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番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的番外章

  穆安之的小心眼。

  穆安之是位相當有器量的帝王。

  這種評價在臣子間並不罕見, 而且,並不全是出自對帝王的恭維,是實實在在許多臣子都這樣認為。

  首先, 穆安之的帝位相當於搶來的,雖然當時關內大臣肯定都做出各自權衡, 然後, 主動或被動的接受了這位來路不大和平的藩王登上帝位。

  但是, 穆安之除了入關之戰,率兵入帝都途中再未有大的戰事,即便有死咬牙不肯開城門的地方,穆安之多是威逼利誘, 而不是用戰火征服。他對天下表現出了相當大的善意。

  其次, 穆安之登上帝位後對太上皇一直禮遇善待,雖然父子二人至今再未相見, 但太上皇在行宮的供給、太上皇身邊服侍的妃嬪內侍、穆安之自己不選妃卻不忘每年給太上皇添幾個新人, 這是何等體貼孝順。再有, 如皇室宗親過去給太上皇請安、抑或太上皇打獵游弋, 穆安之都沒有表現出忌憚的意思, 一切隨太上皇的心意。

  其三, 太上皇留下的舊臣, 除了陸仲陽那一黨大逆不道罪不容恕委實該殺的,穆安之並未大肆株連, 也未大範圍清洗, 使得許多中立搖擺,當年與廢太子穆祈之相近的那批官員保留了下來。哪怕去官去職, 好歹命還在, 這就是帝王的仁慈了。

  其四, 穆安之登上帝位後,清流有些擔心世勛豪門權勢過盛,不想,穆安之並不在意官員出身,他向來直接看人,倘官員無能,就是出身皇室也沒用。這一點,寒門自然是放下胸膛內忐忑不已的小心臟,其實,便是親貴也無甚意見。別小看親貴,除了那些快倒台的破落戶,沒哪家顯赫的親貴不注重子弟教育的,天生便有顯赫家世一流教育,若子弟仍不堪造就,只要親貴們頭腦清楚,自己都不會強推無能子弟上位,他們比誰都更加知道高處不勝寒的風險。

  所以,綜上所述,穆安之能在登基後極快的穩住局面,也不足為奇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外人看來。

  李玉華比誰都了解穆安之,她家三哥在聽到前首輔裴老相爺重新把裴如玉又召回家族的消息後就冷笑三聲,然後,就出門溜達去了。穆安之在御花園秋波湖畔小坐片刻,找唐駙馬過來詢問帝都宅子的事。要侯府規制的,位置得好,宅子也得好,要緊的是,離宮裡近卻離裴家遠的。

  前三項都容易滿足,就是最後一項有點難。要知道裴相當年做到首輔,裴家的宅子便是御賜的,當年太上皇為了首輔入宮方便,特意給首輔選的離宮近的宅子。要是離裴家遠,那離宮裡也就遠了。

  入秋風有些涼,幾隻仙鶴在湖畔閒邁著優雅身姿,穆安之披一襲狐裘站在湖畔觀賞殘荷。唐駙馬想了想心下便有數,如今朝中新賜侯爵的只一位,便是今兵部裴尚書的夫人白木香白侯爵。不過,白侯已是賜爵封賞過,陛下如何又想起賜府來。

  不是聽說裴相受全體族老強烈相托重開祠堂,又把裴尚書給加回族譜成一家人了麼。

  話說裴相這一手也是令唐駙馬嘆為觀止。

  唐駙馬不好多問,即便給白侯賜宅怎麼還要專挑離裴家遠的?

  他琢磨一下內務司眼下手中的上等宅院,「現成的有前藍侯府退回的宅子,那宅子臣去看過,宅院屋舍都是極好。藍侯賜爵的年頭短,當時賜的宅子就離宮裡遠些,卻也沒離了格,車馬小半個時辰就能進宮。雖都在南城,與裴相府一東一西,車馬得一個時辰。還有幾處合侯府規制的多是宗室降爵收回的宅子,再有一處是先文貞公用過的宅子,那處宅子也不小,只可惜不是侯府制式,怕要略做修改。還有前陸家的宅子,陛下,這還得您拿個主意,那宅子原是柳公府舊宅,當日您賞了小杜國公,小杜國公說那宅子太大,多有逾越之處,他執意退回一半。其實柳公府大是有緣故的,先老國公尚定國公主時,定國公主府便與國公府挨著建的,如此便合在一處。當年便都賞了陸家,如今小杜國公只收了先柳公府的地方,剩下的是公主府的府邸制式,改一改府中不合之處,現下就能住,也是上上等的好宅院。」

  穆安之滿意頜首,「那就定國公主這處吧,小杜和如玉也是很好的朋友,睦鄰而居亦是美談。何況宅子沒人住容易壞,白侯功高,賞舊宅朕心不忍。自巾幗侯之後,我朝再無女子封侯,白侯功勳顯赫,前番雖賜了爵位土地金銀,獨忘了賜宅。先時他們那處宅子還是太上皇賞的,如今想想,不合白侯的身份,也不合朕的心意。就這處吧。」然後,他還給自己找了個牽強託辭,「裴相府那鬧哄哄的地界兒,白侯去了,又是婆婆又是太婆婆又是小姑子又是妯娌,哪兒還能有心制研製兵械武器,就得有這麼個清淨地界兒,白侯才能全心投入為朝效力啊。」

  「何況,白侯畢竟功高爵顯,還住在裴家這跟家裡人相處起來也不方便。難不成晨昏定醒的,她給裴相行晚輩禮,然後裴相再反過來給侯爵回禮,不好不好,還是朕費費神,給他們解決這難處吧。」穆安之越說越順,越發覺著自己善解人意體貼人心。

  唐駙馬笑著附和,「陛下說的是,那臣便著他們去準備了。」

  穆安之道,「先辦這事。」

  「是,臣明白。」唐駙馬心說,可算知道您與裴相多不對付了。不過,陛下將裴尚書夫婦與裴家分開,到底是出自私心,還是不欲裴家太過龐大呢?畢竟,若無意外,裴尚書這樣年輕入閣以後於首輔之位必有一爭之力,裴家連出兩代首輔相臣,又有白侯這樣的勳爵之臣,一腳清貴,一腳豪門,時間久了,難免尾大不掉。陛下信得過裴尚書白侯夫妻,不見得信得過裴家。

  種種思緒在唐駙馬心中一閃而過,他躬一躬身,便去辦這差使了。

  穆安之辦好此事,心中很高興,眼見天將晌午,抬腳去慈恩宮看兒子們了。

  陽光越發暖和,穆安之將披風解下丟給小易拿著,真沒見過裴老狐狸這樣的,有風險時就逐出家族,如今衣錦還鄉了,立刻又把人召回去。如玉不好意思說什麼,他可不會坐視老友吃虧!眼見裴家第三代最出眾的就是他老友,重回裴家對裴氏家族是有莫大好處,前大樹老了,新大樹又能遮風擋雨有人庇護了,但對他老友有什麼好處呢?便宜可不是這樣占的。

  當然,讓裴如玉跟裴家恩斷義絕,這也不現實,但裴老狐狸也別想的忒美。

  藍太皇太后聽到這個決定並沒說什麼,穆安之登基後,這位老人家已不再對朝政發表意見,除了指點李玉華宮務,便是專心帶曾孫頤養天年。裴如玉重歸家族,即便兩處別居,裴如玉嫡長這支已是顯赫無疑,旁支無非就是巴結起來不如住在一處方便,旁的都沒什麼。白侯既已得賜爵位,混在一處原就不妥,畢竟輩份爵位誥命這些就有點亂。

  藍太皇太后說了一句,「你這事辦的,既是加恩白侯何不再圓滿些,我聽聞白侯少年失怙,是寡母白夫人千辛萬苦將白侯養大,白夫人雖改嫁,到底母女相依為命多年,如此何不在白侯府附近擇一處宅子,賜給白夫人夫婦,如此既全了白侯與白夫人的母女之情,也全了裴尚書裴博士的叔侄之情。」

  「還是皇祖母慮事周到。」穆安之光想著如何給老友出口氣,一時忘了裴七叔紅梅姨,聽皇祖母這樣說,心悅誠服。吩咐小易往內務司傳句話,唐駙馬一併妥當辦了。畢竟先時陸府後頭住了不少老家族人,他們可沒少仗著陸家生事發財。如今陸家一倒,這些人能得個平安都是福氣,宅子基本都被抄了,有的是近處的閒宅。

  藍太皇太后還是顧念裴相夫人的,裴老夫人與藍太皇太后是同族姐妹,少時裴老夫人出身藍侯府嫡支,藍太皇太后不過貧寒旁支,後來穆宣帝得登帝位,未償沒有裴家支持。藍太皇太后熬到兒子出頭後,見到嫡支出身的裴老夫人也未償沒有熬出頭的揚眉吐氣的暢快。

  如今都老了,藍侯府去爵罷官,好在保住平安。藍家嫡長一支徹底敗落,裴老夫人自然傷心,藍太皇太后心中也為族長一支可惜。藍太皇太后的娘家藍公府現在尚且顯赫,那是因為她如今尚在,娘家尚有公爵。哪一日她不在了,這爵位也便沒有了。

  念及此處,藍太皇太后難免生出些淒涼之意。

  好在到她們這把年紀,經得多了,見得多了,且娘家落敗固然可惜,兒孫卻都是能撐住家門的。

  其實賜府之事並不算太過突兀,白木香這樣的身份地位,再住在相府已經不合適。先前未賜府是因為裴如玉一家回到帝位住在先時太上皇所賜宅院內,誰曉得裴相突然讓裴如玉歸宗,這事兒吧,就如穆安之想的那樣,對裴如玉的好處非常有限,主要是對裴氏家族有益。裴如玉原就是裴相培養的族長接班人,先時逐裴如玉出族,裴相難免出於形勢考慮。如今裴如玉從龍之功官居六部直接入閣回到帝都,裴家族老們那是哭天搶地的天天要求裴相趕緊把裴尚書接回來吧。

  不僅在裴相那裡哭訴,還成堆的到裴如玉家念叨,以示當年逐裴如玉出族他們是百般阻攔從未落井下石云云。裴如玉白天得到衙門當差,白木香不接待男客,接著便有族中女眷過來,還都是輩份高的那種,白木香不管族中這些事,這事得裴如玉拿主意,她索性見天帶倆兒子去宮裡給皇后娘娘請安。

  裴家孩子進宮,太皇太后是很歡迎的,裴秀一臉小大人模樣,太皇太后一見著他就想到他爹小時候,頗是忍俊不禁。何況裴秀年紀稍長,能管著幾個小的些,孩子湊成堆,也有個伴兒。

  鳳陽大長公主也常帶著長孫李小郎過來,都是年紀差不離的小傢伙們,一起玩兒唄。

  鳳陽長公主的親家母永安侯夫人有時也帶著家裡的大孫女,她家長孫還小,現在暫不往外帶,這是鳳陽長公主的外孫女,藍太皇太后的重外孫女。

  李小姑娘受到孩子們的一致歡迎,穆安之也喜歡這樣精靈可愛的女孩子。就見小麒麟殷勤的跑到人家李小姑娘面前,小肉拳頭虛虛拳著,倆眼睛撲閃撲閃的,一看就是在憋壞水,還自以為是裝的很真摯的說,「大妞姐,我送你個好東西。」

  李小姑娘問,「是什麼?」

  小麒麟說,「你伸出手來,我給你。」

  李小姑娘就伸出手了,小麒麟將手裡的一隻大青蟲放到人家李小姑娘手裡,然後哈哈大笑跳著跑開了,他不跑遠,還等著看李小姑娘受驚嚇的模樣。不想,人家李小姑娘出身將門,膽量遺傳祖母,直接反手將扭啊扭的肉青蟲摔到地上,一腳踩爛,然後就朝小麒麟追去。這姑娘比小麒麟大一步,小姑娘長的快,個子比小麒麟高半頭,跑的也快,追上小麒麟就是一頓胖揍。

  大海見他哥挨小丫頭的打,急的夠嗆,偏他不擅長打架,而且這個小丫頭比他高半個頭,明顯打不過啊。那簡直是裴秀裴行大海李小郎一起拉扯,才把打在一起的倆人分開了。

  人家李小姑娘還叉著腰問小麒麟,「你還敢使壞不?」

  小麒麟一向皮實,他很識時務,忙說,「不敢了不敢了。大妞姐,我請你吃糕賠罪。」

  「我用你請,那是曾外祖母的糕,哼!」李小姑娘厲害的不行。

  小麒麟倒是很會說好話,「大妞姐你別生氣了,這就是開個玩笑,要不這樣吧,我給你賠個不是。」他便學大人模樣給李小姑娘揖了兩下,說,「大妞姐,我錯了,你原諒我吧。」

  李小姑娘想了想,「那好吧。」

  小麒麟拉她的手,「大妞姐,咱們去蹴鞠吧。」

  李小姑娘也是個蹴鞠愛好者,很高興的便答應了。

  孩子們轉眼又玩兒到一塊。

  白天玩耍,孩子們晚上睡的早。穆安之跟玉華妹妹抱怨兒子挨小丫頭揍的事,「小麒麟這傢伙,連個小丫頭你都打不過。」

  「孩子間哪兒有不打架的,楚王妃也時常帶著家裡的重孫女進宮,那是她家二孫子的閨女,年紀跟比小麒麟大海還大一年,很是個文靜孩子,這些熊孩子們,半天給人家弄哭三回,嚇得人家再不敢進宮來了。也就大妞皮實,跟他們玩兒到一處。」

  聽玉華妹妹念叨,穆安之也不禁笑了,「倒也是這樣,小時候打架也是常事。」他小時候跟裴如玉也幹過仗,小孩子嘛,不打架的少。

  夫妻倆在床間絮起閒話,李玉華順便翻看孩子們明天穿的衣裳,「今天木香姐進宮,托我跟你道謝哪。」

  「道什麼謝?」穆安之沒明白。

  「賜宅的事啊。」

  穆安之心中略美,「木香姐倒是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如玉說什麼沒?」

  「裴狀元能說什麼呀,裴相叫他們回去,他們能不回去?在那府里他們院子倒也寬敞,只是家裡人多事就多,木香姐當然喜歡自己一個府寬寬敞敞的過日子,就是他家老太太、太太捨不得。我說這有什麼,什麼時候接老人家過去小住也一樣。木香姐也是這樣想的。」

  穆安之頓時疑神疑鬼,「老狐狸不會真過去住吧?」

  「你想什麼哪,相府滿堂兒孫,就是去侯府,也不可能長住的。」李玉華說,「內務司給紅梅姨的宅子也好,聽木香姐說是處四進大宅,紅梅姨去瞧過了,都不用修整,直接搬進去就能住。紅梅姨已經張羅著搬家了。」

  穆安之露出滿意神色,「我交待姑丈要給紅梅姨選處好的。七叔一路相隨,功勞不小,只是在國子監任職,太委屈七叔了。」

  「這也是七叔自己的志向,一家和樂,未嘗不好。」

  穆安之看他老友和木香姐很能感受到他的體貼,間或給裴老狐狸添了些堵,心下滿意,也很快就睡了。

  李玉華心說,三哥也有小心眼兒的時候啊。看裴相當年辦的那事,裴狀元自己都不大在意了,三哥還在為裴狀元報打不平哪。

  休沐日,裴如玉不在宮當值,一大早帶著妻兒到太平居用過早飯,就去看新宅子,這宅子無非就是去一下逾制之處,再改改大門就能用了。

  眼下裴如玉在朝炙手可熱,剛到府門便有營繕郎上前殷勤服侍,更是給白木香見一大禮。裴如玉擺擺手,不在意的說,「又不是在朝中,可別這樣,沒的囉嗦。我們過來看看,你該忙什麼忙什麼去,有勞你了。」

  「這都是下官份內之事。那小的就不打擾大人了,倘大人瞧著哪裡不合心意,只管吩咐小的,小的命他們一併改了,只是個順手的事。」

  「行,你去吧。」

  裴如玉不需內務司的官員相陪,他無非就是隨意看看,這原是定國公主府,又給陸家住了許多年,豪奢自不必提。晨曦中,一重重的莊重雅致的深門連廊、掩映花木流水間的斗拱飛檐,偶爾傳來一兩聲鳥雀歡叫,孩子們一見園子就撒了歡兒,手拉手的跑去看樹看花看魚池看蓮舟,又揚著歡快的小奶音叫著爹爹娘親一起看。

  「這宅子可真好。」且不提在北疆時住的白泥屋,就是帝都相府,比起這宅子也差了三分韻味。

  夫妻二人朝孩子走去,裴如玉知這宅子來歷,「原是公主府,能不好?」

  白木香悄悄在丈夫耳畔低語,「可見是自己人,陛下給咱們這麼好的宅子。」

  裴如玉的眼眸間泛起淡淡笑意,祖父族人都盼他重歸家族,所有人都盼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盼他血脈融融滿堂團圓。為他不平的,除了木香,大概就是老友了吧。

  他不是祖父,他的政治理想也與祖父不同,他更不是願意為了情勢犧牲自己的人。

  二子裴行的呼喚起再次響起,小傢伙按捺不住跑過來牽父親的手。花木繁蔭的晨曦中,裴如玉長身玉立,他另一手自然與妻子交握,一笑間俊美宛若天人,「走,看魚去。」

  有一種友情,比親情更深厚更溫暖。

  ※※※※※※※※※※※※※※※※※※※※

  PS:最終章。拖也好久,中間頗有幾件瑣事,一直沒閒著,也在想用哪一番結尾。最終決定還是以友情始以友情終。《玉璽記》並不是純粹寫友情的小說,但在寫《玉璽記》前就想過,穆安之這個人物,先天在血親上有諸多的不足,他的母親願意用生命促成穆安之進宮之事,但穆安之少時並沒有得到血親上天然吸引的母愛。他的母親不見得不愛他,卻也不見得很愛他。穆安之的出生更意味著一枚翻盤的棋子,所以,穆宣帝防備他,藍太后教導他卻也利用他,他最初的情義便來自與裴如玉的友情。

  我一直喜歡這樣的情感,與血緣無關,卻比血緣更深刻。

  像如玉之於穆安之,像大杜之於小杜。

  所以,最後一章番外,想這樣寫。

  《玉璽記》的行文中,看到許多讀書的支持,也看到很多批評,因為《木香記》《玉璽記》的初衷石頭是想做出一些改變的,不過並不太成功,但對石頭而言,嘗試還將繼續。沒有嘗試就太沒意思了。

  下一篇的開文時間會稍微要晚一些,因為想略作休息,而且想寫一些存稿,沒有存稿的日子太痛苦了。其間有拖更,經常被吐槽被罵,不過,真的有認真寫,哪怕錯字有點多,也在認真寫。《玉璽記》原定在六十萬字左右,但是攤子鋪大了,不能倉促就一直寫到現在。隨著行文時間增長,我的心倒是慢慢安定下來,因為有時翻閱前面的作品,看到不足之處總會遺憾,當時應該寫的更好,會有這樣的心情。

  所以,一直是秉著能在現有水準上認真寫的想法在寫。

  謝謝大家的一路支持。

  下篇文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