差,可是醉的表面與那個醉法,在本質上沒有太多區別。
人叫書呆子書呆子聽了總覺不是喚我,呆是先天性的食古不化,痴是後天來的甘心領悟,不同。
常常也聽到一些朋友說近況,其中一人說起正在埋頭苦讀,舉座必然肅而起敬。如有人說哎呀熬夜衛生麻將去啦,反應便有些淡然。這叫多管閒事。
所欣賞的一些人,倒不要他苦讀求功名,苦字像人臉,雙眉皺著加上鼻子嘴巴。苦讀表情不美。欣賞看見各人享受生命中隱藏的樂趣,興趣深的人,活來必然精采,不會感嘆人生空虛乏味無聊,自得其樂,樂在其中,只要不將個人之樂建立在他人的苦痛上,這個社會必然又和又樂。
很敬有目的的讀書人,敬而遠之。存心做學問之人,老以為不存心而也讀書之類必然浪擲光陰。有目的的讀書人最怕別人將他們看不清楚當成同類,往往強調看的是正派嚴肅有為之書,能夠得救上天堂的只有他們。焉知只將念書視為人生至樂的另一批便完全沒有收穫?
一夜擁被沉迷偵探小說,耳邊忽聞嘆息又輕笑,笑說:“我慚攜寶劍,只為看山來。”這句話本是曾國藩一位王姓幕僚自認懷才不受重用而發出的感嘆,偏偏就在此時蹦出來唬人。想到這句話,停看書,過了幾秒鐘便給答了一句:“不攜長劍短劍,只看山嫵媚。”心安理得一路追蹤,書到一半,兇手便被釘牢,結局果如所料,作者又輸一局。大好識字本領,用在閒書上就算全然無用也是不慚得很。
當然,任何事情都得付代價,包括稍稍過分的自得其樂。再忙再累的日子裡,明知睡眠不足是欠著身體的債,欠多了債主自會催討。可是一日不看書,總覺面目可憎,事實上三日不睡眠,容顏慘澹,半生不睡足,提早長眠,這個道理誰不明白?問問上癮的君子們,人人說慚愧,認真想戒者稀,寧死不回頭者,多也。
前一陣子身體向靈魂討債,苦纏不休,病倒下來。醫生細問生活飲食起居睡眠,因為診費高貴,不得不誠實道出前因後果,醫生說切吧,欣然同意簽字。早苦早好,早好早樂,不一會春去秋來又是一番景色。道別醫生自有訓話一場,例如煙不可多抽,神不能太傷,心不可妄動,書不能狂看,又將“夜必早寐”這四字反覆說了三次,然後等著病家回答。
當時情景本是杏林春暖圖,可是眼前看去的大夫竟成了《水滸傳》中那位正與魯智深摩頂受記的智真長老,長老正說一這不可、二那不能、三更不許、四必要戒……說了半天就是要人答應才給放行,於是誠懇道謝真言,說:“洒家記得。”醫生擁抱告別,卻忽略了病家暗藏心機,只說“記得”,沒答“能否”。
人生最大快意在於心甘情願,是為甘願。活著連夜間都得睡覺不如去死。書少看或改為中午看才叫做醉生夢死,難道白天生計換成晚上去做?白日夜晚再一次兼美,健康小小讓步不是大事。人生百年一瞬,多活少活不過五十百步微差,只要不負此心,一笑可置也。
古人今人讀書大半為求功名,運氣好的不但不病,破廟中讀著讀著尚有女鬼投懷送抱,那些身體差的就只有拿個錐子刺股才能不打瞌睡。這種苦讀求的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說不定招為駙馬那更錦上添花。書生從此鮮衣怒馬,戲文中就不再提起繼續讀書,這寫得太好,不然就成敗筆。
紅樓夢裡賈寶玉整日在女人堆里瞎混,事實上也沒做過什么正經事情。看寶玉,吟風弄月自我陶醉,痴痴傻傻不似個讀書人樣子,偏偏姐姐妹妹都愛他。說起寶哥哥,卻有現世女子一樣情有獨鍾,只為了為了他那顆啊最初的心。讀不讀書,什麼要緊?
話說回來,貴族子弟不知冷暖凍餓,比不得廟裡窮愁潦倒瘦書生。不讀書沒飯吃,你讀是不讀?
心之可要,倒又不是什麼奢侈,這個東西人人都有,不然流行歌曲里負心的人不會那麼受歡迎。自己的心負責看管好,任誰來也負它不去。就如衣帽間裡寄存衣物,那個憑號取衣的小牌子總得當心保管,失落了,取不回衣物怨不得別人。世上贊人好,說:“好!是個有心人。”這句話只有中文那麼說,不要去做別國人。
說到正負之心問題,心之快樂平安,便為不負,不負必然放心,放心又回返快樂,真是奇妙。
最近權威心理學家發表一篇報告,說的是——一個人抱著將日常工作當成娛樂去享受,成效不但更大而且產生精神病態的可能性能夠減至最低。這是權威學者說的話,不是我編出來的。想,用中文意思來講這篇報告不就是——恭敬的玩世嗎?又可樂,又有薪水拿,還能睡覺,將不好玩的工作創造出可玩的興趣加成績來,是本文第三度兼美也。
總有一個觀念很少得人注意——當年愛迪生因為痴迷發現才有了那麼多發明;詩人荷馬要不是吟唱遊走傳不下希臘史詩;倉頡造字拼拼拆拆玩出了偉大中國文明思想工具;居禮先生夫人尋尋覓覓推翻左右電流對稱定律確立鈷實驗;相對論最重要的證據來自水星歲差;民間故事流傳在於市井小民茶餘飯後……這些又一些與生計無關的痴迷玩耍,轉化為人類文明流傳的基因與動力。
只因世人不識痴中滋味,以為荒唐,上段那些痴迷夢想其實根本一一展現。就連只愛看書之人,其中多少而今靠筆樂飯。痴到深處,三寶必現,迷到終極,另有天地。世人不敢深究,惟恐避之不及,庸庸碌碌亦是福壽人生,鐘鼎山林,雖說不可強求,小負一場人生,終是稍稍可惜。
負人固然不可刻意,負己太多便是虧損。一次朋友換筆名,取為“無心”,看他神色淒涼,以無心許自己,如何得著歡顏;勸著改個名吧,只是黯然一笑,聰明人因傷心而棄心算不得大聰明。佛家要人忘我忘我,世人真能做到忘我,還需勞煩佛爺如此捨身相勸?可見我佛慈悲亦存苦心一片,是個有心之佛,並非無心。
心是人之神明,所以具眾理而應萬事。辭海字典中,光是這個心字例引出來一共九十個由心而生的情境。九十隻是被賦定的詞句,其中可以幻化千萬兆個情情境境,如此重要的東西,世人連講起它來都覺不識時務。賺錢人人感興趣,賺心沒有聽說過。
由於劉墉的一句話,生出那麼多心得來,總是閒閒走筆,消夜又一章。
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亘千里,其中並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此心談何容易,認真苦尋,反而不得,拉雜寫來,無非玩味生之歡悅快意,值此寒雨良宵,是為自樂,以求不負我心而已。
夏日煙愁
一九八二年的西班牙那份電報稿幾乎發不出去,電信局的人和我在簿子上查了又查,並沒有發現那個地名,在這之前,也看過一般的西班牙行車地圖,找不到小村落的位置。
我跟馬德里電信局的人說,試試看,發給村莊附近大約在六十公里距離外的小城,看看能不能轉過去。那發電報的人問我怎麼知道就在那小城附近呢?我說那個山區,是我朋友的故鄉。
於是,就那麼發了電報:“邦費拉達城附近小鎮德爾·席。洛貝斯家庭收。”內容只有一個電話號碼和旅館的名字,叫我的朋友巴洛瑪和她的丈夫夏依米快快與在馬德里停留的我連絡。
說起來,當年在沙漠結婚的時候,夏依米還是我們婚禮時簽字的證人。西屬撒哈拉結束占領之後,這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因為謀職不易,搬了許多次家。最後搬來加納利群島時,我的丈夫荷西已經過世七個月了。無形中,巴洛瑪和夏依米成了親密的家人,逢年過節總是一起度過。那時候,沙漠老友大半凋零,他們和我都是酷愛那片土地的人,相處起來,總有一份鄉愁和傷感可以了解。而,離開沙漠之後的幾年,好似每一個人的日子都加倍艱難。夏依米一直沒有持續的工作都好些年了。他們的日子十分拮据。
等到我在一九八二年由台灣回到加納利島家中去時,鄰居們一個一個奔來告訴我,說巴洛瑪病重,眼睛瞎了,雙腿麻痹。夏依米匆匆跑來拜託鄰居轉告我,他們無法再付房租,帶著兩個男孩子搬回西班牙本土,巴洛瑪母親有些祖產的小村落去居住了。而我們,平日是不通信的。
知道巴洛瑪的情況之後,我提早離開島上,飛去了馬德里。趕去巴洛瑪父母親在城郊的花園房子,卻發現那兒變成了土地,正在建公寓。
在出於實在找不到人的焦念心態下,發出了那封沒有地址的電報。
第二日清晨,夏依米的長途電話就來了。他說次日一早開車來馬德里接我,一同去鄉下住幾天。本來,那個叫做德爾·席的故鄉,是巴洛瑪每年孩子放暑假必回去度夏的一片夢土,照片裡早已看過許多次,只是沒有跟去過。這一回,想不到是在這種情形和心境下去的。
中午的時候我在旅社的大街上站著,跟認識多年的老門房說,車子一來接,就得趕快幫忙放箱子。那個小旅社在熱鬧的大街上,是絕對不可以停車的,一停警察立即會來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