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阿哥和三阿哥也一起看向阿瑪,大眼睛閃著好奇。

  既然歐洲、非洲、美洲都是一樣的古老文明社會,為何現在歐洲興起,那兩個地方如此的落後,被動挨打無力還手?

  親阿瑪笑笑,抱著寶寶們的他笑容舒坦,“世界是變化的,人類社會是進步的。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特點,有一個成長期、高峰期、衰落期。地理環境不光影響國家,還影響文化的發展。”

  “非洲和美洲的地理文化特點,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在非洲,尼羅河自動送給他們不需要勞作就能收穫的土地,當地人信奉神靈、想法和行為保守,安於食物的溫飽……。”

  “歐洲不一樣。西羅馬帝國‘陷落’而東羅馬帝國沒有崩潰,原因就是當時西部的經濟不及東部的先進發達。義大利的農耕文化發展不起來,中歐和北歐的沃土在五百年前,因著鐵質農具和畜力的使用被有效地開發。”

  五百年來,和遊牧民族融合後的歐洲有了發達的農耕文明,開始文藝復興,人口大增……又因為人口大增和瘟疫等等現實問題開始航海商貿。三位小阿哥結合前面的了解,大體明白歐洲的發展脈絡。

  皇帝陛下對於寶寶們的領會很是欣慰,“大航海的開始,引導著人們對技藝的追求。未來的文化凝聚力在於技藝文明。”

  “華夏……幾千年來農耕文明帶來的自給自足,華夏人暫時看似不需要像歐洲人那樣因為土地貧瘠而將注意力轉向海外。可是封閉的時間長了人也就變得保守,安於安逸的生活,失去保護自己的利爪,失去上馬的力氣……”

  失去上馬的力氣……?

  大阿哥無法想像八旗子弟失去上馬拉弓的力氣的樣子;二阿哥想起他晚年征戰主力就是綠營軍小眉頭微皺;三阿哥則是深有感觸,他當年為了八旗子弟越來越不爭氣的事實可是做了不少事兒。

  不過,估計治標不治本。三阿哥不得不承認,在他那個時候八旗子弟已經被養廢掉。

  大阿哥看看二弟,又看看三弟,問出一個問題,“奧斯曼--阿瑪。”

  奧斯曼帝國和歐洲的爭鬥中處於劣勢,國內內亂不斷,剛剛結束太后攝政又出現丞相攝政,按照一般的外交策略,這個時候大清國應該是聯合奧斯曼打壓歐洲,兩邊聯繫各拍一巴掌。

  二阿哥和三阿哥也在等阿瑪的解說,大清國現在看來是只和歐洲開始友好關係,沒有奧斯曼帝國。

  親阿瑪微笑開來,“你們自己猜。”

  …………

  二阿哥不放棄,難道奧斯曼是暗地裡和大清國聯繫?

  “大食半島--阿瑪。”

  大食可是他們的鄰居,被西方國家殖民讓二阿哥很不安。

  親阿瑪似模似樣地思考片刻,準備開口。小阿哥們睜著大眼睛,乖乖等。

  “……留待下回解說。”

  …………

  反應過來的小阿哥們一起撲向親阿瑪,嘴巴里嗷嗷嗷叫喚著。皇后娘娘從兵營回來,換了衣服來到宮後苑,一眼就看到鬧成一團的父子四個。

  吳良輔領著宮人們正偷偷樂呵。

  真是……皇后娘娘對於皇上每次都樂此不彼地故意欺負小阿哥們的行為……很是支持。?

  三月廿二,豫親王領著人在天津衛迎接神羅帝國的使節團,包括留學歸來的學生們,皇帝陛下在太和殿舉辦大宴會。

  四月初六,大清國人還沒有從制定《智慧財產權法》的震動中回過神來,皇帝陛下送走去南方開發瀾滄江和湄公河的軍隊,朝廷開始安排朝那裡移民。

  五月初八,大清國人在皇帝陛下的帶領下,在天津衛送走了出發的水師軍隊,出發去歐洲新地盤上任的官員們,跟著去歐洲的的大清百姓、商者等等。

  高高升起的國旗、軍旗、指揮旗被海風吹得呼呼作響,人山人海的港口上各種聲音響徹雲霄。

  犒賞三軍,自然是美酒佳肴管夠,歌舞鼓樂不停。

  軍民一起又唱又跳,可著勁地樂呵。小阿哥們穿著他們的新式水師小禮服,和小堂兄弟們一起對著祖母、額涅快樂地扭著胖身子,引得一幫子姑姑嬸嬸們笑聲不斷。

  皇帝陛下對著主動要求去歐洲的鰲拜和喀蘭圖,想說什麼,此時此刻什麼都說不出口。臨時搭起的將台上,君臣三個一口乾完一碗美酒。

  三碗酒喝完,皇上把禮部寫的稿子放到腦後,只有一句話,一個要求。

  “安全回來。”

  “帶出去多少人,帶回來多少人。”

  鰲拜和喀蘭圖聽出來皇上的不舍,心裡一陣難過,面上哈哈笑。

  鰲拜的聲音中氣十足,信心百倍,“皇上放心。我們保證把這幫崽子們都帶回來。”

  喀蘭圖對此也非常有信心。

  他們此次進歐洲,不是和歐洲人拼命,也不是和奧斯曼帝國的人拼命。能震懾就震懾,能調節就調節,能不打就不打,能跑就跑。

  關鍵是把新到手的地盤徹底收復,建設大清在歐洲和美洲的新據點。

  皇上對他們的作戰能力放心,對他們的靈活多變也非常放心,再次叮囑,“切記切記,不可大意,不可粗心疏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