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璋不思進取,漢中張魯張公祺趁機占據漢中,並在周邊擴張自己的勢力。

  而遠處西北的馬騰馬壽成,雖空有武力和虎膽,卻無進取中原的謀略。

  交州士燮士威彥,河北之戰後,再不染指中原事務,憑藉五嶺天險,固守交州,並逐漸將勢力擴張到南部交趾一帶。

  至於教授最關心的劉備劉玄德,在諸葛亮等人的輔佐下,依舊經營著小小的新野,周旋於四周強大的諸侯之間。

  華佗講完,盯著教授,但教授的神情卻沒有任何變化。

  教授一邊聽華佗講,一邊在心裡暗暗核對,如此說來,歷史終於又走上了其原本的軌道,歷史巨輪,真的不會被任何人打亂。前行過程中的種種意外,在歷史的軌跡上,不過是一條條微不足道的花絮而已。

  現在是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那麼明年,曹操就將兵發荊州,劉備和諸葛亮還是要從新野被趕走,而接下來,自然應該是盡展一代英雄人物風采的赤壁大戰了……

  想到這裡,教授不禁心潮起伏……

  “穀梁先生,您就真的不想為天下做點什麼?”幾人中,張仲景和教授接觸時間最長,也最佩服教授的才學。

  教授默默不語。

  方才華佗的一番介紹,教授冒出個想法。

  是的,自己不想改變什麼,也無力改變什麼,但自己應該把這段精彩的歷史記錄下來。

  這個精彩的時代,有太多精彩的人物和故事,如果不流傳下去,是多麼大的憾事啊!

  和這個時代林林總總的人物、故事相比,自己顯得多麼微不足道。

  隊友們都已離去,而自己獨活在世上,如果不做點什麼,也愧對王隊蔡鵬耿浩鄧森林幾位隊友。

  “我要去西川。”教授下定決心。

  “所為何事?”華佗三人驚訝地問道。

  “我想尋一清靜地,為王耿鄧蔡四位兄弟豎一座小小的碑。”教授已打定主意,他要去天坑那裡,為幾位隊友留下一個印記。

  “應該!”華佗三人贊道,“那之後呢?”

  “然後,我想將這段精彩的歷史記錄下來,把英雄人物的風采記錄下來,供後人憑弔。”

  “好!”華佗左慈張仲景一起贊道。

  ……

  西蜀山區。

  石匠鑿刻好碑身,請教授為石碑題字。

  教授早有打算,笑著對石匠道:“就替我刻上幾句話吧。”

  當年從曲阿趕往西南天坑前,臨行前的聚會,幾位隊友都留了一句話,那是他們來到三國時代後,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參見0203章《該我說了》)

  當時,耿浩為了自己一系列發明創造而自鳴得意,說的是“科學發明竟是如此簡單”。

  而王隊感慨於崔烈父子的反差,感慨於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英明神武,但漢室江山終究敗於後世子孫之手,因而留下“龍未必生龍”的慨嘆。

  蔡鵬當時遠離劉備關羽張飛眾位兄弟療傷,留下了一句調侃“艷遇是一把刀”。

  只可惜五木,當時還未開口,華佗從外地趕回來,打斷了五木的發言。

  不過,教授已經在心裡替五木選好了一句話,那就是五木彌留前哼唱的後世流傳一時的韓國藝人鳥叔《江南style》里一句歌詞的音譯“偶爸剛弄死他”……

  既是歌詞,又恰恰吻合了五木手刃公孫霸的情景。

  想到這裡,教授笑容中,閃爍出點點淚花……

  教授擦乾眼角的淚水,拿起筆,在碑身上寫下幾行字。

  石匠盯著碑文,面露疑惑。

  教授注意到,自己寫的是簡體字,難怪石匠疑惑。

  “就這樣刻吧……”

  ……

  時光荏苒。

  天上風雲滾卷,人間朝代更迭。

  如今已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

  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自教授最初來到三國至今,已近九十年。由於經歷了時空穿梭,教授的外貌依然沒有太大變化。事實再次印證了教授當年的推測,雖然在這裡過去了九十年,但在教授他們所處的時間軸上,不過只過去了二十幾天而已。

  教授外貌沒有什麼變化,但教授內心卻經常慨嘆,當初的那些故人——華佗、左慈、張仲景、諸葛亮……都已化作塵土……

  教授早已厭倦了時光停滯般的生活,但他還要走完最後一段路,完成自己最後的心愿。

  看著眼前的書稿,教授心裡沒有欣喜,但有完成歷史使命的輕鬆感覺。

  ……

  晉國都洛陽。

  金殿上。

  黃門衛高聲傳喚:“宣,穀梁壽上殿……”

  教授穩步上殿,拜倒,呈上自己的書稿。

  當朝天子司馬炎(後稱晉武帝)接過書稿,仔細翻閱著,臉上慢慢展現出笑意。

  “擬旨,穀梁壽才真業精,晉升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賜姓‘陳’。”

  教授並不在意升官和封賞。

  為了讓自己的著作順利傳承下去,教授還是規規矩矩地叩首謝恩,口稱:“臣,穀梁……呃……陳……壽謝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