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陛下密旨。」沈小飛說著意識到什麼,旋即改口,「哦,是先帝。」
四皇子不置一詞,只看著他。
沈小飛道:「先帝密旨,餵殿下一劑藥。」
.
宮中,皇帝的靈柩置在紫宸殿中。若是尋常時候,此時該有宗親與朝臣在靈前哭著。然眼下京中局勢動盪,滿京城都為何人繼位爭得不可開交,宮中一時也亂起來,皇后又病了多時,沒有心力應付這些,索性緊閉了宮門,暫不讓人入宮。
是以紫宸殿中只有御前宮人們在守靈,從早到晚,安靜無聲。
入夜時分,姜九才殿後的院中走了出來。紫宸殿後的一片院落都是御前宮人們的住處,他那一方最為寬敞,離御膳房也最近。從前的多少年,他都常在傍晚用完膳後在房中小歇片刻,再去御膳房催一催宵夜,給陛下端過去。
御膳房的宮人常會在這時候與他搭幾句話,聊幾句宮裡的奇聞異事。近幾日他仍會來,端了宵夜奉到陛下靈前去,但每一次都變得格外安靜,誰也無心多言。
拎著食盒繞過大殿,姜九才出現在殿門口。殿門口值守的宦官欠身:「姜公公。」
姜九才在門口駐足,望著天子靈柩,一聲哀嘆:「明兒就頭七了。」
兩旁的宦官低眉順眼,不敢說話。
姜九才語中頗多悵然:「我跟了陛下幾十年。今晚你們不必留著了,我自己守著。」
「姜公公,這……」手下人有點猶豫,畢竟是不合規矩。轉念一想卻也罷了——從前的多少個夜晚,陛下睡不著覺或徹夜批閱奏章,多也是只讓姜公公獨自在殿中候著。姜公公到底是御前一干人中與陛下最親近的,這話就算稟到皇后那兒,皇后都不會攔著。
御前眾人便就此魚貫而出,偌大的殿閣頓時變得更加安靜,連一縷呼吸聲都再尋不到。
姜九才邁過門檻,踅身關合殿門。轉回身,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方金碧輝煌卻光火幽暗的大殿,外加一方暗色的棺木。乍一看還真有點瘮得慌,像極了話本里常見的鬧鬼之處。
姜九才安靜地行到棺材前,手在棺蓋沿下摸索片刻,不多時尋到暗扣,一叩一推,厚重的棺蓋在輕聲悶響中被緩緩推開。
棺中之人一動不動地躺著,面色青白,無半絲氣息。
「陛下。」姜九才壓音,「陛下放心,暗營的差事已辦妥了。四殿下服了藥,對外只說病故,七日後借出殯離京。」
頓了頓,又道:「安西那邊也已動身,安西王正帶兵打回來,最多月末就能抵京。」
「哦……還有,各位年幼的皇子您也不必操心,暫且都還安穩。只是不免傷心難過,但有各位娘娘們安撫著,都還過得去。」姜九才說著苦笑搖頭,「就是真沒想到是六殿下,下奴原還當是四殿下呢,可真是人不可貌相。」
中秋之前陛下與他說起這事,曾苦中作樂地說要打個賭,賭是老四還是老六。當時主僕兩個都想賭四皇子,還就都賭錯了。
「就是丞相那邊……」姜九才長嘆,「暗營去稟話的人說丞相驚聞噩耗,一連數日茶飯不思,反反覆覆只問暗營陛下是如何去的。下奴說句不該說的,下奴覺得這事您不該瞞著丞相。」
棺中之人仍安安靜靜躺著,無半分反應。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前100條評送紅包,麼麼噠
第60章
秋意蕭瑟, 大軍自安西壓往京城。縱使安西王治軍有方,軍紀嚴明,所過之處並不驚擾百姓, 這樣大的陣仗也足以引得民間議論紛紛。
京中的突變便這樣在民間逐漸散開,一傳十十傳百, 皆道陛下駕崩, 又言六皇子弒君弒兄,罪無可赦。
這日蘇銜起了個大早,先與將軍們議了事,商定如何能最快攻入宮中又可避免誤傷京中百姓。臨近晌午時將軍們告退, 他就去了主帳。揭開帳簾, 皇長子正伏案抄經。
蘇銜到案桌對面坐下, 看看他筆下寫就的經文:「給四弟抄的?」
殷臨曜不覺眉心輕跳:「沒認過父皇也沒叫過大哥,四弟倒運氣很好?」
「跟死人爭運氣?」蘇銜不咸不淡地駁他一句,殷臨曜笑一聲,遂不再言。蘇銜也不再攪擾他, 任由他又抄完一頁,才道,「找我有事?」
殷臨曜擱下筆:「民間傳言是你散出去的?」
「還用我散?」蘇銜一哂, 「殷臨晨又沒那本事讓宮裡秘不發喪,陛下駕崩這麼大的事, 瞞得住嗎?」
殷臨曜淡看著他:「你知道我在問什麼,裝什麼傻。」
他是問那些對六弟不利的傳言。這與父皇駕崩之事一起傳出似乎自然而然,實則並非如此。
這事至今都只是大家尋跡推測, 拿得出手的證據一件沒有。眼下局勢動盪,六弟人在京中又有藥作為威脅,或多或少也已籠絡了一批人馬,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將來也不會任由這「謠言」輕易傳遍天下。
當下著傳言卻已幾乎人盡皆知,說無人在背後推助,殷臨曜才不信。
蘇銜咂著嘴倚向靠背:「怎麼的,你還心疼你六弟啊?」
殷臨曜沉然:「我是怕他狗急跳牆。」
蘇銜瞭然:「哦,擔心皇后是吧?」
「放心。」他聳了下肩,「殷臨晨就是狗急跳牆也不能動她——弒父之罪已足以讓他被口誅筆伐一輩子,手上再沾上嫡母的血,他總要掂量掂量輕重。」
四皇子不置一詞,只看著他。
沈小飛道:「先帝密旨,餵殿下一劑藥。」
.
宮中,皇帝的靈柩置在紫宸殿中。若是尋常時候,此時該有宗親與朝臣在靈前哭著。然眼下京中局勢動盪,滿京城都為何人繼位爭得不可開交,宮中一時也亂起來,皇后又病了多時,沒有心力應付這些,索性緊閉了宮門,暫不讓人入宮。
是以紫宸殿中只有御前宮人們在守靈,從早到晚,安靜無聲。
入夜時分,姜九才殿後的院中走了出來。紫宸殿後的一片院落都是御前宮人們的住處,他那一方最為寬敞,離御膳房也最近。從前的多少年,他都常在傍晚用完膳後在房中小歇片刻,再去御膳房催一催宵夜,給陛下端過去。
御膳房的宮人常會在這時候與他搭幾句話,聊幾句宮裡的奇聞異事。近幾日他仍會來,端了宵夜奉到陛下靈前去,但每一次都變得格外安靜,誰也無心多言。
拎著食盒繞過大殿,姜九才出現在殿門口。殿門口值守的宦官欠身:「姜公公。」
姜九才在門口駐足,望著天子靈柩,一聲哀嘆:「明兒就頭七了。」
兩旁的宦官低眉順眼,不敢說話。
姜九才語中頗多悵然:「我跟了陛下幾十年。今晚你們不必留著了,我自己守著。」
「姜公公,這……」手下人有點猶豫,畢竟是不合規矩。轉念一想卻也罷了——從前的多少個夜晚,陛下睡不著覺或徹夜批閱奏章,多也是只讓姜公公獨自在殿中候著。姜公公到底是御前一干人中與陛下最親近的,這話就算稟到皇后那兒,皇后都不會攔著。
御前眾人便就此魚貫而出,偌大的殿閣頓時變得更加安靜,連一縷呼吸聲都再尋不到。
姜九才邁過門檻,踅身關合殿門。轉回身,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方金碧輝煌卻光火幽暗的大殿,外加一方暗色的棺木。乍一看還真有點瘮得慌,像極了話本里常見的鬧鬼之處。
姜九才安靜地行到棺材前,手在棺蓋沿下摸索片刻,不多時尋到暗扣,一叩一推,厚重的棺蓋在輕聲悶響中被緩緩推開。
棺中之人一動不動地躺著,面色青白,無半絲氣息。
「陛下。」姜九才壓音,「陛下放心,暗營的差事已辦妥了。四殿下服了藥,對外只說病故,七日後借出殯離京。」
頓了頓,又道:「安西那邊也已動身,安西王正帶兵打回來,最多月末就能抵京。」
「哦……還有,各位年幼的皇子您也不必操心,暫且都還安穩。只是不免傷心難過,但有各位娘娘們安撫著,都還過得去。」姜九才說著苦笑搖頭,「就是真沒想到是六殿下,下奴原還當是四殿下呢,可真是人不可貌相。」
中秋之前陛下與他說起這事,曾苦中作樂地說要打個賭,賭是老四還是老六。當時主僕兩個都想賭四皇子,還就都賭錯了。
「就是丞相那邊……」姜九才長嘆,「暗營去稟話的人說丞相驚聞噩耗,一連數日茶飯不思,反反覆覆只問暗營陛下是如何去的。下奴說句不該說的,下奴覺得這事您不該瞞著丞相。」
棺中之人仍安安靜靜躺著,無半分反應。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前100條評送紅包,麼麼噠
第60章
秋意蕭瑟, 大軍自安西壓往京城。縱使安西王治軍有方,軍紀嚴明,所過之處並不驚擾百姓, 這樣大的陣仗也足以引得民間議論紛紛。
京中的突變便這樣在民間逐漸散開,一傳十十傳百, 皆道陛下駕崩, 又言六皇子弒君弒兄,罪無可赦。
這日蘇銜起了個大早,先與將軍們議了事,商定如何能最快攻入宮中又可避免誤傷京中百姓。臨近晌午時將軍們告退, 他就去了主帳。揭開帳簾, 皇長子正伏案抄經。
蘇銜到案桌對面坐下, 看看他筆下寫就的經文:「給四弟抄的?」
殷臨曜不覺眉心輕跳:「沒認過父皇也沒叫過大哥,四弟倒運氣很好?」
「跟死人爭運氣?」蘇銜不咸不淡地駁他一句,殷臨曜笑一聲,遂不再言。蘇銜也不再攪擾他, 任由他又抄完一頁,才道,「找我有事?」
殷臨曜擱下筆:「民間傳言是你散出去的?」
「還用我散?」蘇銜一哂, 「殷臨晨又沒那本事讓宮裡秘不發喪,陛下駕崩這麼大的事, 瞞得住嗎?」
殷臨曜淡看著他:「你知道我在問什麼,裝什麼傻。」
他是問那些對六弟不利的傳言。這與父皇駕崩之事一起傳出似乎自然而然,實則並非如此。
這事至今都只是大家尋跡推測, 拿得出手的證據一件沒有。眼下局勢動盪,六弟人在京中又有藥作為威脅,或多或少也已籠絡了一批人馬,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將來也不會任由這「謠言」輕易傳遍天下。
當下著傳言卻已幾乎人盡皆知,說無人在背後推助,殷臨曜才不信。
蘇銜咂著嘴倚向靠背:「怎麼的,你還心疼你六弟啊?」
殷臨曜沉然:「我是怕他狗急跳牆。」
蘇銜瞭然:「哦,擔心皇后是吧?」
「放心。」他聳了下肩,「殷臨晨就是狗急跳牆也不能動她——弒父之罪已足以讓他被口誅筆伐一輩子,手上再沾上嫡母的血,他總要掂量掂量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