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祁垣:「……」
祁垣大吃一驚,忙把虎伏叫進來,莫名其妙道:「爹不知道我失憶了嗎?還考我什麼功課啊?」
虎伏同情地看著他,道:「老爺知道了。但老爺說,失憶了又不是傻了,學問沒了還可再學,字不會寫了也能再練。只要公子向學之心未壞,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祁垣:「……」
「老爺在書房等了少爺一天了。」虎伏提醒道,「少爺還是快點去吧。」
祁垣無法,只得把精木偶揣起來,忐忑不安地回了府。
書房裡,祁卓正看著桌案上的一處沙盤。
祁垣見這樣子,腦袋便先嗡了起來。
祁卓也沒問他去哪兒了,只道:「聽你母親說,二月份你隨他出門的時候,從船上跌落水了?」
大概是沒來得及培養親切感的緣故,祁垣對這位老爹很是犯怵,忙低下頭去:「是。」
祁卓問:「你可還記得細節?當時大約船行在什麼位置?船上有何人?你當時因何落水?」
祁垣:「……」
祁垣對這些還真的一問三不知,撓了撓頭:「不記得了。」
祁卓將他的反應盡收眼底,然而面上卻只淡淡應了一聲,隨後道:「你過來,看看這沙盤。」
沙盤上已經擺出了高低地勢,山川河流,車馬軍隊。
祁垣茫然地看著。
「看出什麼了嗎?」祁卓喝了口茶。
祁垣盯了半天,什麼都沒看出來,只得道:「東面的人少,西邊的人多。」
祁卓提示他:「前朝盃泰之戰,征北大軍號稱五十萬之師,最後卻敗於三萬夷賊,所為何故?」
祁垣心想打輸了肯定是別人更厲害唄,不過五十萬大軍打三萬,十幾個漢人還打不過一個夷族?還是當時也是沒糧餉了?
聽祁卓口氣,這種對話大概以前經常發生。祁垣又不懂,只能含糊著應付:「五十萬,這麼多人嗎?長途跋涉累的?」
「當然沒有五十萬,大約不到二十萬。」祁卓點點桌子,「沒問你這個,遠征之兵哪次不是疲乏不堪,我只問你戰略之法,你可明白了?」
祁垣頓時一個腦袋兩個大,猶猶豫豫道:「不明白。」
祁卓:「……」
祁垣怕被責怪,忙餵自己申辯:「我落水之後,原來學的東西都不記得了。」
祁卓卻問:「你二月落水,三月份就進國子監了,如今也有半年之多。這半年你都學了些什麼?」
祁垣:「……四、四書。別的也學了一點。」
祁卓緩緩點頭,看著他問:「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你只需破題即可。」
祁垣聽著耳熟,絞盡腦汁想了半天,磕磕巴巴道:「詩……詩足以致用……」
下一句卻死活想不出來了。
祁卓等了會兒,眉頭就是一皺。他雖文質彬彬,但在軍中兩年,身上自有股威壓之氣。
祁垣縮了縮脖子,心虛地覷著他。
祁卓又問:「策論可學了?」
祁垣:「學……學了一點。」
祁卓問:「漢元優遊於儒術,盛業竟衰;光武責課於公卿,峻政非美,所為何故?」
祁垣:「為……為……」
祁卓站定在他面前,跟在揚州時的那些夫子先生一樣。祁垣腦門冒汗,心裡打鼓,乾脆耷拉下腦袋,心想罵我一頓算了。
祁卓卻沒罵他,見他真的什麼都答不出,皺著眉道:「算了。」說罷擺擺手。
祁垣眼睛一亮,拔腿就往外去。
「回來。」祁卓卻又把他叫回去,問,「聽說你與國公府的徐子敬關係不錯?」
祁垣回過神,見祁卓雙目矍鑠,不由擔心他是不是聽說了什麼。
「是,子敬兄他……」祁垣道,「他跟方師兄都幫了我許多忙。」
「如此,你過來寫個帖子。」祁卓改了主意,讓人去祁垣房裡取了現成的拜帖過來,讓祁垣在上面填了兩句,約徐瑨有空過來,又要事面議。
祁垣寫完,待墨稍稍晾乾,祁卓便派人給國公府送了出去。
祁垣心中打鼓,祁卓這做派,顯然是要觀察考驗徐瑨一番。自己剛剛刻意提了方成和,也不見他多問一句,莫非是他聽說了什麼?知道自己跟徐瑨的關係不一般了?
祁垣平時跟徐瑨雖沒什麼逾矩之舉,但倆人時常同宿同寢,那種親密的感覺是掩飾不住的,旁觀者一看便知。
現在只能希望徐瑨能看出其中破綻了——他平時跟徐瑨往來,都是直接上門去找,再不濟找個小廝同傳,從未寫過拜帖,走過這正經程序。徐瑨一向機敏,或許能從中猜到點什麼。
然而這點希望太渺然,祁垣也不敢確定。
他寫完帖子,便被祁卓留在了書房看書。祁卓自顧自地擺弄沙盤,祁垣心不在焉的翻書,直到日落西山,也不見徐瑨來訪。
祁垣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又忍不住好奇,徐瑨是怎麼識破的?
他自己瞎想一番,卻不知徐瑨此時卻並未在國公府上。
元昭帝病倒的當日,他便直接去了東宮。這天太子雖在元昭帝身邊,但朝中有成年皇子不得夜宿宮中的規定,所以他仍需在宮門落鎖之前回府。
徐瑨便在東書房等著太子,文池原在一旁陪著說話,見太子進來,施禮之後便要走開。
祁垣大吃一驚,忙把虎伏叫進來,莫名其妙道:「爹不知道我失憶了嗎?還考我什麼功課啊?」
虎伏同情地看著他,道:「老爺知道了。但老爺說,失憶了又不是傻了,學問沒了還可再學,字不會寫了也能再練。只要公子向學之心未壞,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祁垣:「……」
「老爺在書房等了少爺一天了。」虎伏提醒道,「少爺還是快點去吧。」
祁垣無法,只得把精木偶揣起來,忐忑不安地回了府。
書房裡,祁卓正看著桌案上的一處沙盤。
祁垣見這樣子,腦袋便先嗡了起來。
祁卓也沒問他去哪兒了,只道:「聽你母親說,二月份你隨他出門的時候,從船上跌落水了?」
大概是沒來得及培養親切感的緣故,祁垣對這位老爹很是犯怵,忙低下頭去:「是。」
祁卓問:「你可還記得細節?當時大約船行在什麼位置?船上有何人?你當時因何落水?」
祁垣:「……」
祁垣對這些還真的一問三不知,撓了撓頭:「不記得了。」
祁卓將他的反應盡收眼底,然而面上卻只淡淡應了一聲,隨後道:「你過來,看看這沙盤。」
沙盤上已經擺出了高低地勢,山川河流,車馬軍隊。
祁垣茫然地看著。
「看出什麼了嗎?」祁卓喝了口茶。
祁垣盯了半天,什麼都沒看出來,只得道:「東面的人少,西邊的人多。」
祁卓提示他:「前朝盃泰之戰,征北大軍號稱五十萬之師,最後卻敗於三萬夷賊,所為何故?」
祁垣心想打輸了肯定是別人更厲害唄,不過五十萬大軍打三萬,十幾個漢人還打不過一個夷族?還是當時也是沒糧餉了?
聽祁卓口氣,這種對話大概以前經常發生。祁垣又不懂,只能含糊著應付:「五十萬,這麼多人嗎?長途跋涉累的?」
「當然沒有五十萬,大約不到二十萬。」祁卓點點桌子,「沒問你這個,遠征之兵哪次不是疲乏不堪,我只問你戰略之法,你可明白了?」
祁垣頓時一個腦袋兩個大,猶猶豫豫道:「不明白。」
祁卓:「……」
祁垣怕被責怪,忙餵自己申辯:「我落水之後,原來學的東西都不記得了。」
祁卓卻問:「你二月落水,三月份就進國子監了,如今也有半年之多。這半年你都學了些什麼?」
祁垣:「……四、四書。別的也學了一點。」
祁卓緩緩點頭,看著他問:「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你只需破題即可。」
祁垣聽著耳熟,絞盡腦汁想了半天,磕磕巴巴道:「詩……詩足以致用……」
下一句卻死活想不出來了。
祁卓等了會兒,眉頭就是一皺。他雖文質彬彬,但在軍中兩年,身上自有股威壓之氣。
祁垣縮了縮脖子,心虛地覷著他。
祁卓又問:「策論可學了?」
祁垣:「學……學了一點。」
祁卓問:「漢元優遊於儒術,盛業竟衰;光武責課於公卿,峻政非美,所為何故?」
祁垣:「為……為……」
祁卓站定在他面前,跟在揚州時的那些夫子先生一樣。祁垣腦門冒汗,心裡打鼓,乾脆耷拉下腦袋,心想罵我一頓算了。
祁卓卻沒罵他,見他真的什麼都答不出,皺著眉道:「算了。」說罷擺擺手。
祁垣眼睛一亮,拔腿就往外去。
「回來。」祁卓卻又把他叫回去,問,「聽說你與國公府的徐子敬關係不錯?」
祁垣回過神,見祁卓雙目矍鑠,不由擔心他是不是聽說了什麼。
「是,子敬兄他……」祁垣道,「他跟方師兄都幫了我許多忙。」
「如此,你過來寫個帖子。」祁卓改了主意,讓人去祁垣房裡取了現成的拜帖過來,讓祁垣在上面填了兩句,約徐瑨有空過來,又要事面議。
祁垣寫完,待墨稍稍晾乾,祁卓便派人給國公府送了出去。
祁垣心中打鼓,祁卓這做派,顯然是要觀察考驗徐瑨一番。自己剛剛刻意提了方成和,也不見他多問一句,莫非是他聽說了什麼?知道自己跟徐瑨的關係不一般了?
祁垣平時跟徐瑨雖沒什麼逾矩之舉,但倆人時常同宿同寢,那種親密的感覺是掩飾不住的,旁觀者一看便知。
現在只能希望徐瑨能看出其中破綻了——他平時跟徐瑨往來,都是直接上門去找,再不濟找個小廝同傳,從未寫過拜帖,走過這正經程序。徐瑨一向機敏,或許能從中猜到點什麼。
然而這點希望太渺然,祁垣也不敢確定。
他寫完帖子,便被祁卓留在了書房看書。祁卓自顧自地擺弄沙盤,祁垣心不在焉的翻書,直到日落西山,也不見徐瑨來訪。
祁垣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又忍不住好奇,徐瑨是怎麼識破的?
他自己瞎想一番,卻不知徐瑨此時卻並未在國公府上。
元昭帝病倒的當日,他便直接去了東宮。這天太子雖在元昭帝身邊,但朝中有成年皇子不得夜宿宮中的規定,所以他仍需在宮門落鎖之前回府。
徐瑨便在東書房等著太子,文池原在一旁陪著說話,見太子進來,施禮之後便要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