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公臉上皺紋抖動了兩下,沒有挪步:「聖上不必費這個功夫,我已經聽人詳說了葉魯部落求婚之事。」

  他聲音陡然拔高,渾濁的雙眸怒氣翻湧。

  「聖上本無賜婚之意,朱氏女驕縱任性,胡亂許婚。聖上不願失信於胡人,只能賜婚,朱氏女又反悔不嫁。此時葉魯部落改口說想娶七公主,聖上想收復涼州……至於你們……」

  裴公的眼神從大臣們的臉上一一掃過去。

  「你們感念朱氏恩德,不想見到朱氏女遠嫁,既然葉魯部落主動要求換人,你們自然大喜,所以你們慫恿聖上答應葉魯部落的求婚,以親女代嫁,是也不是?!」

  他一聲歷喝,大臣們嚇了一跳,差點跪下。

  裴公看著李德,一字字道:「聖上,敢問這魏朝到底姓李,還是姓朱?朱氏女金貴,李氏女就是草芥?朱氏女視邦交為兒戲,滿朝文武由著她胡鬧,只因為她姓朱,他們眼裡心裡只有朱氏,還有聖上這個天子嗎?」

  大臣們心口砰砰直跳,汗出如漿,聽到最後一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聖上明斷!臣等絕無此心!」

  裴公冷笑了一聲:「此事皆因朱氏女而起,若不是朱氏女,葉魯部落哪來的膽氣求娶李氏公主?我大魏想收復涼州,難道就非要倚仗葉魯部落?」

  大臣們無言以對。

  裴公掃視一圈,緩緩地道:「謝家歷代經營荊南,滿門忠義之士,兒郎從文則為相,從武則為將,先天下之憂而憂,為國捐軀,義無反顧。當年胡族南下,中原百姓慘遭屠戮,謝家遠在荊南,毅然帶兵北上助朱氏抗敵,祖孫四代,十萬英魂,盡皆埋骨黃沙。」

  「二十五年前,大江一帶爆發饑荒,餓殍遍野,疫病橫行,災民逃到哪裡,哪裡的地方官就下令驅趕。唯有荊南謝無量打開城門收治災民,設粥棚醫館,活人無數,大江南北百姓紛紛逃往荊南,他全都妥善照顧,等疫病解除,他又派人送災民回鄉,沒有強行扣留。」

  「二十一年前,聖上大敗於復州,幾萬魏軍命喪河谷,魏郡也被敵軍占據,謝家出兵解了魏郡之危,獻出存糧助聖上招兵買馬,為聖上招攬荊南豪族,短短一年內,助聖上收復所有失地,和聖上立下盟約。」

  「十一年前,楚軍偷襲,謝家為牽制楚軍,為掩護百姓渡河,為了聖上的大業,死守荊南。謝無量一介文弱書生,面對裝備精良的南楚大軍,死守了一個多月!」

  「後來城中的糧食吃光了,實在無力抵擋楚軍。」

  「謝家滿門壯烈。」

  裴公擲地有聲:「城破之前,謝無量為保全城中百姓,讓親兵割下他的頭顱獻給楚軍,以平息楚軍怒火,南楚趙氏這才沒有屠城。」

  隨著他的講述,風聲陡然變得悽厲。

  大臣們神色凝重,一言不發。

  裴公眼帘抬起,渾濁蒼老的眼睛裡迸射出兩道精光:「聖上,謝家憂國忘家,捐軀濟難,無愧於祖宗,無愧於百姓,更無愧於聖上!荊南百姓不會忘記謝家的恩德!謝貴妃是謝無量的胞妹,膝下只有一子一女,貴妃多病,七公主誠孝,侍奉湯藥,不離左右,您怎麼忍心讓七公主代嫁?!」

  他語氣冷厲辛辣。

  「聖上,七公主的名字是謝無量起的,如果謝無量還在,您會讓七公主遠嫁嗎?」

  李德臉色冰寒。

  大臣們跪在地上,不敢吭聲,臉上卻都露出了感慨和羞愧之色。

  如裴公所說,當得知葉魯酋長求娶七公主時,他們都鬆了口氣——朱綠芸不必嫁了。

  他們為保全朱氏最後一點血脈費盡心思,全然不顧七公主的死活,無顏面對謝氏啊!

  李德將朝臣感慨的神色盡收眼底。

  裴公先提起當年的許諾,再質問朝臣是否還忠心於朱氏,又提起謝家,朝臣就算再偏心朱綠芸,也不可能公開贊成讓李瑤英替嫁。

  自己若是執意讓瑤英去和親,不僅會讓如裴家、謝家這樣追隨他的世家豪族寒心,也會讓前朝舊臣心生恐懼,裴都督等人更是會憤憤不平。

  新朝初立,他費盡心機平衡前朝舊臣、世家、豪族、寒門、武將,不讓任何一方勢力獨大,然而世家還是漸漸掌控了朝堂。

  他不能在這個時候讓忠臣寒心。

  朝堂上的暗流洶湧遠比葉魯部落的一萬鐵騎更重要。

  李德權衡再三,很快做出了決定。

  「葉魯部落求娶的是福康公主。」

  話音落下,大臣們沒有提出異議。

  殿庭前風聲呼嘯。

  瑤英站在裴公身側,汗濕衣衫,心跳如鼓,慢慢閉上了眼睛。

  幾年前,她偶然救了裴公的重孫裴玉一命,裴公許諾說會為她做一件事,這件事必須和李仲虔、謝貴妃都無關。

  當她發現李玄貞居然想讓她代嫁的時候,立刻想到了裴公。

  萬幸,裴公是個守約的人。

  ……

  李德留裴公住下,和他商討賜婚的事。

  瑤英告退。

  鄭宰相目送瑤英走遠的背影,臉上神情複雜。

  昨天,兒子鄭景求到他的面前,說他傾心於七公主,請求他幫忙勸說李德,阻止李德和東宮以七公主代嫁。

  鄭家和二皇子商討過婚事,雖然後來不了了之,但是只要鄭家拿出之前擬定的婚書和信物,加上七公主配合,還是可以讓外人信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