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順治雖然不大明白他為何突然邀請自己一起用膳,不過還想在這件事情努努力的他自是答應下來。

  宮人把多爾袞和他的晚膳一起送上來,恰巧今兒他們都是吃鍋子。絲竹聲響起,叔侄兩個圍著一個大銅鍋子端坐。

  鍋子一邊是兩碟子醬菜,冷熱酸甜四個小冷盤;蘑菇、木耳等山珍,時令瓜果;滿人傳統的主食餑餑;另一邊則是鍋子的配料。

  白菜、酸菜、粉絲等幾樣難得的冬日素菜,滿人喜食的奶=子茶和甜食;滿族人最喜歡的豬肉以及牛、羊等禽類獸類,各種江河魚,肉狍子、鹿肉及飛龍肉等野味。

  熱氣飄香,味道醇厚,美味之極。

  前世今生,小順治雖然在飲食上有自己的小愛好,也很是懷念自己的家鄉菜。但是他對於各國各民族的特色美食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況且這麼多年吃下來,滿族食物已經成了他的另一個家鄉菜。

  多爾袞看著他用膳的動作、姿勢、表情,心裡小小的驚訝。

  他那位親衛是怎麼說來著,“看著皇上用膳,就好像看王爺您打仗一樣。”

  認真、專心,感恩,享受,愉悅,真正的細嚼慢咽、細品慢嘗。好像年老的僧徒們在虔誠地做佛事,好像至誠的儒家子弟在推敲文字。就連金燦燦的大內餐具在他用來也是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兒。

  看著皇帝用膳,真的是一種身心享受。

  正在涮白菜的小順治察覺到他的視線,抬頭看了他一眼,目光詢問;攝政王開心地笑,這是他發自內心的笑容,“看著皇帝吃飯,就覺得特別香。”

  小順治微微一愣,隨即高興地笑了出來。這輩子他一直都是一個人用飯,他都快忘記了前世這句經常聽到的話。

  彎彎的眉眼透著小孩子的稚氣和天真,眉梢眼角都是陽光般的暖意,多爾袞看到他這般歡喜自在的笑容,當下就更為開心了。

  叔侄兩個一起享用了這頓鍋子,幾乎把飯菜清盤。

  “叔父就幫皇帝侄兒一次。”

  攝政王改了主意。有他出面,滿清八旗所有的將士按職位領了自己的宅院和土地畝數,超過這個數額,即使是無主的荒地也不得占據。廬舍、場圃、店鋪更是嚴禁強行占有。

  圈地占宅這件事勉強算是結束。當然也有了小小的“尾巴”--攝政王感受到和皇帝侄兒一起用膳的好處,經常邀請他一起用晚膳。

  小順治自然很是開心。

  有人一起用膳多好,而且多爾袞也不像他親娘那樣對他寄予厚望的相處,也不是蘇茉兒姑姑那樣躬身彎腰的哄著他,敬著他,或者明明在心裡看不起他這個“小傀儡”還要強裝笑臉,看得他都替他們累得慌。

  今年北京城的冬天好像特別得長,特別得冷。滴水成冰,寒風凜冽。富貴人家的室內有製作精美華貴的熏籠;有西瓜那麼大小,隨手可以提動,放在腳下暖腳的腳爐;還有製作更加精美講究,用來暖手的手爐。

  有家有業的人守在用煤粉和黃土打出來的煤球火爐子邊,或者坐在十分保暖的炕床上,籠著袖子取暖;無家可歸的人就只能“抱火鍋”--蹲在牆邊睡覺,把身體縮成一團,懷裡揣個小暖爐,裡面有很少的撿來的炭,靠它的那點熱量過冬。

  當年明朝皇帝朱棣建造的紫禁城內,宮殿建築大多是座北朝南,外頭是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宮牆沉默忠實地抵擋寒冬季節西北風的侵襲,自身有厚厚的牆壁、屋頂、帘子,地面下還挖有的火道形成暖閣和暖炕。

  既有利於光線進來,又溫暖如春。

  偏殿外間擺著幾個火盆,火籠。重達數百斤,高達三丈,三足的青銅鎏金熏籠;輕便可移動的掐絲琺瑯火盆,宮人輕手輕腳地上前挨個查看火勢,剛剛用完晚膳的叔侄倆洗漱淨手,繼續商量攻打揚州一事。

  因為小順治的努力,華夏大地上的民族矛盾沒有和歷史上那般地激化,漢人和漢官們感受到小皇帝和朝廷的秉公辦理,小皇帝對漢人的莫名親近,似乎看到了希望。

  多爾袞和八旗旗主們看著這個情況,雖然還是很“遺憾”沒有和當年設想的那樣進關後隨心所欲的享受,卻又不得不認同皇帝說的話。既然進了關,關內就不再是他們要攻打敵對的地方,而是他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因為皇帝的想法,投降我們的漢人越來越多。就連沿海一帶也因為我們在宣傳的“攻打倭國,平定海賊”而反對聲減小。這次攻打揚州,幾位主將的意思是儘量地和談,不激化矛盾。”

  “和談是一方面,侄兒擔心的是,和談後的戰事和戰後。”小順治語氣平靜。他已經能聽懂多爾袞口中的“儘量地和談”,只是做個樣子給漢人看。滿人骨血裡頭對武力崇拜,不是他們親手打下來的地方他們總是不放心。

  多爾袞對於他的話中之意也沒有絲毫的驚訝。按照滿人的打仗習慣,戰後自然是把不投降的當地人直接殺了。而心善的小皇帝自然是要阻止。

  不過他也不想把目前的大好局面因為揚州戰事受影響。他一直記得小皇帝給他的章程中重點提出的“海外計劃”。

  信心滿滿、野心勃勃的攝政王和他的親信心腹們在反覆研究了這份章程後,特別堅定地認為,大清可以打下來一個不小於元朝的,橫跨大海的廣大疆域,而且他們不會和蒙古人一樣兩代人就被趕回茫茫大草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