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鄧嬋玉聞言,回眸看了他一眼。她死了沒多久,生前混混沌沌,以為自己是命該絕了;如今在台上聽聞了封神榜的真正由來,以及闡教在其中暗暗使的絆子,很生氣,對姜尚道:「老頭子來作甚,滾!」

  姜尚:……

  他的法術低微,沒帶打神鞭,只好好言去勸一下廣成子大師兄。然而大師兄以為他故意幫著截教,也很生氣,手中的動作一點也不停。

  除了姜尚,大家都是鬼,雖然沒有肉 體之痛,但是打著還挺帶勁的。再說生前也有點修為,因此拆了封神台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是倒霉了姜尚,他看著眼前的混戰,嘆了一聲,無可奈何。

  忽然有人飄到了自己的身邊,對他道:「姜丞相,說起來,你也是個可憐人。」

  姜尚看到他,略有些意外,道:「聞太師此話怎講?」

  「你雖貴為西岐的丞相,然而也不過是貴教教主的一枚棋子。」聞仲淡淡道:「聽聞你想修行仙法,只是這麼多年來,你何曾得償所願?」

  仙法?姜尚心中一動,他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年在朝歌,在命館裡,曾有個少女,跟他說:「你日後雖位極人臣,卻也只能享盡人間富貴。若要成仙得道,必要遠離塵埃……」

  當時他不甚明白,如今看來,他不過是封神的一個棋子,難以得償夙願。

  為了封神,他的妻子和義兄白白送死,幾十萬的殷商大軍也在片刻間化作灰燼。待這場大戰後,闡教得償所願,還需要他一個姜尚嗎?

  他回眸望了望崑崙的方向,低低嘆了一聲:「你說得對。其實我很羨慕你,雖然師兄們常說,截教皮毛帶甲之輩,非道門正統;然而在我看來,你們真心對待教中弟子,一視同仁,絕不會像我這樣,有心求道,卻只能成就人間富貴。」

  他喚來柏鑒,對他道:「我走了。我留兩封書信,你分別交給大王、我老師。」

  這場大戰,無論闡教輸與贏,他的存在都沒有意義了。贏了,封神榜圓滿;輸了,封神榜亦是圓滿。

  至於姬發,他已經兵臨朝歌城下,也該讓凡人們自己打架了,見證一番實力了。

  姜尚放下相印,辭官而去,一身輕鬆。他想遠離這裡,於是借土遁到了東海岸邊,又借水遁,去尋訪一個仙島。

  許久,姜尚終於看中了一個島嶼。等他上了島,看這裡靈氣濃郁,草木清新,心中十分滿意。只是沒走幾步,一個看著略面善的道人,從裡面搖搖擺擺走了出來。

  申豹見了他,有些疑惑:「白熊老弟?你怎麼來了這裡?」

  「我想修行。」他老實道:「既然道友在這裡,我就換個地方。」

  「沒事!」申豹大手一揮,伸了個攔腰,隨即笑道:「反正我一人也是無聊,咱們是舊相識,就從此作伴吧!」

  姜尚欣然一笑,道:「好。」

  作者有話要說:  希望我沒被高審

  感謝有趣的哥子、奉孝無雙灌溉的營養液,謝謝!

  第065章 :

  朝歌城內。

  西岐連日過關斬將, 讓整個朝歌都惴惴不安。眼看著姬發就要攻入城內,帝辛在姜後的宮中, 痛罵守關將士的無能,又灑淚道:「孤雖然算不得明君,但也平定四海, 善待諸侯。天意為何要亡孤?」

  姜後看著殷郊、殷洪兩位幼子,心中更加悲戚。若是姬發兵臨城下,朝歌必定是保不住了。她只能含淚勸帝辛:「妾聽說是崑崙的仙人以人間為戰場,有意扶持姬發稱王。大王, 凡人怎能跟仙斗!」

  帝辛頹然坐在地上, 低低道:「逆臣到了哪裡?」

  「早就到了城外百里處。」

  他嘆了一聲,閉上眼睛。姜尚、姬發紮營,已經多日沒有前進了。

  殿外來報, 比干和黃飛虎兩位將軍求見。

  他們匆匆入殿,跪伏在地, 奏道:「老臣見過大王、王后。如今到了成湯基業生死存亡之際,老臣有一建議,可幫助大王躲避戰亂。」

  比干見帝辛微微頷首,又道:「大王可去城外的女媧神廟中寄居數日, 求娘娘庇護。想必那姜尚、姬發再大膽, 也不敢闖入娘娘的神廟!」

  帝辛當下道:「不可!」

  他乃殷商的大王,便是死,也要死在朝歌城中。更何況他得罪了女媧,料想女媧也不會庇護他。兩位老臣苦心勸諫, 最後,帝辛堅決不出,他們只好把殷郊、殷洪兩位殿下送到了城外的女媧神廟中,祈求娘娘的保護。

  城內城外,這一片茫茫大地上,陰雲密布,怨氣直衝天際。

  身居媧皇宮的女媧聖人,自然被驚動了。

  她看到這天地間的劇變,人間的慘案,不覺一嘆。她喚來一個童子,取出寶蓮燈,對其道:「去朝歌城外,將此物交給你的靈珠子師姐。」

  截教眾仙已至戰場。

  靈蘅淡淡瞧著周圍的環境,約戰之處在靠近朝歌城的最後一個關隘,武王大軍已經過去了。兩側是巍峨高山,留出這樣的一個峽谷,正好可以擺陣。

  元始天尊帶著諸位弟子,以及西方教的兩位教主,也早已到了。無當也在望著對面的情景,忽然道:「奇怪了,大師伯怎麼不在?」

  「或許還在路上吧。」金靈聖母淡淡道:「這裡怎麼會少得了他。」

  如今截教以一打四,來的人又少,因此在氣焰上,沒有對面那樣猖狂。靈蘅掃了一眼,除了闡教弟子們,西方教的兩位教主帶著陸壓也來了,另有一些和闡教交好的仙翁,還有四海之中願意襄助闡教的散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