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淑嬪一見這個,急了,撲過去掐住陳嬤嬤逼問,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然而陳嬤嬤卻直接咬舌自盡了。

  太子當即命人救陳嬤嬤,但是為時已晚。

  陳嬤嬤的畏罪自殺後,太子二話沒說,直接陪著韓淑嬪過去,請問皇太后這陳嬤嬤的屍首應該如何處置。

  皇太后大怒:「這與我何干!」太子冷笑,當即也沒說什麼,就出來了。

  但是韓淑嬪傻眼了。

  為什麼陳嬤嬤會這麼害自己?陳嬤嬤到底是受什麼人指使?

  陳嬤嬤就這麼畏罪自殺,必然是不想或者不敢供出來她背後的指使人。

  這一刻,韓淑嬪不敢多想,一想之下,真是後背發涼,頭皮發麻。

  是什麼人能夠不動聲色地將自己的那方子給換掉?

  韓淑嬪眼前浮現出那張眼睛,那張眼皮耷拉下來,居高臨下地看著她的眼睛。

  是皇太后……?

  韓淑嬪想到這裡,手都在抖。

  她一直防備忌憚著太子,對那顧錦沅也是橫看豎看不順眼,總是恨不得他們去死。

  她想讓自己的兒子登上帝位,所以只能靠著太后,甚至連皇上都靠後了。

  但是太后竟然想要自己兒子的命?

  韓淑嬪顫抖著手,想著過去的種種,一時真是遍體生寒。

  她竟然一直以虎為伴,她想著靠攏皇太后來讓自己兒子得到皇位,結果皇太后卻對自己兒子下毒手?

  反倒是自己一直暗暗提防的太子,救了自己兒子性命?

  韓淑嬪想想這件事,就覺得,她好像已經不知道自己過去這些年都在幹什麼了,太傻了。

  太傻了!

  **************

  韓淑嬪和二皇子一脈在宮中的失利自然很快傳出去了。

  為了這個,胡芷雲自然是不滿,如今胡家在朝中逐漸受到排擠,一日不如一日,她哥哥胡大將軍為此也是不滿,而顧瑜政顯然已經對她不再容忍。

  胡芷雲想起這個,氣恨得很,顧瑜政這根本是過河拆橋了。

  但是事到如今,把柄都在顧瑜政手中,自己又能如何?

  況且顧瑜政唯一的女兒如今已經是貴為太子妃,她想用什麼法子都不能了。

  怎麼可能去對付一個太子妃?

  偏偏那個太子對這位太子妃,聽說是寵得很!

  胡芷雲想起這個,自然將一腔怨憤都發泄到了顧蘭馥身上。

  顧蘭馥也是無奈得很,她不知道這到底出了什麼差錯,為什麼顧錦沅沒有像上輩子的自己那樣被太子冷落。

  她絞盡腦汁地想著,難道是因為顧錦沅有些什麼特別的手段,可以勾搭太子?

  她又想起來上輩子二皇子和顧錦沅的恩愛,越發肯定了這一點。

  這讓她感到焦躁,也感到心煩,無奈之下,只能越發小心地飼養著自己的媚蝶。

  其實顧錦沅怎麼樣她不用擔心,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嫁給二皇子,只要嫁給二皇子,她管那個顧錦沅怎麼樣呢,她只要當上皇后,一切不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可是,這個皇后怎麼當?

  顧蘭馥思來想去,決定再次進宮打探一番。

  可誰知道,竟聽說韓淑嬪閉門思過,也不見外客了,這可讓顧蘭馥驚得不輕,一時心神恍惚,不免多想了。

  而緊接著,她又聽說了消息,隱約聽說這門婚事怕是未必作準,皇上對她有不喜之意。

  顧蘭馥大驚,這一驚非同小可,恍惚中後背一陣冷汗,她就想起來在那夢裡,她的種種。

  不行,這樣一定不行,她得想個法子。

  這麼想著間,她攏緊了袖中的媚蝶,看著那媚蝶翩翩而動,她想到了一個法子。

  ***************

  這幾日,宮裡頭明顯太平多了,皇太后看起來最近精氣神不佳,一直悶著不怎麼見客,聽說每每過去佛堂念佛吃齋的,而韓淑嬪正在閉門思過受罰,宮裡頭頓時清淨下來了。

  但是太子卻比往常更忙了。

  原來自從入了冬後,北方邊疆的北狄那些蠻族,因為冬日裡糧食不濟,便每每騷擾邊境,連著一個月,從邊疆的戰報來看,竟是大小衝突十幾次,甚至有一些死傷。

  其實這種邊疆衝突倒是常見,一般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當今聖上是寬容的性子,並不願意起那干戈,勞民傷財,到時候受苦的還是天下黎民。

  不過太子仔細地看過那邊疆守將送來的奏報,發現這一次倒是不太尋常,北狄國王子可拿雄好像親自帶領人馬狩獵於邊疆,並且隱隱有進犯之心。

  太子這麼提醒後,皇上也覺得此事不能掉以輕心,便召來了心腹大臣商議,開始查檢國庫籌備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顧錦沅無事時,便過去皇后那裡,或者幫著料理後宮之事,或者閒坐說話,關係倒是好得很。

  皇后本身就是好性子,又存著對拉攏太子和顧錦沅之心,兼之上次皇太后之事,顧錦沅對她的維護,更加讓她感動,是以私心裡真是把顧錦沅當做親兒媳婦甚至女兒來看待,關係親近得很。

  這一日,已經將近年節了,顧錦沅陪著皇后親自清洗了佛像,更換了幔帳,又開具了辭歲時參加宮宴的名單,其它事等也都囑咐下去,兩個人都鬆了口氣。

  再看時,也就是準備供神用的餅餌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