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蒙古姑娘都喜歡被誇力氣大,會做活,會持家等等,而嘎爾迪,走向了一個極端。

  她的力氣大,比同齡的部落男孩子力氣還大,她的刀法好,箭法好,打遍喀爾喀的勇士沒有敵手。

  戰場,人世間最殘酷,最真實,最公平的地方,本來是女子最弱勢地位的地方,可也是女子中的強者最有可能爭取平等地位的地方。

  戰場上刀槍不長眼,它不分男女老幼,不耍嘴皮子。

  在嘎爾迪的眼裡,戰場是她最喜歡的地方。

  你的敵人死了,你活下來,你贏了,你就是勝利者,而人的天性,天生敬佩追隨勝利者。

  嘎爾迪在戰場上找到她的平等世界,面容越來越冷,渾身的熱血沸騰。

  領兵作戰,奮勇殺敵,流血流汗不流淚,她向土謝圖部和整個喀爾喀證明,她很有價值,她很強大,當然,遮掩不住的野心也大。

  嘎爾迪不要和姐姐們一樣被送去聯姻,要做主宰者。

  女兒還沒出嫁就成為部落長老之一,手握兵權,一呼百應,親生父親一面驕傲一面擔心,就他這個女兒的殺傷力,他也不敢給她許配人家。

  同胞的親生哥哥單打打不過妹妹,領兵作戰也比不過,天天怕她搶土謝圖汗王的位置,又拿她沒有辦法。

  其實不用搶,沒進京之前的皇后娘娘,已經是土謝圖乃至喀爾喀同代人裡面的無冕之王。

  她的野心比父兄,小夥伴們想像的大。她要的是,帶領部民們徹底打敗即將崛起的准格爾部,一統大漠,至於一統大漠後,她還沒來得及去想。

  大清入關,小皇帝長大開始選後宮,還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地給喀爾喀發來旨意。

  大清已經穩定南方,還發展了強大的水師力量,喀爾喀三部雖然只是在皇太極時期和稱臣聯盟,可他們沒有理由拒絕。

  聯姻有利無害。土謝圖汗讓她帶領“精挑細選”出來的小姑娘們進京,對親生父親存有期待的噶爾迪是真的傷心。

  作為最後的父女親情,答應下來,然而心裡常年積累的不平、不甘,在急劇發酵。

  她對大清的順治皇帝很欣賞,覺得順治皇帝要聯姻喀爾喀的謀劃很大膽,很有眼光,也覺得有必要見一見。至於進京後如何,嘎爾迪的第一個念頭是打探情況,如果可以,儘量取得順治皇帝的支持和友誼。

  即使她的母親勸說她,眼睛睜開,目光長遠,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歸宿,她想通了,卻也沒覺得自己會留在京城。

  喀爾喀廣袤無垠的大草原,才是成就嘎爾迪這隻海天青的藍天沃土。

  嘎爾迪帶著這樣的想法進京,卻沒想到,自己遠遠地見到小皇帝一面,就上了心,靜了心。

  見到他第二面,仿若見到一道冬天的暖陽,無聲無息的溫暖和尊重,她眼裡的冰雪消融,整個世界陽光普照。

  嘎爾迪相信自己無數次生死之間來回,訓練出來的直覺。

  第三次見面,兩個人面對面的交談,仔細地觀察,果然只有更喜歡。

  那個時候的嘎爾迪,並不知道大清的幾位老王爺已經決定選她做皇后。

  兒女之事她也不懂,第一次對人動心,又是天生的硬性子不會女孩子慣常的撒嬌,只會仗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努力顯擺自己的價值。

  親手打獵送進宮,證明自己的能力和誠意;找機會和皇上一起討論學問,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風雨無阻的進宮送奶茶,和皇上證明自己的持家能力和賢惠……

  皇上行事公正、果斷,深謀遠慮,卻又性子軟,心善,不管對誰都抱有一份善意,她就表現給他看,她也可以放下大刀,和他一起守護這個大清國。

  嘎爾迪把進宮當是她人生中的一大戰役,全副身心的投入,越接觸越覺得皇上這個人好,越是心動,越是緊追不捨。

  可越是脾氣好的人,往往越是慢性子,越是理智,越是不容易動心動情。

  但是噶爾迪的直覺沒有錯,皇上是一位有“心”的人。有心的人會記得別人的付出,會珍視別人的付出,即使不喜歡,也不會糟蹋,利用。

  他邀請她留下來參加數學學習,提醒她,再考慮考慮要不要進宮的事兒。進宮,意味著約束,意味著捆綁,意味著得到也意味著失去。

  嘎爾迪明白,要得到就要付出,沒有人比她更明白這個道理。可她更明白什麼是想要的。

  她不貪心。

  該是失去的,就失去。

  她喜歡皇上,超過領兵打仗的那種喜歡。

  可皇上是皇上,滿蒙皇上有很多女子,大清的皇上有三宮六院,而她的皇上,年輕英俊,溫柔體貼,才華橫溢,乍一看還是風流多情類型。

  皇上吹著小薩克斯,深情款款的模樣,八旗的小姑娘都心動不已。

  噶爾迪告訴自己,忍耐,忍耐。

  第192章 番外二

  皇上喜歡漢學, 漢家文化裡面,講究女子貞靜賢德,不能妒忌。就算是滿蒙大家族裡頭,女子們也是要大度能容, 一切為了這個家庭的壯大。

  嘎爾迪的心裡翻江倒海的打小人仗, 有小姑娘因著皇上私底下的爭鬥她都看在眼裡,一面是女子該做的事兒,一面是她不想讓其他女子發現皇上真正的好。

  一面擔著心。

  皇上不喜歡她怎麼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