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現在是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傳國玉璽,應該是那件元朝滅亡的時候,皇室逃亡順便帶走,後來獻給皇太極的那件。

  “瓷母”登上《國家寶藏》的舞台,乾隆一度因“農家樂審美”被群嘲。

  第166章 番外八

  三福晉得到皇后娘娘的提點, 對三胞胎重點關心, 自己處理事務的時候也帶著, 除了皇上和皇后娘娘幫著照顧的時候, 幾乎是走哪帶哪。

  暖暖和冉冉也在瑪法、瑪麽、額涅的鼓勵下,和弟弟妹妹們更為親近起來,親親抱抱。

  嘟寶見天兒逗三胞胎開心。

  團寶和圓寶根據棒棒和啾啾當年的經驗,和他們一起再來一次長談, 領著棒棒和啾啾和他們公開身份地見面。

  三胞胎知道這輩子他們會是普通的皇家子弟,滿心複雜地鬆了一口氣。

  他們本身都是對額涅特別孝順的孩子, 眼見親額涅為了他們這般辛苦,再加上一大家人的重視愛護, 和預想中完全不一樣的,真正和樂歡快的避暑生活,漸漸地露出笑臉兒。

  不管上輩子如何, 這輩子好好過。

  尤其寧寧。

  寧寧見到這輩子的“八叔, 阿其那”, 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了恨。

  他也不再恨阿瑪的狠心,他只恨自己。

  棒棒心生愧疚, 真真雖然覺得他曾經的做法非常應該,本應如此,可莫名的,也有小小的愧疚。

  可發生的事兒已經發生,他們現在成了堂兄弟,兄妹, 只能是寄希望於未來,讓時間來沖刷這一切。

  寧寧、藍藍、真真在嘟寶的逗樂下,開心大笑,和真正的小孩子一樣,一家的長輩們都放了心。

  然而,不想知道也被知道很多子孫之事的團寶和圓寶,心緒難平。

  父子相殘,兄弟相殺,因為一個皇位,三代人之間扯不斷的仇恨。

  團寶尚可耐住自己,圓寶心痛如絞。

  傷心失意之下的圓寶找到團寶喝酒,打算一醉解千愁。

  皇上聽到消息,沉默片刻,沒有說話;皇后娘娘不放心,自己領著三胞胎玩樂,派嘟寶去瞧著。

  兄弟兩個默默地喝酒。

  承德的午後,陽光似乎和春天的京城一樣,卻又比京城多一分水氣,大自然的活氣。圓寶喝了一瓶又一瓶,他是真的想要喝醉。

  他都沒有勇氣去問嘟寶和真真,他的兒子們後來都如何了,他的弘皙如何?

  他的保成,後來有沒有想起自己這個阿瑪?

  恨不恨?

  曾經他以為給大清國選一個“金剛不可奪其志”的好皇帝,可以肅清內政的好皇帝,可以含笑九泉,沒有後悔。

  面對棒棒和啾啾也沒有後悔。

  就見圓寶仰著脖子咕咚咕咚,一瓶接一瓶地喝,團寶一口一口地陪著。

  嘟寶來到一看,嚇一跳。

  二哥這次是真醉,真傷心了。

  真真在瑪法、瑪麽的身邊,和大哥、二哥一起曬太陽,聽到一耳朵二伯大醉的消息,發愣。

  看一眼二哥,二哥嘻嘻笑。

  真真突然羨慕二哥。

  二哥除了扮活喪,是他們三代人中最沒有黑點的人。

  真真和瑪法“啊哦、啊哦”地聊天,他覺得瑪法是最能傾聽自己的人,是最能理解自己的人。

  他是真的認為“前人作品太深奧,做簡單註解,方便後人理解。”

  他只是想做一件集大成的瓷瓶,集中華夏瓷器精髓。

  “瓷母”的成功燒制,彰顯的是華夏千古文化的大氣恢宏!

  不全是自我炫耀“啊嗚”。

  他--真的錯了嗎?

  他是皇帝啊。

  世人都不理解自己那顆赤誠的心。

  真真是真心的想不通,越說越傷心。

  小花花很可愛,密集的小花花更可愛,你們都不喜歡,他這輩子不折騰了就是,為何如此無情地批判“啊哦”。

  親瑪法微笑回應著真真孫女兒飽含委屈的訴說。

  想起乾隆年間的名副其實的“大花”瓶,想起那件集中兩千年瓷器精華,極儘可能地炫耀景德鎮匠人技藝水平的“瓷母”,端著一個瑪法的心態面對審美拐不回來的孫女兒,慈愛地微笑。

  胖寶來到新疆後給家人寫信,也收到家人的來信,得知自家的情況一切都好,三胞胎也都好,能吃能睡能笑能玩樂,放下心來。

  新疆的情況,說複雜,不複雜。

  無非就是因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吸收東南西北四文化精華,或者說飽經四方戰火的摧殘,自由發展了幾千年,猛然間被大清國管制地管理,不適應。

  和卓們面對大量湧入的漢人,想要和之前一樣自在的做貴族不大可能,不甘心。

  保守的蒙古貴族們面對農奴制度消失,自己的生活大變化,不甘心。

  學了西方新式思想的貴族們想要成立獨立的蒙古--維吾爾--哈薩克國家。

  平民百姓被蠱惑,對大清國的歸屬感不深,跟著起鬨叛亂。

  胖寶上輩子就能在雲南實行“改土歸流”收攏地方,這輩子跟著親阿瑪學了二十多年,處理這些事兒輕而易舉。

  該鎮壓的鎮壓,該變為平民的變為平民,該扶持的扶持,該分化的分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