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她聲音澀然,語氣有些微哽,卻還是一口氣說了下去:「我不知這幾年你們之間到底有過些什麼事,可如今我明白,你們在乎對方到此般境地,也確實不易。」她啞然失笑,又帶著自嘲的味道:「虧我還說你們之間,只是在比較誰的悲憫心更強大……可惜溫連永,你看看你是有多可憐?!到頭來,在乎的人一個都守不住……」她指著旁邊那一堵牆,大聲道:「若我是你,早就一頭撞死,再也沒有勇氣活了……」
她陡然間收了聲,垂下手,微低了頭道:「對不起,我一時情急失態了。」她斂了斂神色,緩緩道:「這些天,追封賞賜會陸續下來。屆時你也許會被請入宮,替趙偱接受封賞。不過都是些身外事,人都不在了,這追封和賞賜,不過是榮耀門楣,蔭庇後人罷了。可惜趙家就此,再不會出將才了。」
我許久不說話,都已不知如何開口,如何回話。我聽她神神叨叨地說完,親自送她出了府。
總覺得自己已經強大到無堅不摧,可砸開外面的盒子,裡面仍舊是一隻紙老虎。
——*——*——*——*——
棺柩入土後的第二天,宮裡果真來了人。
我那時已收拾好行李,打算去揚州將阿彰接回來,因為進宮一事,卻不得不推遲了行程。我臨走前,孫正林囑咐我不該說的不要說,只接受追封便是了。
其實無非,是墓碑上改幾個字而已。
所謂恩德,在生死面前,其實都不足道。
西京的春天不常下雨,進宮時還是晴日朗朗,回來時卻大雨傾盆,有些初夏天氣的味道。
我替趙偱接了恩賞的聖旨,一言不發地跪在底下,半晌,忽聽得他道:「溫連永,你多少也算是朕的表妹。」
我沒有接話,只聽他繼續說。
他慢慢道:「朕替趙偱謝謝你,為他辦這樣一場安寧卻又不失體面的喪禮。情真意切,當為世人稱道。」
我靜靜聽完,雙手捧著沉甸甸的聖旨,俯首告退。
出門便淋了大雨。
那日我回到府,孫正林替我籌備第二日前往揚州的事宜,卻有人帶了老夫人的手信匆匆趕來。
老夫人寡居在秋水寺,從不聞窗外事,齋房裡也無人念叨俗世這些生死別離,想必若我不提,她也未必會知道趙偱的事。
我不是不想提,我是實在不忍心再開口,也不知如何開口。這些事像石頭般壓得我喘不過氣,寢食難安。
每次都是等心快要變成死灰,再努力地將它吹起一點點火星,可卻耗盡了所有的溫度。
我已經不曉得痛為何物了。
然老夫人的手信上寫的卻是——揚州有座紅藥橋,五月花敗,一路珍重。
作者有話要說:
我是親媽
下一章是完結章。
嘆息,我最近真的忙瘋掉了,原諒我來晚了……對不起
我會多寫幾個番外的……嚶嚶嚶
【六七】趙述
我看到手信上的紅藥橋三個字,心底里乾枯的一抔灰燼里竟也猛然跳出一星火苗。我想起那一日老夫人的欲言又止,回想起趙偱於逐州城樓上附在我耳邊低聲說的話,猛地一驚,抓了手信便衝出了門。
孫正林一把拉住我,大聲道:「溫連永你冷靜一點!」
那送手信之人,亦站在一旁,不急不忙道:「老夫人說您不必再去秋水寺了。還是早些啟程,去江南罷。紅藥開不了多久,就要敗了。」
孫正林盯著我手裡的手信,探究道:「我是越發看不明白了,你婆婆這又是什麼意思?」他抿了唇:「算了,還是先送你走罷,我過會兒還得給人送帳去。」
他轉過身將趙府大門鎖了起來,走到馬車前又細細查看一番,拿下腳凳沖我道:「上車吧,等你從揚州回來,我們再見。」他蹙眉又想想:「若是你不回來了,便給我寫封信,我得了空,就去看你們。」
我將老夫人的手信收進袖袋中,朝他點了點頭,便轉身上了馬車。
車子一路行至東城門口,便要出城。我回首望一眼這座帶給我無盡回憶的都城,渾身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讓人忍不住打寒顫。
膝蓋和手肘上的擦傷皆已落痂,不用過多久,癒合的傷處也會轉為正常的膚色,就像是,從來沒有受過傷一般。
一路行得倉促,眼看著就到了紅藥花敗的時節,我卻才到上州。行至上州境內,按理本是要去一趟刺史府,可我實在沒時間停留,馬不停蹄地往揚州趕。
江南快要進入雨季,悶濕,又有些熱。抵達揚州時我直奔集喜巷,按著連翹信上的地址一路找過去,用力地敲她家的門。我怕她不在家中,又或許這段時日已經搬走,忐忑等了會兒,才有人姍姍前來開門。
有個小姑娘抱著涼蓆從走廊里匆匆穿過,走在鋪地青磚上發出清細的聲響。我一愣,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然那開門的小廝卻笑道:「您可是趙夫人?請隨我來。」
我略遲疑,跟著他進了門。一路走到後院,忽聽得連翹的絮叨聲,繞過遊廊,我這才看到連翹的背影,而她對面坐著的,是舉著書本的阿彰。
阿彰突然瞥見我,忙跳了起來,丟下書歡呼道:「連翹姐姐,嬸娘回來了,嬸娘回來了!」
他比先前高了不少,臉上的酒窩更深,一雙眼睛很是明亮。
她陡然間收了聲,垂下手,微低了頭道:「對不起,我一時情急失態了。」她斂了斂神色,緩緩道:「這些天,追封賞賜會陸續下來。屆時你也許會被請入宮,替趙偱接受封賞。不過都是些身外事,人都不在了,這追封和賞賜,不過是榮耀門楣,蔭庇後人罷了。可惜趙家就此,再不會出將才了。」
我許久不說話,都已不知如何開口,如何回話。我聽她神神叨叨地說完,親自送她出了府。
總覺得自己已經強大到無堅不摧,可砸開外面的盒子,裡面仍舊是一隻紙老虎。
——*——*——*——*——
棺柩入土後的第二天,宮裡果真來了人。
我那時已收拾好行李,打算去揚州將阿彰接回來,因為進宮一事,卻不得不推遲了行程。我臨走前,孫正林囑咐我不該說的不要說,只接受追封便是了。
其實無非,是墓碑上改幾個字而已。
所謂恩德,在生死面前,其實都不足道。
西京的春天不常下雨,進宮時還是晴日朗朗,回來時卻大雨傾盆,有些初夏天氣的味道。
我替趙偱接了恩賞的聖旨,一言不發地跪在底下,半晌,忽聽得他道:「溫連永,你多少也算是朕的表妹。」
我沒有接話,只聽他繼續說。
他慢慢道:「朕替趙偱謝謝你,為他辦這樣一場安寧卻又不失體面的喪禮。情真意切,當為世人稱道。」
我靜靜聽完,雙手捧著沉甸甸的聖旨,俯首告退。
出門便淋了大雨。
那日我回到府,孫正林替我籌備第二日前往揚州的事宜,卻有人帶了老夫人的手信匆匆趕來。
老夫人寡居在秋水寺,從不聞窗外事,齋房裡也無人念叨俗世這些生死別離,想必若我不提,她也未必會知道趙偱的事。
我不是不想提,我是實在不忍心再開口,也不知如何開口。這些事像石頭般壓得我喘不過氣,寢食難安。
每次都是等心快要變成死灰,再努力地將它吹起一點點火星,可卻耗盡了所有的溫度。
我已經不曉得痛為何物了。
然老夫人的手信上寫的卻是——揚州有座紅藥橋,五月花敗,一路珍重。
作者有話要說:
我是親媽
下一章是完結章。
嘆息,我最近真的忙瘋掉了,原諒我來晚了……對不起
我會多寫幾個番外的……嚶嚶嚶
【六七】趙述
我看到手信上的紅藥橋三個字,心底里乾枯的一抔灰燼里竟也猛然跳出一星火苗。我想起那一日老夫人的欲言又止,回想起趙偱於逐州城樓上附在我耳邊低聲說的話,猛地一驚,抓了手信便衝出了門。
孫正林一把拉住我,大聲道:「溫連永你冷靜一點!」
那送手信之人,亦站在一旁,不急不忙道:「老夫人說您不必再去秋水寺了。還是早些啟程,去江南罷。紅藥開不了多久,就要敗了。」
孫正林盯著我手裡的手信,探究道:「我是越發看不明白了,你婆婆這又是什麼意思?」他抿了唇:「算了,還是先送你走罷,我過會兒還得給人送帳去。」
他轉過身將趙府大門鎖了起來,走到馬車前又細細查看一番,拿下腳凳沖我道:「上車吧,等你從揚州回來,我們再見。」他蹙眉又想想:「若是你不回來了,便給我寫封信,我得了空,就去看你們。」
我將老夫人的手信收進袖袋中,朝他點了點頭,便轉身上了馬車。
車子一路行至東城門口,便要出城。我回首望一眼這座帶給我無盡回憶的都城,渾身像是被澆了一盆冷水,讓人忍不住打寒顫。
膝蓋和手肘上的擦傷皆已落痂,不用過多久,癒合的傷處也會轉為正常的膚色,就像是,從來沒有受過傷一般。
一路行得倉促,眼看著就到了紅藥花敗的時節,我卻才到上州。行至上州境內,按理本是要去一趟刺史府,可我實在沒時間停留,馬不停蹄地往揚州趕。
江南快要進入雨季,悶濕,又有些熱。抵達揚州時我直奔集喜巷,按著連翹信上的地址一路找過去,用力地敲她家的門。我怕她不在家中,又或許這段時日已經搬走,忐忑等了會兒,才有人姍姍前來開門。
有個小姑娘抱著涼蓆從走廊里匆匆穿過,走在鋪地青磚上發出清細的聲響。我一愣,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然那開門的小廝卻笑道:「您可是趙夫人?請隨我來。」
我略遲疑,跟著他進了門。一路走到後院,忽聽得連翹的絮叨聲,繞過遊廊,我這才看到連翹的背影,而她對面坐著的,是舉著書本的阿彰。
阿彰突然瞥見我,忙跳了起來,丟下書歡呼道:「連翹姐姐,嬸娘回來了,嬸娘回來了!」
他比先前高了不少,臉上的酒窩更深,一雙眼睛很是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