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我說:"她們憑這一道手勢俘虜多少博士。"
我卻一直煮給利璧迦吃,我更厲害。
利璧迦被我幾道大菜征服。
我做的叉燒與利璧迦的水準不相上下。還有,時常到肉食店門口笑嘻喀同店主說;"有沒有豬前蹄?我家有小狗。"好心而愛動物的店主通常免費送我一大包,費用來做豬腳姜。利璧迦就是那隻小狗。
當然她從來不知底蘊。
我又深呼吸一下。
鄧博士盛出飯來。
我說;"在家吃膩了,可以到飯堂去。"
她說:"我對飯堂,一向有恐懼感。"
這也是寄宿生的通病。
"很悶是不是?"我說:"吃完飯也該休息,為第二天工作作好準備。"
"我的生活一向這樣,"鄧博士說:"我對夜夜笙歌沒有興趣。"
"可是,"我微笑,"我見過你在酒吧喝酒。"
她也微笑,"自從那次遇到醉漢以後,也不再去那種地方了。"
我紅了雙頰,訕訕地笑。隔很久我說:"對不起。"
"獨坐而有異性來搭腔,也可以算是榮耀。"
她很會說話,是個很成熟體貼的女子。
"在這裡,我們一星期做七天。"
"我知道,不過可以放例假。"
我原想建議散步,但在這種天氣之下,說也多餘。
我坐到書桌前去做功課。
沒到一會兒,聽到錄音機播出鄧麗君的情歌。
我很喜歡鄧的歌曲,她有一把異常清麗的嗓子,脆而嘹冤,動人心弦。在靜寂的時間聽來,更加絲絲入扣,二十餘歲的時候,我最喜歡她,巴不得能夠見到她,向她一吐傾慕之情。
後來也淡了下來。過了那種歲數,什麼都會淡下來,什麼都可有可無,什麼都看將開,什麼都無所謂,什麼都一笑置之,或者只除出健康是最重要的。
鄧麗君的歌喚起回億,想到才不久之前,無知青年人一邊聽她的錄音帶,一邊面紅耳辦地握著拳頭宣布宏願。
屁,哪有這麼容易。
一部博士論文都被無良的導師占了一半去。
他硬說與我共著這本報告,而且排名在我之前,因他姓亞當斯,我姓周,字母排列前後有別。
這老頭涎著臉同我說,他許久許久沒有作品發表,恐怕地位不保,不過,如果我不與他合作,他還足有足夠的能力整死我,使我不能畢業。
年輕的我氣得發抖,抖了二十多小時,拿茶杯手抖,吸香菸嘴唇抖,站著大腿也抖。
等不再發抖的時候,我心胸明澄一片,自動把亞當斯的那一份加上名字好讓他去交差。啊,排名在周至美之前,當然,無論他姓什麼,總不能屈居一個黃種人學生之後。
這就是純潔的大學生涯的片斷回憶。第四章 他有沒有看做我的論文,我不知道,也不關心。
我已獲得了新的人生觀。
我從沒與利璧迦提及這件事,但十年後在信中,我與鄧博士反而詳細討論過。
她(當時我以為是他)說:牛鬼蛇神諸般阻撓,也擋不住真正的才華。
我衝動的擱下筆,想與她再次談論這個話題。
"鄧博士。"我叫她。
她說:"如果我是男人,你會怎麼叫我?"
我答:"叫你的名字。"
"那麼叫我的名字。"她問:"有什麼事?"
"沒事了。"
"說呀。"
"你記得我們寫信說及真正的才華如火焰般難以收藏,總會燎原?"
"是的,我記得。"她說:"你為當年所受挫折,念念不忘。"
"我是否一個小器的人?"
"不,但你太過敏感,外頭世界不可能人人愛你,也不可能人人陷害你。"
我取笑她,"你這種自幼念劍橋的人知道什麼叫外邊世界。"
"我的經歷也不見得是逛玫瑰園。"她微笑。
"沒有人比我更苦的了。"我憤慨地說。
鄧永超笑出來,"是,也沒有人比你更值得同情。"
"啐!"我悶悶不樂,"你與信中的你簡直是兩個人。"
她說,"筆友見面,總是失望的多。"
這人。
我回到書桌前去用電腦寫日記。
她真很有理性。
幸虧如此,否則像張晴或衛理仁,孤男寡女,不知會引出什麼閒話來。三日後,鄧永超跑到那條鋼架樓梯,已比我更快速。
這次出差,她固然是協助我,但是她自己也另有任務,她會比我留得更久。
我有點疑心。
一個男人這樣努力工作,人家會說他有上進心,尤其是科學家,大多瘋狂,在情在理,不以為奇。
但一個女人過分發奮,立刻有好事之徒會問:到底為什麼?
是不是在某方面得不到滿足,所以用工作境充空虛?
鄧永超又是為什麼。
她比我更狠更拼更勁。
而且沉著。
工作期間的她令我想起二次大戰時節節獲勝的德軍。每一分鐘她都悉心安排,天天寫記錄到深夜。
邀請技術人員到宿舍,義務指導他們,甚至應他們要求,用英語對白。
比起鄧永超,我相信我看上去像個慘澹的業餘漢.我仿拂是來學滑雪的旅客。
因為住在一起,朝夕相對,見面的機會多,無論怎樣觀察,她都是一個標緻的女子。
她有一把頗長的頭髮,平時緊緊梳成辨子盤在腦後,沒有式樣可言,只覺整潔。在重工業工廠中出入,安全第一。
一日下午她比我早返,我推開宿舍門時她剛洗完頭髮,我猛地只看到如雲的烏絲襯著一張雪白的面孔,一時間沒想
到是她,及至看到是她,心突突的跳,慌張得像是偷窺到什麼隱私似的。
她也呆住。兩人尷尬好一會兒,她才匆匆把長發編成辮子,一瞬間又恢復鄧永超本色。
我們天天與香港通話,小郭不知用上什麼神通,夾七夾八,居然叫女秘書轉話給我:一位叫郭祠芬先生說,回港有一件事要與他儘快聯絡。
這神經病,我以為他已停止追查,這小子乘我出差,吃飯如廁的時間都算我八百元一小時。
女秘書問我有無話要轉達。
我氣餒,也罷,任得小郭勒索吧,誰叫我想知道利璧迦的下落。
一轉眼兩個禮拜到期,一切安排妥當,我的工作完畢。
當初如果決定申請教席,就沒有機會做實踐的工作了。你可以說教書比較舒服,也可以說教書比較痛苦。
但利璧迦認為做教書匠的妻子太沉悶,她不願陪我住在宿舍中,來往的都是那群熟人,誰是新進的講師,誰又有機會升教授,政治多於一切,有人對外自稱教授三十年,結果一查之下,才不過剛剛升高級講師。一個位置你爭我奪,根本不能好好做事。
我並沒有往大學探路。許多前輩同我訴苦,在西方社會,人家的國度,做得同他們一樣好完全於事無補。
必須好十倍、二十倍、三十倍,正像鄧永超所說,那才是真正的才華,按也按不住,定會冒出頭來。
我充其量是個人才,並不是天才,只能在普通的公司,找到普通的職位,可喜人事關係還簡單,因他們覺得我沒有威脅性,一旦有資格同他們爭,嘴臉立變,即刻會覺察到種族歧見。
怎麼會沒有種族歧見。
我自己都有。做學生時去看保健醫生,如果碰巧是黑人或印度人,就滿懷不悅。
最近與舊同學聯絡說起事業,他們仍然苦笑,比他們遲入行的洋人,與上司同聲同氣,一下子做得比他們高,怎麼,沉不住氣?大可以不做。生活,一定沒問題,競爭,真不是他們手腳。
我們慣於將勤補任何不足。
第一代移民的祖先往往在洗衣鋪內每周工作超過十八小時,有同學在極端憤慨的情緒下說:如果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
例假,是一個晴天。鄧永超約我到附近市集的小館子去吃牛肉餃子。
我們騎自行車去。
一路上沒有開口講話,因為大家都城著頭罩,只在眼睛部位開孔。
賣牛肉餃子的是一家清真館子,非常潔淨,符合鄧永超的標準。
如果她有什麼同利璧迦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兩女皆有點潔癖。
而我,最怕髒女人。最怕她們的假牙沒洗乾淨,鑲一條黑邊。最怕她們不洗頭,油膩膩有陣味道。最怕她們衣服上有漬子……
我們坐定脫下手套及帽子。
嘿,你想都想不到,身邊居然坐著一桌香港遊客。唉,真是不幸。
我與鄧永超對望一眼,不出聲。
我卻一直煮給利璧迦吃,我更厲害。
利璧迦被我幾道大菜征服。
我做的叉燒與利璧迦的水準不相上下。還有,時常到肉食店門口笑嘻喀同店主說;"有沒有豬前蹄?我家有小狗。"好心而愛動物的店主通常免費送我一大包,費用來做豬腳姜。利璧迦就是那隻小狗。
當然她從來不知底蘊。
我又深呼吸一下。
鄧博士盛出飯來。
我說;"在家吃膩了,可以到飯堂去。"
她說:"我對飯堂,一向有恐懼感。"
這也是寄宿生的通病。
"很悶是不是?"我說:"吃完飯也該休息,為第二天工作作好準備。"
"我的生活一向這樣,"鄧博士說:"我對夜夜笙歌沒有興趣。"
"可是,"我微笑,"我見過你在酒吧喝酒。"
她也微笑,"自從那次遇到醉漢以後,也不再去那種地方了。"
我紅了雙頰,訕訕地笑。隔很久我說:"對不起。"
"獨坐而有異性來搭腔,也可以算是榮耀。"
她很會說話,是個很成熟體貼的女子。
"在這裡,我們一星期做七天。"
"我知道,不過可以放例假。"
我原想建議散步,但在這種天氣之下,說也多餘。
我坐到書桌前去做功課。
沒到一會兒,聽到錄音機播出鄧麗君的情歌。
我很喜歡鄧的歌曲,她有一把異常清麗的嗓子,脆而嘹冤,動人心弦。在靜寂的時間聽來,更加絲絲入扣,二十餘歲的時候,我最喜歡她,巴不得能夠見到她,向她一吐傾慕之情。
後來也淡了下來。過了那種歲數,什麼都會淡下來,什麼都可有可無,什麼都看將開,什麼都無所謂,什麼都一笑置之,或者只除出健康是最重要的。
鄧麗君的歌喚起回億,想到才不久之前,無知青年人一邊聽她的錄音帶,一邊面紅耳辦地握著拳頭宣布宏願。
屁,哪有這麼容易。
一部博士論文都被無良的導師占了一半去。
他硬說與我共著這本報告,而且排名在我之前,因他姓亞當斯,我姓周,字母排列前後有別。
這老頭涎著臉同我說,他許久許久沒有作品發表,恐怕地位不保,不過,如果我不與他合作,他還足有足夠的能力整死我,使我不能畢業。
年輕的我氣得發抖,抖了二十多小時,拿茶杯手抖,吸香菸嘴唇抖,站著大腿也抖。
等不再發抖的時候,我心胸明澄一片,自動把亞當斯的那一份加上名字好讓他去交差。啊,排名在周至美之前,當然,無論他姓什麼,總不能屈居一個黃種人學生之後。
這就是純潔的大學生涯的片斷回憶。第四章 他有沒有看做我的論文,我不知道,也不關心。
我已獲得了新的人生觀。
我從沒與利璧迦提及這件事,但十年後在信中,我與鄧博士反而詳細討論過。
她(當時我以為是他)說:牛鬼蛇神諸般阻撓,也擋不住真正的才華。
我衝動的擱下筆,想與她再次談論這個話題。
"鄧博士。"我叫她。
她說:"如果我是男人,你會怎麼叫我?"
我答:"叫你的名字。"
"那麼叫我的名字。"她問:"有什麼事?"
"沒事了。"
"說呀。"
"你記得我們寫信說及真正的才華如火焰般難以收藏,總會燎原?"
"是的,我記得。"她說:"你為當年所受挫折,念念不忘。"
"我是否一個小器的人?"
"不,但你太過敏感,外頭世界不可能人人愛你,也不可能人人陷害你。"
我取笑她,"你這種自幼念劍橋的人知道什麼叫外邊世界。"
"我的經歷也不見得是逛玫瑰園。"她微笑。
"沒有人比我更苦的了。"我憤慨地說。
鄧永超笑出來,"是,也沒有人比你更值得同情。"
"啐!"我悶悶不樂,"你與信中的你簡直是兩個人。"
她說,"筆友見面,總是失望的多。"
這人。
我回到書桌前去用電腦寫日記。
她真很有理性。
幸虧如此,否則像張晴或衛理仁,孤男寡女,不知會引出什麼閒話來。三日後,鄧永超跑到那條鋼架樓梯,已比我更快速。
這次出差,她固然是協助我,但是她自己也另有任務,她會比我留得更久。
我有點疑心。
一個男人這樣努力工作,人家會說他有上進心,尤其是科學家,大多瘋狂,在情在理,不以為奇。
但一個女人過分發奮,立刻有好事之徒會問:到底為什麼?
是不是在某方面得不到滿足,所以用工作境充空虛?
鄧永超又是為什麼。
她比我更狠更拼更勁。
而且沉著。
工作期間的她令我想起二次大戰時節節獲勝的德軍。每一分鐘她都悉心安排,天天寫記錄到深夜。
邀請技術人員到宿舍,義務指導他們,甚至應他們要求,用英語對白。
比起鄧永超,我相信我看上去像個慘澹的業餘漢.我仿拂是來學滑雪的旅客。
因為住在一起,朝夕相對,見面的機會多,無論怎樣觀察,她都是一個標緻的女子。
她有一把頗長的頭髮,平時緊緊梳成辨子盤在腦後,沒有式樣可言,只覺整潔。在重工業工廠中出入,安全第一。
一日下午她比我早返,我推開宿舍門時她剛洗完頭髮,我猛地只看到如雲的烏絲襯著一張雪白的面孔,一時間沒想
到是她,及至看到是她,心突突的跳,慌張得像是偷窺到什麼隱私似的。
她也呆住。兩人尷尬好一會兒,她才匆匆把長發編成辮子,一瞬間又恢復鄧永超本色。
我們天天與香港通話,小郭不知用上什麼神通,夾七夾八,居然叫女秘書轉話給我:一位叫郭祠芬先生說,回港有一件事要與他儘快聯絡。
這神經病,我以為他已停止追查,這小子乘我出差,吃飯如廁的時間都算我八百元一小時。
女秘書問我有無話要轉達。
我氣餒,也罷,任得小郭勒索吧,誰叫我想知道利璧迦的下落。
一轉眼兩個禮拜到期,一切安排妥當,我的工作完畢。
當初如果決定申請教席,就沒有機會做實踐的工作了。你可以說教書比較舒服,也可以說教書比較痛苦。
但利璧迦認為做教書匠的妻子太沉悶,她不願陪我住在宿舍中,來往的都是那群熟人,誰是新進的講師,誰又有機會升教授,政治多於一切,有人對外自稱教授三十年,結果一查之下,才不過剛剛升高級講師。一個位置你爭我奪,根本不能好好做事。
我並沒有往大學探路。許多前輩同我訴苦,在西方社會,人家的國度,做得同他們一樣好完全於事無補。
必須好十倍、二十倍、三十倍,正像鄧永超所說,那才是真正的才華,按也按不住,定會冒出頭來。
我充其量是個人才,並不是天才,只能在普通的公司,找到普通的職位,可喜人事關係還簡單,因他們覺得我沒有威脅性,一旦有資格同他們爭,嘴臉立變,即刻會覺察到種族歧見。
怎麼會沒有種族歧見。
我自己都有。做學生時去看保健醫生,如果碰巧是黑人或印度人,就滿懷不悅。
最近與舊同學聯絡說起事業,他們仍然苦笑,比他們遲入行的洋人,與上司同聲同氣,一下子做得比他們高,怎麼,沉不住氣?大可以不做。生活,一定沒問題,競爭,真不是他們手腳。
我們慣於將勤補任何不足。
第一代移民的祖先往往在洗衣鋪內每周工作超過十八小時,有同學在極端憤慨的情緒下說:如果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
例假,是一個晴天。鄧永超約我到附近市集的小館子去吃牛肉餃子。
我們騎自行車去。
一路上沒有開口講話,因為大家都城著頭罩,只在眼睛部位開孔。
賣牛肉餃子的是一家清真館子,非常潔淨,符合鄧永超的標準。
如果她有什麼同利璧迦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兩女皆有點潔癖。
而我,最怕髒女人。最怕她們的假牙沒洗乾淨,鑲一條黑邊。最怕她們不洗頭,油膩膩有陣味道。最怕她們衣服上有漬子……
我們坐定脫下手套及帽子。
嘿,你想都想不到,身邊居然坐著一桌香港遊客。唉,真是不幸。
我與鄧永超對望一眼,不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