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明明打小兒生活順遂被皇嫂和太后護地好好的,現在又是關內關外的大清皇帝;明明湯若望很久以前就告訴他,皇帝在聽他說起歐洲美食的時候眼睛發光,整張俊臉都發亮,可是他卻從沒聽到皇帝有任何表示。

  多爾袞笑了笑,吩咐了自己的大太監,“通知內務府和御茶膳房總管,日後皇帝的飲食按照皇帝的要求來,讓那幾位山東廚師不要再做滿族菜了,多做做他們的山東菜。”

  貼身大太監聽得一愣一愣地,他也沒有解釋,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再去找幾位蘇杭菜做得好的廚師來。”

  打小兒就伺候他的老太監睜大了眼睛,一臉不敢相信地看著他。不過今兒的事情太“邪乎”,他也不敢多問,利索地答應下來,麻利地退下。

  多爾袞對於親信的驚訝很是了解,等他退下後,情不自禁地笑著搖頭。一口氣喝完了手裡的茶坐回去繼續批覆奏摺。

  他還恨著皇太極的殺母之仇,他還有著自己的私心和野心,可是他即使還能有兒子,也是太小,沒有登基的希望。而他的弟弟多鐸也實在是資質跟不上。而皇帝會是一個好皇帝,一個性情堅韌、心志堅定、胸懷寬厚的好皇帝,一個能讓自己放心身後事的好皇帝。

  “今兒的‘酸湯子’做得挺好。”晚膳後散步的時候,多爾袞對著小皇帝滿臉寫著的“破罐子破摔、愛咋咋地”的字樣,忍不住笑話他一句。

  小順治輕輕地笑了一下,園子裡的好風景讓他暫時不想理會孫之獬的事兒。

  不過他想起來一件他一直想辦卻有一直猶豫的事兒,虛心地開口求教,“如今大清採用《時憲歷》,非常準確。功臣湯若望不光擔任太常寺少卿、掌欽天監事,還是侄兒的老師。而吳明煊、楊光先天天折騰說湯若望他們是邪教。”

  “侄兒對於叔父制定的,大清對於各方文化積極學習、兼容並包、為己所用的政策非常認同。對於蒙古、西藏、維族、甚至漢家的道佛兩家的多種宗教兼容並包的態度更是讚賞。侄兒本有心讓湯若望出任欽天監監正,又擔心儒家文人誤以為我們是要藉助洋人打壓他們。”

  這個時候,華夏大地上的儒家理論,也就是理學對於華夏的封建農業經濟,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統治、管理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這個改朝換代,皇帝是滿人的情況下,敏感不安的漢人們是不會同意湯若望出任欽天監監正的。

  清醒過來的小順治開始正視漢人當前的心理現狀。

  皇帝沒有因為與湯若望的個人感情而忽視現實情況,還能想到漢家文人的態度,心裡已經真心奉他為帝的多爾袞對此很是欣慰。雖然他重用洋人,但他並不信任洋人,就和他不信任漢人一樣。

  就聽多爾袞同意又拒絕地說道:“此舉確實不可行。湯若望畢竟是洋人。而中西曆法之爭由來已久,打前朝閉關鎖國阻止洋人入內就已經開始爭鬥。我們對各家宗教的態度要持平,過多的抬舉洋人會造成耶穌會傳教士的影響擴大,教徒大增。”

  小順治細細地考慮一會兒,真誠地道謝,“侄兒明白了。謝叔父教導。”

  若是天主教徒大增,必定激化中西矛盾,讓漢人更加抵制西方技藝。

  他在心裡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侄兒這幾天跟著湯若望學習當年利瑪竇和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覺得甚好。考慮到現在西方國家的火器、曆法、造船等各項技藝都很好,我們不如直接派人去西方學藝?”

  小順治目光平靜地望著多爾袞,安靜地等著他的答覆,既沒有催促也沒有緊張,或者任何的試探和急切。多爾袞眉頭微皺,一時沉吟不語,他就自己慢慢逛著這個剛剛修繕好的皇家小園子。

  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的“宮後苑”,奇石羅布,佳木蔥蘢。晚梅、迎春花等早春花草盛開的姿勢喜人悅目;生長了數百年的古柏藤蘿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或造型奇特、精美絢麗,或纖巧秀麗、玲瓏別致的亭子本身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精心鋪設的彩石路面古樸別致,九百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讓他越欣賞越覺得妙趣無窮。

  小順治低頭專注地看著腳下的彩石,感受著鵝卵石路不同於其他道路的腳底觸感,想起來有一次他陪著曾經心愛的姑娘逛故宮,她撒著嬌,拉著他一起順著這些圖案的走勢,用雙腳一一描繪的情景,情不自禁地微笑開來。

  他記得,那一天他們穿的是剛剛拿到手的Verdy親友版。

  叔侄倆坐到位於“宮後苑”東面的萬春亭里,小順治一邊喝茶一邊對著亭子上方的藻井彩畫細細地瞅,眉梢眼底都是暖暖的笑意和喜歡。

  多爾袞忍不住笑了,皇帝這番變化挺大,他以前從不會有這般活潑好奇的情緒外露。

  揮揮手讓宮人都退下,多爾袞直接說道:“派人出海的事兒,收到皇帝的章程後也有想過,此事還需要召開八王議事大會一起商議。關於孫之獬的提議,皇帝有什麼想法?”

  小順治眼神一暗,感覺這方好山、好水、好花、好茶,好石頭都被蒙上了陰影。他放下手裡的茶杯,收斂表情,一字一句,清晰有力,溫潤有禮地回答多爾袞的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