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還是瑤英第一次看曇摩羅伽走路,心裡不禁有種很異樣的感覺,目光一直定定地圍著他打轉。

  他身姿高挑挺拔,目似寒星,氣質清華。

  瑤英想到他不久前還腫脹得發黑的雙腿,寬大的袈裟遮住了身形,不知道他的腿恢復得怎麼樣了。

  從他優雅的步履來看,應該好得差不多了。

  蒙達提婆回天竺了,不知道他到底患的是什麼病,水莽草完全是以毒攻毒,長期服用肯定會有隱患。

  旁邊傳來幾聲咳嗽,有竊笑聲傳來,緣覺低聲提醒瑤英:「公主……」

  她看曇摩羅伽看得太專注了。

  瑤英回過神,發現殿中所有婦人都在看自己,察覺到自己的失態,收回視線。

  曇摩羅伽立在高高的殿階上,升座,坐定,領著眾僧開始念經,法相莊嚴。

  王公貴族和殿外的百姓也都斂容正坐,跟著一起誦經,比肩接踵的人群,望去全是一臉虔誠。

  梵音清遠,莊嚴肅穆,著實震撼人心。

  瑤英不由得屏住了呼吸,端正坐姿,跟著緣覺一起誦經。等她把這幾天臨時抱佛腳背熟的經文顛來倒去背了三五遍後,誦經聲停了下來。

  小僧人捧著卷文畢恭畢敬走到高台前,曇摩羅伽隨手從卷文中抽出一卷,小僧人朗聲念出一個人的名字。

  台下一名僧人應聲而起,朝曇摩羅伽行禮,開始發問。

  曇摩羅伽回答了幾句,僧人皺眉思索,雙手合十,歸坐。

  接著曇摩羅伽又抽出一卷經文,小僧人看了看布帛上寫的名字,念了出來,僧人激動地站起身,大聲發問,語速很快,曇摩羅伽神情淡然,回答的速度卻一點都不慢,僧人不停追問,甚至有種咄咄逼人的意思,他面色不改,一一回答。

  末了,僧人雙手合十,一臉佩服的表情,歸坐。

  小僧人繼續點名,每一個被點起來的僧人都一臉振奮,連續向曇摩羅伽發問,曇摩羅伽一一作答,聲音平和。

  瑤英看得一頭霧水。

  緣覺小聲和她解釋,這類似於佛辯,眾僧將他們的疑問寫在皮卷上交上去,曇摩羅伽抽中誰,誰就能和他展開一場簡短的佛辯,萬事萬物,佛法佛理,從無到有,天上的雲,地上的草,什麼都能辯。

  瑤英咋舌,硬著頭皮繼續聽,僧人和羅伽辯論時用的是梵語,她聽不懂,不過雙方辯論的速度極快,光是看那些僧人或為難、或竊喜、或失落、或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的表情也很有趣。

  曇摩羅伽抽中十卷經文後,小僧人撤下托盤,台下僧人臉上的表情重歸平和,殿中氣氛變得輕鬆了許多,羅伽開始講法。

  他先講梵語,然後改成胡語,偶爾夾雜另一種胡語,聲音清朗,音調婉轉,如玉珠落盤,帶著舒緩的韻律。

  殿中殿外眾人全都聽得如痴似醉,不時有婦人低頭拭淚。

  瑤英聽出曇摩羅伽在講善惡因果的故事,聽到後來就不大懂了。她腰板挺直,跪坐了半天,渾身酸痛,忍不住偷偷換一個姿勢。

  一道清冷目光掃了過來。

  柔和,又有種不露鋒芒的力道。

  瑤英不禁一個激靈,立馬老實了,一動不動,繼續聆聽。

  曇摩羅伽看一眼她漆黑柔亮的發頂,挪開了視線。

  瑤英這回不敢動了,又坐了一刻鐘,人群響起此起彼伏的感嘆聲和誦佛聲,所有人起立,朝曇摩羅伽恭合雙掌,目送他走下高台,在僧人們的簇擁中離開。

  等他清癯的背影消失在殿門處,瑤英心口一松:這就完了?他不會抽查她的功課?

  原來只要她老老實實坐著聽早課就行。

  瑤英起身正要離開,幾道人影罩了過來。

  般若和幾個僧人站在她面前,神情嚴肅,冷笑著捧出幾本經書:「公主修習佛法,可有所得?」

  瑤英嘴角抽了抽:剛才高興早了,抽查她功課的人在這等著呢!

  般若站在瑤英跟前,腰板挺得像截白楊樹,開始抽背瑤英經書中的內容。

  他問的剛好是曇摩羅伽讓緣覺提醒瑤英的部分。

  瑤英一愣,隨即暗笑:和尚居然幫她作弊。

  她雖然不能理解書中的深義,但背書難不倒她,對答如流。

  般若皺眉,翻開另一本,繼續問。

  瑤英依舊能流利背誦。

  一連問完幾本,沒有難住瑤英,般若不由得有些氣惱,問:「可理解其義?」

  瑤英雙眼微眯,笑著道,「不能。」

  不等般若說什麼,她反問:「你都理解了?」

  般若本想反駁,對上瑤英笑盈盈的眼神,臉上微紅,他不是剃度僧人,只是個追隨曇摩羅伽的護衛,哪敢說自己能理解書中經義?如果給出肯定的答案,肯定會被窮追不捨!

  他只得搖頭。

  瑤英微笑。

  般若不肯服輸,追問:「公主這些天就背了這些?」

  瑤英輕咳一聲,正色道:「我這些天潛心研習了一部經文。」

  般若看著她的眼神充滿懷疑:「什麼經文?」

  瑤英一字字背出《心經》。

  《心經》,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短小精悍,唐玄奘版本的譯文總共只有三百多字,簡潔明了,卻含義無窮,因為它是從數百部佛經中抽取的精華部分,濃縮自幾百萬字浩瀚如煙海的佛教典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