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綰陌第一次跟著皇后娘娘戰鬥沙場,不是武林中面對面真刀實槍的對決,也不是皇上當年領著艦隊在大海洋上攻打長崎島的炮火連天。

  各方集結起來的六千人武器齊備地強攻布達拉宮,算是兩軍對壘,軍隊對軍隊的近戰--或者這對皇后娘娘來說只是一場小小的“守株待兔”,不算真正的戰場。

  一個扶桑忍者和一位好像是漢家武人衝過來,師父和老前輩們在最外圍殺氣騰騰,皇后娘娘端坐看地圖的動作神態絲毫沒有受影響。

  綰陌想起她和師姐初見皇后娘娘的時候,眼神有一瞬間的恍惚。

  那個眼神兒執著,為了心上人--皇上執著於證明自己能力的蒙古小姑娘,如願成為大清國的領兵大將征戰四方。而她也踏踏實實地做了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兒,幫助天下女子棄嬰,弘揚漢家武學。

  她們都成長了,為華夏子民,為人妻,為人母,為了守護自己身邊的一切勇敢戰鬥。

  天明時分,朝陽映照著鮮血成河的大地,廝殺聲、呼喊聲、槍炮聲漸漸消失,布達拉宮這一方硝煙瀰漫的小天地在朝陽的普照下,無比寂靜,無比猙獰。

  往日的安詳和寧靜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瘡痍和無助的哀號。

  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大地是紅褐色,空氣中血味兒凝結,殘牆上掛著早已辨認不出的肢體部位,大風捲起燒焦的旗幟,冒煙的木頭髮出陣陣讓人噁心的臭味,幾個扔掉武器舉手投降還被大清士兵命令脫掉全身衣服的人好像失掉了靈魂,在晨風中佝僂著身體。

  城門禁閉,當地官員狠狠地鬆口氣,帶著衙役們挨家挨戶的搜索在逃的人;林佳將軍面無表情,指揮士兵們處理戰場,不放過任何不投降的活人;老前輩們神色哀傷,協助侍衛們關押投降的人,倒地的,投降的,都有他們熟悉的面孔。

  年輕女子迎著朝陽,心情出奇的平靜。

  時隔十六年,再次迎接自己宿命般的命運。不同的是,這次是她自己選擇的,她好像終於理解這種死亡的榮耀。

  “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不到三十歲就兩鬢斑白,憂心疾苦;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勤勉治理,殫心竭慮,臨終一死當得上一句“蒙難而不辱其身,是為國而亡的義烈之士。”

  朱家幾代人的荒唐,幾代人的昏庸,因著這場“殉節”蓋棺論定有了最後的體面,天下人有一個忠烈殉國的皇帝,天下人都同情他,感嘆說他生錯了時代,辛苦勞碌十七年無奈大廈將傾,不是大明的“亡國之君”。

  朱家的掘墓人說,“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滿清給他一個隆重尊榮的帝葬之禮。

  年輕女子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兒,好像看到當時在大火中掙扎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母親站在大火中如釋重負的臉孔。

  整理好自己的髮飾,打理好凌亂的髮辮,規整自己的袍服……進行隆重儀式般的表情,動作緩慢尊重,無國無家之人今天以一個普通藏民的身份離開。

  中年男子想要打暈帶走她,在她的目光逼視下不敢動手。他眼眶發紅,滿臉痛苦,撲通一聲跪下,“還有機會。”

  “我們不需要報仇……是老奴的錯,都是老奴的錯。”

  說著說著,他哭了出來。

  他為何要讓她背負這樣沉重的擔子?他把她從大火中救出來,相依為命這麼些年,明明知道“報仇”是一條不歸路。

  作者有話要說:  “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李自成的評價。!

  第123章

  年輕女子沒有言語, 面色平靜。

  怎麼會是他的錯?

  他救了她, 照顧她長大, 因著她的執著東奔西走, 很可能陪著她在今天一起離開這個世界。

  天空湛藍,朝陽燦爛, 親人在招手,她就不找一顆歪脖子樹了,也不等他了。

  還倖存的幾十個手下默默地跪地不起,心存死志。

  大清士兵在朝這邊搜索過來, 中年男子懷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明堂站在不遠處默默地看著。

  年輕女子舉起那把隨身短劍。

  “死なないで。”一位扶桑武士衝過來大喊一聲。

  沒有回應。

  “死なないで。”

  幾位扶桑武士一起大喊, 一位小頭領一樣的人望著一心求死的年輕女子,用生硬的大清官話厲聲極喝, “不要死,振作。”

  年輕女子對他們的出現聽而不聞, 視若無睹, 扶桑小頭領急躁的恨不得直接動手帶她走。

  首領戰死,他們這僅剩的幾十個人都身上有傷,活下來只為回本島和將軍通報一聲。

  “和我們去本島,重新開始。”

  沒有人理會他們。

  “八嘎。”

  “大膽!”

  扶桑小頭領氣得大罵一句, 直接動手;中年男子大喝一聲, 臉上因為他們的放肆震怒,年輕女子的手下對扶桑人怒目而視。

  扶桑武士們被徹底激怒,中原人看他們的表情, 永遠都是這樣的高高在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