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到沈瑄衝過來,南軍紛紛退避三舍,遇上這個殺神,想活命就必須躲遠點,

  在這種情況下,跟得越緊,沖得越快,就越是安全。

  狐假虎威,渾水摸魚?

  孟同知撇撇嘴,他就狐狸了,怎麼著吧。

  舉起戰刀,砍倒一名南軍,繼續向前沖!

  僅僅一次衝鋒,十幾萬南軍便已潰散。

  燕王瞅准戰機,張玉朱能譚淵等都被派了出去,吳傑也領著一支騎兵沖陣,殺得酣暢淋漓。

  被留下的邱福數次請戰,卻被燕王駁了回去。哪個成功者身邊都會有一兩個拖後腿的,朱棣比朱允炆成功之處在於,他提前看清了這些人的本質,非到必要,絕不輕易將他們放出去。

  經過白溝河一戰,邱福就成為了朱棣眼中有待觀察的對象,其軍事生涯勢必不會那麼順遂。但比起資格更老,官位更小的何壽,已經沒什麼可抱怨的了。

  敢抱怨朱棣這個大佬?升職加薪別想了,丟掉飯碗也是分秒的事。

  戰場上,南軍敗退的速度簡直是慘不忍睹。

  城頭觀戰的鐵鉉目瞪口呆。若非親眼所見,沒人會相信,十幾萬大軍竟會如此的不堪一擊。

  接下來,還有更讓人無法置信的事。

  李景隆單人匹馬衝出了戰場,棄城再逃。

  看到的士兵一片譁然,連聲高喊:“主帥又跑了!”

  “那個混帳王X蛋又跑了?!”

  鐵鉉的眼珠子掉在了地上,一直負責後勤工作的鐵參政,委實不了解李景隆的長跑能力。看著他一騎絕塵揚長而去,整個人都石化了。

  就這樣跑了?

  丟下正在戰鬥的十幾萬軍隊,頭也不回的跑了?

  這還要臉不要?!

  還有下限嗎?!

  戰場上,主帥逃跑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南軍徹底喪失了鬥志。事情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兄弟們被坑了多少回?繼續玩命?那是傻子!

  上千南軍接連在陣中投降。被坑了這許多次,再忍就成了神龜,不能忍,跳槽!

  城頭的鐵鉉見勢不妙,立刻召集城內餘下的守軍,下令打開城門馳援戰場上的同袍,救他們回城。

  開城門?

  守城的裨將腳一軟,差點坐到地上。

  這個時候開城門,燕軍趁勢衝進來怎麼辦?

  鐵鉉知道此舉冒險,可任由城外十幾萬大軍被燕軍屠戮,更加危險!

  沒有了城外的大軍,濟南城危在旦夕,註定是守不住的!

  鐵鉉堅持,裨將無法抗命,只能打開城門。

  為救人,鐵鉉下了血本,把城內僅存的戰馬都拉了出來。出城的南軍大都是鐵鉉收攏救回,對鐵參政的活命之恩始終銘記在心,明知是送死也沒人皺一下眉頭。

  戰場上,燕軍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南軍即將被包圍,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

  中軍大纛之下,燕王撫須而笑,沒有了守軍,濟南唾手可得。

  在燕軍的包圍圈即將合攏時,異變突生。

  一支從城內奔出的騎兵找准了突破口,在燕軍的外圍撕開了一條口子,為不願投降的南軍殺開了一條血路。燕軍猝不及防亂了陣腳,陣中的南軍趁亂向外突破。帶頭衝殺的正是盛庸。

  被撕開的缺口一直未能合攏,燕軍只能看著越來越多的南軍衝出包圍,向城內奔逃。

  鄭亨奉命前去阻擊,迎頭撞上城頭飛下的箭雨,不得不退了回來。

  令人心驚的是,高陽郡王朱高煦也差點被流矢擊中,幸虧燕山後衛的孟同知以身擋箭,救了朱高煦一命。

  看著左臂中箭的孟同知,朱高煦很是感動。

  孟清和卻只能苦笑,誰知道會這麼湊巧,不過是沒拉住韁繩,就平白的挨了一箭。好在有鎧甲保護,箭頭應該扎得不深。若像沈瑄一般,八成會直接掉下馬背,被亂軍踩成肉泥。

  “孟同知隨孤來!”

  朱高煦發了狠,小宇宙頓時爆發,戰鬥力瞬間飆升。

  一桿長槍如銀龍出海,無人可擋。

  不遠處,沈瑄見到了孟清和受傷的一幕,周身殺意瀰漫,仿佛染上了一層血色。不只是南軍,連燕軍都想離他遠一點,實在太嚇人了。

  突襲的援軍,城頭的箭雨,為被困的南軍打開了一條生路。

  燕王開始調動軍隊,撤開包圍,轉而攻城,鐵鉉果斷下令關上城門,拉起城外的吊橋。為城池的安全,還留在城外的南軍只能另尋生路,他實在有心無力。

  燕軍試探著攻城,沒取得任何戰果。

  朱棣下撤回攻城的隊伍,先集中精力把城外的南軍消滅,空出手來再去攻打城池。

  作為傷員,又是為高陽郡王擋箭的大功臣,孟清和從戰場上撤回,立刻有大夫為他診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