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他的芸兒特殊,他怎會不知?他躲避了多年,逃避了多年的問題,以為能藏一輩子的問題,如今竟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撕開了血淋淋的口子暴露在他面前。
他怎會怪她?他怎會不知若不是試過了所有的方式,她又怎會去和四爺交易。
「所以。」胤禟壓低了聲音問如雪,「未來,會是四哥...?」
如雪點點頭,「格格是這樣說的。」
如雪深深吸一口氣,望著胤禟說道:「爺,格格曾囑咐奴婢,若她有萬一,爺和三個孩子便都託付於奴婢。自今日起,奴婢在看顧格格的同時,也會盡起奴婢曾經對格格的承諾。奴婢告退。」
「如雪。」胤禟的眼睛並未離開芸熙,聲音頗為堅定,「芸兒只是昏迷了,她並沒有離開我們。終有一日,她一定會醒來。」
如雪點點頭,悄然離去。
此刻屋外的夕陽不偏不倚的照射進屋,將胤禟和芸熙都染成了金黃色。胤禟看向窗外,心頭就猶如此刻外面柔軟的風吹過一般,心境忽暖忽涼,起伏不定。他看著那庭前簌簌的落花,挺立的翠竹,一石一木,一草一花都是芸熙所愛。庭院中的鞦韆,躺椅,去年埋下的雪水,今秋新釀的青梅酒,那小院中的繾綣時光,一絲一毫都不能拂去。
芸熙昏迷後,胤禟一反常態的沒有任何的傷痛和頹廢。相反,他更積極的奔走於朝堂和暢春園之間,與十四的書信往來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只是,在夜深人靜時,他都會緊緊將芸熙抱在懷中喋喋不休的跟她說著這一天的所見所聞。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深夜。
睡夢中的胤禟被小李子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驚醒,再細聽遙遠處傳來的喪鐘聲便知,芸熙果然是對的,這一切,果然還是來了。
「爺!」冬日的京城北風呼嘯,一路狂奔的小李子被北風吹的滿臉僵硬,噗通一聲跪地說道,「皇上,薨了!」
沒有小李子意料之中的驚慌,胤禟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備馬吧」後對著芸熙柔聲說道,「芸兒,你且等我回來。」
暢春園,清溪書屋。
胤禟來到清溪書屋時,隆科多已拿著詔書站於眾人面前高聲宣讀詔書——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眾人聽到詔書皆是面面相覷不敢相信,一時之間殿內一片寂靜,氛圍甚為詭異。隆科多眼見眾人遲疑,率先轉身對著胤禛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刻胤禛臉上並不見半點喜色,仿佛還沉浸在父皇薨逝的萬分悲痛中不能自已。眾臣們跪地高呼三遍後,他方才如夢初醒般抬手:「皇父猝然薨逝我等皆手足無措。著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總理事務處理聖祖治喪之事。」
事已至此,多說已是無益。
胤禩跪地接旨後,偷偷扯了扯一直一言不發的胤禟的衣角。悄聲說道:「清溪書屋的侍衛全換了。只怕整個暢春園和京城的侍衛也都換過了。」
胤禟冷眼看著胤禛,心中的悲憤之情充斥著整個心房卻不得紓解。那個即將成為皇帝的人,也曾經是他心中敬重的大哥,只是今日,他似乎才真正的認識了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哥。
在這一刻,胤禟忽然明白了芸熙為何會在與他相見之後昏迷,為何芸熙會不顧自身性命也要去與虎謀皮。因為芸熙心中必然知道,這個人城府之深非常人所及,他的喜怒不形於色,他的帝王權術都將會是一道道的催命符。
胤禟苦笑,芸兒,若是沒有了你。我拿到那張保命符又有何意義?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第116章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禛登基。
二十日這一天天還未亮,一身金絲明黃團龍補服的胤禛便來到了太廟祭祀,三叩首後朗聲說道:「朕定不負先祖所託,克承大統勤政愛民,保我大清萬世昌隆!」
說罷,身後大臣跪與太廟大殿外,齊聲高呼:「吾皇萬歲!」
待祭祀完畢回到紫禁城時,御道兩旁一倍鑾儀衛擺上了法駕鹵簿。一路旌旗蔽日,富麗堂皇一直延伸至□□外。進入內城時,禮部大臣已在太和殿放上了皇帝的寶璽,皇詔,殿外東西檐下設有中和韶樂,太和門內東西則已擺上了丹陛大樂。
只是,康熙薨逝不過七日尚在治喪期間,這些樂器設而不奏。
從龍階上一步一步走向頂端的胤禛心緒複雜,這樣的每一步只有他知道自己走的有多艱難。他多少年的隱忍,多少年的謀劃,多少年的心愿終於在此刻得成。
端坐於太和殿的金鑾殿內的寶座時,胤禛終於成了君臨天下的君主。太和殿外廣場上早已等候多時的官員,在隆科多的示意下,三跪九叩高呼萬歲。
胤禛忽然覺得自己的眼中有一些熱乎乎的液體在涌動,他的心緒澎湃讓他許久都未有出聲。
良久後,他伸出了手:「眾愛卿平身。朕今日即位,改元為雍正。望眾愛卿能恪盡職守,鞠躬盡瘁為朕效力。」
身穿朝服的胤禟低頭悄聲問胤禩:「八哥,十四弟回來了嗎?」
胤禩微微搖頭,「還未。我派出去送信的人,只怕是都讓他給截了。」說著,胤禩輕嘆了口氣語氣的中的悲戚藏不住,「咱們兄弟的死期,只怕是要到了。」
他怎會怪她?他怎會不知若不是試過了所有的方式,她又怎會去和四爺交易。
「所以。」胤禟壓低了聲音問如雪,「未來,會是四哥...?」
如雪點點頭,「格格是這樣說的。」
如雪深深吸一口氣,望著胤禟說道:「爺,格格曾囑咐奴婢,若她有萬一,爺和三個孩子便都託付於奴婢。自今日起,奴婢在看顧格格的同時,也會盡起奴婢曾經對格格的承諾。奴婢告退。」
「如雪。」胤禟的眼睛並未離開芸熙,聲音頗為堅定,「芸兒只是昏迷了,她並沒有離開我們。終有一日,她一定會醒來。」
如雪點點頭,悄然離去。
此刻屋外的夕陽不偏不倚的照射進屋,將胤禟和芸熙都染成了金黃色。胤禟看向窗外,心頭就猶如此刻外面柔軟的風吹過一般,心境忽暖忽涼,起伏不定。他看著那庭前簌簌的落花,挺立的翠竹,一石一木,一草一花都是芸熙所愛。庭院中的鞦韆,躺椅,去年埋下的雪水,今秋新釀的青梅酒,那小院中的繾綣時光,一絲一毫都不能拂去。
芸熙昏迷後,胤禟一反常態的沒有任何的傷痛和頹廢。相反,他更積極的奔走於朝堂和暢春園之間,與十四的書信往來也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只是,在夜深人靜時,他都會緊緊將芸熙抱在懷中喋喋不休的跟她說著這一天的所見所聞。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深夜。
睡夢中的胤禟被小李子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驚醒,再細聽遙遠處傳來的喪鐘聲便知,芸熙果然是對的,這一切,果然還是來了。
「爺!」冬日的京城北風呼嘯,一路狂奔的小李子被北風吹的滿臉僵硬,噗通一聲跪地說道,「皇上,薨了!」
沒有小李子意料之中的驚慌,胤禟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備馬吧」後對著芸熙柔聲說道,「芸兒,你且等我回來。」
暢春園,清溪書屋。
胤禟來到清溪書屋時,隆科多已拿著詔書站於眾人面前高聲宣讀詔書——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眾人聽到詔書皆是面面相覷不敢相信,一時之間殿內一片寂靜,氛圍甚為詭異。隆科多眼見眾人遲疑,率先轉身對著胤禛跪地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刻胤禛臉上並不見半點喜色,仿佛還沉浸在父皇薨逝的萬分悲痛中不能自已。眾臣們跪地高呼三遍後,他方才如夢初醒般抬手:「皇父猝然薨逝我等皆手足無措。著胤禩與胤祥、馬齊、隆科多總理事務處理聖祖治喪之事。」
事已至此,多說已是無益。
胤禩跪地接旨後,偷偷扯了扯一直一言不發的胤禟的衣角。悄聲說道:「清溪書屋的侍衛全換了。只怕整個暢春園和京城的侍衛也都換過了。」
胤禟冷眼看著胤禛,心中的悲憤之情充斥著整個心房卻不得紓解。那個即將成為皇帝的人,也曾經是他心中敬重的大哥,只是今日,他似乎才真正的認識了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哥。
在這一刻,胤禟忽然明白了芸熙為何會在與他相見之後昏迷,為何芸熙會不顧自身性命也要去與虎謀皮。因為芸熙心中必然知道,這個人城府之深非常人所及,他的喜怒不形於色,他的帝王權術都將會是一道道的催命符。
胤禟苦笑,芸兒,若是沒有了你。我拿到那張保命符又有何意義?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第116章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胤禛登基。
二十日這一天天還未亮,一身金絲明黃團龍補服的胤禛便來到了太廟祭祀,三叩首後朗聲說道:「朕定不負先祖所託,克承大統勤政愛民,保我大清萬世昌隆!」
說罷,身後大臣跪與太廟大殿外,齊聲高呼:「吾皇萬歲!」
待祭祀完畢回到紫禁城時,御道兩旁一倍鑾儀衛擺上了法駕鹵簿。一路旌旗蔽日,富麗堂皇一直延伸至□□外。進入內城時,禮部大臣已在太和殿放上了皇帝的寶璽,皇詔,殿外東西檐下設有中和韶樂,太和門內東西則已擺上了丹陛大樂。
只是,康熙薨逝不過七日尚在治喪期間,這些樂器設而不奏。
從龍階上一步一步走向頂端的胤禛心緒複雜,這樣的每一步只有他知道自己走的有多艱難。他多少年的隱忍,多少年的謀劃,多少年的心愿終於在此刻得成。
端坐於太和殿的金鑾殿內的寶座時,胤禛終於成了君臨天下的君主。太和殿外廣場上早已等候多時的官員,在隆科多的示意下,三跪九叩高呼萬歲。
胤禛忽然覺得自己的眼中有一些熱乎乎的液體在涌動,他的心緒澎湃讓他許久都未有出聲。
良久後,他伸出了手:「眾愛卿平身。朕今日即位,改元為雍正。望眾愛卿能恪盡職守,鞠躬盡瘁為朕效力。」
身穿朝服的胤禟低頭悄聲問胤禩:「八哥,十四弟回來了嗎?」
胤禩微微搖頭,「還未。我派出去送信的人,只怕是都讓他給截了。」說著,胤禩輕嘆了口氣語氣的中的悲戚藏不住,「咱們兄弟的死期,只怕是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