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陶吉被摺子砸到額角, 沒來得及感受疼痛,就被那攤落在地上,打開摺子中的內容驚的出了一身的冷汗。
其他大臣也都紛紛跪下,口中皆呼,「皇上息怒。」
嚴雙上前一步,「皇上切不可動怒傷了身子, 龍體為重。」
宣德帝到底是當了皇帝許多年,養氣功夫還是有的,現在有人勸解,不過須臾便恢復了常態,只是望向陶吉的目光透露著慢慢的冷意。
「陶大人不若說說這摺子之中的事可否屬實。」宣德帝開口。
陶吉早已經是冷汗淋漓,面色發白,但還是強作鎮定下來,將散落的摺子撿起,低頭雙手奉至頭頂,「皇上要發落微臣,還請讓微臣明白緣由。」
「那你便瞧瞧你手中的摺子。」宣德帝神情諱莫如深。
陶吉告罪一聲,將摺子細細翻閱,越看越是心驚,臉色隨之也白了幾分。
大殿中只余他翻閱紙張的輕微聲響,等陶吉將奏摺全部看完,背後的衣裳早已濕透。
那摺子中對他這些年收受賄賂,何時何地,何人奉上,筆筆落落都清清楚楚,若不是陶吉今日早晨還檢查了暗格中的帳簿,都以為帳簿早已被人盜走。
萬般念頭轉過,這樣的事就算是事實,陶吉也打死不認,若是人了,他陶家才真是毀了,抄家流放都是輕的。
想到那種下場,陶吉直接趴伏在地上,口中大呼冤枉,「微臣冤枉,這摺子里的樁樁件件,微臣也是初次知曉,還請皇上莫聽小人之言,還微臣一個清白。」
宣德帝本就看這些士大夫不順眼,只是為了維持朝廷穩定,一時間也不能將這些人怎麼辦,更何況也不能無緣故的將人的官職捋下去。
宣德帝初登位時,士大夫們不知收斂,著實讓他過了一段困難日子,現在見皇權已逐漸穩固,士大夫們也學會了夾起尾巴。
其實鹽稅那事宣德帝早已猜測與陶吉肯定脫不了干係,只是沒有真憑實據,陶吉還以退為進,主動要求辭官。
之所以再三挽留,也是不想讓這條老狐狸就此脫身,如今有了證據,宣德帝自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那你倒是與朕解釋一番,這摺子中的事。」宣德帝面上一陣沉色,底下的眾位大臣也都噤若寒蟬。
陶吉本來也是做事不留後手,在鹽稅的事情爆出後,就已經在掃尾,但是頂不過當時鹽稅風頭太甚,陶吉的動作不能太大,還是留下了錯漏。
嚴雙又是不動聲色的派自己的學生前去調查,那名學生正是趙朗。
趙朗因家世,被仇人認出,辭去了翰林院的官職,明面上是閒在家中,後以出門遊玩散心,被嚴雙派去調查鹽稅之事。
又有謝青雲整理帳簿,從中發現的問題,藉此調查下去,趙朗也不是孤身一人。
在剛開始調查的時候,趙朗藉助老師的力量查出了一點東西,就發現又另一方勢力也在查鹽稅。
因著不知是敵是友,小心試探好幾番後,才發現那方勢力竟是三皇子的人。
三皇子的人調查出來的有趙朗不清楚的,趙朗也查到其他有用的信息,為了不浪費時間,兩方乾脆一起調查。
謝青雲不知道因為自己的蝴蝶效應,朱景煥沒有和謝如意遇上,但同樣是蝴蝶效應,謝青雲進了戶部,朱景煥的小師妹宣筠因對他感興趣,也進了戶部。
經過謝青雲的教導,宣筠本就十分聰慧,告訴了三皇子帳簿中的許多貓膩,這才有了三皇子派人去調查之事。
總而言之,嚴雙呈上去的奏摺,基本已經將鹽稅中被貪污的幾百萬兩,從何處到何處,調查的□□不離十。
陶吉才會看下去如此心驚,面對皇威,陶吉不知該如何辯解,從何處辯解,只一個勁的磕頭,「微臣冤枉啊,求皇上明鑑。」
宣德帝冷哼一聲,厲聲道,「你冤枉?那被你貪墨的銀兩不能用之民,那麼多流連失所的百姓又何其冤?」
陶吉早已汗濕了衣裳,這事情來得太快,被以為萬無一失,如今卻被打的措手不及,饒是他平時能多老奸巨猾,現在都想不出對策。
「皇上不能因書面之詞,就落罪老臣,無憑無據,就是讓老臣強行認下,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到底是混跡官場這麼多年,緊要關頭陶吉還是恢復了些許理智。
陶吉敢確定,那些鹽稅貪污案中的重要人物都被他處理的乾乾淨淨,就是有那麼一兩位如今安然無恙的,也不敢將事情和盤托出,因為說了,他們也難逃其咎。
人證肯定不會被抓到,至於物證,乃是他親手記錄的帳簿,陶吉前一晚才在確認過帳簿還在,被他擱置在書房的暗磚中,也不可能被找到。
確認過這兩樣,陶吉才逐漸恢復了底氣,趴伏在地,「微臣不知呈上奏摺之人是何居心,編造出這些來陷害微臣,但微臣問心無愧,只請皇上給微臣一個公道。」
宣德帝聞言一滯,方才他看過奏摺之後,太過震怒,再加上摺子是他最信任的老臣呈上來的,所以沒有查證,如今被陶吉如此反問,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作為皇上的心腹之臣,嚴雙移步上前,「皇上,老臣既能呈上摺子,自是有人證物證。」
還不等嚴雙繼續,陶吉就忍不住了,就是這個老匹夫,與他們士大夫作對,他的學生還在戶部時常膈應自己,想到此處,陶吉不再維持兩派表面上的溫和。
其他大臣也都紛紛跪下,口中皆呼,「皇上息怒。」
嚴雙上前一步,「皇上切不可動怒傷了身子, 龍體為重。」
宣德帝到底是當了皇帝許多年,養氣功夫還是有的,現在有人勸解,不過須臾便恢復了常態,只是望向陶吉的目光透露著慢慢的冷意。
「陶大人不若說說這摺子之中的事可否屬實。」宣德帝開口。
陶吉早已經是冷汗淋漓,面色發白,但還是強作鎮定下來,將散落的摺子撿起,低頭雙手奉至頭頂,「皇上要發落微臣,還請讓微臣明白緣由。」
「那你便瞧瞧你手中的摺子。」宣德帝神情諱莫如深。
陶吉告罪一聲,將摺子細細翻閱,越看越是心驚,臉色隨之也白了幾分。
大殿中只余他翻閱紙張的輕微聲響,等陶吉將奏摺全部看完,背後的衣裳早已濕透。
那摺子中對他這些年收受賄賂,何時何地,何人奉上,筆筆落落都清清楚楚,若不是陶吉今日早晨還檢查了暗格中的帳簿,都以為帳簿早已被人盜走。
萬般念頭轉過,這樣的事就算是事實,陶吉也打死不認,若是人了,他陶家才真是毀了,抄家流放都是輕的。
想到那種下場,陶吉直接趴伏在地上,口中大呼冤枉,「微臣冤枉,這摺子里的樁樁件件,微臣也是初次知曉,還請皇上莫聽小人之言,還微臣一個清白。」
宣德帝本就看這些士大夫不順眼,只是為了維持朝廷穩定,一時間也不能將這些人怎麼辦,更何況也不能無緣故的將人的官職捋下去。
宣德帝初登位時,士大夫們不知收斂,著實讓他過了一段困難日子,現在見皇權已逐漸穩固,士大夫們也學會了夾起尾巴。
其實鹽稅那事宣德帝早已猜測與陶吉肯定脫不了干係,只是沒有真憑實據,陶吉還以退為進,主動要求辭官。
之所以再三挽留,也是不想讓這條老狐狸就此脫身,如今有了證據,宣德帝自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那你倒是與朕解釋一番,這摺子中的事。」宣德帝面上一陣沉色,底下的眾位大臣也都噤若寒蟬。
陶吉本來也是做事不留後手,在鹽稅的事情爆出後,就已經在掃尾,但是頂不過當時鹽稅風頭太甚,陶吉的動作不能太大,還是留下了錯漏。
嚴雙又是不動聲色的派自己的學生前去調查,那名學生正是趙朗。
趙朗因家世,被仇人認出,辭去了翰林院的官職,明面上是閒在家中,後以出門遊玩散心,被嚴雙派去調查鹽稅之事。
又有謝青雲整理帳簿,從中發現的問題,藉此調查下去,趙朗也不是孤身一人。
在剛開始調查的時候,趙朗藉助老師的力量查出了一點東西,就發現又另一方勢力也在查鹽稅。
因著不知是敵是友,小心試探好幾番後,才發現那方勢力竟是三皇子的人。
三皇子的人調查出來的有趙朗不清楚的,趙朗也查到其他有用的信息,為了不浪費時間,兩方乾脆一起調查。
謝青雲不知道因為自己的蝴蝶效應,朱景煥沒有和謝如意遇上,但同樣是蝴蝶效應,謝青雲進了戶部,朱景煥的小師妹宣筠因對他感興趣,也進了戶部。
經過謝青雲的教導,宣筠本就十分聰慧,告訴了三皇子帳簿中的許多貓膩,這才有了三皇子派人去調查之事。
總而言之,嚴雙呈上去的奏摺,基本已經將鹽稅中被貪污的幾百萬兩,從何處到何處,調查的□□不離十。
陶吉才會看下去如此心驚,面對皇威,陶吉不知該如何辯解,從何處辯解,只一個勁的磕頭,「微臣冤枉啊,求皇上明鑑。」
宣德帝冷哼一聲,厲聲道,「你冤枉?那被你貪墨的銀兩不能用之民,那麼多流連失所的百姓又何其冤?」
陶吉早已汗濕了衣裳,這事情來得太快,被以為萬無一失,如今卻被打的措手不及,饒是他平時能多老奸巨猾,現在都想不出對策。
「皇上不能因書面之詞,就落罪老臣,無憑無據,就是讓老臣強行認下,也是心不甘情不願。」到底是混跡官場這麼多年,緊要關頭陶吉還是恢復了些許理智。
陶吉敢確定,那些鹽稅貪污案中的重要人物都被他處理的乾乾淨淨,就是有那麼一兩位如今安然無恙的,也不敢將事情和盤托出,因為說了,他們也難逃其咎。
人證肯定不會被抓到,至於物證,乃是他親手記錄的帳簿,陶吉前一晚才在確認過帳簿還在,被他擱置在書房的暗磚中,也不可能被找到。
確認過這兩樣,陶吉才逐漸恢復了底氣,趴伏在地,「微臣不知呈上奏摺之人是何居心,編造出這些來陷害微臣,但微臣問心無愧,只請皇上給微臣一個公道。」
宣德帝聞言一滯,方才他看過奏摺之後,太過震怒,再加上摺子是他最信任的老臣呈上來的,所以沒有查證,如今被陶吉如此反問,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作為皇上的心腹之臣,嚴雙移步上前,「皇上,老臣既能呈上摺子,自是有人證物證。」
還不等嚴雙繼續,陶吉就忍不住了,就是這個老匹夫,與他們士大夫作對,他的學生還在戶部時常膈應自己,想到此處,陶吉不再維持兩派表面上的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