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4頁
其實戴建龍還打算占領日本帝國的北海道送給葉王曹讓,作為懲罰,日本必須得到鎮痛。
然而曹躍立即制止了戴建龍的做法,此時他們不需要和日本發生衝突,而且北海道也未必有多少資源,更加重要的是世界形勢也不允許他們這麼做。英法美等世界強國絕對不允許遏制中國的日本出現差池,如果北海道被占領,那麼即是對世界列強再一次宣戰。
戴建龍雖然不能幫著曹讓占領北海道,但是卻支持葉國的百姓漁船與日本帝國的海軍以及漁民衝突,並且希望衝突擴大,製造事端來引起日本的憤怒。
但是日本海軍一讓再讓,葉國漁民的漁場甚至擴大到距離日本海岸不足十公里的地方,足以看出日本此時的隱忍了。
曹讓在葉國並沒有推崇王權至上的理念,他效仿大英帝國和中華帝國前十年的做法,施行君主立憲制,由國民來公推總理管理葉國,而自己則成為葉國的國家象徵。葉國國小,人口只有不到三百萬,自然管理起來非常容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放棄權力之後,葉國百姓將注意力前安全放在經濟建設上,葉國經濟發展以每年幾乎百分之三十的速度飛速發展。
曹讓推崇高素質高學歷教育,在葉國建立數所大學,並提出全民免費終身教育制度,最終使得小國葉國的國民素質上升到亞洲之最,甚至日本人都將葉國封為亞洲最文明的國度。
中華帝國十九年6月1日,曹躍再一次昏迷,在醫生詳細的檢查之後,曹躍決定正式退位二線,他先是冊封曹儉擔任攝政王代監國,隨後打算禪讓皇位,自己成為太上皇休養生息。
然而太子曹儉卻並不同意父皇的禪位,他跪在曹躍面前苦苦哀求父皇,曹躍經過多次內心掙扎,終於還是決定由曹儉監國。
隨後曹躍叮囑起曹儉來,尤其是要仔細與他理清楚皇權國家的注意事項,並讓他多讀讀書並開眼看看世界,不要將注意力局限於國內。
「父皇,我曹氏江山如何能夠永世流傳?」曹儉問了這個問題。
曹躍想了想,苦笑說:「朕也不知道如何永世流傳,但每觀一個王朝,若帝王年幼繼位,多少會受到掣肘。華夏歷史中少年天子成大器者少,多為王朝落敗之象。所以無論如何,將來即便嫡系子孫年幼,也不要傳位與三十歲以下少者。帝國需要穩定,不需要太過激烈的政改,絕對不能發生激烈的動盪。」
「兒臣明白了。」曹儉說道。
作為監國太子,曹儉只要不在大方向上做錯,這個帝國就不會有太大的麻煩,可是曹儉知道自己的經驗還是不足,畢竟華夏帝國與秦國不同,治理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小國經驗不能用在治理一個擁有七億人口的龐大帝國。因此曹儉非常明智地挽留父皇繼續為帝,自己縱然暫時擔任監國太子,卻也不至於犯下大錯。
皇長孫曹瀚也被召入皇宮,跟隨在皇帝曹躍身邊,曹躍由一個父親成為爺爺,從前沒有如何享受到祖孫的快樂,倒是如今將權力交給兒子,卻享受起來天倫之樂了。
年紀幼小的曹瀚從前生活在寒冷的秦國,如今來到京城洛陽,一下子無法適應這裡的氣候和環境,結果生了病拉起了肚子來。曹躍焦急不已,接連召集天下名醫,卻也一時半會兒束手無策。
此時一個名醫卻告訴曹躍,曹瀚可能遇到了「鬼事」,建議召道士驅魔。曹躍自然大感無稽之談,可是人在著急的時候卻又不得不信,所以曹躍一面訓斥了名醫,另一面卻找人招來道士給皇長孫做法驅魔。
說來也奇怪,做法之後黃瀚的病逐漸變好,黃瀚不由得也開始對神鬼一事漸漸相信,隨即他帶著黃瀚去道觀還願。
那老道對曹躍說,貧道不要錢不要權,但求陛下能夠傳頌道家弘揚道法,曹躍問老道如何傳頌道法,老道說貧道不敢妄言,一切憑陛下做主。
曹躍還願之後,帶著皇長孫曹瀚回到皇宮,左思右想,定下計策,便帶著著令限制各地教會傳播,但私下要求各級政府,若是興建道觀、寺廟和孔廟可給與方便,尤其是道觀,其他宗教需太子皮膚才可以興建。監國太子曹儉總領全國,哪裡會因為一座小小的廟宇而去勞累,所以各地政府便不敢將建小寺與小教堂這種事兒上報,但各地道觀與寺廟卻興盛起來。
而為了幫助道教傳播,曹躍親自主持,將全國道會組織起來,組建道教總壇,並將三清上人道教創始人太上老君李耳之故里陳國苦縣即當今之河南省鹿邑縣立為道教聖地,統領全世界道教傳播。中華宗教之所以難以如國外一般傳播,其最重要原因便是歷朝歷代對宗教施行打壓限制,甚至不允許存在總領,導致宗教只能分散傳播,而西方則是由教廷負責傳播,同時也給世界各地帶去了西方思想。
放棄權力的只掛著皇帝之名的曹躍將主要的時間和經歷全都投入到培養皇孫和弘揚中華文化之中,他帶著曹瀚打算前往各處,在此之前又一次請來老道,希望老道陪他們前往各處。老道沉沒許久,說道:「陛下,草民夜觀天象,東方紫微星暗淡,陛下不宜遠行。」
曹躍很是驚訝,他略微思考之後,決定暫時留在洛陽。
第八百五十七章 分封
一月之後,曹躍在為曹瀚講解美國未來戰略發展以及中華帝國未來如何應對的時候,忽然感覺頭昏眼花,隨即昏迷過去。曹瀚連忙叫來御醫為其治療,幸虧御醫來得早,及時將曹躍搶救回來,否則曹躍這次必定凶多吉少。
然而曹躍立即制止了戴建龍的做法,此時他們不需要和日本發生衝突,而且北海道也未必有多少資源,更加重要的是世界形勢也不允許他們這麼做。英法美等世界強國絕對不允許遏制中國的日本出現差池,如果北海道被占領,那麼即是對世界列強再一次宣戰。
戴建龍雖然不能幫著曹讓占領北海道,但是卻支持葉國的百姓漁船與日本帝國的海軍以及漁民衝突,並且希望衝突擴大,製造事端來引起日本的憤怒。
但是日本海軍一讓再讓,葉國漁民的漁場甚至擴大到距離日本海岸不足十公里的地方,足以看出日本此時的隱忍了。
曹讓在葉國並沒有推崇王權至上的理念,他效仿大英帝國和中華帝國前十年的做法,施行君主立憲制,由國民來公推總理管理葉國,而自己則成為葉國的國家象徵。葉國國小,人口只有不到三百萬,自然管理起來非常容易。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放棄權力之後,葉國百姓將注意力前安全放在經濟建設上,葉國經濟發展以每年幾乎百分之三十的速度飛速發展。
曹讓推崇高素質高學歷教育,在葉國建立數所大學,並提出全民免費終身教育制度,最終使得小國葉國的國民素質上升到亞洲之最,甚至日本人都將葉國封為亞洲最文明的國度。
中華帝國十九年6月1日,曹躍再一次昏迷,在醫生詳細的檢查之後,曹躍決定正式退位二線,他先是冊封曹儉擔任攝政王代監國,隨後打算禪讓皇位,自己成為太上皇休養生息。
然而太子曹儉卻並不同意父皇的禪位,他跪在曹躍面前苦苦哀求父皇,曹躍經過多次內心掙扎,終於還是決定由曹儉監國。
隨後曹躍叮囑起曹儉來,尤其是要仔細與他理清楚皇權國家的注意事項,並讓他多讀讀書並開眼看看世界,不要將注意力局限於國內。
「父皇,我曹氏江山如何能夠永世流傳?」曹儉問了這個問題。
曹躍想了想,苦笑說:「朕也不知道如何永世流傳,但每觀一個王朝,若帝王年幼繼位,多少會受到掣肘。華夏歷史中少年天子成大器者少,多為王朝落敗之象。所以無論如何,將來即便嫡系子孫年幼,也不要傳位與三十歲以下少者。帝國需要穩定,不需要太過激烈的政改,絕對不能發生激烈的動盪。」
「兒臣明白了。」曹儉說道。
作為監國太子,曹儉只要不在大方向上做錯,這個帝國就不會有太大的麻煩,可是曹儉知道自己的經驗還是不足,畢竟華夏帝國與秦國不同,治理一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小國經驗不能用在治理一個擁有七億人口的龐大帝國。因此曹儉非常明智地挽留父皇繼續為帝,自己縱然暫時擔任監國太子,卻也不至於犯下大錯。
皇長孫曹瀚也被召入皇宮,跟隨在皇帝曹躍身邊,曹躍由一個父親成為爺爺,從前沒有如何享受到祖孫的快樂,倒是如今將權力交給兒子,卻享受起來天倫之樂了。
年紀幼小的曹瀚從前生活在寒冷的秦國,如今來到京城洛陽,一下子無法適應這裡的氣候和環境,結果生了病拉起了肚子來。曹躍焦急不已,接連召集天下名醫,卻也一時半會兒束手無策。
此時一個名醫卻告訴曹躍,曹瀚可能遇到了「鬼事」,建議召道士驅魔。曹躍自然大感無稽之談,可是人在著急的時候卻又不得不信,所以曹躍一面訓斥了名醫,另一面卻找人招來道士給皇長孫做法驅魔。
說來也奇怪,做法之後黃瀚的病逐漸變好,黃瀚不由得也開始對神鬼一事漸漸相信,隨即他帶著黃瀚去道觀還願。
那老道對曹躍說,貧道不要錢不要權,但求陛下能夠傳頌道家弘揚道法,曹躍問老道如何傳頌道法,老道說貧道不敢妄言,一切憑陛下做主。
曹躍還願之後,帶著皇長孫曹瀚回到皇宮,左思右想,定下計策,便帶著著令限制各地教會傳播,但私下要求各級政府,若是興建道觀、寺廟和孔廟可給與方便,尤其是道觀,其他宗教需太子皮膚才可以興建。監國太子曹儉總領全國,哪裡會因為一座小小的廟宇而去勞累,所以各地政府便不敢將建小寺與小教堂這種事兒上報,但各地道觀與寺廟卻興盛起來。
而為了幫助道教傳播,曹躍親自主持,將全國道會組織起來,組建道教總壇,並將三清上人道教創始人太上老君李耳之故里陳國苦縣即當今之河南省鹿邑縣立為道教聖地,統領全世界道教傳播。中華宗教之所以難以如國外一般傳播,其最重要原因便是歷朝歷代對宗教施行打壓限制,甚至不允許存在總領,導致宗教只能分散傳播,而西方則是由教廷負責傳播,同時也給世界各地帶去了西方思想。
放棄權力的只掛著皇帝之名的曹躍將主要的時間和經歷全都投入到培養皇孫和弘揚中華文化之中,他帶著曹瀚打算前往各處,在此之前又一次請來老道,希望老道陪他們前往各處。老道沉沒許久,說道:「陛下,草民夜觀天象,東方紫微星暗淡,陛下不宜遠行。」
曹躍很是驚訝,他略微思考之後,決定暫時留在洛陽。
第八百五十七章 分封
一月之後,曹躍在為曹瀚講解美國未來戰略發展以及中華帝國未來如何應對的時候,忽然感覺頭昏眼花,隨即昏迷過去。曹瀚連忙叫來御醫為其治療,幸虧御醫來得早,及時將曹躍搶救回來,否則曹躍這次必定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