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但如此,有些學生還繼續指出來,真正的全國和解應該是各黨派,各民族攜手其心才能實現的,否則,聯合大會必敗,紛爭仍舊不止,統一抗日遙遙無期。

  社會各界賢達們,對這次各派系的和解還是抱有極大的期望,畢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如今又多了日本人的鯨吞蠶食,一次張嘴吞掉了東四省,再張嘴就吞掉了整個華北,那麼第三次,第四次張嘴呢,黃河危矣,長江危矣。

  大會盛況空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報紙記者紛紛匯聚於武漢三鎮,三日前的大爆炸讓他們挖足了猛料,更不惜一字千金拍送長電文回去,只為搶一個時效性,不過接下來,黨政軍要員們在大會籌備委員會的安排下,紛紛入駐南昌落架山,警備司令部與省防軍聯合駐紮山內外,就此各方消息斷絕,記者們再挖不到有價值的信息,也只能等著大會開始那天,多拍幾張全國黨政軍要員的照片了。

  不過,籌備委員會對記者的准入卻清查的相當嚴格,不但需要本報社開據入職三年以上的證明,更需得到當地士紳名流的聯名具保,方可獲得准入的初步資格,除此之外,經過第一輪的篩選之後,獲得初步資格的記者會接受籌備委員會專門責成的審查組面試,合格者方可獲得最終資格。

  如此一番過關斬將,原本數百人經過激烈殘酷的廝殺之後,最終獲得了准入資格的也不過只有區區四十八人,這其中還包括了來自美利堅,與大英帝國等西方國家的記者,共計九位。

  對此,失去准入資格的記者們怨聲載道,卻無可奈何。

  大會進行的第一天,吳孝良早早就來到了會場,不過他尋視了一圈之後,卻並未發現蔣中正其人。

  “吳委員請這邊就坐。”

  大會籌備委員會的幹事請吳孝良就坐,他聽這聲音耳熟,一看之下竟是賀耀祖的副官,此人先前也負責過吳孝良的接待工作,而今又負責大會籌備工作,看來是賀耀祖的親信不假。

  這位幹事就像一位喋喋不休的家庭婦女,不斷指揮著會場內一干由憲兵臨時充任的服務人員,這些人都是拿槍打仗的粗手笨腳,自是錯漏頻頻。

  “這些東西是不能放在這裡的,一會過來人碰倒了怎嘛辦……”憲兵們手忙腳亂,滿腦門大汗。

  “哎,說你呢,這位記者,會場現在還不對外開放,一會開放了自然會有安排。”那記者則沖幹事點點頭,便轉身出去,旁觀的吳孝良感覺這位幹事與那記者的眼神交流,似乎早就彼此認識。

  直到各方要員到齊,這些在中國互相打了十幾年的軍閥大佬們齊聚一堂時,竟都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友一般熱切寒暄,仿佛在國內戰場上廝殺不止的軍隊都和她們無關,大會的第一個議題,自是討論停火事宜,其中主要涉及的就是江蘇與山東交界的各方重兵,尤其以吳孝良的山東軍主力和蔣中正的中央軍為最。

  但是,今次大會的主角之一,蔣中正卻以身體有恙為故,拖延了出席,而與會者們自然也不可能繞過這位國民政府的領袖就此事達成一致,但,在吳孝良艱難的調停下,最終在下午三點鐘出台了一份聯合聲明,呼籲全國各方武裝放下分歧,調轉槍口一致對外,並因此為基本原則,今後還將各方各自進行細則討論。

  會議的第一天即將進入尾聲,身為地主的賀耀祖本站起身,熱切的提議:“諸位委員、主席、上將、賢達們,很高興會議進行的如此順利,卑職提議,不如大家一起合個影,以做留念。”

  出席會議的不僅有各地軍閥,還有許多投閒置散的國民黨元老,也許拍照會是他們尋求存在感的唯一途徑了,因此自是欣然同意。

  “既然只是拍照,何不將介公也請來,只是坐一坐,又費不得心力。”頭一個提議的是國民黨監察委員,國民政府立法院長林森,他的提議得到了戴季陶,張繼,張靜江等一干元老的贊同,拍照這種大事件是要登報的,如果領袖不出現,又會使外人做不必要的揣測。

  於是眾人委託行政院長汪兆銘前往蔣中正的住所請人,蔣中正的住所與會場不過一牆之隔,汪兆銘在眾人熱烈的推選下欣然前往,不過一刻鐘時間,汪兆銘卻獨自返回,眾人問起因由,他表情便顯得有些不自然,含混了幾句應付過去。

  “既然領袖不來,咱們拍照好了。”

  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張繼卻認為不妥,“領袖不來總不能拍張空椅子,靜公啊不如你再去清一遍。”他將目光轉向了一旁沉默不言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張增澄。

  張增澄不好推辭便勉為其難,眾人又等了將近半個小時,蔣、張二人先後而至,人群里不知是誰大有深意的嘟囔了一句,“還是張靜江的面子大啊。”

  蔣中正氣色看起來不錯,面露微笑,與會場中各位要員一一握手,在於吳孝良握手時,他甚至還生硬的開起了玩笑。

  “維中瘦了嘛,這樣不好,我家中還有不少茶點,晚上正好來……”

  吳孝良清楚,這是蔣中正在向他發出非正式的邀請呢,當然求之不得,欣然應允。

  這時攝影記者們已經被組織起來,到了會場外面的台階下,他們盼望已久的時刻到了,這些記者們指揮著台階之上的黨政軍要員們按照官階排著座次。

章節目錄