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說杜思南還未婚娶,京中世家大族爭相聘請官媒上門求親,想將這位新貴納為乘龍快婿,連宰相之一的鄭相公也透露出要親自為他說媒的意思,朝中人人歆羨,杜思南卻一口回絕所有提親的官媒,言稱他門第微寒,不敢高攀世家。

  太監不懂朝中的暗流洶湧,但畢竟跟隨李玄貞多年,從父子倆平時的言行來看,他們顯然更倚重寒門出身的官員,杜思南現在簡在帝心,頗得重用,任他再如何冷傲清高,太監也不會得罪他。

  對他們這些卑賤的閹人來說,什麼時候應該捧著誰,什麼時候應該冷落誰,只看皇帝和太子的態度,其他的都不與他們相干。

  窗前幾株茂盛的石榴樹,張開的樹冠罩下半個庭院,窗紗前一片幽綠,屋中光線暗沉。

  杜思南逕自往裡走,轉過幾道鑲嵌雲母落地大屏風,來到琴室前。

  茶香裊裊,熱氣氤氳,小侍者跪在一旁拉動小風箱,爐前吞吐搖曳著彤紅火舌。

  李玄貞倚在坐榻旁,面色沉靜,雙眸幽黑,一身皇太子常服,圓領袍挺括寬大,錦帶束腰,勾勒出勁瘦曲線,身形比杜思南上次見他時又瘦削了不少。

  這一年來,太子變了很多。

  從前他對部下和顏悅色,戰場上身先士卒,從不拋下任何一個軍士,溫和寬容,禮賢下士,但掩不住骨子裡的那股陰鬱,總是試圖加害七公主、二皇子,而且英雄難過美人關,常常因為福康公主做出一些匪夷所思之舉,甚至連性命都不顧,引得朝中大臣側目。

  如今,福康公主失去蹤影,七公主死在塞外,二皇子失去所有,離京遠赴塞外,謝皇后獨居離宮,瘋瘋傻傻,三皇子、四皇子被李德以勾結外敵之名幽禁,太子的仇報了,意中人離開了,太子之位穩固了,似乎開始變得平和沉穩,不再反覆無常,也不再仇視謝家族人。

  朝中大臣欣慰不已。

  杜思南視線從李玄貞俊朗的面孔上一掃而過,心中冷笑:一壺水燒到滾沸前,嘶嘶直響,燒開以後,聲響反而會變得輕柔,太子並不是變平和了。

  他低頭,朝李玄貞行禮。

  李玄貞作勢起身,沒有受他的禮。

  杜思南落座,心裡暗暗道,太子禮賢下士不是虛言,不過太子心狠手辣也絕非謠傳,當初太子誤以為他是二皇子李仲虔的人,立刻痛下殺手,這份決斷,絕不是一個心慈手軟之人。

  李玄貞對面坐著一個五官清秀的青年官員,也是一襲和杜思南差不多的青色官袍,正是宰相之子鄭景。荊南一帶發生水患,兩人剛剛在商量賑災的事。

  鄭景朝杜思南頷首致意,問:「杜舍人,南楚又易儲了?」

  杜思南回過神,道:「南楚太子縱馬傷人,被朝臣抓住把柄,太子為了保住名聲,居然殺人滅口,謀害朝中大臣,南楚議論紛紛,群臣跪於宮門外啼哭不止,南楚皇帝無奈,只能易儲。」

  鄭景微微一笑。

  南楚的這一場易儲,正是由他和杜思南一手策劃的。

  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們揪出南楚的細作後,利用那些細作摸清南楚的情報網,放出假消息迷惑南楚,讓南楚深信大魏不敢舉兵南下,想和南楚劃江而治。

  之後又放出謠言,說南楚的幾位大將之所以主戰,是因為他們本是北方人。

  南楚富庶,大部分南楚出身的官員滿足於偏安一隅、醉生夢死的奢靡生活,不願和大魏開戰,果然中計,上疏彈劾朝中主戰派,說他們眷戀故土,因一己之私置南楚數萬將士的生死不顧,不忠不孝,蛇鼠兩端。

  主戰派勢單力薄,皇帝無奈,只能貶斥幾位主站的大將,以安撫人心。

  讓南楚自壞長城後,杜思南再出手挑撥南楚太子和其他幾位皇子的關係,加劇朝臣和太子的矛盾,煽風點火,見縫插針,短短兩個月,這位冊立不久的太子也被廢了。

  杜思南不是武將,他不在乎自己的手段有多狠毒陰險,只要能削弱南楚,他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兵之法。

  紅泥小火爐發出窸窸窣窣的細碎燃燒聲。

  杜思南接著道:「南楚世家林立,朝中幾位皇子的外祖家皆是當地豪族,從前幾位皇子就面和心不和,這兩年儲位屢屢變動,朝中大臣難免被捲入其中,南楚幾大世家世代通婚,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人能置身其外。」

  「我們埋下的暗樁已經準備妥當,到時候裡應外合,杜某可以肯定,兩年之內,南楚朝堂必生動盪!」

  他冰冷的聲音在琴室中迴蕩。

  鄭景接著他的話說下去:「南楚君臣自侍長江天險,對我大魏有輕視之心,朝中紛爭不斷,南人、北人之間矛盾重重,南楚皇帝為安撫南人,自斷臂膀,北人無辜受冤,我們正好可以派人遊說他們棄暗投明。」

  不管那些北人願不願意改投大魏,只需放出北人和大魏人來往密切的消息,南楚以後肯定不會重用他們。

  李玄貞聽兩人說完,點點頭,問:「假如西蜀和南楚結盟呢?」

  杜思南冷笑一聲,道:「西蜀孟氏短視怯懦,沒有爭霸的實力,卻有爭霸之心,孟氏曾和南楚交戰,兩國不和已久,即使結盟也持續不了幾個月。在那之前,我們可以說動南楚與我們聯手攻打西蜀,只需要許以黔中道、山南西道等地,南楚必然動心。然後再暗中遊說西蜀,讓他們和我們聯手攻打南楚,約定將江南西道劃分給西蜀,西蜀也必然猶豫不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