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我笑倒在媽媽的肩上。我嚇她:“萬一我有了小孩呢?”“神經病!”“萬一去了一趟歐洲回來有了個小孩呢?”我再整她。
媽媽平靜的說:“我一樣歡迎你回來。”
“好,你放心,不會有。”我大喊。
這一回,媽媽在傘燈下擦起眼睛來了。
這個家,一共裝了二十盞燈,全不同,可是全配得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樓上樓下的。
植物在夜間也得打燈,跑去電器行,請我的朋友電工替我做了好多盞小燈。那時候,壽美,最愛植物的,也送來了一盞夾燈,用來照的,當然又是盆景。可是我還沒有盆景。盆景是生命,等人搬過來的時候一同請進來吧。
我正由台南的一場演講會上夜歸。開車的是林蔚穎,他叫我陳姐姐。車子過了台中,我知道再往北上就是三義,那個木材之鄉。
我怯怯的問著林蔚穎:“我們,可不可以,在這個晚上,去三義彎一下?只要十五分鐘,你肯不肯呢?”他肯了,我一直向他說謝謝、謝謝。
店都打烊了,人沒睡,透著燈火的店,我們就去打門。也說不出要什麼,一看看到一組二十幾張樹樁做成的凳子,好好看的。那位客氣的老闆說:“明天再上一次亮光漆,就送出去了。”我趕緊說:“不要再亮了,就這種光度,拜託分兩個給我好不好?”他肯了,我們立即搬上汽車后座怕他後悔。“那個大牛車輪,你賣給我好嗎?”
“這個不行,太古老了,是我的收藏。”
我不說什麼,站著不肯走。
旁邊一位小姐,後來知道也是姓賴的,就指著對街說:“那邊有賣好多牛車輪,我帶你們過去,那個人大概睡了啦!讓我來叫醒他。”
我就厚著臉皮催著她帶路。
在蒙蒙的霧色里,用手電簡照來照去——我又多了兩隻牛車輪。加上自己早有的,三個了。他們真好,答應給運到台北來。
那兩隻隨車帶來的樹根凳子,成了進門處,給客人坐著換鞋的東西,襯極了。眼看這個家一點一點的成長,成形,我夜間夢著都在微笑。
四十五天以後的一個夜裡,仁定、毓秀,交還給我新家的鑰匙。木工師傅再巡一遍就要退了。我攔住兩位師傅,不給他們走,拿出一支黑色水筆來,請求他們在衣櫃的門上,給我寫下他們的名字,算做一場辛苦工作後的紀念。
師傅們死不肯去簽名,推說字不好看。我說我要的是一份對你們的感激,字好不好看有什麼重要?他們太羞了,一定不肯。不能強人所難,我有些悵然的謝了他們,道了真心誠意的再見。
家,除了沙發、桌子、椅墊、燈光之外,架上仍是空的。學弟說:“這以後,要看你的了。你搬進來,我們再來看。”
要搬家了,真的可以搬了,我在夜晚回家去的時候,才去按了“名人世界”好幾家人的門鈴。
“要走了,大後天搬。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一日為鄰,終生為友,將來,你們來看看我?”
“怎麼?那麼突然?”林老師金燕叫了起來。
“不突然,只是我沒說。”
“你走了我們不好玩了,一定要走嗎?”
我點點頭。“以後,還會回來的。”我說。
“去一個陌生的公寓多寂寞,不像我們這種大廈,開了門喊來喊去的。”林老師說。
“是會寂寞的,我先有了心理準備。”
“什嘛!三毛要走啦?!”走廊的門,一扇一扇開了起來。我點點頭,有些疲倦的笑著。
“我們請你吃飯!”“我們跟你幫忙!”“再多住一陣!”“我不喜歡你走!”“怎麼那麼突然?”
我一直說:“會回來的,真的,會回來的。”
大家還是難過了。沒有辦法,連我自己。過了兩個晚上,左鄰、右舍、對門,全都涌到家裡來。他們,一樣一樣的東西替我包紮,一包一包的書籍為我裝箱,一次一次替我接聽永遠不給人安寧的電話,說——三毛不在家。
我的父母兄弟和姐姐都要來幫忙,我說不必來任何一個人,我的鄰居,就是我的手足,他們——噯——墾丁,紗燈,一棵櫻花樹,一幢天台的小樓,帶著我的命運,離開了曾經說過但願永遠不要搬的房子。
那一天,六月一日中午,一九八五年。全家的人全部出動,包括小弟才五歲的女兒天明,一邊在“名人世界”,一邊在育達商校的那條巷子,跟著搬家公司,一趟一趟的在烈日下穿梭。星期天,老鄰居也當然過來遞茶遞水。我,好似置身在一個中國古老的農業社會裡,在這時候,人和人的關係,顯出了無比的親密和團結。我累,我忙,可是心裡被這份無言的愛,扎紮實實的充滿著。
不後悔我的搬,如果不搬,永遠不能體會出,有這麼多人在深深的關愛著我。
新家一片大亂,爸爸做了總指揮,他太了解我,把掛衣服和放被褥的事情派給家中的女性——媽媽、姐姐、弟妹。把書籍的包裹,打開來,一堆一堆的書放在桌上、椅上、地板上,是弟弟們流著汗做的苦工。爸爸叫我,只要指點,什麼書上哪一個架。什麼瓶,在什麼地方,我才發覺,怎麼那麼多東西啊,才一個人的。光是老碗和土罈子就不知有多少個,也不是裝泡菜的,也不是吃飯的,都成了裝飾。
腹稿事先打得好,什麼東西放什麼地方沒有猶豫,弄到黃昏,書都上架了,這件大事一了,以後的細細碎碎,就只有自己慢慢去做了。
那一夜,印度的大塊繡巾上了牆,西班牙的盤子上了牆,早已框好的書上了牆。彩色的桌布斜鋪在飯桌上;拼花的床罩平平整整的點綴了臥室。蘇俄木娃娃站在大書前,以色列的銅雀、埃及的銀盤、沙漠的石雕、法國的寶瓶、摩洛哥的鏡子、南美的大地之母、泰國的裸女,義大利的瓷做小丑、阿拉伯的神燈、中國的木魚、瑞典的水晶、巴西的羊皮、瑞士的牛鈴、奈及利亞的鼓……全部各就各位——和諧的一片美麗世界,它們不爭吵。
照片,只放了兩張,一張跟丈夫在晨霧中搭著肩一同走的掛書桌右牆。一張丈夫穿著潛水衣的單獨照放在床頭。而後,拿出一大串重重的褐色橄欖木十字架,在另一面空牆上掛好,嘆了一口氣,看看天色,什麼時候外面已經陽光普照了。
電話響了,第一次新家的電話打來的是媽媽。“妹妹,你沒有睡?”她說。
“沒有,現在去花市。”我說。
“要睡。”
“要去花市,要水缸里有睡蓮,要小樓上全是植物。”“家,不能一天造成的,去睡”
“媽媽,人生苦短,比如朝露——。”
“我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我命令你睡覺!”
“好。”我答應了,掛掉電話,數數皮包里的錢就去拿鑰匙,穿鞋子。
那個下午,我有了三缸蓮花,滿滿一室青綠青綠的盆景。不行,我不能休息,地板得重擦一次,玻璃窗怎麼不夠明亮,屋頂花園還沒有澆水,那盞唯一沒有調光器的立燈得換成八十燭光的,書架上的書分類不夠好……對不起你,媽媽,如果你以為我正在睡覺,那我也就安心。
人生那麼短,搶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法,我不願慢吞吞的老死。
“妹妹,你這次搬家,讓媽媽爸爸送你一架電視機好不好?”父母同時說,我在他們家裡。
“嗯——自己買,只買一架錄放影機好了,從來不看電視的,不用電視機了。買錄影機去租名片來看,這個我喜歡。”“那你怎麼看?”大弟嚇了一跳似的。
“就用錄影機看呀!”我奇怪的說。
“看哪裡呀!”大弟叫了起來。
“就看好片子呀!”我也大驚。
“沒有電視機,你想只用錄影機看片子?!”
“有什麼不對?”
“你白痴啦!噯唷——。”
我想了好久,才明白過來電視機和錄影機的相聯關係,這又大吃一驚。
過了三天,媽媽帶了一個長得好整齊又和氣的青年人來,他帶來了電視機和錄放影機,我只有將它們放在屋內最不顯眼的角落。
那個青年人,裝好天線,熱心的教我怎麼使用。我的問題多,他一樣一樣耐心給我講解。我問他什麼名字,他說叫他小張好了。
小張又來過兩次,都是因為我太笨,他教過的就給忘了。那一陣睡眠不足,記憶力立即喪失一半,我知道,眼看精神崩潰就在面前了。
那個錄影機,的確給了我極大的快樂。每個星期,我放自己三小時假;看影片。一周一次,其他的時間,仍然交給了要寫的歌詞、家事,還有三更半夜小院裡的靜坐。
寫這一段的時候,我又想到小張,沒過幾個月,杉林溪那邊峽谷崩石,壓死了許多遊客,小張的屍體,是最後給認出來的一個。
小張接的天線,成了他和我一種友誼的紀念,我永遠不會把這條線拆掉。他的死,又給了我更多的啟示,對於眼前的一分一秒,都更加的去熱愛它。
“你呀——把那個家當成假的,有空走過去玩玩,灑灑花,就好了。晚上還是回來吃飯、睡覺。”媽媽說。“那怎麼行,它明明是真的。”我說。
“夜裡我想想你,怕你寂寞,那邊沒有熟鄰居,太靜了。”
“媽媽,我好早就出國的,習慣了,你何必自苦?”媽媽擦擦眼睛不再說什麼。
突然發覺,寂寞的可能是她。爸爸整天上班,我不要她操心,姐弟各自成家立業——而媽媽,整天一個人,守著那幾盤菜,眼巴巴等著黃昏過去,好有人回來吃飯。這就是她的一生一世。一——生——一——世——的——媽媽。“媽媽,明年夏天,我去西班牙,把那邊完全結束,永遠回來了好嗎?”
“真的?”媽媽一楞。
我點點頭,不敢看她,又點點頭,我藉故走到浴室去。夜裡,爸爸看完了電視新聞,我試探的說:“爸爸,空軍醫院對面在蓋一幢大廈,明年交屋,我們散步過去看看樣品屋怎麼樣?不買,只是參觀參觀。”
他們上當了,跟了我去。
“你們看,五十六坪,四房兩廳,分期付,還有貸款,住高樓視線也遼闊,又涼快……”我說。
媽媽平靜的說:“我一樣歡迎你回來。”
“好,你放心,不會有。”我大喊。
這一回,媽媽在傘燈下擦起眼睛來了。
這個家,一共裝了二十盞燈,全不同,可是全配得上,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樓上樓下的。
植物在夜間也得打燈,跑去電器行,請我的朋友電工替我做了好多盞小燈。那時候,壽美,最愛植物的,也送來了一盞夾燈,用來照的,當然又是盆景。可是我還沒有盆景。盆景是生命,等人搬過來的時候一同請進來吧。
我正由台南的一場演講會上夜歸。開車的是林蔚穎,他叫我陳姐姐。車子過了台中,我知道再往北上就是三義,那個木材之鄉。
我怯怯的問著林蔚穎:“我們,可不可以,在這個晚上,去三義彎一下?只要十五分鐘,你肯不肯呢?”他肯了,我一直向他說謝謝、謝謝。
店都打烊了,人沒睡,透著燈火的店,我們就去打門。也說不出要什麼,一看看到一組二十幾張樹樁做成的凳子,好好看的。那位客氣的老闆說:“明天再上一次亮光漆,就送出去了。”我趕緊說:“不要再亮了,就這種光度,拜託分兩個給我好不好?”他肯了,我們立即搬上汽車后座怕他後悔。“那個大牛車輪,你賣給我好嗎?”
“這個不行,太古老了,是我的收藏。”
我不說什麼,站著不肯走。
旁邊一位小姐,後來知道也是姓賴的,就指著對街說:“那邊有賣好多牛車輪,我帶你們過去,那個人大概睡了啦!讓我來叫醒他。”
我就厚著臉皮催著她帶路。
在蒙蒙的霧色里,用手電簡照來照去——我又多了兩隻牛車輪。加上自己早有的,三個了。他們真好,答應給運到台北來。
那兩隻隨車帶來的樹根凳子,成了進門處,給客人坐著換鞋的東西,襯極了。眼看這個家一點一點的成長,成形,我夜間夢著都在微笑。
四十五天以後的一個夜裡,仁定、毓秀,交還給我新家的鑰匙。木工師傅再巡一遍就要退了。我攔住兩位師傅,不給他們走,拿出一支黑色水筆來,請求他們在衣櫃的門上,給我寫下他們的名字,算做一場辛苦工作後的紀念。
師傅們死不肯去簽名,推說字不好看。我說我要的是一份對你們的感激,字好不好看有什麼重要?他們太羞了,一定不肯。不能強人所難,我有些悵然的謝了他們,道了真心誠意的再見。
家,除了沙發、桌子、椅墊、燈光之外,架上仍是空的。學弟說:“這以後,要看你的了。你搬進來,我們再來看。”
要搬家了,真的可以搬了,我在夜晚回家去的時候,才去按了“名人世界”好幾家人的門鈴。
“要走了,大後天搬。謝謝你們對我的照顧,一日為鄰,終生為友,將來,你們來看看我?”
“怎麼?那麼突然?”林老師金燕叫了起來。
“不突然,只是我沒說。”
“你走了我們不好玩了,一定要走嗎?”
我點點頭。“以後,還會回來的。”我說。
“去一個陌生的公寓多寂寞,不像我們這種大廈,開了門喊來喊去的。”林老師說。
“是會寂寞的,我先有了心理準備。”
“什嘛!三毛要走啦?!”走廊的門,一扇一扇開了起來。我點點頭,有些疲倦的笑著。
“我們請你吃飯!”“我們跟你幫忙!”“再多住一陣!”“我不喜歡你走!”“怎麼那麼突然?”
我一直說:“會回來的,真的,會回來的。”
大家還是難過了。沒有辦法,連我自己。過了兩個晚上,左鄰、右舍、對門,全都涌到家裡來。他們,一樣一樣的東西替我包紮,一包一包的書籍為我裝箱,一次一次替我接聽永遠不給人安寧的電話,說——三毛不在家。
我的父母兄弟和姐姐都要來幫忙,我說不必來任何一個人,我的鄰居,就是我的手足,他們——噯——墾丁,紗燈,一棵櫻花樹,一幢天台的小樓,帶著我的命運,離開了曾經說過但願永遠不要搬的房子。
那一天,六月一日中午,一九八五年。全家的人全部出動,包括小弟才五歲的女兒天明,一邊在“名人世界”,一邊在育達商校的那條巷子,跟著搬家公司,一趟一趟的在烈日下穿梭。星期天,老鄰居也當然過來遞茶遞水。我,好似置身在一個中國古老的農業社會裡,在這時候,人和人的關係,顯出了無比的親密和團結。我累,我忙,可是心裡被這份無言的愛,扎紮實實的充滿著。
不後悔我的搬,如果不搬,永遠不能體會出,有這麼多人在深深的關愛著我。
新家一片大亂,爸爸做了總指揮,他太了解我,把掛衣服和放被褥的事情派給家中的女性——媽媽、姐姐、弟妹。把書籍的包裹,打開來,一堆一堆的書放在桌上、椅上、地板上,是弟弟們流著汗做的苦工。爸爸叫我,只要指點,什麼書上哪一個架。什麼瓶,在什麼地方,我才發覺,怎麼那麼多東西啊,才一個人的。光是老碗和土罈子就不知有多少個,也不是裝泡菜的,也不是吃飯的,都成了裝飾。
腹稿事先打得好,什麼東西放什麼地方沒有猶豫,弄到黃昏,書都上架了,這件大事一了,以後的細細碎碎,就只有自己慢慢去做了。
那一夜,印度的大塊繡巾上了牆,西班牙的盤子上了牆,早已框好的書上了牆。彩色的桌布斜鋪在飯桌上;拼花的床罩平平整整的點綴了臥室。蘇俄木娃娃站在大書前,以色列的銅雀、埃及的銀盤、沙漠的石雕、法國的寶瓶、摩洛哥的鏡子、南美的大地之母、泰國的裸女,義大利的瓷做小丑、阿拉伯的神燈、中國的木魚、瑞典的水晶、巴西的羊皮、瑞士的牛鈴、奈及利亞的鼓……全部各就各位——和諧的一片美麗世界,它們不爭吵。
照片,只放了兩張,一張跟丈夫在晨霧中搭著肩一同走的掛書桌右牆。一張丈夫穿著潛水衣的單獨照放在床頭。而後,拿出一大串重重的褐色橄欖木十字架,在另一面空牆上掛好,嘆了一口氣,看看天色,什麼時候外面已經陽光普照了。
電話響了,第一次新家的電話打來的是媽媽。“妹妹,你沒有睡?”她說。
“沒有,現在去花市。”我說。
“要睡。”
“要去花市,要水缸里有睡蓮,要小樓上全是植物。”“家,不能一天造成的,去睡”
“媽媽,人生苦短,比如朝露——。”
“我不知道你在講什麼,我命令你睡覺!”
“好。”我答應了,掛掉電話,數數皮包里的錢就去拿鑰匙,穿鞋子。
那個下午,我有了三缸蓮花,滿滿一室青綠青綠的盆景。不行,我不能休息,地板得重擦一次,玻璃窗怎麼不夠明亮,屋頂花園還沒有澆水,那盞唯一沒有調光器的立燈得換成八十燭光的,書架上的書分類不夠好……對不起你,媽媽,如果你以為我正在睡覺,那我也就安心。
人生那麼短,搶命似的活是唯一的方法,我不願慢吞吞的老死。
“妹妹,你這次搬家,讓媽媽爸爸送你一架電視機好不好?”父母同時說,我在他們家裡。
“嗯——自己買,只買一架錄放影機好了,從來不看電視的,不用電視機了。買錄影機去租名片來看,這個我喜歡。”“那你怎麼看?”大弟嚇了一跳似的。
“就用錄影機看呀!”我奇怪的說。
“看哪裡呀!”大弟叫了起來。
“就看好片子呀!”我也大驚。
“沒有電視機,你想只用錄影機看片子?!”
“有什麼不對?”
“你白痴啦!噯唷——。”
我想了好久,才明白過來電視機和錄影機的相聯關係,這又大吃一驚。
過了三天,媽媽帶了一個長得好整齊又和氣的青年人來,他帶來了電視機和錄放影機,我只有將它們放在屋內最不顯眼的角落。
那個青年人,裝好天線,熱心的教我怎麼使用。我的問題多,他一樣一樣耐心給我講解。我問他什麼名字,他說叫他小張好了。
小張又來過兩次,都是因為我太笨,他教過的就給忘了。那一陣睡眠不足,記憶力立即喪失一半,我知道,眼看精神崩潰就在面前了。
那個錄影機,的確給了我極大的快樂。每個星期,我放自己三小時假;看影片。一周一次,其他的時間,仍然交給了要寫的歌詞、家事,還有三更半夜小院裡的靜坐。
寫這一段的時候,我又想到小張,沒過幾個月,杉林溪那邊峽谷崩石,壓死了許多遊客,小張的屍體,是最後給認出來的一個。
小張接的天線,成了他和我一種友誼的紀念,我永遠不會把這條線拆掉。他的死,又給了我更多的啟示,對於眼前的一分一秒,都更加的去熱愛它。
“你呀——把那個家當成假的,有空走過去玩玩,灑灑花,就好了。晚上還是回來吃飯、睡覺。”媽媽說。“那怎麼行,它明明是真的。”我說。
“夜裡我想想你,怕你寂寞,那邊沒有熟鄰居,太靜了。”
“媽媽,我好早就出國的,習慣了,你何必自苦?”媽媽擦擦眼睛不再說什麼。
突然發覺,寂寞的可能是她。爸爸整天上班,我不要她操心,姐弟各自成家立業——而媽媽,整天一個人,守著那幾盤菜,眼巴巴等著黃昏過去,好有人回來吃飯。這就是她的一生一世。一——生——一——世——的——媽媽。“媽媽,明年夏天,我去西班牙,把那邊完全結束,永遠回來了好嗎?”
“真的?”媽媽一楞。
我點點頭,不敢看她,又點點頭,我藉故走到浴室去。夜裡,爸爸看完了電視新聞,我試探的說:“爸爸,空軍醫院對面在蓋一幢大廈,明年交屋,我們散步過去看看樣品屋怎麼樣?不買,只是參觀參觀。”
他們上當了,跟了我去。
“你們看,五十六坪,四房兩廳,分期付,還有貸款,住高樓視線也遼闊,又涼快……”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