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秋獵
一聽皇后有請,吳青杏忙推了林姝蔓一把,「蔓蔓,快去吧,別讓娘娘久等。」
林姝蔓只得點頭,讓吳青杏自己多注意,便隨在宮女身後,來了獵場中間最大的明黃色帳篷內。
帳篷占地面積異常大,內里空間也不小,地面鋪著羊毛對鹿紋氈墊,踩在上面酥酥軟軟。
林姝蔓剛隨著宮女進了帳篷,便聞到裡面瀰漫一股子香粉味道,抬眼微微掃了一掃,只見皇后端坐在上首,下首坐著數十個宮妃打扮的人。
她粗略一掃,只認出來李貴妃、淑妃,還有太子妃、三皇子妃等幾個熟人。
收回心神,林姝蔓行到座下,斂衽行禮,「請皇后娘娘安。」
不待她行禮完畢,皇后便招手:「快起來,來這裡。」
皇后拉著林姝蔓的手,將她拉到身畔,細細打量一番,方點頭:「有些瘦了,可是千空那孩子欺負你了?」
又吩咐宮人拿來小杌子,讓林姝蔓坐在近旁。
林姝蔓理了理衣角,落座後方道:「只是近來苦夏,食不下咽,有些瘦了。」
底下淑妃笑道:「娘娘可別操心了,我看世子和夫人小兩口感情可好,世子夫人瘦了我看除了苦夏,可能也是相思病,等秋獵結束,世子歸家,估計就全好了!」
賀千空負責秋獵相關事宜,月余不歸家宮妃們都有耳聞。
淑妃此話一出,宮妃們附和連連。
皇后也是面帶笑意,她最希望兩人夫妻和美,日子美滿,聽了這話她最開心。
宮妃們哪個不是人精,見到皇后娘娘笑語盈盈,更是用力奉承,這個說世子夫婦伉儷情深,那個又說夫妻情意令人艷羨。
你一言我一語,說得林姝蔓雙頰似火燒般飛起了嫣紅,只恨不得地上有縫鑽進去。
眾人正七嘴八舌說著話,倏然只聽一聲「咔吧」脆響,打斷了這滿室喧鬧之聲。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二公主重重的將夔龍紋青花瓷茶杯撂在案几上,發出了聲音,且她眉心輕蹙,嘴角下彎,一瞧便知心情不好。
立時屋內鴉雀無聲,只聞得帳篷檐下銅鈴被風吹過的幽幽響聲。
太子妃第一個出來打了圓場,「二妹妹怎麼了?可是今日的君山銀針不合心意?我這便讓宮人給你換一杯。」
二公主扯了扯嘴角,「不勞煩太子妃費心,只是聽了世子與夫人間的情深意重,不免有些艷羨。」
說這話時,二公主嘴角抿起,眼眸滿是寒冰,哪裡有一點「艷羨」的模樣。
一時之間,太子妃神色也是一變,她如此打圓場,二公主都不給面子,太子妃心裡難免有些氣性。
眼見氣氛又一次凝滯,林姝蔓不緊不慢道:「多謝二公主誇獎。」
她面上帶笑,滿臉真誠,仿佛二公主真的剛說了一句祝福。
隨即,林姝蔓又轉向皇后,「娘娘這裡的君山銀針品起來香甜幽遠,氣味芬芳,似乎與臣妾平素喝的略有不同,不知是何用意?」
林姝蔓哪些名茶沒品過,這不過是個藉口。
皇后面色一緩,看她的眼神更是和善,「你有所不知,這乃是在湘潭洞庭湖採摘,且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後七到十天採摘,這時候採下的的茶葉經過數道工序製作出的茶葉,才算真正的君山銀針。」
「其他時間採摘下的茶葉雖也是香味悠遠,但比真正的君山銀針,還是差了不少。只是商人重利,為了銀錢將不管什麼時候採摘的茶葉都當成君山銀針來賣,市面之上良莠不齊。」
下首德妃也來湊趣:「是呢,而且皇后娘娘這裡的君山銀針可是陛下賞賜,別的宮裡都沒有,更是難得。」
下首其他嬪妃也是一一響應,不過片刻便將二公主製造的不愉快帶過。
有了太子妃的前車之鑑,沒人再去招呼二公主,都圍著林姝蔓與皇后閒聊。
二公主捏緊黃梨木鏤空座椅的把手,直捏得指尖發白,她盯著人群中的林姝蔓,眼神閃動。
為了今日的秋獵,林姝蔓穿了身茶紅色窄袖圓領騎裝,足下蹬一雙鹿皮六合靴,腰間五彩玉帶,更顯得腰身纖細,不盈一握,披腰長發也綰成利索的髮髻,更襯她眉目如畫。
眾星捧月中,林姝蔓遊刃有餘,與眾人談笑風生,與二公主這邊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明明她才是皇家公主,金枝玉葉,卻像個宮人低眉順目坐在角落,無人留意奉承到她!
二公主心中止不住的冷笑,林姝蔓又有什麼好的,不過是命好嫁給了賀千空!否則她今日不定在哪個角落,哪裡能在這裡與她爭風頭!
心裡不痛快,二公主面上冷若冰霜,摩挲檀香木案几上的茶杯,便要開口說話。
一旁淑妃反應機敏,當下拉了拉女兒衣角,使了眼色給她。
二公主見生母阻止,將話咽了回去,卻還是神色怏怏。
淑妃只覺胸口像是堵了個大石頭,不上不下,女兒一貫聽話懂事,今日是怎麼了?見二公主不忿的神情,說不準又要鬧出什麼事情。
淑妃定了定神,福了一禮,「皇后娘娘,妾身許是今日早起,胸口有些不舒坦,想回帳篷歇息,還請娘娘恕罪。」
皇后一頓,關切道:「好好地,怎麼還病了,可要傳喚太醫?」
淑妃勉強笑著,「是妾身的老毛病了,不礙事,躺上一會便好,多謝娘娘關心。」
皇后又問了幾句,囑咐淑妃的貼身宮女好生照料。
淑妃一一應下,臨走才道:「娘娘,妾身想讓清兒陪陪……」
眾人看向二公主,皇后眼神閃爍,淑妃倒是個聰明人,二公主神色不滿眾人皆知,放任她在這裡不定又惹什麼禍端,還不如帶回去嚴加看管。
思及此,皇后笑道:「你與二公主也是許久未見,母女團聚本是應該,倒是本宮一時忘記,清兒,陪你母妃回去歇息吧。」
二公主不情不願,可也不好忤逆皇后和淑妃,只得起身行了一禮,扶著淑妃起身,掀開帳篷簾幔,走了出去。
直到她們的身影消失,屋內眾人俱是鬆了口氣,有嘴快的小聲道:「擺臉色給誰看呢!」
林姝蔓只得點頭,讓吳青杏自己多注意,便隨在宮女身後,來了獵場中間最大的明黃色帳篷內。
帳篷占地面積異常大,內里空間也不小,地面鋪著羊毛對鹿紋氈墊,踩在上面酥酥軟軟。
林姝蔓剛隨著宮女進了帳篷,便聞到裡面瀰漫一股子香粉味道,抬眼微微掃了一掃,只見皇后端坐在上首,下首坐著數十個宮妃打扮的人。
她粗略一掃,只認出來李貴妃、淑妃,還有太子妃、三皇子妃等幾個熟人。
收回心神,林姝蔓行到座下,斂衽行禮,「請皇后娘娘安。」
不待她行禮完畢,皇后便招手:「快起來,來這裡。」
皇后拉著林姝蔓的手,將她拉到身畔,細細打量一番,方點頭:「有些瘦了,可是千空那孩子欺負你了?」
又吩咐宮人拿來小杌子,讓林姝蔓坐在近旁。
林姝蔓理了理衣角,落座後方道:「只是近來苦夏,食不下咽,有些瘦了。」
底下淑妃笑道:「娘娘可別操心了,我看世子和夫人小兩口感情可好,世子夫人瘦了我看除了苦夏,可能也是相思病,等秋獵結束,世子歸家,估計就全好了!」
賀千空負責秋獵相關事宜,月余不歸家宮妃們都有耳聞。
淑妃此話一出,宮妃們附和連連。
皇后也是面帶笑意,她最希望兩人夫妻和美,日子美滿,聽了這話她最開心。
宮妃們哪個不是人精,見到皇后娘娘笑語盈盈,更是用力奉承,這個說世子夫婦伉儷情深,那個又說夫妻情意令人艷羨。
你一言我一語,說得林姝蔓雙頰似火燒般飛起了嫣紅,只恨不得地上有縫鑽進去。
眾人正七嘴八舌說著話,倏然只聽一聲「咔吧」脆響,打斷了這滿室喧鬧之聲。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二公主重重的將夔龍紋青花瓷茶杯撂在案几上,發出了聲音,且她眉心輕蹙,嘴角下彎,一瞧便知心情不好。
立時屋內鴉雀無聲,只聞得帳篷檐下銅鈴被風吹過的幽幽響聲。
太子妃第一個出來打了圓場,「二妹妹怎麼了?可是今日的君山銀針不合心意?我這便讓宮人給你換一杯。」
二公主扯了扯嘴角,「不勞煩太子妃費心,只是聽了世子與夫人間的情深意重,不免有些艷羨。」
說這話時,二公主嘴角抿起,眼眸滿是寒冰,哪裡有一點「艷羨」的模樣。
一時之間,太子妃神色也是一變,她如此打圓場,二公主都不給面子,太子妃心裡難免有些氣性。
眼見氣氛又一次凝滯,林姝蔓不緊不慢道:「多謝二公主誇獎。」
她面上帶笑,滿臉真誠,仿佛二公主真的剛說了一句祝福。
隨即,林姝蔓又轉向皇后,「娘娘這裡的君山銀針品起來香甜幽遠,氣味芬芳,似乎與臣妾平素喝的略有不同,不知是何用意?」
林姝蔓哪些名茶沒品過,這不過是個藉口。
皇后面色一緩,看她的眼神更是和善,「你有所不知,這乃是在湘潭洞庭湖採摘,且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後七到十天採摘,這時候採下的的茶葉經過數道工序製作出的茶葉,才算真正的君山銀針。」
「其他時間採摘下的茶葉雖也是香味悠遠,但比真正的君山銀針,還是差了不少。只是商人重利,為了銀錢將不管什麼時候採摘的茶葉都當成君山銀針來賣,市面之上良莠不齊。」
下首德妃也來湊趣:「是呢,而且皇后娘娘這裡的君山銀針可是陛下賞賜,別的宮裡都沒有,更是難得。」
下首其他嬪妃也是一一響應,不過片刻便將二公主製造的不愉快帶過。
有了太子妃的前車之鑑,沒人再去招呼二公主,都圍著林姝蔓與皇后閒聊。
二公主捏緊黃梨木鏤空座椅的把手,直捏得指尖發白,她盯著人群中的林姝蔓,眼神閃動。
為了今日的秋獵,林姝蔓穿了身茶紅色窄袖圓領騎裝,足下蹬一雙鹿皮六合靴,腰間五彩玉帶,更顯得腰身纖細,不盈一握,披腰長發也綰成利索的髮髻,更襯她眉目如畫。
眾星捧月中,林姝蔓遊刃有餘,與眾人談笑風生,與二公主這邊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明明她才是皇家公主,金枝玉葉,卻像個宮人低眉順目坐在角落,無人留意奉承到她!
二公主心中止不住的冷笑,林姝蔓又有什麼好的,不過是命好嫁給了賀千空!否則她今日不定在哪個角落,哪裡能在這裡與她爭風頭!
心裡不痛快,二公主面上冷若冰霜,摩挲檀香木案几上的茶杯,便要開口說話。
一旁淑妃反應機敏,當下拉了拉女兒衣角,使了眼色給她。
二公主見生母阻止,將話咽了回去,卻還是神色怏怏。
淑妃只覺胸口像是堵了個大石頭,不上不下,女兒一貫聽話懂事,今日是怎麼了?見二公主不忿的神情,說不準又要鬧出什麼事情。
淑妃定了定神,福了一禮,「皇后娘娘,妾身許是今日早起,胸口有些不舒坦,想回帳篷歇息,還請娘娘恕罪。」
皇后一頓,關切道:「好好地,怎麼還病了,可要傳喚太醫?」
淑妃勉強笑著,「是妾身的老毛病了,不礙事,躺上一會便好,多謝娘娘關心。」
皇后又問了幾句,囑咐淑妃的貼身宮女好生照料。
淑妃一一應下,臨走才道:「娘娘,妾身想讓清兒陪陪……」
眾人看向二公主,皇后眼神閃爍,淑妃倒是個聰明人,二公主神色不滿眾人皆知,放任她在這裡不定又惹什麼禍端,還不如帶回去嚴加看管。
思及此,皇后笑道:「你與二公主也是許久未見,母女團聚本是應該,倒是本宮一時忘記,清兒,陪你母妃回去歇息吧。」
二公主不情不願,可也不好忤逆皇后和淑妃,只得起身行了一禮,扶著淑妃起身,掀開帳篷簾幔,走了出去。
直到她們的身影消失,屋內眾人俱是鬆了口氣,有嘴快的小聲道:「擺臉色給誰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