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姬游瘋狂的等著禮親王打入禁宮,可是他們又做了一件不該做的事,那就是謠傳寧王與宴皇叔侄不|倫,寧王一身侍二夫,先後與宴皇以及前太子行齷齪之事,於天道不容,才會致使宴國頻生天災**,生靈塗炭。

  天下誰人不知宴皇如何恩寵寧王,甚至傳言,若是寧王身為皇家子,那還有太子什麼事,早就傳位給寧王了,甚至還有說,是寧王不要這個江山,否則宴皇一樣給了。

  坊間雜談從來不少,雖然無人膽敢當眾議論皇家之事,提及時都是感嘆恩寵居多,但不是沒有猜測過宴皇這般恩寵的原因,就連宴皇與寧王母妃二三事的讀本都不少,各種測論都有,唯獨沒有那等不倫之事,畢竟宴皇寵寧王,是從寧王不知事時寵起的。可是三人成虎,在謠言刻意的散播之下,有些人信了,有些不信的人也被影響的信了。

  那時候因為戰亂,四處徵兵,國家的賦稅本就有些重,以前家中有不少男兒耕地勞作倒還好,家中男子入伍後,家中勞力總會少了許多,加上江南多雨,西北多旱,糧谷歉收,算是側面應驗了禮親王派人所傳的那些話,一些生活艱難的極端暴民更加將這一些苦難都推到了寧王的頭上,覺得他才是亂國的根本。

  禮親王將寒寧生前的名聲利用到了極致,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想要名正言順的推翻他下台。姬家的江山從宴皇起開始崩塌,若不擇新皇立之,天道不容。而姬禮同為姬家子弟,但卻並非宴皇一脈,江山不入外姓之手,卻能平定天怒,他宴禮德才兼備,順應天命,簡直是新皇的不二人選。

  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抹黑了一個已死之人的名聲,只不過是要一個體面的名頭,他宴禮並非造反,只是順應民心罷了,多可笑。

  還有些生活艱苦的暴民信了那些傳言,覺得原本四海昇平的大宴朝會變成今天這番模樣,全是因為寒寧,於是自動自發的想要去毀皇陵,哪怕死了,他們都不想讓他入土為安。

  慢慢的這股暴民集結的勢力越來越大,甚至都到了皇陵邊緣,姬游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他不聽那些朝臣們任何的鎮壓方案,直接舉兵斬殺,一個不留。

  姬游的做法讓他多了個暴君的名頭,這江山如何能讓暴君來坐,還是這麼殘暴不仁的暴君,一時間舉國上下所有能聽到的聲音都是支持宴禮造反。

  姬游不在乎這個江山,他在乎的是寒寧,哪怕寒寧已經不在了,他的名聲也絕不允許被人玷污半分。可是宴禮已經入了民心,民心才是皇權的根基。逃兵叛將,即便姬游武力超群,也不可能以己之力抵抗千軍萬馬,他便直接以七曜盟盟主的身份殺入了宴禮的府邸。

  那時姬游才知道,原來跟在宴禮身邊出謀劃策的是周瑾兒,逃出了禁宮的周瑾兒是被埋伏在外面宴禮的人接走的,而周瑾兒早在不知多少年前,就已經跟宴禮有過曖昧,更甚至宴禮籌謀造反不過是為了得到周瑾兒,不過沒想到宴皇會早逝,還鬧出一個假遺詔,他姬游會在這時候依靠武力上位,不過這樣更好,簡直為他造反之路添磚加瓦。

  更讓姬游沒想到的是,那個宴禮武功超群,實力甚至不輸於他之下,就憑那一身功夫,想要往來禁宮簡直易如反掌,恐怕這些年他們二人就是這般偷情的。

  周瑾兒太狠毒,也太了解人心,她雖然不知道姬游與那位寧王有什麼淵源,但從姬游登基後的一些行為上推測,他姬游怕是也跟寧王就扯不清,於是勸服宴禮停下攻打禁宮的打算,改道皇陵。

  哪怕是軍令,武將也是有各自思想的個體,他們願意為了保衛正統犧牲自己,但卻不願意為了護衛皇陵中那個名聲已經臭遍天下的寧王捨身忘死。

  兩方士氣鮮明的軍隊,開局姬游就已經輸了,但裡面睡著的是他的寒寧,是他放在心尖仰慕了一輩子的人,他寧可死也絕不讓人碰他分毫。

  誰也沒想到,最後戰到僅剩姬游一人,他還血戰了三天,對皇陵的防守僅憑一己之力不讓半步。

  周瑾兒不知為何,對寒寧也莫名恨的深,哪怕宴禮的人已經折損了大半,周瑾兒還是死咬不放。最終還是宴禮出面,讓姬游寫下罪己書退位,他便不動皇陵分毫,周瑾兒心有不甘,卻也知曉分寸,這才有所退讓。

  最後姬游在皇陵守了一輩子,宴禮的江山也坐的穩固,周瑾兒換了個身份,做了宴禮的皇后,一生獨寵後宮。

  想到上一世的事,姬游對周瑾兒的恨意分毫不減,宴禮還活著的時候,姬游沒有動周瑾兒半根頭髮,當初如果不是宴禮,以周瑾兒的執拗,最終皇陵一定會被破,江山歸屬原本就是成王敗寇,所以宴禮最後的退步他記了這份情,宴禮死後,姬游才再次踏入宮中,那時周瑾兒已經貴為太后,直到現在,姬游都還記得周瑾兒當時看到他的恐懼眼神。

  上一世他能殺了周瑾兒,這一世,他同樣不會讓周瑾兒好過,而宴禮,雖然是因為周瑾兒的蠱惑利用了寒寧的身後之名,但上一世他放過了宴禮,讓他跟周瑾兒恩愛了一聲,算是還夠了在皇陵前的那份情,這一世,哪怕現在什麼都還沒發生,有些代價,該償還的還是一樣要償還。

  寒寧過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姬游坐在長廊上看雪的背影,蕭瑟而沉重。姬游在他面前從來都是無害靦腆的,突然見到一個不一樣的姬游,讓他有些怔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