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她把張志弦帶回家中喝茶。
志弦十分恭敬,外婆見他粗眉大眼,體格壯健,處處維護家葆,便覺放心。
兩個年輕人接著出去看電影。
老人獨坐客廳,輕輕說:「女兒,家葆的眼光比你好得多,你該放心。」
室內像是有輕輕一聲嘆息。
老人聽覺不好,沒察覺。
她又流下眼淚。
這時,窗外吹進一陣輕風,房間內有什麼拂動。
咦,是桃紅色的衣褲呢。
連老人都起了疑心,走進寢室看個究竟。
不,沒有人。
是那件故衣,家葆把它掛衣櫥外,因為風的緣故,它抖動了一下,像是誰認得路,回家來了。訪友 勁珊的祖父在醫院裹。
醫生說,只差遲早了,叮囑勁珊把握機會,與他共度最後時刻。
勁珊決定盡力做到。
她天天下班去病房陪老人,服侍他吃一個水果,聊聊天。
所有事都已吩咐妥當,公寓以及小筆現金,都由勁珊承繼。
勁珊的父母一早離異,分別又結了婚,各自生了好幾個孩子,勁珊跟著祖父長大,倒也清靜。
祖父病重,她份外傷神,祖孫自幼相依為命,說什麼都不捨得。
那天下午,祖父的精神比平常好一些,忽然自皮夾子內取出一張小小照片,遞到勁珊面前。
勁珊一看,「咦,」她詫異,「這是誰?」
黑白著色照片中有兩個人,一個年輕男子,及一個五六歲大小女孩。
照片歷史悠久,應有二十多年,那時彩色底片還不普遍,照相館喜在黑白照片描上顏色。
那男子穿軍服,女孩梳兩條辮子。
勁珊又問:「他們是誰?」
照片顯然受到祖父珍藏,為什麼?
只聽得祖父說:「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什麼?更奇了。
祖父嘆口氣,「勁珊,我年輕時,是個軍人。」
勁珊知道這個事實。
祖父當年帶妻兒移民舊金山,因找不到工作,毅然參軍,家人成軍眷,得到比較好的生活,可是不到三年,那場著名的東南亞戰爭便爆發了。
那時,勁珊尚未出世。
那一場纏綿殘酷的戰爭一連延續了十多年,但是祖父只出去過一年,使負傷回家。
他傷得很重,需切除右腿,從此退役,做小生意,開一家雜貨店,生意不錯。
他從來不提當年的事。
直到今日。
勁珊握著祖父的手,屏息聆聽祖父的話,也許,他神智已經有點模糊。
「勁珊,回家之後,我衰老得很快,因為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變成重擔,子女又不燎解我的經歷,讀完書紛紛離家而去。」
這時看護進來問:「病人會不會太累?」
勁珊連忙答:「我們很好。」
看護又出去了。
勁珊知道這已是祖父最後一番話,把耳朵貼得更近。
「去,勁珊,去找這個小女孩。」
勁珊著急,「她叫什麼名字,住在何處?」
「我不知道。」
「阿,祖父,這真是個難題,叫我怎麼找?」
只聽得祖父沉沉說下去:「那一日,我走進叢林,背著裝備,像往日一樣,與同伴一直往前走,有時,一走七八個小時,累得說不出話來。
「我還記得,那日陽光很好,但是樹林實在太密,照不透樹葉,泥土仍然濕濘,舉步艱難,我走在最後。
「忽然之間,我看到樹葉中有一雙眼睛,有人看住我,我站停腳步,混身寒毛豎起,他是敵人,他有輪,他舉起了輪,呵,電光石火間,我知道這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勁珊打一個冷顫。
祖父從來沒有說過這件往事。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這一剎那,他沒有先開輪,但是我本能地舉起輪,對牢他胸膛,啪啪啪,他倒下來,我的同伴驚覺,回頭來幫我。
「從那個士兵的胸膛中,掉出這一張照片,被我拾起,保存至今。」
勁珊叫出來,「呵。」
「是,我至今不知他的名字,我也不知這小女孩是什麼人,他的小妹?他的女兒?勁珊,她可能仍在等待他回去。」
勁珊握緊祖父的手。
「去,找到她,對她說,那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去向她道歉。」
「我──」
祖父忽然氣促,勁珊連忙叫看護。
老人在第二天凌晨辭世。
勁珊雖然年輕,辦事卻非常有智慧,按部就班,極有耐性。
但是,她根本無法著手去尋找照片中那對父女。
她跑到電視台新聞組去求助。
接見她的是副主管莫利堅。
「嗯,這是一個叫人深思的故事,我可以幫你尋找資料,不過,你願意把故事版權交給我們嗎?」
勁珊點點頭。
她問莫利堅:「對方為什麼不先開輪?」
「也許,他第一次當兵,不敢開輪,也可能他看到對方有一隊兵,他只得一人,不敢輕舉妄動,終於被你祖父先下手為強。」
勁珊點點頭。
「請把照片留下,並且,填寫你祖父姓名,及你的住址與通訊號碼。」
過了兩日,莫利堅通知勁珊:「有消息了,你方便的話,請來一次。」
勁珊立刻趕往電視台,這次,有兩個記者也在莫利堅的辦公室。
「這位是陳鈞全,那位是麥秀琳,你們均在那場戰爭結束後才出生,應無代溝。」
小陳開門見山,「余小姐,我們查過你祖父余志明的紀錄,事發當日的日期如下,地點是東亞區汶麗村。」
他把記錄交到勁珊手上。
「的碓有敵人陣亡。」
勁珊問:「叫什麼名字?」
小陳搖頭,「沒有人知道。」
莫利堅說,「我們已托行家在汶麗村附近市鎮的報章上刊登尋人敘事。」
勁珊說:「事隔多年了。」
「最近去過東亞的人說,那-變化不大,尤其是鄉村,居民極少遷徙,希望那小女孩還在。」
「應該有什麼年紀?」
「比你大一點,她會記得這張照片,以及相中的男子。」
「謝謝你們幫忙。」
麥秀琳忽然說:「那是一場戰爭,余小姐,希望你對祖父不要改觀。」
勁珊答:「我明白。」
她離開電視台。
小陳說:「殘酷的戰爭。」
「到了第二三代,恩怨尚未結束。」
莫利堅說:「追蹤這個故事,把來龍去脈搞清楚,相信會吸引到觀眾。」
「莫你只想到收視率。」
「是,我市儈,否則的話,怎樣生存?」
勁珊聽不到這番話,她回到小小雜貨店內等消息。
那幀小小照片,被放大了─刊登在當地的報紙上,六個月內,一共刊登過三次,沒有消息。
照片下角用當地諾文及英文寫看:「尋人,任何人士認得照片內男子及女孩,請聯絡以下號碼、薄酬。」
舊報紙流落在小販手中,用來包蔬菜、肉食、糖果。
一日,一個中年婦女買了一包梨子探親,她姑母住在汶麗村。
水果攤開來,赫然是那張照片,那老人一看,愣住─叫出來:「是阮文華!」
照片中男子,總算有了名字。
中年女子驚問:「你認得相片中人?」
「是,大家都見過這張照片,在鄉村,當年拍照是極之難得的事,阮臨出征前,特地到照相館與女兒合照留念,照片共印了兩張,父女各執一幀,他第一天出去,就沒有再回來。」
「女孩呢?」
「女孩叫阮氏業,十年前搬往別處去了。」
「呵,我們趕快通知報館。」
「你連去。」
勁珊很快得到了消息。
陳鈞全撥電話給她,「那相中人有了姓名。」
呵,真有其人,勁珊忽然落下淚來。
「你哭了?」
「沒有,請說下去。」
「我可以來看你嗎?」
「當然,」勁珊把店名及地址告訴他。
廿分鐘後陳鈞全就駕駛一輛吉甫車前來。
他一坐下就說:「那阮文華本來是名小學教師,他是軍中前哨,與你祖父在叢林相遇,彼此躊躇,是否應該開槍呢?明明同是黃皮膚。」
勁珊不出聲。
「那小女孩,叫阮氐業,據說早些時候搬了家,還沒下落。」
志弦十分恭敬,外婆見他粗眉大眼,體格壯健,處處維護家葆,便覺放心。
兩個年輕人接著出去看電影。
老人獨坐客廳,輕輕說:「女兒,家葆的眼光比你好得多,你該放心。」
室內像是有輕輕一聲嘆息。
老人聽覺不好,沒察覺。
她又流下眼淚。
這時,窗外吹進一陣輕風,房間內有什麼拂動。
咦,是桃紅色的衣褲呢。
連老人都起了疑心,走進寢室看個究竟。
不,沒有人。
是那件故衣,家葆把它掛衣櫥外,因為風的緣故,它抖動了一下,像是誰認得路,回家來了。訪友 勁珊的祖父在醫院裹。
醫生說,只差遲早了,叮囑勁珊把握機會,與他共度最後時刻。
勁珊決定盡力做到。
她天天下班去病房陪老人,服侍他吃一個水果,聊聊天。
所有事都已吩咐妥當,公寓以及小筆現金,都由勁珊承繼。
勁珊的父母一早離異,分別又結了婚,各自生了好幾個孩子,勁珊跟著祖父長大,倒也清靜。
祖父病重,她份外傷神,祖孫自幼相依為命,說什麼都不捨得。
那天下午,祖父的精神比平常好一些,忽然自皮夾子內取出一張小小照片,遞到勁珊面前。
勁珊一看,「咦,」她詫異,「這是誰?」
黑白著色照片中有兩個人,一個年輕男子,及一個五六歲大小女孩。
照片歷史悠久,應有二十多年,那時彩色底片還不普遍,照相館喜在黑白照片描上顏色。
那男子穿軍服,女孩梳兩條辮子。
勁珊又問:「他們是誰?」
照片顯然受到祖父珍藏,為什麼?
只聽得祖父說:「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誰。」
什麼?更奇了。
祖父嘆口氣,「勁珊,我年輕時,是個軍人。」
勁珊知道這個事實。
祖父當年帶妻兒移民舊金山,因找不到工作,毅然參軍,家人成軍眷,得到比較好的生活,可是不到三年,那場著名的東南亞戰爭便爆發了。
那時,勁珊尚未出世。
那一場纏綿殘酷的戰爭一連延續了十多年,但是祖父只出去過一年,使負傷回家。
他傷得很重,需切除右腿,從此退役,做小生意,開一家雜貨店,生意不錯。
他從來不提當年的事。
直到今日。
勁珊握著祖父的手,屏息聆聽祖父的話,也許,他神智已經有點模糊。
「勁珊,回家之後,我衰老得很快,因為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變成重擔,子女又不燎解我的經歷,讀完書紛紛離家而去。」
這時看護進來問:「病人會不會太累?」
勁珊連忙答:「我們很好。」
看護又出去了。
勁珊知道這已是祖父最後一番話,把耳朵貼得更近。
「去,勁珊,去找這個小女孩。」
勁珊著急,「她叫什麼名字,住在何處?」
「我不知道。」
「阿,祖父,這真是個難題,叫我怎麼找?」
只聽得祖父沉沉說下去:「那一日,我走進叢林,背著裝備,像往日一樣,與同伴一直往前走,有時,一走七八個小時,累得說不出話來。
「我還記得,那日陽光很好,但是樹林實在太密,照不透樹葉,泥土仍然濕濘,舉步艱難,我走在最後。
「忽然之間,我看到樹葉中有一雙眼睛,有人看住我,我站停腳步,混身寒毛豎起,他是敵人,他有輪,他舉起了輪,呵,電光石火間,我知道這一次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勁珊打一個冷顫。
祖父從來沒有說過這件往事。
「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這一剎那,他沒有先開輪,但是我本能地舉起輪,對牢他胸膛,啪啪啪,他倒下來,我的同伴驚覺,回頭來幫我。
「從那個士兵的胸膛中,掉出這一張照片,被我拾起,保存至今。」
勁珊叫出來,「呵。」
「是,我至今不知他的名字,我也不知這小女孩是什麼人,他的小妹?他的女兒?勁珊,她可能仍在等待他回去。」
勁珊握緊祖父的手。
「去,找到她,對她說,那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去向她道歉。」
「我──」
祖父忽然氣促,勁珊連忙叫看護。
老人在第二天凌晨辭世。
勁珊雖然年輕,辦事卻非常有智慧,按部就班,極有耐性。
但是,她根本無法著手去尋找照片中那對父女。
她跑到電視台新聞組去求助。
接見她的是副主管莫利堅。
「嗯,這是一個叫人深思的故事,我可以幫你尋找資料,不過,你願意把故事版權交給我們嗎?」
勁珊點點頭。
她問莫利堅:「對方為什麼不先開輪?」
「也許,他第一次當兵,不敢開輪,也可能他看到對方有一隊兵,他只得一人,不敢輕舉妄動,終於被你祖父先下手為強。」
勁珊點點頭。
「請把照片留下,並且,填寫你祖父姓名,及你的住址與通訊號碼。」
過了兩日,莫利堅通知勁珊:「有消息了,你方便的話,請來一次。」
勁珊立刻趕往電視台,這次,有兩個記者也在莫利堅的辦公室。
「這位是陳鈞全,那位是麥秀琳,你們均在那場戰爭結束後才出生,應無代溝。」
小陳開門見山,「余小姐,我們查過你祖父余志明的紀錄,事發當日的日期如下,地點是東亞區汶麗村。」
他把記錄交到勁珊手上。
「的碓有敵人陣亡。」
勁珊問:「叫什麼名字?」
小陳搖頭,「沒有人知道。」
莫利堅說,「我們已托行家在汶麗村附近市鎮的報章上刊登尋人敘事。」
勁珊說:「事隔多年了。」
「最近去過東亞的人說,那-變化不大,尤其是鄉村,居民極少遷徙,希望那小女孩還在。」
「應該有什麼年紀?」
「比你大一點,她會記得這張照片,以及相中的男子。」
「謝謝你們幫忙。」
麥秀琳忽然說:「那是一場戰爭,余小姐,希望你對祖父不要改觀。」
勁珊答:「我明白。」
她離開電視台。
小陳說:「殘酷的戰爭。」
「到了第二三代,恩怨尚未結束。」
莫利堅說:「追蹤這個故事,把來龍去脈搞清楚,相信會吸引到觀眾。」
「莫你只想到收視率。」
「是,我市儈,否則的話,怎樣生存?」
勁珊聽不到這番話,她回到小小雜貨店內等消息。
那幀小小照片,被放大了─刊登在當地的報紙上,六個月內,一共刊登過三次,沒有消息。
照片下角用當地諾文及英文寫看:「尋人,任何人士認得照片內男子及女孩,請聯絡以下號碼、薄酬。」
舊報紙流落在小販手中,用來包蔬菜、肉食、糖果。
一日,一個中年婦女買了一包梨子探親,她姑母住在汶麗村。
水果攤開來,赫然是那張照片,那老人一看,愣住─叫出來:「是阮文華!」
照片中男子,總算有了名字。
中年女子驚問:「你認得相片中人?」
「是,大家都見過這張照片,在鄉村,當年拍照是極之難得的事,阮臨出征前,特地到照相館與女兒合照留念,照片共印了兩張,父女各執一幀,他第一天出去,就沒有再回來。」
「女孩呢?」
「女孩叫阮氏業,十年前搬往別處去了。」
「呵,我們趕快通知報館。」
「你連去。」
勁珊很快得到了消息。
陳鈞全撥電話給她,「那相中人有了姓名。」
呵,真有其人,勁珊忽然落下淚來。
「你哭了?」
「沒有,請說下去。」
「我可以來看你嗎?」
「當然,」勁珊把店名及地址告訴他。
廿分鐘後陳鈞全就駕駛一輛吉甫車前來。
他一坐下就說:「那阮文華本來是名小學教師,他是軍中前哨,與你祖父在叢林相遇,彼此躊躇,是否應該開槍呢?明明同是黃皮膚。」
勁珊不出聲。
「那小女孩,叫阮氐業,據說早些時候搬了家,還沒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