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什麼可問的?二爺說了,他們不重要。”

  “不重要?爺打的什麼主意?”王時行疑惑不已。

  “不知道。把人的頭給我割下來,咱論軍功去!”

  青玫吆喝著數十守衛,他們都是周惠手底下的兵,沒道理殺敵取首級做白功。

  一聽這話,那數十守衛頓時起勁的割首級,可憐刺殺者不僅沒有名揚天下反而倒霉的遇著了青玫這個兇殘的,連個全屍也沒能留下。

  時間倒退回六天前,山南東道襄州。

  靠近秦淮河的太社在夜裡總如何都比不過另一邊的熱鬧,這裡安靜得令人心慌。在夜色的籠罩之下,有種窒息的陰森。

  據聞,太社裡供奉著許多牌位,裡頭還有很多死人的遊魂在徘徊低泣。據聞,太社原址是一塊亂葬崗,因為學子眾多且陽氣充足,辦成學院正好可以抵禦陰氣。

  於是,這裡就是太社。

  即便白日裡的太社看起來莊重富有朝氣,但晚上卻陰森恐怖,從未有人於晚上踏足。

  但今天晚上,似乎有人視死如歸前來。

  那是個提著黑色盒子、著青衣的年輕學子,大概正因為年輕,反而擁有極大的勇氣,很容易讓情緒主導自己。

  他顯然很憤怒,因為憤怒和仇恨在眼中點著熊熊烈火。

  他衝進太社的大學堂里,站在那副聖人像面前,仰頭怒瞪著它良久。突然瘋狂的竄上前將聖人像撕扯下來,在手中撕扯成碎片揚灑在空中。

  他瘋狂的笑著,悲涼且充滿恨意。

  這一刻,他粉碎了前半生的信仰,墮入地獄。

  黑暗中,空曠的大堂里只有一個人的呼吸聲,應和著另一側秦淮河畔的yín|聲浪|語顯得尤為諷刺。

  在那個地方,美酒佳肴美色,都是一無是處的世家公子縱情享樂的地方。他們一無是處,偏偏可以靠著手中權勢輕易奪走別人的希望。

  既然希望已被搶走,何妨將他們也一起拉入絕望的地獄裡?

  那人站定,穩定了幾近於崩潰的情緒。自袖中抽出一卷畫,打開,掛上去。大小正好與之前的聖人畫像相符合。

  然而畫裡內容卻是一副阿鼻地獄惡鬼圖,那些惡鬼暴動,將押解他們的官差統統撕碎咬殺。

  再仔細看些,卻可見那些被咬殺的官差衣物上都有一個明顯的家徽。那個家徽是西燕第一頂級門閥崔氏特有的家徽。

  而在襄州,唯一姓崔的望族便是清河崔氏一支,同為嫡系,與本家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那青衣書生將手裡的黑色盒子提起來放在案上,面對著上面的阿鼻地獄惡鬼圖,仿佛是祭祀的貢品。

  打開,裡頭赫然呈現著一顆人頭。一顆女人的頭,仍可見生前的美麗可愛。現今只殘餘冰冷和僵硬的錯愕。

  那青衣書生一看到人頭便禁不住眼淚落下,他也不恐懼不害怕,低頭輕輕的在那個人頭上印下無數個輕柔的吻。

  哽咽著說道:“你會原諒我的對吧?你愛我不是嗎?那你就為我付出一點點,我會永遠記得你。永遠。”

  他抬頭,大聲而虔誠的念道:“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

  浮屍吾欲憐之,尚不足冤也;青衣三解躬身,俠以武仗言,布衣之怒可翻江!

  吾冤若六月飛雪,吾恨如東山傾塌。請青衣為吾伸冤!請青衣為吾伸冤!”

  那青衣書生淚流滿面的呢喃,過不了多久便有一陣風颳進來,一瞬間那副阿鼻地獄惡鬼圖無火自燃。

  很明顯的,他的請求被接受了。青衣書生喜極而泣,當即說道:“吾所恨者為襄州崔氏,為表誠意,吾已攜愛妻頭顱前來――”

  “愛妻?”

  突如其來的沙啞呢喃驚駭住那青衣書生,那青衣書生回頭一望,卻見自己身後不知何時站了一人,看清容顏只知他極為清瘦。

  寬大的青衣穿在他的身上極為寬鬆,在晚風的吹動下泠泠作響。

  雖是夜色看不清人,但青衣書生卻察覺到那人投諸在他身上的極為蔑視的目光。

  “既為愛妻,卻能狠心下手。看來也比不過你心中的權勢,還有你的命。既然比不過,便不是最珍貴的東西。”

  “什――”青衣書生未來得及說出口便叫那人割斷喉嚨。

  凡求青衣者,需以最珍貴之物奉上。違者,誅殺。

  那人上前凝視那個人頭,而後輕輕為她闔上雙眼,“痴兒......”

  “襄州崔氏?若是滅門,便是與第一頂級門閥為敵。當可謂......名揚天下!”

  二爺醉了。

  被灌了無數杯的二爺終於醉了,於是眾人心滿意足的倒下。

  醉了的二爺就沒辦法洞房。八爺,不必感謝我等保你清白。部分人拖走倒下的人默契的心想。

  謝安韞艱難的把二爺扛回房間,二爺整個人都掛在他的身上,力道重得他走兩步便一個踉蹌。

  沒有醉倒的人本是心滿意足,可見他們八爺小小個頭扛著八尺高的二爺不由得上前道讓他們幫忙。

  謝安韞拒絕了。只說他撐得住。

  於是,謝安韞扛著二爺東倒西歪的堅強的離開。

  看著他的背影,眾人是又憐惜又懊悔,他們怎麼就沒有想到灌倒了二爺要八爺抬呢?早知道就灌個半醉好了。

  讓二爺自己走路去,正好又沒辦法洞房。失策失策。要不,等下一次?

  想通了的眾人繼續心安理得的吃東西,順便一腳踢開醉瘋了的人。

  他們的想法要是讓二爺知道了,保不准鬱悶加發狂。這下一次......不是詛咒他們會分開嗎?

  謝安韞跌跌撞撞的拐到一條走廊,發現沒人了。立即就直起身體,原本癱在他身上的二爺也立即站起。

  朝著謝安韞溫柔的笑里可沒有半絲的醉意。顯然方才二爺裝醉,而謝安韞配合著,騙了所有賓客。

  “夫唱夫隨?”二爺含笑著問。

  “誰唱?誰隨?”謝安韞勾著眼尾鉤子略顯妖嬈的問。

  “你唱,我隨。”

  謝安韞勾唇妖嬈的笑,伸出手臂攬住二爺的脖頸,“抱我回去。”

  “遵命!夫人。”

  二爺將謝安韞懶腰抱起,直接運用輕功飛回東暖閣,他們的新房。

  謝安韞進去一看,只覺既熟悉又陌生,不由轉頭目帶疑問。

  二爺解釋:“本是你我的房間,叫人打通了重新裝修一番。不過有一點沒變。”

  “哪兒?”謝安韞好奇的搜尋房間哪處角落是最為熟悉的。

  “你的床。”二爺在他的耳邊曖昧的說道。

  謝安韞起先還反應不過來,直到看見二爺眼裡熟悉的欲望方才想起,那床是他們的第一次。

  莫名的,一股火熱自心底躥起燒紅了他整個人。連同腳趾頭也都不自在的動著,連頭也不敢抬。看不見二爺卻能感覺到二爺灼熱得要穿透他的視線。

  “二爺......”能不能喝點酒?

  看透了他的想法,二爺道:“要喝合卺酒,一杯。”

  謝安韞皺著臉,“不醉。”

  “嗯?洞房之夜你還想醉?”

  謝安韞動了一下嘴唇,緊張之感莫名。

  要怎麼說呢?上次是他主動,可那是在酒的促動下,而且那一次的記憶基本上都在醉酒之後變得模模糊糊的。

  現在是真正意識清醒的和二爺洞房,他還真是難為情。

  “你我洞房,上天為證,天經地義。難為情什麼?還是說,你只有在酒醉之時才肯與我親近?”

  “沒有。我、我就是......好吧。來吧。”

  其實謝安韞對於那一類的事情並不陌生,向來也沒什麼難為情的。可是,這一次卻與往常不同。

  人們說無媒苟合,但他們現在已向天地承認,向天下世人承認,得眾人祝福,於紅燭花果之中,當飲過合卺酒便可被翻紅浪,享人世間最為快樂之事。

  那是被祝福的快樂,不是被歧視鄙視不屑的。那是被承認的快樂,不是苟合骯髒的。

  謝安韞悄悄的抬眸看二爺,恰見其中能把人溺死的溫柔。他怔住,任二爺將他牽向婚床坐下,看著二爺拿過一對合卺酒杯,倒了酒走過來。

  二爺將其中一隻酒杯遞給他,示意他輕抿一口。二爺自己也輕抿了一口,然後將兩人杯中酒相互傾倒了一些再一口飲盡。

  飲畢,二爺說:“這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辱|交融。”

  聞言,謝安韞驚訝:“有這般說法嗎?”

  “他們說的。”

  “可真?”

  “不管真不真,這都是我的心愿。”

  謝安韞禁不住甜笑,輕聲呢喃:“我亦是。”

  紅鸞帳緩緩拉上,燭淚滴至天明,被翻紅浪、嬌喘低吟,一夜未歇。

  被扔在地上的兩隻合卺酒杯,一仰一覆,是為大吉。當可白頭偕老、兒孫滿堂、恩愛一生。

  第二日下午,謝安韞自沉睡中醒來,迷迷糊糊中發現自己枕在二爺的大腿上。抬頭便見到二爺拿著一封書信在看。

  看見他醒了,便扶著他起來靠在自己的懷裡,道:“餓麼?”

  謝安韞搖頭,迷迷糊糊的,還累著:“看什麼書信?誰來的?”

  二爺將書信往旁邊一放,伸手替他揉著酸軟的腰,“京都那邊來的,說的襄州之事。”

  “襄州?襄州什麼事?”

  他記得襄州正好與京都毗鄰而居,倒是個繁華之地。而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便是那裡有同樣一支崔氏族人。

  人們常說清河崔氏兵天下,博陵崔氏商天下。一兵一商,一至尊一至賤,卻無人能敵。因他們同為一族。

  有清河崔氏一族,博陵崔氏才能有清貴之名,不致淪為商賈賤流。有博陵崔氏一族在,清河崔氏方有富甲天下引無數文人卿客聚於門下。

  兩者缺一不可,共同造就名聞天下的頂級門閥崔氏。

  二爺輕聲一笑,“就在昨夜,博陵崔氏慘遭滅門。”

  謝安韞一驚,“誰這麼大膽?”

  博陵崔氏滅門,等同於和整個西燕的整個頂級門閥為敵。雖然博陵崔氏倒台,對於其他世家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往上爬的好機會。

  可作為眾世家之首的崔家,臉面和尊嚴被狠狠地打了一頓,就等同於將整個世家體系都狠狠地打了一頓臉面。

  不說眾世家的遷怒,就是崔氏的怒火也不是輕易能承受的。

  所以,膽敢滅門博陵崔氏者,只有死路一條。

  “青衣。”

  二爺回答。

  謝安韞更為驚訝,“青衣?一群書生?”

  一群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狠狠地掌摑了西燕最頂級門閥崔氏?!

  簡直,就像一個笑話。

  無論是自負驕傲的世家,還是一直致力於與世家為敵的人。

  二爺道:“我也很驚訝,沒想到他們居然能做得這麼轟動。原本還只是試試――”

  “試試?二爺在試什麼?”

  二爺輕撫著阿韞柔順的發,喜愛極了那種觸感。微眯著眼道:“前些時候不是說了越殊同我說過一些事嗎?越殊同樣來自山南東道,對於江漾的一些事頗為熟悉,對於青衣也更為熟悉。越殊聰明,他自己的考卷其實也被替換了,但那是他主動去示好,然後得到了嶺南道的任職。須知嶺南道宜州府尹是個燙手山芋,之前不知死了多少任,一直被視為不詳。越殊不僅主動示好,將考卷讓與他人,還自動請纓宜州府尹。便得了那些人的寬容,離開山南東道他們所監視的視線。但同時,在他離開時,曾被青衣找上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