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士騫出獄半個月後,錢玉嫃又收到信,這封是她堂妹錢玉敏寫的。

  錢玉敏說,假人參的案子雖然沒能直接葬送掉謝家,也將他們逼入了絕境。他們抽出太多錢,直接影響到生意的周轉,最要緊還不是這個而是口碑壞了。

  做生意最要緊就是口碑,他家賣了假貨,這種事以後一就有二的,往後誰還相信他們?

  謝家現在著急用貨換錢,卻因為口碑不好打不開銷路,貨都積壓著,擺在面前的只兩條路,要麼賤價脫手賣給同行,拿錢過日子往後不做買賣了,要麼耗死在這兒。

  錢玉敏說她夫家上下都覺得這時候該快刀斬亂麻,賤賣哪怕要虧一筆,至少能收回不少錢。哪怕不甘心還想翻身,在本地沒辦法,還可以去其他地方打打主意。

  但這是旁觀者的風涼話,做了一輩子生意的謝老爺怕是捨不得關門大吉,故很有可能拖死在這裡。

  錢玉敏最後表示,無論那一家子結果好不好,她這邊會幫忙照看謝老夫人,讓姐姐姐夫不必擔憂。這次的事讓謝老夫人擔驚受怕了,但是人沒大問題,這也可以放心。

  錢玉嫃看完心說玉敏這些年也長進不少,以前哪有這麼穩重?這封信將相公關心的幾個方面都寫清楚了,看完的確挺踏實的。

  第137章

  不止是陳家,蓉城本地那些大商戶說起這事都持一個觀點,這案子拖得久了,對老謝家的口碑傷害特別大,自從聽說他家賣假參害了人命大家買東西都選其他家的鋪子,近段時間以來謝家生意慘澹……就連熟客都猶猶豫豫不太願意捧你的場,生意還咋個做?不如斷尾求活。

  叫大家看來,拖下去情況不會轉好,還不如想法子把貨出了,關門大吉。原先生意興旺的時候謝老爺置辦下很多產業,旺鋪就是一排,田地也有不少,還有避暑納涼的別院之類,即便這回栽了個大跟頭他家過日子是不愁的。

  謝家人確實不甘心,要打出口碑把生意做這麼大很不容易,現在遇到點困難就要關門,關門容易,可一旦關了再要開起來難如登天。

  反對關門的人很多,其中反應最大要數兩位少爺,不想法子把生意做活就讓它倒閉他們日後還能繼承什麼家業?

  難不成要坐吃山空?

  謝士新堅決反對,謝士騫底氣欠些,也委婉的表達了不能關門的意思。

  實實在在說,一手將謝家發揚起來謝老爺才是最捨不得的那個,他用盡了手段想要洗白,試圖讓客人們相信那真是一時疏忽,謝家是厚道商人。

  沒用啊,他這頭解釋了千百遍,上門的客人還是稀稀拉拉沒幾個。

  他家的尷尬處境儼然成了別家教育兒女的活教材,要打出口碑須得漫長的時間,要毀掉一買賣足以,毀了口碑的下場就擺在跟前,自己去看。

  謝老爺頭一回覺得做生意這麼難,兒女包括遠近親戚還讓他想辦法,他有什麼辦法呢?

  據謝士洲收到的消息,最近一個月謝老爺出老很多,他本就花白的頭髮又白了不少,靠他吃飯的人都在逼他,要他拿出當初把家業做大的本事來保住生意。

  只有老太太跟太太沒在逼他,老太太年紀大了想法相對保守,更贊同斷尾求活。積壓下來那些貨都不差,只要捨得低價出手肯定有人願意接收,外面很多百姓不再光顧謝家鋪子不完全是信不過,也有發泄的意思在。

  很多人本來就有仇富的心,這回有人借假參事件一煽動,給謝家扣上黑心商人的帽子,煽動情緒帶頭抵制他們……一樣的貨拿別家去能賣,放謝家鋪子裡只能積灰,說穿了就這麼回事。

  老太太想著自家積壓下來的貨物要脫手必然會被壓價,估計只能收到原價的七八成。

  那也能回來不少錢,謝家有田地有鋪面,緩幾年暫時不做買賣日子還是過得下去。再說她那兒還有些私房,這些年洲哥兒陸陸續續送來不少。

  總之,老太太覺得還是把穩著實一些,拖著不肯出手貨放久了也會貶值。

  謝夫人完全贊同老太太的說法,她倒沒想那麼多,反正對她來說將來可能繼承家業那兩個都不是自己親生的,何必為他們操心?

  尤其是謝士騫,禍事由他起,生意垮了沒得繼承他活該!

  當然這些心理活動沒傳到京中,謝士洲只知道他娘跟老太太都認為生意可以關了,尤其老太太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最終使謝老爺下定決心,貨成批出手,鋪子直接關門。

  壓在貨上的錢收回來七成,虧出去三成已經讓謝老爺將心都痛麻了。

  他從十多歲學著做買賣,直至今天,快有五十年了,在他手裡謝家達到極盛,而後轉衰。謝老爺這個人本來就是把買賣看得很重的,為這謝士洲以前沒少吐槽他,讓這麼個人眼睜睜看生意敗在自己手裡,可想而知會有多大打擊。

  但凡還有辦法挽救,他都不願意關著個門。

  可是沒轍……辦法用盡了還是沒轍,加上他已經不是二三十歲那會兒,當時闖勁兒十足,現在到夕陽紅的歲數,性格保守了很多,他輸不起,要是滿盤皆輸的話怕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做出決定以後,至少有半個月謝老爺躺下也睡不著覺,想起來難受是一方面,持續不斷的有人上門來鬧,沒有半日清靜。

  來鬧事的還不是死了人那些人家,那些收了錢簽了諒解書就沒再來吵過,這會兒天天過來的是誰?是謝氏宗族裡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