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頁
胤禟順著牆角慢慢蹲坐下來,看著被鋼鐵柵欄圍成的牢房,嘴角勾起一個輕蔑的笑容:「他素日裡最喜裝模作樣,實際心思最過詭譎難辨!他只懂得如何謀算人心,步步為營,哪裡懂得情分之珍貴!再加上,你我二人與福晉關係最為親密,他更是容不下了!」
說這胤禟怒喊一聲紓解心中鬱悶,「我便是立刻死在這裡也便罷了!只是,芸兒!!!活生生被我拖累至此,讓我如何安心閉眼!」
胤禩細細想了想,寬慰他道,「董鄂老大人年事已高只只擔一個虛職且無參與到任何的派系鬥爭,此時應該是保得了一方平安。這種時候芸熙被送回董鄂府,也許是好事。至少,她能得到真心實意的照顧。」
說完,兩人都看著天花板再無言語。
事實上,雍正對待瑾萱和芸熙的態度確實是有區別的。瑾萱替胤禩寫下休書之後被帶離八爺府,說是被送回母家,可實際上並未踏入郭絡羅氏母族的大門。而是另外找了幾間房子將她嚴密關押起來,且不准她與胤禩之間再有任何的書信往來。
而芸熙,則是真的被送入了董鄂府。胤禩說的不錯,董鄂老大人年事已高又沒有參與奪嫡鬥爭,府中還算是平安。聽聞九爺府上發生的事,也都是唏噓不已,看到昏迷不醒的芸熙更是憐惜不已。
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找來了多少名醫,依舊是喚不醒昏迷的芸熙。
就這樣,迎來了雍正四年。
雍正四年的夏日。
這一年的春光甚是短暫,幾場春雨後打落了一地的桃花杏花,繁華落盡鋪滿地再被人踐踏,原本粉嫩的花瓣都變的不辯顏色,看得人心口發堵。直到轟隆隆的大雷從天劈下,大雨如盆潑一般落下才讓人心頭爽快了些許。
宗人府中的胤禩和胤禟看著頭頂氣窗中散落的水汽雨滴,異口同聲的說道:「夏天來了。」
話音剛落,只聽門口小太監尖聲尖氣的聲音傳來:「二位爺還真是見雨知天氣。聖上說怕二位皇子身嬌肉貴住不慣這宗人府的牢房,特來讓奴才給二位添些裝置。」
說完,對著身後早已準備就緒的小太監們拍了兩下手掌,掌聲一落便見兩排小太監魚貫而入,手中都抱著棉被稻草,在胤禩和胤禟面面相覷下將牢房鋪了個滿滿當當。
一切就緒後,這兩排小太監又紛紛走出牢房站於那小太監身後垂首不語活像是一群行屍走肉。小太監看著胤禩和胤禟似笑非笑:「兩位皇子,還不謝恩?」
真是諷刺至極。
胤禩和胤禟此時已經明白這麼做的用意了。胤禩剛想出言諷刺,胤禟搶了先:「你回去告訴胤禛,他如此工於心計,只怕,壽數不長。爺等著他歸西那日,看他有何臉面去下面見皇阿瑪!」
那小太監被他這一言嚇的哆了哆嗦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你你你,你你...你好大的膽!你敢...詛... 詛咒咒皇上!不怕滅九族嗎?!」
「滅九族?」胤禟和胤禩對看一眼,齊齊仰天長笑,「好啊!你且去問問胤禛,他算爺的幾族!?爺就在這等著你答覆。」
這一言懟的小太監啞口無言,只得落荒而逃。
京城夏日悶熱異常,那牢房中更是如蒸籠一般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雍正又吩咐了下人,每日清水供給限時限量,胤禟胤禩幾度在獄中中暑昏厥。
就在胤禟在獄中受著非人待遇時,芸熙也在受著煎熬。
七月的一日,京城接連下了幾場暴雨澆熄了連日的酷暑送來了絲絲涼風。雨剛停,如雪便出了門。只是剛打開門,便見到一個和尚站於董鄂府大門口。
那和尚年約四十上下,身穿青色粗布僧袍,赤腳踩了一雙草鞋看著甚是清貧。只是細細看去,那和尚雖是清貧,眼神卻是通明有力。他手中的那串菩提子念珠許是他已經碾摸多年,珠子中已經透出了清晰的紋理光亮。如雪見到他,先是一愣,隨即行了一個佛禮問道:「師傅可是要化緣?你且隨我來,我為你備些齋菜。」
那和尚倒也不客氣,微笑點頭隨著如雪來到了後院廚房。
自從芸熙病後,如雪便信了佛。她日日跪在佛前三柱清香,祈求芸熙早日醒來。初一十五寺廟的法事誕辰,她也都從不落下,若有難民,她更是不遺餘力的奉獻。
今日見到這個和尚,更是沒有理由惡言向之,好生的請入家門手腳利落的準備幾個齋菜又拿出了一筐白面饅頭擺在桌上說道:「還請師父莫要嫌棄。」
那和尚上下打量著如雪,連連點頭:「甚好甚好。」
說罷,風捲殘雲般將那桌上的飯食吃了個乾乾淨淨。如雪在一旁看著咂舌不已,「師傅是否不夠?鍋中還有些饅頭小米粥可以再用些。」
「已是足夠了,今日多謝姑娘款待。」那和尚慈眉善目,掏出帕子擦了擦嘴回了一個佛禮緩緩說道,「姑娘家中可有病人?」
原本準備送他出門的如雪聽了一驚,連忙點頭:「有。」
和尚繼續問道,「可是位姑娘?」
如雪更加驚嘆:「正是。」
「那姑娘心脈似斷非斷,已是昏迷多時。」
如雪一聽,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頭:「正是正是,那是我家格格。求大師救救她吧!」
那和尚將如雪扶起,不緊不慢的說道,「那姑娘並非本朝人士,還逆天而為故而損了心脈。她本該在她昏迷的那個時候就回到她應該回到的地方去了。只是她,心智剛毅故而一直徘徊致使昏迷不醒。」
說這胤禟怒喊一聲紓解心中鬱悶,「我便是立刻死在這裡也便罷了!只是,芸兒!!!活生生被我拖累至此,讓我如何安心閉眼!」
胤禩細細想了想,寬慰他道,「董鄂老大人年事已高只只擔一個虛職且無參與到任何的派系鬥爭,此時應該是保得了一方平安。這種時候芸熙被送回董鄂府,也許是好事。至少,她能得到真心實意的照顧。」
說完,兩人都看著天花板再無言語。
事實上,雍正對待瑾萱和芸熙的態度確實是有區別的。瑾萱替胤禩寫下休書之後被帶離八爺府,說是被送回母家,可實際上並未踏入郭絡羅氏母族的大門。而是另外找了幾間房子將她嚴密關押起來,且不准她與胤禩之間再有任何的書信往來。
而芸熙,則是真的被送入了董鄂府。胤禩說的不錯,董鄂老大人年事已高又沒有參與奪嫡鬥爭,府中還算是平安。聽聞九爺府上發生的事,也都是唏噓不已,看到昏迷不醒的芸熙更是憐惜不已。
只是,用盡了各種手段,找來了多少名醫,依舊是喚不醒昏迷的芸熙。
就這樣,迎來了雍正四年。
雍正四年的夏日。
這一年的春光甚是短暫,幾場春雨後打落了一地的桃花杏花,繁華落盡鋪滿地再被人踐踏,原本粉嫩的花瓣都變的不辯顏色,看得人心口發堵。直到轟隆隆的大雷從天劈下,大雨如盆潑一般落下才讓人心頭爽快了些許。
宗人府中的胤禩和胤禟看著頭頂氣窗中散落的水汽雨滴,異口同聲的說道:「夏天來了。」
話音剛落,只聽門口小太監尖聲尖氣的聲音傳來:「二位爺還真是見雨知天氣。聖上說怕二位皇子身嬌肉貴住不慣這宗人府的牢房,特來讓奴才給二位添些裝置。」
說完,對著身後早已準備就緒的小太監們拍了兩下手掌,掌聲一落便見兩排小太監魚貫而入,手中都抱著棉被稻草,在胤禩和胤禟面面相覷下將牢房鋪了個滿滿當當。
一切就緒後,這兩排小太監又紛紛走出牢房站於那小太監身後垂首不語活像是一群行屍走肉。小太監看著胤禩和胤禟似笑非笑:「兩位皇子,還不謝恩?」
真是諷刺至極。
胤禩和胤禟此時已經明白這麼做的用意了。胤禩剛想出言諷刺,胤禟搶了先:「你回去告訴胤禛,他如此工於心計,只怕,壽數不長。爺等著他歸西那日,看他有何臉面去下面見皇阿瑪!」
那小太監被他這一言嚇的哆了哆嗦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你你你,你你...你好大的膽!你敢...詛... 詛咒咒皇上!不怕滅九族嗎?!」
「滅九族?」胤禟和胤禩對看一眼,齊齊仰天長笑,「好啊!你且去問問胤禛,他算爺的幾族!?爺就在這等著你答覆。」
這一言懟的小太監啞口無言,只得落荒而逃。
京城夏日悶熱異常,那牢房中更是如蒸籠一般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雍正又吩咐了下人,每日清水供給限時限量,胤禟胤禩幾度在獄中中暑昏厥。
就在胤禟在獄中受著非人待遇時,芸熙也在受著煎熬。
七月的一日,京城接連下了幾場暴雨澆熄了連日的酷暑送來了絲絲涼風。雨剛停,如雪便出了門。只是剛打開門,便見到一個和尚站於董鄂府大門口。
那和尚年約四十上下,身穿青色粗布僧袍,赤腳踩了一雙草鞋看著甚是清貧。只是細細看去,那和尚雖是清貧,眼神卻是通明有力。他手中的那串菩提子念珠許是他已經碾摸多年,珠子中已經透出了清晰的紋理光亮。如雪見到他,先是一愣,隨即行了一個佛禮問道:「師傅可是要化緣?你且隨我來,我為你備些齋菜。」
那和尚倒也不客氣,微笑點頭隨著如雪來到了後院廚房。
自從芸熙病後,如雪便信了佛。她日日跪在佛前三柱清香,祈求芸熙早日醒來。初一十五寺廟的法事誕辰,她也都從不落下,若有難民,她更是不遺餘力的奉獻。
今日見到這個和尚,更是沒有理由惡言向之,好生的請入家門手腳利落的準備幾個齋菜又拿出了一筐白面饅頭擺在桌上說道:「還請師父莫要嫌棄。」
那和尚上下打量著如雪,連連點頭:「甚好甚好。」
說罷,風捲殘雲般將那桌上的飯食吃了個乾乾淨淨。如雪在一旁看著咂舌不已,「師傅是否不夠?鍋中還有些饅頭小米粥可以再用些。」
「已是足夠了,今日多謝姑娘款待。」那和尚慈眉善目,掏出帕子擦了擦嘴回了一個佛禮緩緩說道,「姑娘家中可有病人?」
原本準備送他出門的如雪聽了一驚,連忙點頭:「有。」
和尚繼續問道,「可是位姑娘?」
如雪更加驚嘆:「正是。」
「那姑娘心脈似斷非斷,已是昏迷多時。」
如雪一聽,噗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頭:「正是正是,那是我家格格。求大師救救她吧!」
那和尚將如雪扶起,不緊不慢的說道,「那姑娘並非本朝人士,還逆天而為故而損了心脈。她本該在她昏迷的那個時候就回到她應該回到的地方去了。只是她,心智剛毅故而一直徘徊致使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