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親阿瑪樂呵,小麼兒和小閨女眼巴巴的小眼神兒,和真正的小孩子一模一樣。

  “戰爭,是一個雙向討論。戰爭破壞和平,喪失人命、經濟倒退,很多文化技藝丟失,失去傳承……。”

  皇上把戰爭災難簡單概況的講述,示意吳良輔把地球儀拿來,對著地球儀,從古今中外,從頭到尾開始講,“但它也引導著軍用技藝的快速發展。我們先講戰爭的起源。

  戰是方式,爭是目的。這就和兩個人打架,兩家人鬧矛盾一樣。意見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都會引發矛盾。

  夏商周時期戰爭就一直存在,也就是農耕生活和遊牧生活的矛盾。

  不單是地球的東方,西方也是。東方,比如很典型的,商紂王曾經和北方的遊牧民族打過很多仗,窮兵黷武,最後國力衰退,民怨四起,‘武王伐紂’的內戰……”

  五個孩子聽得入迷。

  戰爭的表相,戰爭的內在,都離不開兩個字,“人性”。

  戰爭無可避免。

  皇上一番話講完,孩子們還沒回神,或者在思考。

  抬起左手腕看看時間,十一點半。

  再等兩分鐘,皇上催著孩子們,“寶寶們乖,以後再琢磨,先去午休。”

  寶寶們嘻嘻笑著,齊聲喊一嗓子“謝謝阿瑪”,快速回各自的房間洗漱午休。

  嘟寶臨入睡前,憋不住,穿著褻衣褻褲汲個小拖鞋,小步跑到阿瑪的房間。

  皇上剛剛洗漱完,看見嘟寶的模樣,笑了,“嘟寶來和阿瑪一起午休?”

  嘟寶動動嘴巴,和阿瑪一起午休……很想……小胖手攥緊衣角,艱難地搖頭。

  哥哥妹妹都單獨午休,嘟寶不能偷偷和阿瑪一起午休。不過嘟寶想起自己的目的和原由,又開心起來。

  撲進阿瑪懷裡,揚起笑臉,“謝謝阿瑪。”

  親阿瑪自然知道嘟寶的“謝謝”是為何,他抱起胖嘟嘟的小麼兒,親親他的小額頭,笑得溫柔。

  “阿瑪謝謝嘟寶。”謝謝嘟寶勇敢地面對過往,成功地站起來。

  嘟寶一愣,對上阿瑪的視線,心裡的歡喜直衝雲霄。

  “阿瑪--”嘟寶肺腑間鼓動,想說什麼,沒說出來,雙眼驚奇地亮。

  親阿瑪抱著嘟寶來到他的房間,給他躺好,蓋上小被子,“快睡。”

  被阿瑪守著,嘟寶感覺好幸福,閉上眼睛就睡了過來。

  皇上看著兒子睡著後的臉蛋兒,無聲無息地退出房間。

  等到他自己快要入睡的時候,似乎想起什麼,又覺得這樣就是極好,無需多想。

  下午的時光還是各自忙碌,皇上接見兩波大臣,三位阿哥上騎射摔跤等功課,兩位小阿哥聽進宮的十五爺爺講滿洲的英雄小故事。

  作者有話要說:  武王伐紂,蠢作者真的感覺是謎團重重。歷史書上簡單的一筆。

  第136章

  很自然地, 用完晚食, 嘟寶和多寶把他們從其他親人、老師們、十五爺爺那裡得不到解決的問題, 都拿出來問阿瑪。

  晚上的時候充足, 親阿瑪一一給出具體的回答,問題引申出去,一家人一起打開思維。

  “一而十, 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比如唐詩,也不知道從那裡想到唐詩, 嘟寶奶聲奶氣地背誦。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大詩人杜甫晚年寫的《絕句》,是詩人住在四川浣花溪草堂時所寫, 描寫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一家人從詩詞字面上的景色, 到抒情達意等等,逐步討論。再引申開來, 詩人當時的個人境遇, 大唐帝國的境遇。

  為何用“泊”字和“東吳”, “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 寫出那個心中的“難”字。

  經過“安史之亂”的大唐想要一位類似於東吳孫權那樣的明主, 太難, 為什麼“難”。

  到這裡,詩的意思基本解釋清楚,但這還沒有結束, 皇上接著引導孩子們思考。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清新輕鬆。”皇上的語氣也是“清新輕鬆”,“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細微的刻畫。”

  “我們來看看其中詩人視線的轉換,空間、方位的轉變,起轉承合之處的銜接……”

  孩子們都被引起興趣,皇后娘娘也來了興致,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

  這個說“翠”字用得好,初春時節萬物復甦,生機萌發。

  那個說“鳴”、“上”、“含”三個字用的好。

  “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構成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靜中寓動的生機,白鷺在天際中飛翔自由自在的舒適,從樹木到鳥兒到天空的轉變,由下而上,由近而遠。

  “窗含西嶺千秋雪”接著前面的早春之際,千年的雪山欲現未現,一種濕潤的感受撲面而來。

  …………

  全詩一句一景,四幅獨立的圖景分析完,一家人一起看向皇上,等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