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的安危至關重要,海都阿陵可以將來再殺,他不能因小失大。

  李玄貞拍馬跟上李仲虔,帶著親兵撤出牙庭。

  在他們身後,星光燦爛,廝殺還在繼續。

  ……

  海都阿陵帶領騎兵掩護瓦罕可汗撤退。

  心腹撥馬衝到他身邊,小聲道:「王子,不如我們趁亂反了吧!大汗身受重傷,萬一有個好歹,大王子他們不會放過你!」

  他們刺殺諸位王子的計策失敗以後,從高昌返回伊州,此時瓦罕可汗已經控制住所有忠於海都阿陵的部下。

  海都阿陵和斷事官偷偷見了一面,知道自己陷入絕境,無處可逃,深思熟慮後,決定鋌而走險,前去牙帳,認下所有罪責。

  他賭對了,瓦罕可汗沒有殺他。

  王子們勃然大怒,大王子帶兵殺到牙庭,興師問罪,其他幾位王子也在趕來牙庭的路上。

  海都阿陵接到消息,擔心瓦罕可汗扛不住壓力,反悔要殺他,避去了城外,正在觀望情況,貴族發動叛亂,他權衡了一番,帶著隊伍趕過來,護送瓦罕可汗離開。

  心腹心急如焚:「王子,幾位王子對您恨之入骨,您為什麼不趁機反了呢?」

  海都阿陵一刀捅穿一個鐵騎,隨手抹去濺在臉上的黏稠鮮血,搖搖頭。

  「你以為我反了就能保住性命?我的領地部屬都在大汗手裡,他死了,我一無所有,那些貴族沒有一個瞧得起我。大汗活著,我今天戴罪立功,以後還能重新獲取他的信任。」

  星光下瀰漫著一股濃厚的血腥氣。

  海都阿陵舉起長刀。

  從前年開始,他諸事不順,和其他王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這一次更是栽了個大跟頭,這麼多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以後不得不從頭開始。

  他不能就這麼認輸,他還年輕,精力充沛,身強體壯,只要假以時日,他還可以捲土重來。

  他將領兵征伐最肥沃的土地,從王庭奪回最美的女人。

  在那之前,他必須保住性命。

  海都阿陵大吼一聲,繼續砍殺。

  ……

  當夜,北戎天翻地覆。

  貴族發動叛亂,海都阿陵護送瓦罕可汗和大王子撤出伊州。

  混亂中,瓦罕可汗下令移帳斡魯朵,召集各地部落騎兵前往斡魯朵勤王,同時傳令各處封鎖消息,尤其要注意王庭的動靜,命邊境守軍日夜巡查,射殺所有朝王庭方向飛去的信鷹。

  李玄貞、李仲虔趁亂離開,連夜狂奔數十里,發現身後有支追兵緊緊追了過來。

  重傷的瓦罕可汗在撤向斡魯朵的路上質問大王子,懷疑他軍中出了奸細,很快派出了幾支追兵。

  李玄貞一行人躲避追殺,感慨道:「瓦罕可汗不愧是北戎大汗……不可小覷。」

  雖然瓦罕可汗因為兒子之間的矛盾大意失荊州,險些死在李仲虔的暗箭下,還被叛亂的貴族抄了牙庭,但他終究是北戎大汗,清醒過來以後,迅速控制住局勢,逃往斡魯朵,封鎖邊境,威懾蠢蠢欲動的部落,雷厲風行,讓人心驚膽寒。

  他壯年時的風采,可見一斑。

  李玄貞嘆道:「我還是大意了。」

  他以為瓦罕可汗重傷之後,諸位王子會立刻陷入內鬥,北戎將四分五裂,他們就能趁亂離開北戎。

  沒想到瓦罕可汗撐了過來,雖然各地先後爆發叛亂,但是可汗顯然成竹在胸,可以穩住局面。

  他們仍然被困在北戎。

  親兵道:「瓦罕可汗和王庭佛子對峙多年,一直攻不下王庭,人心渙散,貴族抱怨了很多年,都說他們的大汗不中用了,現在看來,可汗寶刀未老。」

  李玄貞看一眼李仲虔,沉默不語。

  瓦罕可汗這麼難對付,那個被瓦罕可汗視為克星的王庭佛子又是怎樣的人?

  他不想和李仲虔討論這件事。

  ……

  回憶到這裡,李玄貞長長地嘆口氣。

  他們終究不熟悉地形,雖然以最快的速度離開伊州,卻在茫茫雪原上迷失了方向,被追兵追上,幾場廝殺過後,幾人新傷帶舊傷,險些死在北戎人箭下。

  海都阿陵的部下想要抓住他們,所以會留活口。

  瓦罕可汗不知道他們的身份,把他們當成細作,要求追兵格殺勿論,追兵下手毫不留情,這一次每根箭矢都塗了毒汁。

  親兵接連死去,李仲虔被毒箭所傷,引發舊傷,意識紊亂。

  李玄貞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命大,幾次死裡逃生。

  他來不及慶幸,因為他很快發現自己面臨一個尷尬的處境:逃亡之時,他們要躲避追兵,不得不遠離大道,無法辨認方向,居然離王庭越來越遠,離斡魯朵越來越近。

  在一次被追兵圍剿、走投無路之時,李玄貞果斷地拖著李仲虔混進北戎牙庭。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他果然命大,在藏身的馬廄里躲了半個月、餓得頭暈眼花的時候,看到一個熟人——隨長公主一起撤離到斡魯朵的塔麗。

  塔麗隔幾天給他送一次飯。

  那天,一隊巡查的士兵發現他的藏身之所,趕去報信,他不敢耽擱,把李仲虔交給塔麗照顧,自己引開士兵,一頭扎進長公主的營帳。

  長公主還在找從她手中逃脫出去的「中原親兵」,李玄貞是主動逃到她地盤上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