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呵呵,何元菱半個字都不信。

  她信任秦栩君,卻還是有淡淡的酸意。秦栩君居然和別人有秘密,還把她排除在外,這感覺真叫人不舒服。

  不過,她有涵養,卻也並沒有逼問。只微微笑道:「哦,我還以為皇上是問你解毒之事。」

  「解毒?」李宜真沒明白。

  「太后和淑妃生辰宴上中的毒,已是第四日,太醫也是束手無策。不是你曾經治癒過嘛,我還以為皇上跟你討藥方去了。」

  原來是這事。李宜真暗暗鬆了口氣:「皇上未曾提起此事。當年給卑職醫治的是一位江湖游醫,卻也沒什麼名氣,早已不知去向。」

  「可還記得名號?也可叫各官府打聽打聽。」

  李宜真想了想:「好像叫『溫和』?那時候卑職還小,也不知郎中名號,只聽似乎是這麼叫的,至於兩個字如何寫,卻不清楚。」

  「溫河?」何元菱一怔。

  沒想到,竟然在這裡還能聽到溫河的名字。

  溫姓本就不常見,叫「溫河」的郎中,同名同姓的可能性就更小。而且何元菱的印象中,這位溫郎中,的確是從京城去到江南。

  何元菱問:

  「是不是生得和善,眼睛特別特別小?」

  「對對,眼睛特別小,跟兩道縫似的。小時候姐姐還給他起了個渾號叫『溫細眼』。」李宜真想起與姐姐的兒時,不由泛起微笑來,「咦,您認識?」

  「巧了,入宮前的舊識。」

  知道是誰就好辦。何元菱立即尋了邰天磊過來,命他即刻派人去江南陽湖縣余山鎮接溫河進京。

  一路快馬,不得耽誤。

  ……

  話說,同樣一路快馬進京的束俊才,去了都察院報到,領監察御史一職。因左都御史俞達尚未回京,右都御史賀望遠見了他。

  關於束俊才的傳言,早在他去江南任職之前,京中官場就是流言紛紛。

  很多人都知道,有位姓束的新科進士,因為迴避雅珍長公主的覬覦,自請外放了江南。而當朝程太師,對這位新科進士更是關愛有加,親自挑選了最最富庶的陽湖縣。

  更讓人迷惑的是,皇帝和程太師關係已經很緊張,可偏偏在束俊才這裡,皇帝似乎一點都不介意束俊才與程博簡的關係,束俊才人還沒有進京,皇帝就已經叫戶部撥了京里地段甚好的一座宅子出來,賜給了束俊才。

  他一個乳臭未乾的弱冠少年,憑什麼兩邊都吃得這麼開?

  賀望遠坐在大案後,望著束俊才,心中敵意甚濃。

  「不必如此,往後皆是同僚,你多多親近俞大人。俞大人……才是都察院的頭兒。」

  這話說得奇怪。雖說左為尊,但你右都御史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何必如此話中帶刺,距人千里之外呢。

  束俊才想起昨夜程博簡說的那些話。警覺起來。

  看來,賀望遠定是因為程博簡的緣故,故意擠兌自己。

  束俊才到底也是在江南省歷練了近一年,寵辱不驚:「賀大人說笑,都察院行的是監察百官、巡視郡縣。既要糾正刑獄、肅整朝儀,便不能結黨營私,何來親近之言。」

  賀望遠不知他深淺,也不再與之言語糾纏,只丟了一串鑰匙過來:「掌葉前一省的監察御史告老還鄉了,你接任吧。」

  鑰匙也沒好好扔,從大案上滑落在地。

  束俊才行禮:「卑職告退。」

  又借著行禮躬身的勢,順勢從地上撿起了鑰匙。倒也乾脆利落

  ,並不著痕跡。

  聽著一串鑰匙叮鈴當郎遠去。賀望遠眉頭深鎖。

  他聽得出來,束俊才是故意將鑰匙弄出聲音,是示威,更是蔑視。這黑黢黢的鄉下小子,到底什麼來頭?

  午間時分,賀望遠就從其他同僚的嘴裡知道了束俊才到底是什麼來頭。

  急吼吼的雅珍長公主,聽說束俊才快馬進京,又到都察院任職,竟然毫不遮掩地命人送了午餐過來。

  都察院的各路御史們全都看傻眼了。

  只見長公主府的僕從和丫鬟浩浩蕩蕩來了三十幾個,不僅帶來了滿滿一桌的山珍海味,還配上了閃閃發光的全銀餐具,更誇張的是,其中四個僕從還挑了一張大理石桌面的黃花梨長桌過來。

  長公主有云:「吃得好,才有力氣幹活。你們都察院的伙食,本宮早就暗中調查過,根本不是人吃的!」

  大伙兒倒吸一口涼氣。

  我的媽呀,吃了這麼多年,今日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吃的都「不是人吃的」。

  長公主又有云:「束大人乃本宮舊識,往後束大人之膳食,由長公主府送達。考慮到束大人的用餐心情,本宮決定,請諸位與束大人一同用餐,費用都從長公主府出。」

  大伙兒剛剛吸完的涼氣頓時煙消雲散,心情變得好極了。

  只有束俊才臉色鐵青,看著浩浩蕩蕩的仆叢和丫鬟們在都察院的廊下排開長桌。轟也不是,吃也不是。

  都察院這些御史們,平常都只會噴人。噴東噴西,搞得人緣很差,所以伙食也不好。一見這排開的一桌,還配著亮閃閃的餐具,個個都躍躍欲試。

  「束兄,你吃不吃啊,你不吃,我們先開動啦?」

  「就是嘛,小束兄弟。卻之不恭啊,還是欣然接受吧。

  束俊才實在又生氣又無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