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外,假如僧人生病,需要葷腥,也是可以破例食葷的。

  瑤英恍然大悟。

  不同地域的戒律有細微差別,並不罕見。

  比如以前僧人有過午不食的規矩,中午進食過後,直到第二天才能用餐,謂之「持齋」。佛教傳入中原後,這個規矩發生了改變,很多中原僧人放棄過午不食,開始一日三餐,否則根本無法保證體力。

  佛教發源於天竺,最初大部分僧侶出自天竺貴族,佛教的基本義理和天竺社會關係緊密,剛剛流傳至中原時,曾因為和中原的傳統宗法倫理、儒家思想發生衝突而水土不服。後來佛教因地制宜,根據中原的宗法倫理做出了適應的調整和改變,不斷發展演變,吸納下層普通百姓,才能在中原傳播普及。

  西域諸國和中原的國情不同,佛教的發展自然也呈現出另一種面貌,在西域的某些國度,全民都是信眾,僧人地位極高,和貴族關係密切,有時候世俗王權和教權甚至可以控制在一人手中。

  總之,地域不同,風俗不同。

  中原戒律森嚴,南北朝的一位皇帝曾頒布《斷酒肉文》,禁止殺生,要求僧人斷絕肉食,加之中原僧人不依賴於托缽乞食,受賜田,墾殖田圃,自己耕種,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所以可以不用食肉。

  瑤英記得當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經過西域的時候,僧人是食肉的。她以為王庭推崇的經義隱約有從小乘向大乘過渡的跡象,應該不食腥,想著應當尊重僧人,入鄉隨俗,入住佛寺以後一點腥都沒沾,沒想到寺中僧人並不忌諱食肉。

  她告訴親兵們,親兵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他們是武人,天天茹素,快饞瘋了!

  ……

  另一頭,緣覺回到禪房,向曇摩羅伽稟報此事,含笑道:「王,寺主並未怠慢文昭公主,公主住進來的時候主動提出只吃素食,寺主就沒讓人送其他食物給她。」

  曇摩羅伽低頭翻動皮紙書卷,眼前浮現出少女呆若木雞的模樣,她雙眸圓瞪,盯著他盤中烤肉的樣子透著幾分委屈。

  還以為她被怠慢了。

  原來那不是委屈,而是單純的震驚,一種「你怎麼可以吃肉?」的錯愕。

  她以為他可以飲露餐風麼?

  曇摩羅伽眉眼清淡,纖長手指輕拂持珠。

  ……

  第二天,送到瑤英院子裡的飯食多了幾盤烤肉。

  可惜烤肉沒有經過精心調製,做法粗劣,只撒了些鹽粒。

  不過餓了很多天的親兵還是興奮地大嚼,把烤肉啃得骨頭渣都不剩。

  吃完飯,瑤英指派親兵分頭去忙。

  她找緣覺打聽過了,王庭有大片大片葡萄園,葡萄大多被採摘下來釀製葡萄酒。高昌的葡萄酒遠近聞名,暢銷東西商道,王庭的葡萄酒不如高昌的醇美,勝在能保存很久而不變質。

  瑤英買下的那塊地剛好有幾塊葡萄園。

  之前齊年提起過他會釀葡萄酒,她讓他先釀製些試試,反正也沒指望他們賺錢。牧羊、鞣皮都是體力活,他們大多是干不動活才被賣的,她一直在想怎麼給他們找些輕省活計干。

  教他們晾曬葡萄乾?

  這個念頭一閃而過,瑤英吩咐親兵去坊市購置些葡萄乾,打聽清楚本地晾曬葡萄乾的法子。

  親兵應喏。

  瑤英坐在庭院前,望著花牆前累累垂垂的葡萄,出了一會神。

  她曾因為想喝葡萄酒和李仲虔鬧過彆扭。

  在長安,葡萄酒價格昂貴。

  當年唐軍征服高昌,將高昌的馬乳葡萄種和釀製方法帶回中原,太宗李世民在皇家園圃栽植葡萄,親自釀製葡萄酒,賜予群臣共享。後來葡萄酒推廣至民間,坊市常見,不過因為連年戰亂,鮮葡萄成了稀罕物,葡萄的釀製方法失傳,葡萄酒自然就更難得了。

  曾有個太醫說適量飲用葡萄酒對女子有益,瑤英正好饞了,鬧著要喝幾杯,被李仲虔虎著臉教訓了幾句。她一直在服用凝露丸,神醫叮囑過,她服藥期間最好不要吃酒。

  想到這裡,瑤英忽然想起一件事。

  曇摩羅伽現在服用水莽草,他知不知道這個忌口?

  她想了一會兒,搖頭失笑:曇摩羅伽是僧人,怎麼會飲酒呢?

  夜裡,親兵拿了幾包葡萄乾回來,攤開在桌上。

  瑤英一看就知道這些褐色葡萄乾質量不算上乘。

  親兵卻道:「公主,這些是城裡最好的葡萄乾,坊市的人說王宮的葡萄乾也是他們供應的。胡商說,王庭夏秋天氣炎熱乾燥,日照長,雨水少,他們採摘葡萄之後直接曝曬,不需要經過其他工序。」

  瑤英拈起幾粒葡萄乾,細看顏色,聞了聞氣味,嘗了幾枚,沉吟片刻,看來現在晾曬葡萄乾的法子很粗糙。

  她吩咐親兵:「你明天出城告訴老齊,不要捨不得那些結果的葡萄,全部鏟掉,所有園子改種奇石蜜食、馬乳、黑珍珠葡萄種,買不到葡萄種的話,讓他去城南找胡商康大,多送些茶葉、絲綢。」

  親兵應是,說起另一件事:「老齊說他聯繫了一些流亡各地的沙州人,那些人大多衣食無著,他托我請示公主,能不能收留他們?」

  瑤英蹙眉。

  王庭終究只是暫時庇護她而已,他們不能給王庭帶來麻煩,以後收留的人越來越多,不能全都接到王庭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