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位大阿哥緊趕慢趕,都趕在大年二十四之前回來京城。

  一家團圓自是怎麼親香都覺得不夠,加上春節大小宴會、聚會、舞會不斷,順治二十八年的春節可謂是前所未有的熱鬧。

  自打回去一趟老家隆重祭祀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回來京城,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一幫子老王爺就覺得此生圓滿。

  現在面對一家和樂的盛況,只覺得是老天爺的額外賞賜,感恩知足。

  “想想我們當年在關外,哪能想到有今天?”

  “關外,關內,海內,海外……我昨天看地圖,哎吆吆,眼花。”

  “你本來就眼花,我就喜歡捧著地圖看,天天看不夠。”

  …………

  老人家們聚到一起,陳年恩怨盡消,好像小孩子一樣吵嘴逗趣兒。

  小孩子們聚到一起盡情撒歡。

  大人們溜冰、打球、玩牌,詩詞歌賦……

  舉國上下的歡慶中,皇上和皇后娘娘這裡安安靜靜。

  國事、家事,大小事兒都有孩子們幫忙,皇上陪著媳婦兒靜養安胎。

  皇后娘娘閒著沒事兒,也在捧著地圖看,和皇上玩最新一版的地圖拼圖。

  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皇后娘娘一張圖拼下來,想起前些日子大臣們討論其他地方發展暫緩的決定,很是理解。

  皇上放下手裡的小方塊,親親媳婦兒一口,客觀平靜地一一道來。

  “大臣們都說大清國的地盤越來越大,光陸地就有四千萬平方公里。隔著海洋的地方不好控制,若是花費巨大都做大建設,將來不知道能不能和中原融到一塊兒,白費功夫。”

  “叔父們的意思是地盤打下來就是,挖礦收糧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建設的事兒,按照他們歸附大清國的時間順序來。

  澤憲認為北方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要想辦法讓其徹底融進大清,不能丟失。

  澤慶認為南方的宗族勢力過於龐大,甚至因著‘天高皇帝遠’,老百姓聽族長的,不聽縣令的。

  澤安一門心思要把原來的扶桑國徹底變成大清國的一個省。”

  “澤寬……”澤寬在幾個孩子中“野心”最大。

  皇上眼睛微合,話頭咽下去。

  皇后娘娘看一眼皇上,稍作沉思,最為關注南方的宗族勢力。

  “上次有大臣提議禁止民間大修祠堂,我覺得可行。”

  “可行性不大。”皇上扶著媳婦兒做起來用茶點,慢慢道來其中的原因。

  “華夏的上古文明中心在黃河流域一帶。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興盛,但文明還是偏北。

  一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後發兵南下,對東南的百越地區用兵數十萬,才將東南沿海地區納入中央大一統帝國的管轄。”

  “漢代以來,中原文明不斷對外擴展,南方地區逐漸湧入各種北方和中原移民。當地的土著居民或是被消滅,或是流竄於山林之間,或者北遷南渡。

  外來移民在遷徙過程中,報團取暖,保全自身;面對不熟悉的新環境,團結同心,一致排外。而且那時候世家更迭,這些家族來自北方,帶去宗族門閥的觀念……形成今天南方聚族而居的傳統。”

  一句話,凡存在必有其原因。

  “是不是還有地形的原因?我在南方的時候看到一些。”

  皇后娘娘用了一口純奶,語氣不確定,“比如福建、廣東兩地,福建地處東南沿海,背山面海,一條武夷山脈把福建和北部的江西、浙江隔開……獨特的地形之內,堪稱化外之地,世外桃源。”

  “廣東位於五嶺以南,自古就是隔絕中原的流放之地,加上綿延不絕的山脈隔斷,完全閉塞的環境下,東南人民聚族而居,官府勢力很難干預。”

  皇上點頭,“梓童說的很對。”

  “還有一點,南方人是移民為主,他們天然的沒有安全感,對歷朝歷代的朝廷也沒有歸屬感。

  宗族,是他們的信仰,是他們的歸宿。朝廷如果要打破這種信仰,必須要先給他們一個新的信仰。”

  “否則……”皇上想起後世有些地方宗族信仰崩塌後引發的混亂,男童拐賣,黑社會,融資、傳銷,邪教組織……“此事不能著急。”

  第158章

  …………

  偏殿裡頭一時間安靜下來, 皇后娘娘看一眼皇上,夫妻倆默契地用著點心, 都沒有說話。

  皇上似乎是做了決定, 有自己的理由, 卻是和很多次一樣, 無法說出來。

  皇后娘娘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卻也沒有多問, 眉眼帶笑。

  皇上也笑。

  “南方的宗族社會,有其特殊性。如果我們學著儒家、理學家那一套籠絡人心, 那不是走了回頭路?”

  皇后娘娘用著“阿瑪餅”的間隙又看一眼皇上,這次是明顯的不認同。

  “梓童別擔心。”皇上的一雙丹鳳眼還是曾經的模樣, 明亮清透,點塵不染。

  看得明白,卻有自己的堅持。

  “福建、廣東, 再朝南的地方,包括西部, 北方等等,凡是和朝廷對著來, 欺壓平民的宗族、家族勢力, 需要打壓, 沒錯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