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照教主的意思,那還怪不得那寡婦了?」
婆子聽著唏噓,「都是愚糊塗,不知道這些,看來還是咱們多年虧待了她。」
羲和微微點頭,「婦人自己經營日子,可見她是個能幹可行的人,日後也必定有福氣。除非是自己福氣不夠,所以才沾不上。」「
原來如此……」
眾人七嘴八舌,羲和後來又道,「所以來看八字再成婚也是應該,但不要想著挑誰的毛病,應該細細想想如何一同上進才對。」
都是人,誰還能高一等不成?
就說阿丑,就算他登鼎天下,可在幼年時還有活不下來的危險。誰都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一生順遂,自然就不該遷怒。
羲和沒打算拆散好姻緣,說過兩句就踏踏實實的做好神算子的招牌。
無論上門者誰,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她都算得認真。學無止境,莫看小小的算命,日子長了經驗足了,一樣可以得出不同的言論總結來。她態度好,算得也好,街坊鄰居本來就有人是慕名而來的,見此更是蜂擁而至。
就如羲和所言,自己看著給錢就可。
這是好事,只是這麼開門紅的日子裡,雜貨鋪就有點名不副實了。等緩過這陣,羲和才得以有機會填補夾子上的雜貨。平時閒著無事可做,羲和還特意自做了不少的東西,正好每天把門打開,就當著人的面兒來親自折騰。
有一回書生上來尋書,正好看見羲和在刻字,便求著要她給一張字臨摹用。
羲和提筆寫了一張,那天就刻了好些字來,現場復刻字體售賣出去。
亦或者幼童親自前來,他手裡拿著木頭,羞澀又好氣的問,「教主,您能不能幫我刻我大人。」
羲和還沒說話,他就攤開手心露出其中的銅板,「這是錢。」
孩子家家的,還挺知道事情。羲和莞爾,「好啊,你家大人是哪個?」
之後她暫時出門一趟,跟著小孩子遠遠瞧了眼他家大人,原來是老同行,一位信差。羲和細看其眉眼身形,當時就用小刀對著木頭動了起來。沒有猶豫,仿佛是練習著刻了許多次一樣,很快就將木頭給孩子。
幼童眼巴巴的瞧,見到後驚嘆一聲,連聲謝謝。
最讓羲和無奈的,是總有熱心的小老頭小老太太憂心她。隔三差五送東西上門來,關心物質之後還是顧慮她的精神和心理,以至於攤子前無比熱鬧。
她對此無動於衷,反而有些男子來了機會,竟然自己上了心的上門。這還不止,獻殷勤的竟然有無數女子。
羲和只道女子求姻緣,不想個個看著自己竟然是紅鸞星動之態。她看過去時,還有兩個紅著臉羞著跑了。
「……」
她做了什麼?羲和百思不得其解,看著遠客還沒來,她靜心做自己的生意。
春去秋來,一撥一撥的男女們沒撬開她,反而自己撮合成了幾對,小老頭小老太為此送禮上門。還有幾個想著跟著參悟到了教義,竟然一頭摘近了道教中成為骨幹。而羲和的身邊,就剩下那個羞著跑開的女子。
有年老六的兒子要入學,羲和去他家中坐了回來,看著她盡職盡責的打掃鋪子,只是目光看向了有幾本書,羲和問,「想學嗎?」
「就,就是好奇。」
「那我教你。」
「真的?」
「你要學什麼?」
女子欣喜,她行立亭亭輕聲道,「兵法,可能?」
「那要看你能不能吃苦。」
「能。」
羲和很久沒有招學生了,言傳身教四個字說的簡單,但要真正做到需要的不僅是學生的勤奮,她這個先生也不能太偷懶。但這是好事,羲和也樂得如此。
如此又是日月如梭,女子勤懇學習,每日三省還學了一套軍拳加身。
她吃苦耐勞,學有所成後就進了城中領了一職。平素除了本職外,還擔任風氏女弟子中的謀士,一同互進。城中一片祥雲般,以外卻是焦土。
就如吉量所言,趙光走後就人走茶涼。
秦國引來了昏君,劉徹休養生息數年後再拿起大刀,意氣風發的成為諸夏真正的皇帝。
羲和在某日久別重逢收到秦國的來信,但趙風早在回去的□□十年後死去。
她重新沒答應阿丑,也不相信一朝可以萬萬代。
於私犯不上死了自己人,於公更不能把事情擾的更亂,死更多人。
所以思想再三,她的回信反而去了漢國。劉徹在最後終於實現了雄壯志願,驅趕了匈奴,也真正的成為了諸夏的皇帝。
他帶著與阿丑一般無二的地位離去,留下趙玉的兒子劉弗陵登基繼位。
城中眾人齊賀,羲和在隨筆上落了一筆。她隱約的察覺,遠客要到了。
身邊的學生出道,隨之又遇見一位有學醫天賦的。羲和幾次在他面前走過,最後開心的拐到鋪子中來。
真正的文化和學識,都是需要不斷的進步和繼承的。羲和悉心教導,而他的第一個出師病人是老六。曾經數年征戰,回來後也不鬆懈武練,身體上不可避免有所傷害。
學生為其開方,細心調理期待老六能好。老六很配合,自己在家中養病的時候還翻起了醫書。
只可惜幾年後還是歸於天地,他最後看著羲和,眼裡含著淚水,「對不住,主人。」
婆子聽著唏噓,「都是愚糊塗,不知道這些,看來還是咱們多年虧待了她。」
羲和微微點頭,「婦人自己經營日子,可見她是個能幹可行的人,日後也必定有福氣。除非是自己福氣不夠,所以才沾不上。」「
原來如此……」
眾人七嘴八舌,羲和後來又道,「所以來看八字再成婚也是應該,但不要想著挑誰的毛病,應該細細想想如何一同上進才對。」
都是人,誰還能高一等不成?
就說阿丑,就算他登鼎天下,可在幼年時還有活不下來的危險。誰都不會一帆風順,更不會一生順遂,自然就不該遷怒。
羲和沒打算拆散好姻緣,說過兩句就踏踏實實的做好神算子的招牌。
無論上門者誰,哪怕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她都算得認真。學無止境,莫看小小的算命,日子長了經驗足了,一樣可以得出不同的言論總結來。她態度好,算得也好,街坊鄰居本來就有人是慕名而來的,見此更是蜂擁而至。
就如羲和所言,自己看著給錢就可。
這是好事,只是這麼開門紅的日子裡,雜貨鋪就有點名不副實了。等緩過這陣,羲和才得以有機會填補夾子上的雜貨。平時閒著無事可做,羲和還特意自做了不少的東西,正好每天把門打開,就當著人的面兒來親自折騰。
有一回書生上來尋書,正好看見羲和在刻字,便求著要她給一張字臨摹用。
羲和提筆寫了一張,那天就刻了好些字來,現場復刻字體售賣出去。
亦或者幼童親自前來,他手裡拿著木頭,羞澀又好氣的問,「教主,您能不能幫我刻我大人。」
羲和還沒說話,他就攤開手心露出其中的銅板,「這是錢。」
孩子家家的,還挺知道事情。羲和莞爾,「好啊,你家大人是哪個?」
之後她暫時出門一趟,跟著小孩子遠遠瞧了眼他家大人,原來是老同行,一位信差。羲和細看其眉眼身形,當時就用小刀對著木頭動了起來。沒有猶豫,仿佛是練習著刻了許多次一樣,很快就將木頭給孩子。
幼童眼巴巴的瞧,見到後驚嘆一聲,連聲謝謝。
最讓羲和無奈的,是總有熱心的小老頭小老太太憂心她。隔三差五送東西上門來,關心物質之後還是顧慮她的精神和心理,以至於攤子前無比熱鬧。
她對此無動於衷,反而有些男子來了機會,竟然自己上了心的上門。這還不止,獻殷勤的竟然有無數女子。
羲和只道女子求姻緣,不想個個看著自己竟然是紅鸞星動之態。她看過去時,還有兩個紅著臉羞著跑了。
「……」
她做了什麼?羲和百思不得其解,看著遠客還沒來,她靜心做自己的生意。
春去秋來,一撥一撥的男女們沒撬開她,反而自己撮合成了幾對,小老頭小老太為此送禮上門。還有幾個想著跟著參悟到了教義,竟然一頭摘近了道教中成為骨幹。而羲和的身邊,就剩下那個羞著跑開的女子。
有年老六的兒子要入學,羲和去他家中坐了回來,看著她盡職盡責的打掃鋪子,只是目光看向了有幾本書,羲和問,「想學嗎?」
「就,就是好奇。」
「那我教你。」
「真的?」
「你要學什麼?」
女子欣喜,她行立亭亭輕聲道,「兵法,可能?」
「那要看你能不能吃苦。」
「能。」
羲和很久沒有招學生了,言傳身教四個字說的簡單,但要真正做到需要的不僅是學生的勤奮,她這個先生也不能太偷懶。但這是好事,羲和也樂得如此。
如此又是日月如梭,女子勤懇學習,每日三省還學了一套軍拳加身。
她吃苦耐勞,學有所成後就進了城中領了一職。平素除了本職外,還擔任風氏女弟子中的謀士,一同互進。城中一片祥雲般,以外卻是焦土。
就如吉量所言,趙光走後就人走茶涼。
秦國引來了昏君,劉徹休養生息數年後再拿起大刀,意氣風發的成為諸夏真正的皇帝。
羲和在某日久別重逢收到秦國的來信,但趙風早在回去的□□十年後死去。
她重新沒答應阿丑,也不相信一朝可以萬萬代。
於私犯不上死了自己人,於公更不能把事情擾的更亂,死更多人。
所以思想再三,她的回信反而去了漢國。劉徹在最後終於實現了雄壯志願,驅趕了匈奴,也真正的成為了諸夏的皇帝。
他帶著與阿丑一般無二的地位離去,留下趙玉的兒子劉弗陵登基繼位。
城中眾人齊賀,羲和在隨筆上落了一筆。她隱約的察覺,遠客要到了。
身邊的學生出道,隨之又遇見一位有學醫天賦的。羲和幾次在他面前走過,最後開心的拐到鋪子中來。
真正的文化和學識,都是需要不斷的進步和繼承的。羲和悉心教導,而他的第一個出師病人是老六。曾經數年征戰,回來後也不鬆懈武練,身體上不可避免有所傷害。
學生為其開方,細心調理期待老六能好。老六很配合,自己在家中養病的時候還翻起了醫書。
只可惜幾年後還是歸於天地,他最後看著羲和,眼裡含著淚水,「對不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