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我深信,許多人的一生都會喜歡過不止一個人,而這種對象,必然在基本上與我們有一個共通的本質,也可以說這一種人性格的優美與光輝恰好是可以使我們極度欣賞的。
在我的一生里,不止喜愛過一個異性,他們或能與我結為夫妻——如我已離世的丈夫;或者與我做了最真摯的朋友——我確實有三五個知己;或者註定了生來的關係——如我的父親與兄弟。
現世的存在形式與關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人優美的心靈,化為我一生的投影,影響了我的靈魂與人格。他們使我的本身受到感召與啟示,而且今生今世都默默的在愛著這些人。想起這一些與那一些人,心裡只有欣慰與安寧,裡面沒有痛苦。
正宇,你說你有痛苦,你喜歡了一個,叫做三毛的人;我說我沒有痛苦,我卻也喜歡著許多人。這其中的區別其實只在一線之間,我不求形相,你求形相;我一無所求,你看似沒有求,可是你卻求了痛苦。
其實,你喜歡的不是三毛,而是一種能夠與你呼應的人,這種人,不會很多,也不可能太少,少到一個也沒有而只有那個筆名叫做三毛的人。這個世界上優美的人太多太多了,問題是,最最優美的鑽石往往深埋在地底的最深處,而你,卻將一塊普通的石頭,看成了鑽石,不但如此,你又將石頭看成了異性。
孩子,“喜歡”這兩個字,有它千千萬萬種風貌與詮釋。在我十三歲的時候,不只是喜歡,我狂愛過西班牙大畫家畢卡索,愛他愛成瘋狂,焦急的怕他要老死了而我還沒能快快長大去向他求婚。這是一件真的故事,而今,仍愛著畢卡索,他死了,我仍愛他、欣賞他,在他的真跡名畫之前徘徊流連,將他深植在靈魂至愛的一角,但我不痛苦了,他生前,不知世上有這麼一個女子在愛著他,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而我,也沒有損失,我得到的是永恆以及其他的愛。
正宇,我確信在你的一生里,會有或已有了許多喜歡的人。讓這份愛,化為另一種深刻又持久的力量與歡欣,再透過你——未來可能的一個醫生,投影到其他的人的內心去。
看見這樣的回信,也許你會將紙撕掉,將自己與三毛都怪責與抱怨,甚而失望。不過,你總是看了,看過的東西,不會全忘的,是不是?
謝謝你,這麼好的青年,謝謝你。
敬祝
安康
朋友三毛上
讀書不能只讀一個月
三毛:
我是個學生,平常課業壓力甚重,在課餘只能閱讀一些翻譯作品和中國作家的散文及報章雜誌的文章。個人對文學非常有興趣,但涉獵不多,常感心虛,現在寒假到了,有一個月的假期可以好好的研讀,希望能有些許的收穫,能否請您推介一些值得閱讀的好書或學習的方向。盼回音。敬祝
安好
史及堯敬筆
史先生:
在我的看法裡,念書的人往往有許多不同的心態和要求。有些人將讀書當做一種松馳緊張生活的消遣,這種人,便可能看些輕鬆而不太費心的書本或雜誌,看完熄燈安睡,這對健康有益,是極好的娛樂。也有一種人,將讀書當作人生的特種興趣,他們看書可能便有了更進一步的品味與境界,是比較深入的。更有一種人,將讀書視為人生最大的事業,既然是事業,便必然有計劃與經營,一步一步來,慎重的挑,仔細的讀,甚而閱書之後,用文字記下心得或發表感想,是更有組織的看書法。
我個人,很有趣的是,以上三種心態與要求,多多少少都包括了在內,並不是只有一種心態,這麼一來,時間便占去很多,可是甘心。
總覺得,既然我們身為中國人,對於豐富的中國文化便當首先去涉獵才好。思想性的文字與書籍,我愛老子、莊子、孫子和孔子。文學部分,以我的淺見,《紅樓夢》與《水滸傳》是白話文學中極易引人入迷的兩本好書,不過《水滸》後幾十回便不太喜歡了。先從《紅樓夢》看起是一個好開始,因為它涵蓋的東西太多太廣太深,而又絕對不枯燥,是偉大的書。
至於翻譯作品,我的看法是,要譯筆好的才看,譯筆好不好,細心看上數頁便可瞭然。如果時間不夠,流行暢銷小說便先不要看了——除非你只是想看了消遣。相信世界名著,它們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著作,必然不會太壞。如果一時不能看大部頭的書——假設你已在看《紅樓夢》了,那麼西方的文學,可以先看短篇小說。我個人極愛海明威的短篇,也深喜馬奎斯。毛姆的作品故事性強,初看是引人的,他的短篇也好。舊俄作家的文字中,人性的光輝明顯而深刻,只怕初看的讀者對於那些極長的人名會不耐煩,忍一兩本,便順了。
文學的領域浩如煙海,你信中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很少。一個月,慢慢看一兩本書,看出心得來就不錯了,這麼短的時光,要說什麼才好呢?登堂入室需要長期的培養,用一生的熱愛去對待書本都是不夠的。
如果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只一個月,我便去看一本法國作家——聖厄佐培里SAINTEXUPERY著的《小王子》。用一個月去看它,可以在一生里品味其中優美的情操與思想。也是絕對不枯燥的一本好書。
一說文學,便很急,寫來不能停,但是,你只有一個月,便就此停筆吧。謝謝你。祝多些時間
三毛上
五個對話
三毛:
本想當面請教幾個問題,但因服役的關係,時間上不允許,只好在信上請您解惑。
一、在您作品中,常感覺您有份能知冥冥中要發生事情的能力,如《哭泣的駱駝》這篇,您知人即將死去。
二、您在書上提到自己的一切是寫作的最好題材,請問人應清楚自己的過去及目前的情況才能寫作嗎?
三、一幅畫常有多種不同看法與見解,請問這是股推動進步的力量嗎?
四、一個沒有保存過去物品的人,能說他過去是沒痕跡嗎?
五、你同意“入境隨俗”這句話嗎?能否處任何環境,就得做出合乎當時環境的舉止?
張正上
張正先生:
我們在紙上做問答題,不必見面也是好的,現在就您的幾個問題,寫下答案。
一、我在十三歲以前,的確能夠知道許多將要發生的事情,那種感應很明顯,例如說,在電話沒有響以前幾秒鐘便可以預知,所以慢慢走向電話,當它一響,我便接了,常常將對方嚇一跳。這種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便慢慢減少了。現在可以說是很“鈍”,已經不靈了,一年中只有少數幾次,不經心的,會有這種預感,也不很多了。小時候的的心靈比較乾淨,沒有“知識障”,也接近自然,才會有這種現象。
二、有些作家,能力強,可以將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故事完善的表達出來。而我,是一個“非小說”的文字工作者,所以甚而不會用第三人稱“他”來寫作。我並不認為每個人必須清楚自己才寫作,以旁觀者的立場去寫作是很好的。可惜我沒有這種功力。
三、一幅畫的本身原本就是一幅畫,但觀者不同,它便可以因此千變萬化,所謂“見山不是山”也。對於畫,我沒有想過它是不是“推動的力量”。但我能欣賞許多好畫,非常沉醉,常常人入畫中不知歸,倒是要自己推動自己才捨得由那個境界中出來。好畫是把我推進去的,這種力量也可謂是一種動力吧。
四、過去並不是有形的東西,也不必依靠有形的物體來緬懷提醒,過去是造成今日我們本身的必須過程,它存在我們生命中,是遺失不了的。收集東西不算收集過去的生命——由形上學的觀點來說。
五、我同意入境隨俗,但不忘我。我不同意你說的處任何環境就要做出合乎當時環境的舉止。如果我處身在一個大家都打麻將、吸毒、搶劫、jianyín的環境裡,我便不隨。
以上是您的問題,我給做了答題,不知您滿意嗎?祝安康
三毛上
如果是我的女兒
三毛姐姐:
我是來自東南亞的緬甸僑生,現就讀於建國中學,我想請您為我的小侄女取一個您最喜歡的名字,這是我住國外的大哥來信要我找一個中文名字,我們的姓又很奇特,姓“番”,所以想請您幫忙,請不要拒絕好不好?敬祝健康快樂
番紹揚敬上
紹揚:
台灣中華書局印行的《辭海》里,對於你的姓——“番”,這個字有數種解釋,其中有一條說的是:番,姓也,史記河渠書索隱:“番,音婆,又音潘,詩小雅云:‘番維司徒’番氏也。”按圖書集成氏族典云:“番姓為吳芮封番君,子孫因氏,讀婆,番字雖有潘婆二音,而在姓宜讀為婆。”
照這麼說,這個姓應當發音為“婆”。
如果是我的女兒,便喜歡叫她——番一林。
兩個立著的字在上下,中間不好加太橫太胖的字體,又不能太瘦長,乾脆用一個數——一。
一林,象徵一種風華,是活潑而有生命的林木,極有生機的一片景色。
無論男女,這樣的名字,稱呼起來是高雅而清朗的。再說,這個名字筆劃不多,看了不易忘,容易發音,而且也很普通,是一個好名字。
當然,這是極為主觀的看法,我個人很喜歡。
在我的一生里,不止喜愛過一個異性,他們或能與我結為夫妻——如我已離世的丈夫;或者與我做了最真摯的朋友——我確實有三五個知己;或者註定了生來的關係——如我的父親與兄弟。
現世的存在形式與關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人優美的心靈,化為我一生的投影,影響了我的靈魂與人格。他們使我的本身受到感召與啟示,而且今生今世都默默的在愛著這些人。想起這一些與那一些人,心裡只有欣慰與安寧,裡面沒有痛苦。
正宇,你說你有痛苦,你喜歡了一個,叫做三毛的人;我說我沒有痛苦,我卻也喜歡著許多人。這其中的區別其實只在一線之間,我不求形相,你求形相;我一無所求,你看似沒有求,可是你卻求了痛苦。
其實,你喜歡的不是三毛,而是一種能夠與你呼應的人,這種人,不會很多,也不可能太少,少到一個也沒有而只有那個筆名叫做三毛的人。這個世界上優美的人太多太多了,問題是,最最優美的鑽石往往深埋在地底的最深處,而你,卻將一塊普通的石頭,看成了鑽石,不但如此,你又將石頭看成了異性。
孩子,“喜歡”這兩個字,有它千千萬萬種風貌與詮釋。在我十三歲的時候,不只是喜歡,我狂愛過西班牙大畫家畢卡索,愛他愛成瘋狂,焦急的怕他要老死了而我還沒能快快長大去向他求婚。這是一件真的故事,而今,仍愛著畢卡索,他死了,我仍愛他、欣賞他,在他的真跡名畫之前徘徊流連,將他深植在靈魂至愛的一角,但我不痛苦了,他生前,不知世上有這麼一個女子在愛著他,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而我,也沒有損失,我得到的是永恆以及其他的愛。
正宇,我確信在你的一生里,會有或已有了許多喜歡的人。讓這份愛,化為另一種深刻又持久的力量與歡欣,再透過你——未來可能的一個醫生,投影到其他的人的內心去。
看見這樣的回信,也許你會將紙撕掉,將自己與三毛都怪責與抱怨,甚而失望。不過,你總是看了,看過的東西,不會全忘的,是不是?
謝謝你,這麼好的青年,謝謝你。
敬祝
安康
朋友三毛上
讀書不能只讀一個月
三毛:
我是個學生,平常課業壓力甚重,在課餘只能閱讀一些翻譯作品和中國作家的散文及報章雜誌的文章。個人對文學非常有興趣,但涉獵不多,常感心虛,現在寒假到了,有一個月的假期可以好好的研讀,希望能有些許的收穫,能否請您推介一些值得閱讀的好書或學習的方向。盼回音。敬祝
安好
史及堯敬筆
史先生:
在我的看法裡,念書的人往往有許多不同的心態和要求。有些人將讀書當做一種松馳緊張生活的消遣,這種人,便可能看些輕鬆而不太費心的書本或雜誌,看完熄燈安睡,這對健康有益,是極好的娛樂。也有一種人,將讀書當作人生的特種興趣,他們看書可能便有了更進一步的品味與境界,是比較深入的。更有一種人,將讀書視為人生最大的事業,既然是事業,便必然有計劃與經營,一步一步來,慎重的挑,仔細的讀,甚而閱書之後,用文字記下心得或發表感想,是更有組織的看書法。
我個人,很有趣的是,以上三種心態與要求,多多少少都包括了在內,並不是只有一種心態,這麼一來,時間便占去很多,可是甘心。
總覺得,既然我們身為中國人,對於豐富的中國文化便當首先去涉獵才好。思想性的文字與書籍,我愛老子、莊子、孫子和孔子。文學部分,以我的淺見,《紅樓夢》與《水滸傳》是白話文學中極易引人入迷的兩本好書,不過《水滸》後幾十回便不太喜歡了。先從《紅樓夢》看起是一個好開始,因為它涵蓋的東西太多太廣太深,而又絕對不枯燥,是偉大的書。
至於翻譯作品,我的看法是,要譯筆好的才看,譯筆好不好,細心看上數頁便可瞭然。如果時間不夠,流行暢銷小說便先不要看了——除非你只是想看了消遣。相信世界名著,它們是經過千錘百鍊的著作,必然不會太壞。如果一時不能看大部頭的書——假設你已在看《紅樓夢》了,那麼西方的文學,可以先看短篇小說。我個人極愛海明威的短篇,也深喜馬奎斯。毛姆的作品故事性強,初看是引人的,他的短篇也好。舊俄作家的文字中,人性的光輝明顯而深刻,只怕初看的讀者對於那些極長的人名會不耐煩,忍一兩本,便順了。
文學的領域浩如煙海,你信中說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很少。一個月,慢慢看一兩本書,看出心得來就不錯了,這麼短的時光,要說什麼才好呢?登堂入室需要長期的培養,用一生的熱愛去對待書本都是不夠的。
如果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只一個月,我便去看一本法國作家——聖厄佐培里SAINTEXUPERY著的《小王子》。用一個月去看它,可以在一生里品味其中優美的情操與思想。也是絕對不枯燥的一本好書。
一說文學,便很急,寫來不能停,但是,你只有一個月,便就此停筆吧。謝謝你。祝多些時間
三毛上
五個對話
三毛:
本想當面請教幾個問題,但因服役的關係,時間上不允許,只好在信上請您解惑。
一、在您作品中,常感覺您有份能知冥冥中要發生事情的能力,如《哭泣的駱駝》這篇,您知人即將死去。
二、您在書上提到自己的一切是寫作的最好題材,請問人應清楚自己的過去及目前的情況才能寫作嗎?
三、一幅畫常有多種不同看法與見解,請問這是股推動進步的力量嗎?
四、一個沒有保存過去物品的人,能說他過去是沒痕跡嗎?
五、你同意“入境隨俗”這句話嗎?能否處任何環境,就得做出合乎當時環境的舉止?
張正上
張正先生:
我們在紙上做問答題,不必見面也是好的,現在就您的幾個問題,寫下答案。
一、我在十三歲以前,的確能夠知道許多將要發生的事情,那種感應很明顯,例如說,在電話沒有響以前幾秒鐘便可以預知,所以慢慢走向電話,當它一響,我便接了,常常將對方嚇一跳。這種情況,隨著年齡的增長,便慢慢減少了。現在可以說是很“鈍”,已經不靈了,一年中只有少數幾次,不經心的,會有這種預感,也不很多了。小時候的的心靈比較乾淨,沒有“知識障”,也接近自然,才會有這種現象。
二、有些作家,能力強,可以將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故事完善的表達出來。而我,是一個“非小說”的文字工作者,所以甚而不會用第三人稱“他”來寫作。我並不認為每個人必須清楚自己才寫作,以旁觀者的立場去寫作是很好的。可惜我沒有這種功力。
三、一幅畫的本身原本就是一幅畫,但觀者不同,它便可以因此千變萬化,所謂“見山不是山”也。對於畫,我沒有想過它是不是“推動的力量”。但我能欣賞許多好畫,非常沉醉,常常人入畫中不知歸,倒是要自己推動自己才捨得由那個境界中出來。好畫是把我推進去的,這種力量也可謂是一種動力吧。
四、過去並不是有形的東西,也不必依靠有形的物體來緬懷提醒,過去是造成今日我們本身的必須過程,它存在我們生命中,是遺失不了的。收集東西不算收集過去的生命——由形上學的觀點來說。
五、我同意入境隨俗,但不忘我。我不同意你說的處任何環境就要做出合乎當時環境的舉止。如果我處身在一個大家都打麻將、吸毒、搶劫、jianyín的環境裡,我便不隨。
以上是您的問題,我給做了答題,不知您滿意嗎?祝安康
三毛上
如果是我的女兒
三毛姐姐:
我是來自東南亞的緬甸僑生,現就讀於建國中學,我想請您為我的小侄女取一個您最喜歡的名字,這是我住國外的大哥來信要我找一個中文名字,我們的姓又很奇特,姓“番”,所以想請您幫忙,請不要拒絕好不好?敬祝健康快樂
番紹揚敬上
紹揚:
台灣中華書局印行的《辭海》里,對於你的姓——“番”,這個字有數種解釋,其中有一條說的是:番,姓也,史記河渠書索隱:“番,音婆,又音潘,詩小雅云:‘番維司徒’番氏也。”按圖書集成氏族典云:“番姓為吳芮封番君,子孫因氏,讀婆,番字雖有潘婆二音,而在姓宜讀為婆。”
照這麼說,這個姓應當發音為“婆”。
如果是我的女兒,便喜歡叫她——番一林。
兩個立著的字在上下,中間不好加太橫太胖的字體,又不能太瘦長,乾脆用一個數——一。
一林,象徵一種風華,是活潑而有生命的林木,極有生機的一片景色。
無論男女,這樣的名字,稱呼起來是高雅而清朗的。再說,這個名字筆劃不多,看了不易忘,容易發音,而且也很普通,是一個好名字。
當然,這是極為主觀的看法,我個人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