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94年是中國網際網路誕生的一年,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的開通標誌著中國正式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開始於國際同軌。到了1995年,網際網路就將通過電話網和ddn專線等方式進入公眾的眼帘,從此以後,中國的信息產業將進入一個急速發展的快車道,而被各大名校環繞的中關村就會成為另一個矽谷。圍繞著這裡,那些後世赫赫有名的企業將一步步發展壯大,引領北京乃至整個中國進入高科技時代,也創造出讓人震驚的輝煌和鼎盛。

  因此這時正是在中關村紮根的絕好時機,如今中關村西區還未劃撥,各大國企也未在這片熱土上紮根,高盛、軟銀等風投巨頭更是沒有從美國本土移開視線,只要找打一個合適的契機,他和自己的點金石就能在這裡埋下種子,並且發芽成長……

  不知不覺中,陳遠鳴又把休閒拋在了腦海,將開學前最後這段時光也花在了遠景規劃上,更是把海淀區踩了個通透。只是如今太多地標建築還沒有出現,他也就只能對著一片荒地和那罕少幾棟正在施工的建築物思量規劃了。

  一忙起來,時間總是轉瞬而逝,幾天後就是研修班開課時間。跟正經的大學開學季拉開了些間隔,這個總裁高級研修班沒有任何開學典禮和儀式,就這麼不聲不響的進入了授課。由於後世的人大明德樓這時還未動工,教學就安排在了西門附近的一棟現代化小樓里,學員則比想像中的還要稀少,一共只有18人參加半年集訓課程。

  畢竟跟mBa和emBa班的性質不同,這個研修班主旨並不在鍍金拿學歷,而是那些低學歷人士的快速自我提高,因此來的大多是真正的董事長或者總裁,也有個別國企幹部和官二代子弟,打眼過去滿屋子都是3、4o歲的中年男人,讓陳遠鳴這個白T恤牛仔褲的年輕人顯得異常扎眼。

  而別人看陳遠鳴時覺得意外,陳遠鳴看這屋子人又何嘗沒有點感概呢?上輩子自己就讀的是夜校,那裡學員的成分不言而喻,這輩子好容易上一次大學,依舊是一群中年校友,而且由於普遍學習程度都不到大專,那幾個經商的還都帶著濃重的鄉土氣息,跟體制內人士組成的圈子幾乎涇渭分明。

  在成人的世界,有圈子就有了紛爭,陳遠鳴倒是不急著參與這種糾葛,找了個前排座位安安穩穩的坐下來,靜待老師前來上課。

  由於報名時就進行了入學摸底測試,這次的課程可謂是因材施教,基本符合整個班級的綜合水準,課程包括企業戰略管理、人才資源管理、投融資和資本運作、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改革開放專題研討、國有企業發展策略、領導管理藝術以及黨建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師資力量更是由人大頂尖教授構成,別的不說,光深入淺出,明晰風趣方面就大大出乎了陳遠鳴的意料。

  第一天上課倒也沒太複雜的內容,只是提綱挈領的介紹了一下半年內的課業,以及讓所有學員自報家門,互相了解。通過一番自我介紹,陳遠鳴大致了解了班級學員的構成,其中大部分是來自河北、山東、山西的民營企業家,而且從事的多是製造業和外貿進出口,還有幾家在當時頗有名氣,剩下則是2位非正職的國企幹部和3位沒什麼名頭的官宦子弟。

  作為研修班裡最扎眼的異類,陳遠鳴當然也頗受矚目,不過無論是飛燕董事的身份,還是點金石公司的名頭都不適合放在這種地方炫耀,他也就單純報了個名字。這樣的做派放在這群狡獪的人精眼裡,倒是有了各種不同的解釋。

  第一天上課,當然不會拖的太久,只是一上午就結束了課程。不過研修班裡的學員卻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各自攀談結交了起來,來找陳遠鳴的也有3、4位之多。雖然沒想在這裡拓展出多大的交際圈,但是該有的應酬總不能少,畢竟今後半年還要和這群人一起同窗,弄得太難看也沒什麼意思。最終陳遠鳴還是應下了邀請,和這些新同學一起去吃個便飯。

  說是便飯,選擇的卻是王府飯店,作為京城最有名的一家五星級豪華酒店,它的名氣一點也不亞於上海的和平飯店,就連很大一部分學員也是第一次到這裡就餐,很難說這是個真誠的邀請還是個純粹的下馬威。設宴的是京城本地那三位大少,為首的名叫孟廣祿,今年35歲,據說是外經貿部哪位官員的親戚,對於一票同學而言算得上對口部門急需巴結的衙內,各種或明或暗的吹捧自然就接連不斷,但是這位衙內卻獨獨綴上了陳遠鳴。

  帶著一絲和煦的笑意,孟廣祿笑眯眯的看著身邊的年輕人,“小陳你的車可夠別致啊,新出的悍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