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劉蘭馨的引薦下,陳遠鳴跟財政部的幾位上層取得了聯繫,其中以對外貿易研究院的孫院長為最。這是一位神采奕奕的老者,頭髮早就花白,臉上也有些老年斑留下的斑駁印記,但是眼神依舊清澈銳利。搞了將近二十年對外貿易分析,他也是國內最了解國際市場的人之一。

  在這位長輩面前,陳遠鳴沒有絲毫誇耀的意思,也不像面對劉蘭馨時話留一分的做派,而像面對真正的師長一樣老老實實回答了對方的問題。術業有專攻,孫院長詢問的內容跟國內市場沒有半點關係,反而很細緻的問了一些諸如美國對沖基金、風投法規等等的問題,還有陳遠鳴對於國際金屬期貨的一些看法,以及操作的依據。

  談話不是一場,而是接連三天,天南地北無所不包,堪比論文答辯。好不容易告一段落後,陳遠鳴又馬不停蹄跟當時的人大校長進行了接洽,這次氣氛更加輕鬆隨意,只是兩次對談,一桌酒席,最終成型的是一個以個人名義向校方捐贈1千萬人民幣興建新教學樓的協議。當時的1千萬可算得上一筆巨款了,有了這筆錢,陳遠鳴順利成章的獲得一個校董的頭銜,並且兼任了人大校辦基金的投資顧問。

  當時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校辦資金運作方式,像清華、北大這些院校會把資金投入自主企業,人大建立的則是一個純粹的基金會,利用專業所長和政治層面的影響進行操作和投資,這兩年在方方面面上也斬獲頗豐。

  但是國內和國際畢竟是兩個概念,從1990年起人大就開始實施MBA培訓教育,有了這個金礦,學校在資金和人才儲備方面都有了驚人的突破,也跟一些國際名牌大學建立了聯繫。這樣的布局無疑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也想憑藉這個契機一舉邁向國際市場。如今得知了陳遠鳴的身家和帶著十足傳奇色彩的投資經歷,怎能讓人不心癢難耐。幾乎是一拍即合,人大和肖家就成了首批站在陳遠鳴一側的友軍。

  於此同時,陳遠鳴也沒有停下手頭其他的安排。在妥善處理好美國的各項事宜後,他把喬納森和宋凱文召回了國內。

  如今陳遠鳴在美國東西岸的布局已經化作了兩個團隊,點金石在半年內擴充了一倍人馬,其中1/3都是華裔工程師,在處理日益增多的企劃案同時,他們也開始整理國內電子產業的相關資料,並把它作為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此時高盛因為年初的債券風波大傷元氣,根本就無力東進,一度擺上檯面的中國發展計劃也被迫停止。和高盛、紅杉這些國際風投公司不同,陳遠鳴的點金石可是擁有純正的中國血統,加之跟人大以及財政部關係的升溫,更是有了強大的政治資本,入主中關村已成定局。

  但是跟高盛重塑平安保險的大手筆完全不同,在經過一番詳細的考察,以及對於市場前景的分析和預測後,以喬納森為主的分析團隊最終推薦出了一家已成規模的校辦企業:北大方正。

  作為北大的校辦公司,方正集團在漢字字形發生器、照排機、遠程傳版等技術上已經成為國內扛鼎,並且在93年進入香港,有逐步向東南亞等地區華文報業擴展的趨勢,在印刷軟體方面的創新稱得上業內首屈一指。面對更大的市場,自然就要有更為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對於點金石的試探,他們自然也舉雙手歡迎。

  與之相比,清華紫光的企業構成則不被點金石的大部分合伙人看好,科研院系區分複雜,沒有太過獨特的發展傾向和公司規劃,最終點金石也只是鎖定了其中兩個硬體研發部門,並未對跟整個紫光集團達成協議。

  當然,這種超越了天使投資範疇的創業投資只是點金石介入中關村的起手,如果不是聯想已經勾搭上了IBM,陳遠鳴還真想拿它來奠一奠基。不過有了方正的影響,進駐中關村就有了基礎,當時周邊院校多得是有想法但是無力實現的科研院所和個人,與其放任他們融入校辦企業的大圈,不如單獨挑出來支持鼓勵,更容易收穫一些意料之中的驚喜。不過在這方面,風投部門仍需要更多時間理清頭緒。

  反之金融部門可就沒這麼麻煩了。比起矽谷的發展,陳遠鳴在華爾街的團隊並沒有擴大太多,除了最開始的宋凱文外,只增加了一名合伙人和三位助理,開始真正的市場分析。

  不過由於投資方向非常明確,盈利又超乎想像的豐厚,加之對於熱點問題的分析非常到位,金融部門的運作明顯比風投更加流暢簡潔。在出清手中的兩支長線後,陳遠鳴成了一家新名為遠揚的私募基金,並在開曼群島註冊了離岸公司,作為今後介入私募併購業的根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