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聲鼎沸,粟特語、胡語的叫賣聲中夾雜著清脆悅耳的駝鈴聲。

  瑤英一路走,一路細看,各家鋪子販賣的大多是珠寶、皮毛、香料、綢緞、氈毯,琳琅滿目,樣樣精美,看得人眼花繚亂。

  不過她發現來自中原的貨物並不多。

  阿史那畢娑和她解釋:「通往中原的商路不僅崇山峻岭,遍布沙漠,旅途艱險,而且這些年兵禍連連,通向中原的商道已經荒廢,一般的商隊不敢輕易冒險。這裡的商人大多走三條商道,北道向北翻越天山,過碎葉城,經康國,史國,拉伊,最遠到達拂林,中道沿著沙漠邊緣往西,從龜茲、疏勒到犍陀羅,再往北至康國或往南去天竺,南道沿著沙漠南緣,經樓蘭、且末、于闐、莎車,至疏勒。」

  「到達天竺以後,一部分商人南下,經曲女城、王舍城,至吐蕃,或從驃國至永昌,就能抵達中原的南境。另一部分從海路,繞過天竺,和經過幾個月的海上航行到達此處的中原商人交易,那些商人大多來自中原南部的廣州、明州、揚州等地。」

  瑤英聽得感慨不已。

  畢娑說的三條商道其實和從前絲綢之路的西邊路線完全重合,只是起點那一段從中原長安到敦煌、玉門關這條路徑被切斷了,因為中原早已失去對河隴一帶的控制,道路梗絕,往來不通。

  商人能夠不畏艱險,穿越橫貫東西大陸的茫茫沙漠和連綿的雪山,打破天塹,來往於中原和拂林,自然不會因為商道受阻而輕易氣餒,隨著造船業的興盛,越來越多的商人選擇載重量巨大、成本較低的海上航行來進行貿易。

  這條海上商道從中原的明州、揚州、泉州、廣州等地的港口出發,過南海,經哥羅富沙,至天竺西部,再從陸路至西域、波斯,最遠到達拂林、耶路撒冷等地,被後世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瑤英聽李仲虔提起過,海上絲路中從中原運往西方的貨物大多是瓷器、茶葉、絲綢,銅鐵器物,帶回中原的則是罕見的香料花草、珍奇異寶,那些貨物往往剛到港口就被南楚的世家貴族搶購光,南楚富庶,可見一斑。

  那時候李仲虔和她玩笑,假如他攻下南楚都城,一定會帶她去南楚王宮庫房逛逛。

  瑤英出了一會兒神,繼續觀察聖城坊市。

  北戎的瓦罕可汗想要一統西域,就必須攻下王庭,確保北道沿途諸國都在北戎的控制之下,但只要曇摩羅伽堅守王庭,瓦罕可汗就拿不下西域北道。兩國對峙期間,諸如高昌、焉耆之類的小國才有喘息的空間。

  而高昌的繁榮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商路的暢通。

  到時候可以從這點勸說高昌的尉遲王族答應結盟。

  坊市上的貨物五花八門,豐富多采。

  瑤英一邊沉思,一邊一路逛過去,看到波斯的氈毯,拂林的琉璃盞,天竺的佛牙,高昌的葡萄酒,還有埃及的用金泥書寫的經書。

  謝青、謝鵬和謝沖跟在她身旁,眼睛都快看不過來了。

  謝鵬見瑤英盯著一家粟特商人鋪子裡懸掛的彩錦看,立馬掏銀幣:「公主想買什麼?」

  瑤英搖搖頭,道:「今天不是來買東西的。」

  謝鵬一臉茫然。

  天氣漸漸炎熱起來,王庭的氣候很適合瓜果的生長,到處有拉著一車車瓜果販賣的胡商,幾人買了些瓜果糧食,穿過坊市,來到城外的一間土坯庭院。

  院子裡的漢人攜老扶幼,全都迎了出來,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一名鬍子花白的老者哭著道:「公主救命之恩,無以為報,願為公主做牛做馬。」

  瑤英示意謝鵬扶起老者,環顧一圈。

  院子裡的男女老少面帶期盼地望著她。

  這些人面黃肌瘦,衣衫襤褸,是她從胡商那裡買下來的漢人奴隸。他們祖籍河西,有的生於西域,有的是遷來西域的,西域陷入紛亂,他們淪為賤民,境遇悲慘,被擄掠至此販賣。

  老者擦乾眼淚,問出所有人心中的期望:「公主,中原皇帝要發兵收復河西和北庭嗎?」

  所有人抬頭看著瑤英,眼睛裡似有兩簇火焰在熊熊燃燒。

  瑤英搖搖頭:「中原目前還無力發兵收復河西、北庭。」

  老者眼裡的亮光瞬間黯淡下來。

  瑤英看著眾人,提高聲音,神情凜然堅定:「不過中原從未忘記自己的子民,朝中文武大臣無不期盼能早日收復故土,大魏已平定中原,唯才是舉,厲兵秣馬,定能早日收復河山!」

  聽了這話,老者又激動起來:「公主說的是,我們盼了這麼多年,一定能盼到東歸的那一天!」

  眾人含淚點頭附和。

  謝鵬把瓜果糧食分發下去,眾人千恩萬謝,上前給瑤英磕頭。

  老者是所有人中唯一讀過書的人,謝沖取來他寫好的名單冊子請瑤英過目。

  「公主,這裡一共收留了一百一十一人,五十一男,六十女,大多是老弱病殘,因為干不動活了才被賤賣。」

  瑤英看完名單,點點頭。

  謝沖問:「公主,我們該怎麼安置他們?帶他們一起回中原嗎?」

  瑤英立在高台處,望著庭院裡抱著粗劣的饢餅狼吞虎咽的眾人,眉頭輕蹙。

  「我們要回中原,不可能帶著這些人一起冒險。以後我們肯定還會救下更多人,我們去哪裡,他們就要跟去哪裡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