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那交易很可能就是自己。
現在猜了個七七八八,她一時心情感到複雜。
再者, 過不久她和柔兒就要去蘇州了。
如今的劇情已經被她推的起飛,書靈也沒有出現,這就說明沒問題了,照著這個順序繼續下去,或許主線很快就走完了。
等兄長顧崢剿匪後,外藩國就會進攻大魏國,到時候皇爺爺第一時間就會派顧崢去歷練,說是歷練去了不危險的地方,其實恰恰那個地方埋伏了上萬外藩大軍,還得顧崢死裡逃生以犧牲了不少騎兵營的兄弟闖出來。
連龐勇都差點命在旦夕,好在老天保佑他們,主角光環效應,下了一場大暴雨泥石流山崩徹底堵住了外藩軍的去路,而且外藩軍多數是馬上戰士,□□的馬再受過訓練也會因為動物本能害怕自然災害,當時大匹馬受驚,踩死了不少外藩軍。
再加上外藩軍頭領一意孤行就想逮住顧崢這位皇家世子,乾脆採取了圍而不打的計策,結果這個圍而不打忽略了戰略地位,使得附近的四皇叔帶著五萬人包圍了過來。
來了一個反包圍,最後與顧崢裡應外合,內外互攻,攪得外藩軍萬兵大亂,糧草又被燒,不得不退守關外。
結果這外藩軍又遇到了霜葉閣的殺手,正是女主派過去的,直接將那外藩軍頭領的頭顱,宛如探囊取物瞬間被搬家,剎那間,外藩軍群龍無首不知何處逃,軍心散渙,便都被擒主變成了戰俘。
可別小看了這批戰俘,至少二千人,在後續發揮的作用也大。
顧崢說服了其中一名戰俘頭領,在外藩軍主力打入了間諜,從此為外藩軍的敗北打下了旗幟。
顧念越想越覺得佩服這個哥哥。
果然是男主。
這一場大戰,直接拉攏了四皇叔入陣,顧清華也不知道為何突然加入了,條件是要寶藏留在他封地,顧崢直接答應了,以至於將皇儲的位置從皇子間,拉伸到皇孫之間,讓皇位爭鬥變得更殘酷。
最後還是顧崢過五關斬六將,在眾人的信服下輔助下,擊破了皇爺爺的陰謀,拉出了他護著的十六皇子。
當時的十六皇子才十歲,手下卻已經有六條太監的性命,暴戾初性,更因為其母的挑唆,而小小的年紀就對皇位渴望至極。
本來皇爺爺還有勢力抵擋顧崢,起碼還能拖個五六年削弱顧崢,讓顧崢處於劣勢再一網打盡,結果就被這麼個寵愛的無知小兒背後捅了一刀,直接下毒威脅皇爺爺。
可謂是愚蠢之極,皇爺爺最後也不知道是不是犯蠢不去補救,居然還真的讓十六皇子當了太子。
從此十六皇子成為眾矢之的,他自己把自己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了。
面對著群虎之皇臣,以為坐穩皇位便可,卻沒想到皇爺爺已經護不住他了,因為下毒而奄奄一息最後乾脆昏迷過去了。
也就是這段時間昏迷,讓顧崢徹底掰倒了十六皇子,皇族人心所向,大臣人心所向,昏迷的皇爺爺便成為了太上皇,而顧崢親自將父王推上了皇位。
等顧清政坐上了皇位後,顧崢便成為了太子,而她成為了雍寧公主。
坐位十年,顧清政處理好皇爺爺的爛攤子便將皇位傳於顧崢。
自此大魏盛世再度推到高峰。
顧念也沒想到,自己推動了整整三分之二的劇情,並且雍寧公主最後的下場是因為想奪取皇位才動了顧崢,最後才被顧崢囚禁在公主府貶為庶人。
可惜原主不是那麼容易屈服的女人,一而三像逼著自己死一樣,去挑戰新太子顧崢。
顧崢每次都抵擋住了妹妹的攻擊。
顧念因此以為顧崢是看在父皇的面子上,作為顧崢的弱點攻擊他。
但是萬萬沒想到,最後出手擊敗她的人不是顧崢,而是顧清政。
顧清政將搜集下來的罪證都擺在了顧念面前,並賜下了毒酒,打算對外宣稱雍寧公主病體久久不愈,故逝。
父親親自毒死了這朵狼毒花。
顧崢悲傷之餘,不忍父皇背下這份毒子的惡名,便搶先在顧念喝毒酒前,親自殺了她。
一劍封喉,毫無痛苦。
這之後的原著野史,確實記載過顧崢為登皇位失手殺死親妹妹,導致父子離心,離德,從此在登基後,老死不相往來。
顧清政也雲遊四海去了。
其實兩人並沒有錯,只是顧念最後成為了父子兩人揮之不散的痛苦,導致父子倆隔閡。
每次看到自己最後的結局。
顧念都忍不住想吐槽原主拿著一手好牌,打成了一副爛牌。
如果她止步於公主,哪怕想要點權力想要點自由,顧崢和顧清政何嘗不會給她爭來,可惜她太貪婪了要的太多了。
雖然她也很同情原主的成長環境,一直被無視或者被利用被推入火坑而黑化,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原主最後是被仇恨迷惑了雙眼,而看不清自己其實已經得到了幸福了,即便受過苦難,但最後父三人還在走到一起了。
就在顧崢對付皇爺爺時,一家三口攜手並行,已經是極其和諧的結局了。
可惜被原主作死了。
顧念心想自己該不會最後還要幫助顧崢對付自己吧?
「書靈。」
她呼喊一聲。
書靈出現:「顧小姐,有什麼疑問嗎?」
現在猜了個七七八八,她一時心情感到複雜。
再者, 過不久她和柔兒就要去蘇州了。
如今的劇情已經被她推的起飛,書靈也沒有出現,這就說明沒問題了,照著這個順序繼續下去,或許主線很快就走完了。
等兄長顧崢剿匪後,外藩國就會進攻大魏國,到時候皇爺爺第一時間就會派顧崢去歷練,說是歷練去了不危險的地方,其實恰恰那個地方埋伏了上萬外藩大軍,還得顧崢死裡逃生以犧牲了不少騎兵營的兄弟闖出來。
連龐勇都差點命在旦夕,好在老天保佑他們,主角光環效應,下了一場大暴雨泥石流山崩徹底堵住了外藩軍的去路,而且外藩軍多數是馬上戰士,□□的馬再受過訓練也會因為動物本能害怕自然災害,當時大匹馬受驚,踩死了不少外藩軍。
再加上外藩軍頭領一意孤行就想逮住顧崢這位皇家世子,乾脆採取了圍而不打的計策,結果這個圍而不打忽略了戰略地位,使得附近的四皇叔帶著五萬人包圍了過來。
來了一個反包圍,最後與顧崢裡應外合,內外互攻,攪得外藩軍萬兵大亂,糧草又被燒,不得不退守關外。
結果這外藩軍又遇到了霜葉閣的殺手,正是女主派過去的,直接將那外藩軍頭領的頭顱,宛如探囊取物瞬間被搬家,剎那間,外藩軍群龍無首不知何處逃,軍心散渙,便都被擒主變成了戰俘。
可別小看了這批戰俘,至少二千人,在後續發揮的作用也大。
顧崢說服了其中一名戰俘頭領,在外藩軍主力打入了間諜,從此為外藩軍的敗北打下了旗幟。
顧念越想越覺得佩服這個哥哥。
果然是男主。
這一場大戰,直接拉攏了四皇叔入陣,顧清華也不知道為何突然加入了,條件是要寶藏留在他封地,顧崢直接答應了,以至於將皇儲的位置從皇子間,拉伸到皇孫之間,讓皇位爭鬥變得更殘酷。
最後還是顧崢過五關斬六將,在眾人的信服下輔助下,擊破了皇爺爺的陰謀,拉出了他護著的十六皇子。
當時的十六皇子才十歲,手下卻已經有六條太監的性命,暴戾初性,更因為其母的挑唆,而小小的年紀就對皇位渴望至極。
本來皇爺爺還有勢力抵擋顧崢,起碼還能拖個五六年削弱顧崢,讓顧崢處於劣勢再一網打盡,結果就被這麼個寵愛的無知小兒背後捅了一刀,直接下毒威脅皇爺爺。
可謂是愚蠢之極,皇爺爺最後也不知道是不是犯蠢不去補救,居然還真的讓十六皇子當了太子。
從此十六皇子成為眾矢之的,他自己把自己推到了風頭浪尖上了。
面對著群虎之皇臣,以為坐穩皇位便可,卻沒想到皇爺爺已經護不住他了,因為下毒而奄奄一息最後乾脆昏迷過去了。
也就是這段時間昏迷,讓顧崢徹底掰倒了十六皇子,皇族人心所向,大臣人心所向,昏迷的皇爺爺便成為了太上皇,而顧崢親自將父王推上了皇位。
等顧清政坐上了皇位後,顧崢便成為了太子,而她成為了雍寧公主。
坐位十年,顧清政處理好皇爺爺的爛攤子便將皇位傳於顧崢。
自此大魏盛世再度推到高峰。
顧念也沒想到,自己推動了整整三分之二的劇情,並且雍寧公主最後的下場是因為想奪取皇位才動了顧崢,最後才被顧崢囚禁在公主府貶為庶人。
可惜原主不是那麼容易屈服的女人,一而三像逼著自己死一樣,去挑戰新太子顧崢。
顧崢每次都抵擋住了妹妹的攻擊。
顧念因此以為顧崢是看在父皇的面子上,作為顧崢的弱點攻擊他。
但是萬萬沒想到,最後出手擊敗她的人不是顧崢,而是顧清政。
顧清政將搜集下來的罪證都擺在了顧念面前,並賜下了毒酒,打算對外宣稱雍寧公主病體久久不愈,故逝。
父親親自毒死了這朵狼毒花。
顧崢悲傷之餘,不忍父皇背下這份毒子的惡名,便搶先在顧念喝毒酒前,親自殺了她。
一劍封喉,毫無痛苦。
這之後的原著野史,確實記載過顧崢為登皇位失手殺死親妹妹,導致父子離心,離德,從此在登基後,老死不相往來。
顧清政也雲遊四海去了。
其實兩人並沒有錯,只是顧念最後成為了父子兩人揮之不散的痛苦,導致父子倆隔閡。
每次看到自己最後的結局。
顧念都忍不住想吐槽原主拿著一手好牌,打成了一副爛牌。
如果她止步於公主,哪怕想要點權力想要點自由,顧崢和顧清政何嘗不會給她爭來,可惜她太貪婪了要的太多了。
雖然她也很同情原主的成長環境,一直被無視或者被利用被推入火坑而黑化,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原主最後是被仇恨迷惑了雙眼,而看不清自己其實已經得到了幸福了,即便受過苦難,但最後父三人還在走到一起了。
就在顧崢對付皇爺爺時,一家三口攜手並行,已經是極其和諧的結局了。
可惜被原主作死了。
顧念心想自己該不會最後還要幫助顧崢對付自己吧?
「書靈。」
她呼喊一聲。
書靈出現:「顧小姐,有什麼疑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